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艳;欧可可;赖岭红
选取256例急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法莫替丁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法莫替丁治疗的同时给予硫糖铝口服。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及主要症状缓解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主要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可有效的提高对急性胃炎的治疗效果,且起效快,治疗时间更短。
作者:罗俊武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塞患者溶血磷脂酸水平同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LPA水平及HCMV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的LP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LPA在发病24h达到峰值,此后逐渐降低,但在7d 内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4d 时接近正常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LPA、HCMV-IgG及HCMV-IgM阳性率分别为87.50%、82.14%、42.8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9%、35.71%、7.14%(P<0.05);HCMV-IgG及HCMV-IgM阳性组的LPA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LPA与HCMV阳性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HCMV感染与LPA可能相互作用而激活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发生,且HCMV感染将促进LPA水平的升高,从而促进病情进展。
作者:王琳琳;鲍贤俊;冯学问;陈春友;朱金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取入院的ACI 患者108例,均进行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根据有无CMB 分为CMB 组44例和无CMB组64例。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及相关临床指标,得出ACI合并CMB的危险因素。 CMB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无CMB组,CMB组有高血压史、脑卒中史比例显著高于无CMB组;CMB组血清光抑素C水平显著高于无CMB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纤维蛋白原及CysC是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CMB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纤维蛋白原及CysC相关。
作者:季波;李巧转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我科2014年1~12月行脊柱手术患者260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30例。给予对照组优质护理,给予研究组除优质护理外加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前焦虑程度与术后康复积极性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前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康复积极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心理护理着重于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干预,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前焦虑心理,可以提高患者在术后康复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临床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黎;张志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分为伴发OSAS患者组(A组)31例和非OSAS的患者组(B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g)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结果 A组hs-CRP、HCY、Fg水平、颈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OSAS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炎症反应、高HCY血症、凝血异常等改变及其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OSAS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
作者:张建勋;刘志强;万和斌;曹家驹;高秀先;温洪周;师访;汪进丁;任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对治疗的4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试验组实施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化指标差异。试验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空腹及餐后2h血糖,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伟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伏格列波糖片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卡波糖片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FPG)、餐后2h血糖水平(P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lc)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情况。结果治疗两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PG、PBG及HbAl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三项指标水平的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伏格列波糖片和阿卡波糖片均能够有效地治疗2型糖尿病,但是伏格列波糖片的不良反应率相对较低,更为安全可靠。
作者:农成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对比观察螺旋CT和X线摄片在老年精神病合并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选择收治的80例老年精神病合并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其中40例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并归为观察组,另外40例患者采用X线摄片进行诊断归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诊断指标符合率及肠梗阻的诊断水平。通过两组梗阻诊断、梗阻原因和梗阻部位的符合率比较,发现观察组在各项指标上的符合率都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梗阻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发现观察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和X线摄片对老年精神病合并肠梗阻的诊断均有较高的准确性,但螺旋CT不受体位影响,并且更容易发现梗阻原因等,更利于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万就;吴勇;张萍妹;方武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观察替吉奥联合卡铂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二线接受替吉奥联合卡铂方案化疗。化疗客观有效率(CR+PR)为11.4%,疾病控制率(CR+PR+SD)为59.1%。化疗后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为主,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替吉奥联合卡铂方案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给药途径方便,耐受性较好,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作者:刘琦;赖庆君;朱介宾;张纯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对126个甲状腺结节行常规超声、弹性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评估各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超声造影和超声成像对甲状腺结节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声造影与超声成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具有一定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可做为常规初步检查;超声造影和超声成像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二者联合诊断更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李岩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80例急性喉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普米克令舒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体情况优于对照组,其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普米克令舒与地塞米松对儿童急性喉炎均有良好治疗效果,其中普米克令舒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黄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评价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应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随机将5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5例,分别接受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照两组各项指标、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等的差异。试验组术后各项指标情况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生存率为84.0%,较对照组的48.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2.0%,对照组为44.0%,试验组较对照组并发症明显更少(P<0.05)。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可有效降低颅内高压,清除颅内血肿,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并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重视与推广。
