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对比研究

段伟琴;白香花

关键词:老年食管癌, T淋巴细胞亚群, 皮质醇, 胸部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84例的老年食管癌患者(≥65岁),按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进行静脉复合全麻联合胸部硬膜外阻滞,对照组进行静脉复合全麻,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120 h时段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各时段皮质醇水平;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比较两组各时段皮质醇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术毕、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120 h皮质醇水平变化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毕、术后24 h、术后48 h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0 h各T淋巴细胞指标水平恢复(P>0.05);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120 h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全麻联合胸部硬膜外麻醉可降低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可作为老年食管癌患者首选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双吻合术联合保护性回肠造口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双吻合术联合保护性回肠造口的疗效。方法选择低位直肠癌患者116例,将行双吻合术联合保护性回肠造口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65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将同期行双吻合术且未进行保护性回肠造口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5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4.6%,低于对照组(11.8%);研究组吻合口狭窄,类型均为膜性狭窄,对照组4例出现瘢痕狭窄。结论低位直肠癌行双吻合保肛手术后加保护性的回肠造口可以显著降低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作者:彭鸿;刘琴远;李庆;胡饶;肖镇寰;黄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乳腺导管内癌分子分型及其与组织学分级、Ki-67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分子分型及其与组织学分级、Ki-67指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7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病理资料,根据免疫组化进行分子分型,并观察其与组织学分级及Ki-67等指标的关系。结果57例乳腺导管内癌中腺腔A型26例(45.61%),腺腔B型17例(29.82%),HER-2过表达型11例(19.30%);三阴性型3例(5.27%)。乳腺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比较,腺腔A型和三阴性型所占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乳腺导管内癌高级别在腺腔型尤其是腺腔A型中所占比例较低,而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型乳腺癌全部为高级别。但高级别乳腺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的分子分型基本一致。后发现腺腔A型乳腺导管内癌中Ki-67表达水平低,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型乳腺导管内癌中Ki-67指数相对较高。结论乳腺导管内癌大部分患者为腺腔型(尤其是腺腔A型),腺腔型(尤其是腺腔A型)预后较好,而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型全部为高级别乳腺导管内癌,Ki-67指数较高,预示其发展为浸润癌的风险较高。

    作者:江金华;严汀华;马宗明;兰启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西门子1.5T磁共振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西门子1.5T磁共振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女性乳腺肿瘤患者选择西门子1.5T磁共振进行常规MRI与增强MRI检查。结果所有患者的MRI图像质量满意,均能满足诊断需要;注射对比剂前后在DWI中可观察到病灶在动态增强。增强前良性病灶DWI图像的SNR为(52.6±4.75),增强后为(53.74±5.72)(b=0);增强前乳腺癌DWI图像SNR为(34.75±4.12)(b=0),增强后为(35.51±3.87)(b=0),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增强前后的ADC值分别为(1.09±0.26)×10-3 mm2/s和(0.97±0.27)×10-3 mm2/s,良性病灶增强前后的ADC值分别为(1.49±0.26)×10-3 mm2/s和(1.46±0.22)×10-3 mm2/s,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MRI的ADC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5%可信区间为0.86~1.00,诊断阈值1.20×10-3 mm2/s,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7.5%和90.9%。结论西门子1.5T磁共振对乳腺肿瘤有很好的图像显示诊断效果,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红梅;于湛;黄文起;刘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经皮射频消融术与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治疗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经皮射频消融术( RFA)与微波消融术( MWA)治疗肝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10例肝癌患者,分为两组,50例患者接受经皮射频消融术,60例接受微波消融术。比较射频组和微波组的生存率、肿瘤消融率、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射频组和微波组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2%、74.1%、63.4%,94.2%、70.5%、61.7%;肿瘤消融率射频组为98.3%,微波组为97.7%;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2.0%和15.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和8.3%。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术与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郭志远;付吕平;付志国;康振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吉非替尼口服并胸腔内注入力尔凡对晚期胸膜转移肺腺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吉非替尼口服并胸腔内注入力尔凡治疗晚期胸膜转移肺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晚期胸膜转移肺腺癌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88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胸腔积液引流后口服吉非替尼治疗,但是不给予胸腔内注药。观察组采取胸腔引流胸腔积液后注入400 mg力尔凡。两组患者均每个月进行胸部B超和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胸腔积液控制率、肿瘤病灶控制率、3个月疾病控制率、临床收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胸痛、发热、轻度皮疹、中度皮疹、轻度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吉非替尼口服并胸腔内注入力尔凡治疗晚期胸膜转移肺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低,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祁红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CT联合 CA125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应用CT与CA125联合诊断卵巢癌的价值。方法选取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癌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分别采用CT、CA125、CT联合CA125检测;并以临床手术病理诊断为标准来评价3组的诊断准确性。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CT临床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6.67%(52/60)、CA125检测准确率为68.33%(41/60)、CT与CA125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6.67%(58/60)。 CT与CA125联合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但CT进行的临床分期与临床病理分期无明显差异性( P>0.05)。结论相比单一检测来说,CT与CA125联合检测诊断卵巢癌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同时采用CT临床分期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为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张静柳;黄俊;吴歆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相关呕吐前驱症状的筛选及其对化疗相关呕吐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相关呕吐( CIV)前驱症状的筛选及其化疗相关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224例肺癌患者,分析患者的CIV前驱症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与CIV发生相关的前驱症状;选择144例肺癌患者,对患者的前驱症状进行干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IV的发生情况以及前驱症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224例患者中CIV发生率为64.2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便秘、呃逆、恶心、失眠以及食欲减退均与CIV的发生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观察组患者的CIV发生率为30.56%,对照组患者的CIV发生率为51.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V前驱症状与CIV的发生率有密切的相关性,在化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前驱症状进行及时的干预可以有效降低CIV的发生率。

