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7例早孕期胎儿异常超声诊断分析

黄翠平;姜伟;江宁珠;陈瑞云;张海燕;卫红艳

关键词:早孕期, 超声筛查, 胎儿异常,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通过早孕期11~13+6周超声筛查胎儿异常,探究早孕期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2~2014-02间47例早孕期产前超声筛查出的胎儿异常的临床资料及超声表现。所有胎儿均经中孕期复查及引产后证实。结果47例胎儿异常中,露脑畸形10例,无脑儿3例,全前脑1例,脊柱裂1例,联体双胎1例,颈部水囊瘤12例,NT增厚11例,脐膨出3例,双侧唇腭裂1例,左足内翻1例,右上肢缺如1例,左侧桡骨缺如1例,右房增大1例。结论尽早对胎儿异常进行诊断,可减轻孕妇身体损害,但在临床上仅可以对较为严重、早发的胎儿异常情况进行诊断,所以不能替代中晚期产前超声筛查。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

    我院地处城乡结合部,人员流动性大,棚户区居多。如何为辖区内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等一体化的综合卫生服务,成为我们社区医院迫切解决的问题。200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出台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把收集的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及患慢性病的居民健康资料均按照要求配备专职人员进行专档专项管理。

    作者:曲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有效预防维持性血透患者发生营养不良、贫血、睡眠障碍、低血压、心理因素等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负面因素,以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方法分析影响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负面因素,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影响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负面因素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本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影响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负面因素较多,积极调查并分析影响其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能大限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

    作者:陆红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妇科开放性手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妇科开放性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在我院妇科接受开放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增加包括睡眠、疼痛、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护理。结果观察组中发生腹胀、恶心、呕吐、伤口渗血的人数比对照组少,术后排气排便所需时间较短,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潘雪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47例早孕期胎儿异常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通过早孕期11~13+6周超声筛查胎儿异常,探究早孕期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2~2014-02间47例早孕期产前超声筛查出的胎儿异常的临床资料及超声表现。所有胎儿均经中孕期复查及引产后证实。结果47例胎儿异常中,露脑畸形10例,无脑儿3例,全前脑1例,脊柱裂1例,联体双胎1例,颈部水囊瘤12例,NT增厚11例,脐膨出3例,双侧唇腭裂1例,左足内翻1例,右上肢缺如1例,左侧桡骨缺如1例,右房增大1例。结论尽早对胎儿异常进行诊断,可减轻孕妇身体损害,但在临床上仅可以对较为严重、早发的胎儿异常情况进行诊断,所以不能替代中晚期产前超声筛查。

    作者:黄翠平;姜伟;江宁珠;陈瑞云;张海燕;卫红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感染科治疗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重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血浆置换治疗,研究组采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主要生化指标水平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主要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两组各项指标变化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70%,对照组有效率为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够有效加强解毒作用,减少血浆的使用量,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为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可进一步研究并推广使用。

    作者:张蔼玲;肖爱慈;朱兴华;李永生;杜春荔;丘宝珍;陈璐;李颖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全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的排除性定位

    目的:定位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全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全白内障家系的资料,在已知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和位点附近,选择9个微卫星标记,对此家系进行连锁分析,使用Mlink软件采用对数优势记分法( LOD)计算LOD值。结果未发现所选微卫星位点与该家系疾病表型共分离,LOD值均为负值。致病基因与已知的先天性白内障7个候选基因不存在连锁关系。结论该家系的致病基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赫红丹;张继超;张光辉;马春杨;董红;曹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冠脉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取在ST段抬高AMI急诊PCI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 )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40例急诊STEMI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 A组进行血栓抽吸+替罗非班冠脉内给药,B组进行血栓抽吸。观察术后两组患者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血浆肌钙蛋白I(cTnI)峰值,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钠尿肽(BNP),大出血、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A组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cTnI值、LVDd、LVEF、脑钠肽( BNP)水平等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两组患者大出血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冠脉给药应用在STEMI急诊PCI,能够有效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心肌灌注,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吉伟青;张惠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于比较法的临床护理编制核定思路探索

