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玲;罗敬;郑志坚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思密达保留灌肠;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思密达联合山莨菪碱保留灌肠。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d,记录其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略高于对照组(2.50%),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思密达联合山莨菪碱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疾病,可显著提高患儿临床疗效,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为满意。
作者:王德承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保乳术及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行保乳手术,对照组行改良根治术。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5年生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的同时,能够显著减少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陶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动机性访谈在肺结核患者戒烟干预中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有吸烟嗜好的初治涂阳肺结核10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动机性访谈和一般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戒烟干预,观察两组的吸烟戒断率、肺结核治愈率、治疗期间密切接触者感染率指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研究组吸烟戒断率96.23%,对照组39.58%(χ2=37.09,P<0.01),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治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密切接触者感染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在肺结核患者戒烟干预中效果良好,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治疗期间密切接触者感染率有较大帮助。
作者:吴丹菲;李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 ̄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9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11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Cys ̄c、Hcy水平,分析其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cy、Cys ̄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cy与Cys ̄C水平相关系数为0.32,P=0.059,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不存在相关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cy、Cys ̄C水平升高显著,通过检测两者的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与开腹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4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90例,随机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5例。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开腹组给予开腹D2根治术。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以及生存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使用次数、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腹组患者,且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稍微长于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小于开腹组,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2年生存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可以有效治疗进展期胃癌,与开腹D2根治术疗法相比,具有患者出血少、术后止痛剂用量少、肠道功能恢复快以及住院时间短的优点,而且患者生存率较高,与开腹D2根治术疗法患者差异不大,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金雄伟;张浩;张云生;杨祚豪;李满志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低温射频联合局部填塞止血与常规前后鼻孔填塞止血在鼻出血诊治中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鼻出血患者1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采用前后鼻孔填塞止血,观察组采用鼻内窥镜下低温射频联合局部填塞止血。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一次鼻出血控制率为97.5%,耐受评分为2.38±0.08分,住院时间为2.38±0.08d,随访3个月后的复发率为5.0%,而对照组的一次鼻出血控制率为74.4%,耐受评分为7.91±0.13分,住院时间为6.61±0.35d,随访3个月后的复发率为14.6%,两组观察指标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鼻内窥镜下射频联合局部填塞止血效果好,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德;程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6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12.5mg/d,对照组患者给予6.25mg/d,以3个月为一个治疗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变化、血清雌二醇、促黄体激素及孕酮等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之前有所减小,但试验组患者缩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血清雌二醇、促黄体激素及孕酮等指标变化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2.5mg/d的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优于6.25mg/d,临床应广泛应用。
作者:黄少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我院2013年1月10月收治的76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并随访观察患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81.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止疱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7.89%,对照组为21.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加快患者疾病的康复,且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学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130例胃溃疡门诊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在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p转阴率、止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Hp转阴率为84.6%,止血时间6.3±2.5d,与对照组的58.5%和9.9±2.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5例出现轻度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观察组患者无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对胃溃疡的治疗效果优于法莫替丁,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Hp感染率,缩短止血时间,同时安全性较佳,因此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建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2010年9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中有14例患者痊愈,10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痊愈,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8.57%,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头痛、腹泻、恶心发生率上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on评分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法,可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且通过中药对患者的脏腑进行调养,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侯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门诊无痛人流患者。随机分为S组和F组各100例,S组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F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就两组患者麻醉与手术过程中的体动、循环以及呼吸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腹痛情况以及意识恢复时间等。结果在手术过程中,F组丙泊酚的应用量明显比S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F组而言,S组患者麻醉诱导以后HR、SBP以及MBP等均有所降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两组均有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当F组明显发生率明显比S组高,且术后腹痛发生率也明显比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所获结果的分析可知,在无痛人流术中,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所获效果明显比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好,且手术恢复也比较迅速,可有效抑制手术所带来的腹痛。
作者:李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究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用于颅脑外伤患者对于神经功能的改善和对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06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应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则应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20d,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判定对比,并对治疗前、治疗10d、治疗20d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86%(29/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1%(23/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D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10、20d时观察组患者的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颅脑外伤患者的疗效确切,相较于单纯应用纳洛酮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邝业兴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AECOPD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联合止嗽散加减方治疗,疗程均为4w,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呼吸系统症状改善明显。
作者:刘明慧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危重症小儿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都进行洗胃及止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奥美拉唑0.7mg/kg,1次/d。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服用甲氰咪胍7.5mg/kg,2次/d。比较两组患儿的消化道出血平均止血所需时间、治愈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消化道出血治愈率为96.67%,对照组60.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平均止血所需时间2.7d,对照组为4d,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d及14d,用奥美拉唑的患儿中有2例便秘,停药以后即恢复正常。奥美拉唑对于危重症小儿的消化道出血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能够使得消化道出血的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奥美拉唑治疗时的不良反应比较少。
作者:周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析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贲门癌患者10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入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疗法,对照组进行食管胃吻合术,治疗后2w比较两组>5min反流次数、24h总反流次数、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0%(2例)、20%(1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0.05);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可显著降低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凡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中心收治的140例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研究组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有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7.14%,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同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卢荣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急诊收入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8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后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治疗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内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再住院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崔勇;雷志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2009年4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度左心衰竭合并房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房颤转复、心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以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1)观察组用药24h后房颤转复率为92.5%,对照组为65%;观察组的心功能改善率为87.5%,对照组为6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与心率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中对照组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6例,头痛4例,静脉炎2例,观察组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3例,头痛1例,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病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胺碘酮在重度左心衰合并房颤的临床治疗中,较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而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徐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将本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者口服钙片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针罐合用治疗。连续治疗8w,对比两组在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总有效率较高,生活质量评分(QOL)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采用针罐合用治疗骨质疏松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今后可将其推广应用。
作者:刘永兵 刊期: 2014年第17期
选取2013年1~12月间采取根管治疗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不采取相关预防措施,而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药预防治疗。对两组患者出现IAE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采取根管治疗的患者于术后出现IAE的概率20.59%明显低于对照组47.06%,P<0.05。临床上采取根管治疗同时采取中医药防治,能有效降低IAE发率,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与恢复有较好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永兴;程健端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