    作者:李润浦;王艳丽;李冬杰;王卫军;李冬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 PTEN、COX-2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PTEN、COX-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手术切除所得100例患者的大肠癌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肠癌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中PTEN、COX-2的表达。统计分析组织来源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并分析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PTEN、COX-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织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为52%,显著低于正常大肠组织的100%;而大肠癌组织中COX-2的阳性表达率为92%,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的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TEN阳性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PTEN阴性表达患者,而COX-2阳性表达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则明显高于COX-2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Spearman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其PTEN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γ=-0.758,P<0.05),与其COX-2阳性表达率则呈正相关(γ=0.792,P<0.05)。结论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其PTEN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与其COX-2阳性表达率则呈正相关,PTEN的阴性表达和COX-2的阳性表达可预测大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作者:蓝显明;曾彬;唐淑妮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纳米炭混悬液与美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纳米炭混悬液与美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价值和优势。方法收集303例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且进行了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的早中期乳腺癌病例,依据使用纳米炭混悬液或者美蓝作为淋巴结示踪剂分为两组,其中纳米炭组138例,美蓝组165例。手术切除的前哨淋巴结送病理检查。结果纳米炭组检出率为99.3%,美蓝组检出率为93.9%,使用纳米炭混悬液SLN检出率高于使用美蓝者(P<0.05)。纳米炭组共检出SLN 696枚,平均5.1枚,美蓝组检出SLN 544枚,平均3.5枚(P=0.000),使用纳米炭混悬液检出的SLN比美蓝要多。使用美蓝时,出现示踪不理想的概率高于纳米炭(P<0.05)。使用上述两种示踪剂的检出率与患者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术前腋窝淋巴结触诊情况、肿瘤分子分型、年龄、肥胖因素均无关(P均>0.05)。结论纳米炭混悬液示踪效果好,能检出更多的SLN,SLN检出率更高。

    作者:陈智;覃庆洪;练斌;于滢华;莫钦国;韦长元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钼靶X线与超声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钼靶X线与超声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80例乳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病理学证实乳腺癌患者87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193例;所有患者均行多普勒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比较两者单独检查与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0.46%(70/87),钼靶X线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6.21%(75/87),联合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55%(84/87),联合检查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χ2=12.734、6.787,P<0.05)。超声和钼靶X线联合检查后,乳腺癌诊断敏感性为96.55%、特异性为95.34%、准确性为95.71%,均显著高于超声或钼靶X线单项检查(P<0.05)。结论钼靶X线与超声具有各自的特点,两者联合检查相互补充,能够为早期诊断乳腺癌提供准确、丰富的信息。