    编制核定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编制核定的关键环节在临床科室。因此,护理岗位编制核定是医院岗位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临床护理人员占据了医院护理人员的绝大多数,且具有分布广泛、工作内容多样、工作量巨大等特点,因此是医院编制核定的重点和难点。不断充实和完善医疗机构编制核定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医院提高工作效率、控制成本有着积极作用。通常编制核定的思路有根据工作量评价的定量核定和根据经验判断的定性核定两种。前者以工作量为评价核心,通过分解、评价岗位工作内容定量核定出个体或是团队工作量,再根据工作量确定编制人数,结果较为精确但由于涉及到工作量评价,执行较为困难。而后者则是通过研究既往数据和评价当前运行人数的现况根据经验,估计出编制人数,可行性佳但不如定量法科学精确,想要提高准确度就需要不断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细致的分解和精确的估计考量。由于医院的特殊性,编制核定的思路不同于政府、企业及其他事业单位,在核定方法上对工作量和岗位等因素上要予以充分考量。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病房护理人员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工作内容分解十分困难。因而需要一种不需要极力分解工作任务,而又相对准确的核定方法。

    作者:岳玺中;毛静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应用Excel表格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动态调配

    目的:应用Excel表格函数运算功能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动态调配。方法以单位时间内全院总床护比作为医院平均床护比,应用Excel表格将各科室床护比按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的次序排序,得到各科室各职称缺编、多编护士数次序。结果以医院平均床护比为基准,应用Excel函数公式快速完成机动护士库护士及高于医院平均床护比的科室护士的自动调配。结论在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或季节性资源配置不均的情况下,公平公正、动态快速地调配人力资源,可实现护理工作人与事相宜,事与职匹配,达到人、事、职能效益大化。

    作者:尤敏;任广姝;汪宁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Livinα基因特异性shRNA在乳腺癌细胞MCF7中的表达鉴定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因子α( Livinα)特异的短发夹状 RNA( shRNA)在MCF7乳腺癌细胞中对外源 Livinα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4组EGFP-Livinα融合表达的重组质粒,其中两组分别含shRNA 1、shRNA2对应的不同序列的cDNA干扰片断,分别电转染入MCF7乳腺癌细胞中,48h 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各实验组细胞中EGFP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Livin α在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酶切及测序证实质粒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载体成功转染入MCF7乳腺癌细胞;干扰片段shRNA2可有效抑制目的基因mRNA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的含目的基因有效干扰片断的质粒可抑制目的基因在MCF7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饶冬梅;张春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经双侧与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比较

    目的:探讨经双侧与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通过81例患者,经双侧椎弓根入路33例,经单侧椎弓根入路48例,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前各阳性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双侧椎弓根入路组水泥椎体内的填充率较单侧椎弓根入路组高,且有统计学意义。2组渗漏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经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恢复椎体的高度、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经双侧椎弓根入路在骨水泥弥散分布方面优于经单侧椎弓根。

    作者:林耿丰;邱雪立;张清旭;郑素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情况,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评估,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6~2014-06间呼吸内科3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记录,统计我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 DDDs)、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AUD),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与细菌的耐药性的关系,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抗菌药物限定日费用(DDDc)与药物利用指数(DUI)评价。结果我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平均为108.6 DDD/100人/d;排名前10位抗菌药物的DDDs与耐药率的相关系数r=0.657,P<0.05;头孢类抗菌药物日费用较高,DUI<1;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等抗菌药物日费用较低,DUI>1。结论我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过高,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科学、有计划地分批、分期替换合理应用,以降低细菌耐药性;在此基础上,选用廉价、有效的抗菌药物,以缓解患者就医经济负担。

    作者:黄炜强;邓耀光;罗瑞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老年人根管治疗约诊间痛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老年人根管治疗约诊间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口腔科就诊的根管治疗老年患者246例,268颗急、慢性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患牙为研究对象,268颗患牙中,前磨牙、磨牙共242颗,前牙26颗。所有患者牙根预备前无自发性疼痛。将268颗患牙分为H组和G组,H组134颗,G组134颗。分别采用常规步退技术和G钻改良步退术。结果两组约诊间痛的发生情况如下:H组24颗(17.91%),G组10颗(7.46%)。 H组与G组比较,H组的约诊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G组( P<0.05)。结论 G钻改良步退技术与传统方法比较,约诊间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胡波;王晓春;苏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波生坦对肺纤维化大鼠肺胶原沉积与MMP-9、TIMP-1的影响