作者:翁向新;黄明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月采取保守治疗的乳腺癌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TAC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公英汤辩证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免疫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免疫功能明显较对照组提升(P<0.05),且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化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联合公英汤辨证治疗乳腺癌疗效好,利于患者免疫功改善,可降低化疗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罗溢昌;樊杜英;刘平庄;梁洪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13例接受临床研究。男9例,女4例,中位年龄27(30.5±12.5)岁。抽取50ml外周静脉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PBM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通过诱导并扩增DC,在第6d用30μg的HBsAg致敏DC,第7d收获抗HBV-DC,分别于皮下及静脉注射一半剂量。每2w1次,共注射6次。联合胸腺肽α1皮下注射,1.6mg/次,2次/w。检测患者在0、4、12周的HBVM、HBV-DNA定量及肝功能。0、4、12w的HBsAg分别为157.64±221.60、66.84±86.16及58.15±88.45ng/ml。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在4、12w的HBsAg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其中2例4周时HBsAg转阴,转阴率15.39%(2/13),另2例12周时HBsAg转阴,总的HBsAg转阴率为30.77%(4/13)。治疗前后的ALT和HBV-DNA定量均正常。总有效率100%(13/13)。抗HBV-DC联合胸腺肽α1应用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治疗,可迅速降低血清HBsAg水平,部分患者可以达到清除状态,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勇;吴邦富;胡媛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我院住院部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40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患者确诊后均采用子宫切除术方式治疗,通过数字随机表方法对4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中20例患者采用经腹子宫切除术治疗方案,观察组中20例患者采用经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治疗方案。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残端出血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观察与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感明显轻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共1例患者出现术后残端出血,发生率为5.00%(1/20),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1±1.3d,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经腹子宫切除术,采用经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治疗方案的术后效果更为确切,患者疼痛感较轻,术后残端出血发生率低,且住院时间段,值得推广。
作者:陈敏;陈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采用异氟醚对对照组患者在术中实施吸入麻醉;采用七氟醚对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实施吸入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PACU留置时间、术后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躁动等现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前后MMSE评分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手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应用七氟醚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吸入麻醉的效果较异氟醚更加理想。
作者:郭青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14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血糖及补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抗氧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血糖、骨密度(BMD)、骨钙素(BGP)及血钙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程度、血糖、BMD、BGP及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血糖、血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MD、BG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抗氧化治疗老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有助于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缓解疼痛,提升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孔婧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分析双心室起搏治疗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选取接受治疗的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患者32例,在手术实施之前,先通过超声心动图像扫描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心尖长轴切面以及心底短轴、乳头肌短轴、心尖短轴切面图像,随后进行脱机分析,然后对患者开展植入双心室起搏器手术,手术后1个月分析术前术后的心功能状况。所有接受双心室起搏治疗的患者心功能障碍症状都有明显好转。术后心功能分级、心电图QRS波宽、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反流等各项数据较术前都有改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临床上在治疗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时,应给予双心室起搏手术治疗。
作者:汤建武;张永筠;王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分娩并且经过保胎治疗的具有早期先兆性流产症状的孕妇80例作为观察组,并且随机选择在同一时期内无先兆性流产症状的80孕妇作为对照组。对经过保胎治疗后的效果、孕妇的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中的80例孕妇,经过保胎治疗之后,成功保胎60例,观察组中孕妇在进行保胎治疗后,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发生窒息的几率为3.75%,发生新生儿畸形的概率为6.25%,发生新生儿死亡的概率为2.5%,发生巨大儿的概率为10%,和对照组中孕妇分娩的新生儿结局相比,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的孕妇相比,孕妇出现的不良反应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在临床上针对具有早期先兆性流产的孕妇进行保胎治疗之后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张翠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我院外科住院部2013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4例直乙状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行Hartmann术,而观察组行回肠袢式造口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I期和II期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I期术后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II期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肠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疗效显著,且患者术后恢复快,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祁江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