    作者:林映常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治疗 T2 a及T2 b期膀胱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估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治疗T2a及T2b期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膀胱细胞癌(TCC)(19例T2a,31例T2b期)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5例行“完整的”TUR处理,随后进行2~6个周期的顺铂(70 mg/m2)和甲氨蝶呤(40 mg/m2)化疗。对照组25例行普通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复发率。结果整体中位随访47个月,膀胱镜检查评估。实验组25例患者中15例持续肌层浸润性TCC,4例原位癌皆无复发,其余6例患者术后15.6个月复发;6例复发患者中4例复发位置相同,2例复发位置不同。对照组随访期间12例患者发生表浅复发,需要内镜治疗;随访结束时6例死于转移性膀胱癌。结论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能够控制T2 a及T2b期膀胱癌,能够维持60%的患者的膀胱功能,并降低患者复发率及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建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人附睾蛋白4、AFP 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AFP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卵巢癌患者60例(癌变组),同期行手术的良性卵巢肿瘤60例(瘤变组)及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三组空腹抽取静脉血后进行血清甲胎蛋白及人附睾蛋白4含量的检测与阳性评断。结果癌变组的血清甲胎蛋白与人附睾蛋白4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而瘤变组的血清甲胎蛋白与人附睾蛋白4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血清甲胎蛋白与人附睾蛋白4的阳性率呈增高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与人附睾蛋白4对卵巢癌的诊断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96.7%。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卵巢癌患者中人附睾蛋白4含量与甲胎蛋白含量呈明显正相关性(r=0.243,P<0.05)。结论人附睾蛋白4与甲胎蛋白在卵巢肿瘤组织中都呈高表达状况,联合检测对鉴别卵巢肿瘤的良恶性有很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洪鹏;王枭旻;王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T-VCD与 VCD 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T-VCD与VCD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集到的22例老年复发难治性骨髓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VCD组和VCD组,每组11例。 T-VCD组给予T-VCD( T沙利度胺、V长春新碱、C环磷酰胺、D氟美松)联合治疗的方案,VCD组给予VCD( V长春新碱、C环磷酰胺、D氟美松)治疗方案,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T-VCD组中完全缓解率为72.7%,部分缓解率为18.2%,稳定及进展率为9.1%;VCD组中完全缓解率为27.3%,部分缓解率为27.3%,稳定及发进展率为45.5%。 T-VCD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90%,明显高于VCD组的有效率54.54%(P<0.05)。 T-VCD组和VCD组中血清M蛋白、骨髓浆细胞数与治疗前相比降低,而血红蛋白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升高,2组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明显( P<0.05)。与VCD组相比,T-VCD组指标水平下降或升高更为明显,且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T-VCD与VCD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明显,T-VCD的治疗方案比VCD治疗方案效果更加明显,是临床治疗较好的选择。

    作者:黄垚;刘烨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钼靶 X线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与乳腺癌病理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评估钼靶X线对浸润性导管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3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回归分析钼靶X线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231例患者接受乳房X线检查,恶性钙化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患者(P=0.001)或肿瘤直径>2 cm的乳腺癌患者中常见(P=0.006)。钼靶X线多形型与p53阳性状态(P=0.039)及淋巴结转移(P=0.048)相关,而钼靶X线模糊非晶型与HER2受体阳性状态(P=0.026)相关。高表达Ki-67的肿瘤患者常见明显的肿块(P=0.002)。结论 X线特征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相关性反映肿瘤的属性,并且可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韩宏生;杨雪琴;高云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喉功能重建中喉缺损部分的修复研究