    目的:探讨波生坦对肺纤维化大鼠肺胶原沉积与MMP-9、TIMP-1的影响。方法将48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6组:对照2周组、4周组( C2组、C4组),模型2周组、4周组( M2组、M4组)及治疗组( T1组、T2组)。予博莱霉素建模, T1、T2组分别于第2 d、第15 d始每天予波生坦灌胃至第28 d。Masson 染色观察肺胶原沉积情况,用酶联免疫反应法测定肺泡灌洗液的MMP-9、TIMP -1浓度。结果(1)C2组、C4组大鼠肺间质胶原稀少;M2组可见大量淡蓝色胶原沉积,M 4组明显加重伴部分纤维化;T1组较 M4组显著减少,T 2组较 M4组无差异。(2)造模后MMP-9浓度随时间升高:C2组、C4组、M2组、M4组分别为(1.15±0.27)μg/mL、(1.23±0.31)μg/mL、(1.98±0.35)μg/mL、(2.38±0.47)μg/mL,T1组较M4组显著下降(P<0.05)。(3) M2组、M4组TIMP-1浓度明显高于C2组、C4组,T1组较M4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波生坦可减少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的胶原沉积,可能是通过早期抑制MMP-9、TIMP-1途径起作用。

    作者:黄积雄;左万里;赵洁敏;周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肠镜前肠道准备合格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结肠镜诊疗前肠道准备合格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并运用柏拉图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肠道清洁度的主要原因有:服药后活动,饮食准备,便秘史和饮水量等方面。设立目标、制定整改措施,然后对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肠道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肠道准备合格率从活动前的83.3%提高至活动后的9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结肠镜诊疗前肠道准备合格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徐岩;刘丹;谭刘婷;陈伟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耳科学基础与临床进展

    本文从耳科学基础研究、耳科学临床研究进展及展望作一综述。

    作者:许轶;任飞;周慧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品管圈在提高手术常规标本正确送检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术常规标本正确送检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10人组成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手术常规标本正确送检率这一活动主题,对我院手术常规标本送检情况进行调查,利用品管圈方法,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予以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使手术常规标本正确送检率由改善前的80%提高至改善后的96%。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我科护士由初的被动工作者转变成管理者、执行者,护士的价值得到极大的体现,手术常规标本正确送检率大大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杜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10例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回顾性分析

    目的:对肺癌的病理类型、特点和临床表现进行研究,并研究肺癌病理分型与年龄、性别、生活习惯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210例肺癌患者的病理情况等资料。结果210例肺癌患者中鳞癌92例,腺癌56例,小细胞癌29例,肺泡细胞癌16例,大细胞癌9例,其他类型癌症共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大多以咳嗽、咳痰、胸闷、气喘为主,咯血、胸痛、头疼及无力等为次。210例肺癌患者中男患者共156例,占74.29%,女54例,占25.71%,平均发病年龄(43±4)岁;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容易导致肺癌的发生,本文中吸烟患者占到89.52%。结论肺癌极大地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了解注重肺癌的病理分型、症状及其与不良生活习惯等问题并积极进行预防,对肺癌的确诊及及时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许丽萍;郑海燕;孙翠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护理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清远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胰岛素常规皮下多次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首先将40%~50%的胰岛素日剂量经由胰岛素泵持续泵入,后将剩余剂量分别于早、中、晚各1/3于餐前追加剂量由胰岛素泵泵入,并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泵入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低血糖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应用胰岛素泵治配合全面、完善的护理措施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方案。

    作者:周静雯;潘桂琼;谭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孕期生殖道感染及病原体种类与难免流产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孕期生殖道感染与难免流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01~2014-07间在我院收治并分娩的难免流产患者共173例,根据胎盘病理结果分为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组111例( A组)和无绒毛膜羊膜炎组62例( B组),所有病例均进行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PCR培养及细菌培养(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同时采血液学指标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及CRP水平的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和B组支原体、衣原体及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A组的细菌培养超过50%以上为厌氧菌假丝酵母菌感染, A组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B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5),而A组和B组的中性粒细胞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尤其是假丝酵母菌、支原体、大肠埃希氏菌等致病菌导致的绒毛膜羊膜炎可能是难免流产发生的原因之一。孕期对高危孕妇进行生殖道病原体的筛查及早期干预,对改善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陆洋;马雪枫;李晓红;彭珊珊;任利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