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坚卫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测定尿微量蛋白(Albu)及N ̄乙酰 ̄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和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尿Albu、NA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较观察组更明显(均P<0.01)。结论血液灌流可较明显缓解过敏性紫癜临床症状、减轻肾脏损伤。
作者:袁婷婷;张锐锋;封东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统计活血化瘀类中药使用情况,分析活血化瘀类中药临床合理性应用相关因素。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频率高的科室为妇科及心血管科,中药饮片使用频率前3位分别为桃仁、红花、丹参,中成药针剂使用频率前3位分别为注射用血栓通、丹红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部分医师活血化瘀类中药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应制定临床合理应用解决方案。
作者:黄晓巧;洪笃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8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AS与SDS评分改善明显,临床依从性明显提高,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应用综合护理,可明显提高患儿临床依从性,改善SDS与SAS评分,行之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尚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比索洛尔、螺内酯治疗,共治疗12w。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脏彩超相关参数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Ds、LVEDd显著下降,LVEF显著增高(P均<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比索洛尔联合螺内酯是慢性充血性心衰的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显著改善心脏彩超相关参数,且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晓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76例,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采用常规降糖治疗外还对患者进行1年的社区护理干预,护理后检测患者的肝功及血糖情况,并与只采用常规降糖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护理后试验组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白蛋白(ALB)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社区护理干预对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肝功及血糖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显著提高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赖万玉;黄继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21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107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观察组术前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检查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痛胃镜术中应用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心理,缩短内镜操作时间,提高操作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郁;程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将2012年2月~2014年9月70例小儿川崎病病例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丙种球蛋白常规剂量治疗,观察组采用丙种球蛋白大剂量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G浓度指数(16.33±4.50)g/L,明显高于对照组(7.71±1.82)g/L(P<0.05);观察组淋巴结肿大、发热以及黏膜充血等急性期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更早(P<0.05);观察组术后冠脉病变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在小儿川崎病治疗早期给予大剂量单剂丙种球蛋白经静脉滴注可收到满意疗效,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应予以推广。
作者:刘仁颂;黄胜奇;曾俊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116例产后出血产妇,为产后出血组,同时选择同期116例无产后出血产妇,为无产后出血,分析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流产病史、产后出血史、巨大儿、缩宫乏力及前置胎盘在产后出血患者与无产后出血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流产病史、产后出血史、巨大儿、缩宫乏力及前置胎盘均是孕妇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加强孕妇产前保健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温丽娥;黄奕辉;戚艮有;陈尚轩;陈凤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轻、中度肾功能损害的慢性肾炎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5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10mg/d,联合缬沙坦160mg/d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20mg/d,联合缬沙坦160mg/d治疗,疗程24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脂、尿蛋白及炎症因子的改变。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总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高密度脂蛋白及三酰甘油方面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个疗程后,两组在降低尿素氮(BUN)和发生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可使慢性肾炎患者尿蛋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阻断RAS系统,更好地使患者的肾功能得到保护。
作者:柯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小儿支原体肺炎行阿奇霉素联合沙丁胺醇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并对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症状作观察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门诊接收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共观察68例,按照接受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进行比较;其中单独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为对照组,联合沙丁胺醇治疗的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症状进行观察并做详细记录、比较。结果经对记录的结果进行总结发现,联合用药下治疗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良好。结论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行阿奇霉素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对于有年纪特殊性的小儿患者来说使用价值较高。
作者:薛洁;阮梦然;徐倩;张中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选择治疗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安理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77.7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简易智能状态评估量表评分(23.53±3.14),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63.85±6.71),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安理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可靠,有效改善患者认知能力、记忆能力及语言行为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华政;王玉祥;倪浩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78例复发性早期流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黄体酮胶囊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针剂肌注,治疗至妊娠12w。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孕酮和β ̄HCG水平变化和保胎成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孕酮和β ̄HCG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孕酮和β ̄HCG 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体酮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复发性早期流产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保胎成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春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脐静脉注射缩宫素在预防胎盘粘连及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诊治的经阴道分娩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肌注,观察组采用缩宫素经脐静脉注射,回顾性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在第3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总出血量方面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工剥离胎盘及胎盘残留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阴道分娩的产妇而言,采用经脐静脉注射缩宫素的方式不仅可以减少第3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而且还能减少宫腔操作,降低胎盘残留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志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将9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伐他汀钙与氢氯吡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斑块面积及IMT(颈动脉内 ̄中膜的厚度)等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的斑块面积、斑块厚度以及血脂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在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理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丽娟;胡怡勇;邓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普瑞巴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红光照射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9w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普瑞巴林联合红光照射进行治疗具有非常不错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发生率、VAS评分和HAMD评分,非常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洁华;吴晓红;叶圣章;叶伟;李伟雄;聂金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将12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2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甘露醇脱水、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胞磷胆碱营养神经、立普妥稳定斑块、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亚低温治疗、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100ml、2次/d、静点。两组均以14d为1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作者:李兆月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本院皮肤科2011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5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患者采用临床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26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给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77%(21/26),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15%(25/26),两组数据差异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3%(5/26),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2/26),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科临床上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该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有效降低患者由于服用西药带来的临床不良反应,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世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营养心肌的冠状动脉血流突然急剧减少或完全被阻断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血小板在血栓形成、炎症反应、机体免疫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抗血小板治疗是ACS治疗中的重要环节。现对常用抗血小板药物在ACS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贵荣;刘连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总结基层医院手术室管理经验,为确保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手术器械的使用率和完好率、保证医疗护理安全、制订出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提供依据。比较过去随意性全面参与与专业定人参与两种管理方法的器械周转率、器械完好率、特殊器械及护士对精密仪器的熟悉程度等指标的差异。专业定人参与法在器械周转率、器械完好率、特殊器械及精密仪器的熟悉程度上均有明显好于过去随意性全面参与管理法,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与过去随意性全面参与管理方法比较,专业型定人参与管理方法优势明显,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建议手术人员进一步探讨专业定人参与在基层医院上应用的实际价值,为今后基层医院手术室的构建提供内容依据和量化标准。
作者:何淑宁;揭英;刘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