学术投稿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效果评价

梁锋锋

关键词: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力, 复方樟柳碱
摘要:探究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效果.选取诊治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40例,按照就诊ID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实行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MS光感度及治疗效果.经过2周治疗,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MS光感度为(19.1±1.4)均优于对照组的75.0%和(15.8±1.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水平和疾病症状,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DHS和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研究

    评价DHS、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纳入收治的7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实施DHS固定治疗,B组实施PFNA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B组手术时间较A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A组少(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均获得6个月的有效随访,术前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B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A组(P<0.05).DHS、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PFNA固定的效果更加确切,更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晨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额颞大骨瓣开颅加人工脑膜减张修补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研究

    研究额颞大骨瓣开颅加人工脑膜减张修补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选取诊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颅手术及颞肌下减压术,术中硬脑膜敞开不予缝合,治疗组采取额颞大骨瓣开颅,术中应用人工脑膜减张缝法修补硬脑膜缺损,观察两组预后情况.治疗组良好率和存活率分别为70.00%(35/50)、96.00%(48/50),对照组分别为42.00%(21/50)、78.00%(39/50),治疗组良好率和存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颞大骨瓣开颅加人工脑膜减张修补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作者:杨铁;刘俊辉;柯胜蓝;罗家扬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硝酸甘油联合托拉塞米在高血压危象并发急性肺水肿患者的应用

    目的 研究硝酸甘油联合托拉塞米治疗高血压危象合并急性肺水肿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危象合并急性肺水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托拉塞米治疗;试验组40例,采用硝酸甘油联合托拉塞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标改善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压、呼吸频率及氧分压改善程度均低于试验组,且治疗有效率(77.5%)低于试验组(92.5%),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高于试验组(7.5%),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硝酸甘油联合托拉塞米在治疗高血压危象合并急性肺水肿安全性高,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初铭;胡列计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改良术式治疗部分马蹄型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观察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部分马蹄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术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缝合挂线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改良术式治疗部分马蹄型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较好,可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庆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48例克罗恩病临床分析

    对本院2002年3月~2016年6月确诊克罗思病(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CD病例48例,入院拟诊CD31例.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和腹部肿块为主,分别占98%、70.8%和18.8%;其他还有瘘管形成、消化道出血、肛周脓肿等表现.病变多见于回肠末端及其邻近结肠.病变均呈节段性,有纵行溃疡27例(56.3%),粘膜鹅卵石样改变11例(22.9%).病理发现非干酪性肉芽肿2例(4.2%),CT小肠造影见梳状征10例(20.8%).CD无特异临床表现,误诊率高.结肠镜检查是回肠末端和结肠病变主要的诊断方法,其次消化道钡餐和CT小肠造影简单经济,对早期诊断小肠CD也有重要价值.确诊CD不依赖于病理发现非干酪性肉芽肿,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X线钡餐、CT小肠造影、内镜及病理综合判断.

    作者:王爱瑶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控制状况探析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结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治疗效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6例,总有效率为67.6%,对照组显效7例,总有效率为44.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因其不同的解剖特征以及病理生理特点,所以就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并且根据患者情况对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陈运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过渡期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过渡期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腹膜透析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院外延续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过渡期护理干预的方式.两组出院6个月后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比较,组间差异明显,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6个月后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组间差异明显,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腹膜透析出院患者采用过渡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曹丽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背侧双钢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背侧粉碎性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

    探索背侧粉碎性C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背侧双钢板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效果差异.在我院收治的背侧粉碎性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出105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背侧双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腕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均比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57%比对照组的8.16%低,但差异不大,P>0.05.对背侧粉碎性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背侧双钢板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改善腕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手术操作简单,但是外固定支架治疗也具有一定优势,临床医师应合理选择固定方法.

    作者:谢勤;简永旺;邹广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羚角钩藤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羚角钩藤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选择我院12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羚角钩藤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5%,对照组为80.9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3周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2周颅CT血肿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羚角钩藤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脑出血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朱金书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子宫颈扩张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及引产临床分析

    分析子宫颈扩张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对象选自我院产科收治的晚期妊娠产妇48例,按照引产方案的不同,将所有入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给予对照组产妇静脉滴注缩宫素,观察组产妇采用子宫颈扩张球囊导管进行引产.观察分析两组产妇的宫颈成熟度以及引产效果.观察组的Bishop评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引产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经分析,组间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子宫颈扩张球囊导管进行引产,不仅能明显促进产妇宫颈成熟,还能显著提高产妇的引产成功率.

