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中的应用

刘永勤

关键词:循证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 护理
摘要:以72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卡维地洛与倍他乐克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门诊部就诊的1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所用降压药物的不同分为卡维地洛组68例和倍他乐克组78例。卡维地洛组患者服用卡维地洛10mg/d,1次/d;倍他乐克服用倍他乐克50mg/d,2次/d。两组共服药10w,分别在服药后第2、6及10w测量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与心率。结果服药后第2、6及10w卡维地洛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与倍他乐克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卡维地洛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在疗效及安全性上优于倍他乐克。

    作者:曾国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药治疗小儿哮喘96例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96例小儿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配合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26%,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小儿哮喘患儿中药汤剂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傅碧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更昔洛韦组与利巴韦林组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对比研究

    将我院2011年5月~2013年9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58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变化。患儿经治疗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75.9%)明显低于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3.1%),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10d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NSE水平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NSE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采用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可降低血清和脑脊液NSE,减少神经元损伤,对患儿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但相对来说,更昔洛韦疗效更显著。

    作者:原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在脑卒中后抑郁中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在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62例PS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问题解决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12w汉密尔顿(HAMD)抑郁评定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和C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w,两组患者HAMD及C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2w;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后6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问题解决治疗在PSD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治疗进展综述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特征主要为不孕、闭经、肥胖以及多毛等,属于内分泌紊乱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对于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治疗方法较多,西医主要是通过降低雄激素、诱发排卵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展开对症治疗。本文出于对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治疗情况进行了解的目的,从一般治疗、药物治疗、高雄激素治疗、胰岛素抵抗治疗、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作者:刘绪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精神患者并发糖尿病的护理

    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观察患者Scr、BUN、UAER和血清CRP检测结果变化情况;对患者进行护理,包括精神症状未控制前的护理和得到控制后的护理。患者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好转,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患者家属满意度较高。适当的护理对于精神患者并发糖尿病的患者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元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抗生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应用探讨

    对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展开分析与探讨。选取呼吸内科所收治的住院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1000例患者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比例及抗生素联用情况。左氧氟沙星使用比例为25.10%(251/1000),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数据;一联用药使用比例为58.20%(582/1000),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内科抗生素应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在头孢类药物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经验依赖问题,有待改进。同时,还需要以调查结果为依据,展开对抗生素敏感性、流行病学检测等方面的研究,提高抗生素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刘会玲;陈建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骨科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药的应用体会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全部骨科关节置换术患者。结果近年来,我院骨科年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镇痛药物的使用人数不断增加,且药物用量和用药总金额也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其用药构成比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通过对骨科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可见我院的镇痛药物使用比较合理。

    作者:张大海;戴栋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临床研究

    将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盐酸丙卡特罗片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钱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模式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体会

    将2010年6月~2013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颅内出血的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1)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护理干预后,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574,P<0.05);(2)第2w观察组患儿行为功能评价合格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χ2=19.369,P<0.05)。护理干预模式在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应用中效果明显,能够缩短患儿神经系统的恢复时间,改善其预后状况,值得推广。

    作者:许业梅;谢丽丽;吴成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中医综合方案治疗临床观察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胸腰维骨折患者100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腰背肌功能锻炼、垫枕过伸卧床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胸腰痛、腹胀等症状改善时间为3.0±0.5d,住院时间46.2±1.7d;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为6.0±0.5d,平均住院时间48.2±1.7d,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中医综合方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保障患得生存质量,具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建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80例慢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16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治疗,采用呋喃唑酮、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结合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相对于单纯采取西医治疗,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柯广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板式组合抗结核药物对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观察

    选取我院84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上板式组合抗结核药物具有显著效果,其对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夏明;邹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原因及护理体会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与年龄、GCS 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基础肺部疾病、综合营养支持及误吸等因素存在相关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死亡为4.84%。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有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作者:陈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100例使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除采用常规护理外,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教育的护理干预。运用问卷调查法比较两组患者肾病综合征相关知识的水平、服药的依从性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在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完全依从56%,部分依存28%,不依存16%,而对照组相应为34%、38%和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病综合征相关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积极的个性化健康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认知态度,增强激素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陈淑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记忆障碍的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西医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记忆力障碍的疗效显著,风险较低,预后状况良好。在患者未出现其它并发症的情况下,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对脑梗死后记忆力障碍的患者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海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危险因子中的作用

    收集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进行冠心病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50例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危险因子护理方式。护理干预组心绞痛人数,心力衰竭人数,心肌梗死人数,猝死人数及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危险因子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发病率,降低患者病死率,降低再住院率,显著改善患者经济负担及预后。

    作者:谢敏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复张性肺水肿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35岁,因“发热、胸闷、呼吸困难8d”于2013年5月20日9时入院。入院时体征:T:37.5℃,P:96次/min,R:24次/min,BP:120/80mmHg;Sa为96%;右肺呼吸音明显减弱、右胸廓饱满、气管左移、右肺叩浊;胸片及胸腔B超均支持右侧胸腔大量积液。诊断:右侧胸腔积液(大量)。上午给予诊断性抽取胸液送实验室,胸液实验室检查回报为渗出性积液,结合临床考虑为结核性胸膜炎引起的大量胸水,下午即行右胸腔穿刺抽液术,抽取胸液约650ml后回病房治疗(按结核性胸膜炎进行治疗),起始自诉症状有缓解。但于胸穿约3h后,患者突发气短加重,胸闷和头晕及烦躁伴出冷汗症状。查体:血压76/55mmHg,脸色苍白、皮肤湿冷,心率77次/min,律齐无杂音和心音低钝,右上肺可闻及多量湿性啰音,Sa为88%。考虑为肺复张后肺水肿,立即给予吸氧、静注氨茶碱、糖皮质激素及抗休克等治疗,症状逐渐好转,约2h后患者感症状缓解,安静无出冷汗,体征:血压105/70mmHg,心率:80次/min,律齐,心音较前增响有力,右上肺湿啰音明显减少。第二天自述症状明显缓解,右上肺少许湿啰音。以后又每周抽液2次,每次抽液量均小于1000ml,共4次,同时抗感染、抗结核治疗,于2013年6月12日查胸片回报:右侧胸水已消失,右侧胸膜肥厚,患者症状基本消失,一般情况良好,出院继续给予抗结核治疗,今年11月份复查胸片大致正常。

    作者:李小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分析

    选取我院近期住院部收治的100例新生儿硬肿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多巴酚丁胺治疗,干预组使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干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硬肿开始消退时间、硬肿完全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具有疗效确切的优势,可加速硬肿消退,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谢财华;余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抗焦虑及抗抑郁药物治疗脑血管病伴心理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抗焦虑及抗抑郁药物治疗脑血管病伴有心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脑血管病伴心理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抗抑郁及抗焦虑方面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6.65±4.63)、SDS(41.02±3.36)、SAS(42.82±4.09)、HAMA(17.08±2.3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抑郁及抗焦虑药物联合治疗脑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病患,辅之适当的心理干预及疏导,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彬;李宝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