    目的:探讨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喉功能重建的恢复情况。方法从2007年1月到2014年12月共有92例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喉功能重建的患者,回顾其术后气管套管拔除及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发音功能、并发症及生存情况(复发、转移、死亡)等资料。分析4种主要修复方法对喉功能重建的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应用残余黏膜、肌筋膜瓣、带状肌瓣、颈部皮瓣4种主要修复方法患者共81例,均为男性,年龄因素组间比较,F=0.603,P=0.615>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方法数量少,未予比较。4种主要修复方法拔除气管套管时间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65,P=0.002<0.05),以颈部皮瓣组差。4种主要修复方法对胃管拔除时间影响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27,P=0.027<0.05),以带状肌瓣组与颈部皮瓣组恢复较慢。4种主要修复方法的发音效果无差异(χ2=1.025,P=0.795>0.05)。残余黏膜组2周内拔管33例,拔管率86.8%;肌筋膜瓣组2周内拔管10例,拔管率76.9%;带状肌瓣组2周内拔管9例,拔管率69.2%;颈部皮瓣组2周内拔管8例,拔管率47.1%。残余黏膜组1周内拔除胃管25例,拔管率74.1%;肌筋膜瓣组1周内拔除胃管8例,拔管率61.5%;带状肌瓣组1周内拔除胃管4例,拔管率30.8%;颈部皮瓣组1周内拔除胃管6例,拔管率35.3%。术后喉功能恢复效果无差异,P>0.05。结论喉部分切除术后喉结构和功能的修复与重建是喉部分切除术中的关键,选择合理的术式和修复材料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应用残余黏膜、肌筋膜瓣、带状肌瓣、颈部皮瓣等组织修复喉缺损,喉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党雅斌;李随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在早期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合并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亚甲蓝示踪法淋巴结染色,并在乳腔镜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ESLNB)及腋窝淋巴结清扫(EALND)。将前哨淋巴结病理结果与腋窝淋巴结清扫后的病理结果比较,评价两者的符合情况。结果80例中73例检出前哨淋巴结,检出率91.3%(73/80)。前哨淋巴结活检准确率为97.3%(71/73),灵敏度为88.2%(15/17),特异度为100.0%(56/56)。结论乳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可行性高,并发症低,损伤小,可较准确地掌握早期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作者:张月;王耀一;孙光源;孙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周围型小肺癌的 TNM 分期对于微创手术治疗预后的指导价值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TNM分期对于微创手术治疗预后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180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其中T1期肺癌20例、T2期肺癌40例、T3期肺癌80例、T4期肺癌40例。所有患者接受以微创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观察术后近远期疗效。结果 T1期、T2期、T3期、T4期患者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0.0%、80.0%、75.0%和62.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1期肺癌与T2期肺癌患者术后的感染、出血、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患者(P<0.05)。不同TNM分期患者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范围与力量评分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NM分期的增加,评分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T1期、T2期、T3期、T4期患者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95.0%,90.0%,80.0%和52.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周围型小肺癌的近期疗效比较好,TNM分期的应用能辅助指导手术应用与预后判断。随着TNM分期的增加,患者的预后越来越差。

    作者:唐小东;殷勇;王勇;武绍远;张梁;张小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2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后2 h及术后第1、3、5、7天采集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CD4+/CD8+)以及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结果与麻醉前相比,麻醉后2 h 2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的数量均有所下降;术后第1天各指标下降显著。术后第3天有所恢复,但仍低于麻醉前水平;术后第5天硬膜外麻醉组各项指标恢复到麻醉前水平,全身麻醉组需要在术后第7天恢复。结论硬膜外麻醉对宫颈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李春霞;杨慧;李春阳;李慧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经皮微波固化治疗小肝癌患者复发和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经皮微波固化治疗小肝癌患者复发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肿瘤直径≤30 mm。按照复发时间分为早期复发组28例和晚期复发组22例。所有患者经皮微波凝固治疗( PMCT)。对两组患者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病毒标志物、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肿瘤细胞分化和血清-α-甲胎蛋白( AFP)的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局部复发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细胞分化、肿瘤大小及血清AFP浓度影响早期复发率,而肿瘤大小影响晚期复发率。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细胞分化影响早期复发率,肿瘤大小影响晚期复发。 PMCT适宜治疗直径≤15 mm的肿瘤。结论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小肝癌,肿瘤细胞分化和肿瘤大小影响小肝癌患者局部复发。

    作者:崔兆勋;毛景涛;李子良;杨晓琪;高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近端胃癌根治术不同切除及重建方案的短期及长期效果

    目的:探讨近端胃癌根治术不同手术方式及重建方式对患者长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近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PG-EG、TG-RY、PG-JI 3组,3组患者的手术方式及重建方式不同。观察3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以及近远期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结果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清扫个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G-RY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清扫个数上明显比其余2组多。但是3组在术后感染率、吻合口瘘发生率以及肠梗阻的发生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相比较,远期并发症如倾倒综合征以及碱性反流性胃炎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G-RY组这两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其余2组高。但是3组在随访中在肿瘤的复发率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随访中发现,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在1年(92.5%,95.0%,95.0%)、3年(57.5%,62.5%,60.0%)以及5年(19.0%,17.0%,20.0%)上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EG、TG-RY、PG-JI 3种手术及重建方式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实际情况选择手术及重建方式以期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孙光源;郭飞;王晓元;张月;王一飞;薛军;屈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