    作者:梁依斐;黄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DSA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在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评估中的应用

    选取某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4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43例未形成脑梗死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均行颈部血管彩超和DSA检测,观察两组的检测结果.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为主,联合检测吻合率为76.47%;颈动脉重度狭窄吻合率与其他类型相比明显较高(P<0.05);椎基底动脉粥样斑块发生部位以椎动脉起始段为常见,联合检测的中度狭窄吻合率(42.86%)与其他类型相比明显较高(P<0.05).DSA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在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评估中应用效果显著,对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以及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梦迪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复合氨基酸-铜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作用研究

    将复合氨基酸在氢氧化钠条件下与硫酸铜反应得到复合氨基酸-铜配合物,再采用倍比稀释考察复合氨基酸-铜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复合氨基酸与复合氨基酸-铜配合物对上述菌的MIC(mg/ml)分别为1(0.5)、0.5(0.25).抗菌效果为复合氨基酸-铜>复合氨基酸,由此说明复合氨基酸-铜抗菌效果良好,明显高于复合氨基酸.

    作者:吴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鼻内窥镜微创手术在慢性鼻窦炎并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选取2011年2月~2015年2月我院耳鼻喉科行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的200例慢性慢性鼻窦炎并鼻息肉并鼻息肉患者,采取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术,观察组患者给予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及鼻黏膜恢复时间.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鼻黏膜恢复时间均显著少了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并鼻息肉一种较好的方法,且手术出血量少,加快鼻腔鼻窦黏膜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蔡富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输卵管堵塞的临床效果观察

    研究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输卵管阻塞的临床效果.选择收治的140例输卵管堵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年妊娠率.观察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1年妊娠率高于对照组.输卵管堵塞应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对患者后续妊娠无严重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初专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6年1月接受胺碘酮治疗的快速性心率失常患者67例,根据不同的给药方式将67例患者分为常规组(32例)和胺碘酮组(35例).常规组给予止痛、吸氧等常规治疗,口服普罗帕酮150 mg,3次/d.胺碘酮组则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注射适量胺碘酮,总疗程为8w、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动脉压、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等情况.经过治疗,胺碘酮组患者的心率和动脉压改善情况较常规组大,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等均较常规组低(P<0.05),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胺碘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常规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率失常的有效率较高,能有效改善心率和动脉血压,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冯杰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乳腺粘液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0年8月经病理诊断明确的乳腺粘液腺癌患者病历资料15例,其中单纯型粘液腺癌患者10例,混合型粘液腺癌患者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5年存活率结合病历分析并对预后情况进行随访,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2)的表达量.结果 单纯型粘液腺癌患者与混合型粘液腺癌患者在年龄、就诊时间、肿瘤直径、肿瘤位置和临床分期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单纯型粘液腺癌患者转移率为10.0%(1/10),混合型粘液腺癌患者转移率为80.0%(4/5),两种类型之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粘液腺癌患者ER、PR、C-erB-2阳性率分别为70.0%、80.0%和10.0%,混合型ER、PR、C-erB-2阳性率分别为80.0%、60.0%和40.0%,两种类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5年生存率混合型显著低于单纯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巴结转移状态可能是乳腺粘液腺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单纯型粘液腺癌较混合型腋下淋巴结转移率低,其预后相对于混合型粘液腺癌较好.

    作者:薛志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观察

    观察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择期行剖宫产术产妇60例,随机双盲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组(RF组)(n=30),R组腰麻药物为14mg罗哌卡因,RF组腰麻药物为12mg罗哌卡因联合10g芬太尼.记录产妇手术期间麻醉效果、麻醉并发症和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与R组比较,RF组产妇低血压、恶心呕吐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和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麻醉效果好,麻醉并发症少.

    作者:尹显和;贺丙华;肖旭;刘芳;银晓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选用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等量安慰剂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治疗后,治疗组血压、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及24h尿蛋白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变化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血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临床上接受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肾功能有所改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钟立志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时机对急性肾损伤(AKI)重症患者肾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时机对急性肾损伤(AKI)重症患者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急性肾损伤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急性肾损伤重症RIFLE分期诊断标准为依据,择取69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ECRRT组,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及B组(LCRRT组,延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详细对比两组肾功能恢复及死亡情况.结果 A组肾功能恢复率(47.22%vs 21.21%)显著高于B组,且死亡率(27.77%vs 60.60%)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由多因素分析提示,LCRRT、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属于急性肾损伤重症患者院内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 对急性肾损伤重症患者推行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能有效调节患者肾功能,改善其预后,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陈正道;陈顺平;林秋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自动腹膜透析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究自动腹膜透析治疗急性肾损伤的可行性、优越性.方法 选取96例因急性肾损伤入院治疗患者,按双盲法随机分为透析组、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使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透析组行自动腹膜透析,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7d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及血生化指标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K+、Na+含量差别无意义(P>0.05),治疗后3、7d两组血K+、Na+含量差异无意义(P>0.05);透析组未发现明显并发症,对照组出血率、死亡率依次为8.3%、6.3%,透析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少、死亡率低(P<0.05).结论 临床在对急性肾损伤患者救治时,采用自动腹膜透析能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出血率.

    作者:罗福漳;邓朝蓬;关毅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