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封堵器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曾志文;张岳农;张彩玲;林伟雄;邓靖单

关键词:食管癌, 胸腹腔镜联合, 支气管封堵器,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封堵器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食管癌患者采用单肺通气麻醉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 n=25例)和B组( n=25例)。 A组采用支气管阻塞器技术,B组采用双腔气管插管技术。分析2种通气方式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中对患者单肺通气的影响。结果单肺通气30 min后,A组和B组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气道峰压(Paw)等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插管定位时间、气道峰压增加率、咽痛声嘶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野暴露及肺塌陷情况满意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在插管定位时间、气道峰压增加率、咽痛声嘶发生率等方面优于双腔气管插管技术,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大肠癌并发肠梗阻一期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

    目的:观察大肠癌并发肠梗阻一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31例大肠癌并发肠梗阻行一期手术治疗,其中接受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术共18例,右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术共8例,直肠癌Melis术共5例。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结果随访1~5年,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术、直肠 Melis 术3年生存率(94.44%、100.00%)明显高于右半结肠Ⅰ期吻合术;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术5年生存率(94.44%)明显高于直肠Melis术和直肠Melis术。治疗后患者的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8.37±7.12)、(59.54±5.32)、(58.83±2.45)、(85.12±8.43);术后发生伤口感染3例,肠粘连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9%。结论一期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大肠癌并发肠梗阻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蔺兵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原发性肺癌放射性肺炎的防治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原发性肺癌放射性肺炎的防治效果。方法将22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予单纯放射治疗(6MV-XRay),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CR、PR、SD、PD观察组和对照组肺癌患者分别为34、61、12和3例和27、50、21、12例,有效率分别为86.36%对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损伤0级、1级、2级、3级及以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初次用药后及用药3个月后分别为50、53、7、0例和39、57、14、0例;71、36、2、1例和38、53、14、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够减轻原发性肺癌放疗不良反应,可以有效预防放射性肺损伤,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肺癌患者化疗较为理想的辅助用药。

    作者:隋东江;王蓉美;李伟生;赵海霞;李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和长春瑞滨对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放射增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Endostar )和长春瑞滨( Vinorelbine )单独或联合应用对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建立人肺腺癌裸鼠转移瘤模型。荷瘤裸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单照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长春瑞滨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和长春瑞滨联合照射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照射组。采用6MV-X线进行照射。照射剂量为10 Gy。隔日测量移植瘤的大径及垂直径。计算肿瘤体积及延缓天数等。获得增敏系数( EF)。利用增敏系数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和长春瑞滨的放射增敏作用。结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给药第1天照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EF值为1.1。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和长春瑞滨联合治疗的增敏系数为0.1;第7天照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的EF值为2。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和长春瑞滨联合治疗的增敏系数为1。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长春瑞滨均不具有放射增敏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程小峰;张蓓蓓;高春玲;叶性景;张雅雅;丁园;章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CD3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血清水平与肝癌的关系

    目的:研究CD3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和体内血清含量与原发性肝癌的关联性。方法选取160例肝癌患者和1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PCR-RFLP技术对CD31基因Leu125Val、Asn563Ser和Gly670Arg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并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D31含量。结果肝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CD31基因Asn563Ser和Gly670Arg多态性差异不明显(χ2=0.387,P>0.05),而Leu125Val 多态性差异显著(χ2=10.875,P<0.05)。Val等位基因携带者患肝癌的风险是Leu等位基因的1.457倍(OR=1.457,95%CI:1.187~2.186,P=0.001);携带Val等位基因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CD31含量比没有携带的患者要高很多(χ2=10.534,P<0.05)。结合基因型分析表明,CD31基因Leu125Val、Asn563Ser和Gly670Arg单核苷酸多态性具有明显的连锁不平衡,同健康体检者相比, Val-Ser-Arg单倍型携带者罹患肝癌的风险较高(OR=1.487,95%CI:1.092-2.038,P=0.011)。结论 CD31基因的Leu125Val多态性及Val-Ser-Arg单倍型与原发性肝癌具有一定的关联,其中Val等位基因有极大的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Val基因型的患者可能会由于CD31基因在体内高度表达而增加罹患肝癌的可能性。

    作者:方日;谢金龙;王小文;颜娇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胃癌 ERCC1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ERCC1基因甲基化状态。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ERCC1基因甲基化。结果胃癌组织中ERCC1基因完全甲基化率为46.7%(14/30),部分甲基化率为30.0%(9/30),总甲基化率为76.7%(23/30),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中该基因的甲基化率13.3%(4/30)。10例正常胃组织中该基因未发生甲基化。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高比例的ERCC1基因甲基化。

    作者:朱瑞杰;王红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联合检测 CA15-3、CA125、CEA对乳腺癌临床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糖类抗原(CA)15-3、CA125、癌胚抗原(CEA)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2例乳腺癌患者和49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清CA15-3、CA125、CEA联合检测。比较2组患者及乳腺癌组不同临床分期患者3种肿瘤标志物含量和阳性率,并比较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与单项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乳腺癌组血清CA15-3、CA125及CEA水平和阳性率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P<0.05);乳腺癌Ⅲ~Ⅳ期患者血清CA15-3、CA125及CEA水平和阳性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乳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任何一种单项检测;联合检测提高了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的阳性率,Ⅰ~Ⅱ期患者提高幅度较大;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提高了乳腺癌患者单项检测的敏感性、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但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稍降低。结论 CA15-3、CA125、CEA联合检测可弥补单项检测的不足,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苑欢;魏荣兴;邱群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转录因子 SOX1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OX1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6例鼻咽癌患者的新鲜标本,同时选取20例鼻咽炎患者的新鲜手术标本作为对照,采用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两组中SOX11mRNA的水平。结果鼻咽癌组和鼻咽炎组SOX11mRNA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SOX11mRNA水平与鼻咽癌T分期、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程度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无相关性。结论转录因子SOX11可能在肿瘤发生与肿瘤细胞分化及增殖过程中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作者:高进良;高春生;李烁;钱迪;杜政德;韩小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麻醉镇静深度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手术患者术后认知的影响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镇静深度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较浅静吸复合麻醉组(术中保持BIS值50~59,A组)和较深静吸复合麻醉组(术中保持BIS值40~49,B组),每组30例。记录患者术后苏醒情况及气管导管拔管后1,6,12和24 h的MMSE评分。结果较深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和较浅静吸复合麻醉组(A 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较深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与较浅静吸复合麻醉组(A 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延长(P<0.05),认知水平恢复的时间明显延后。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且麻醉程度越深对其认知功能影响越大。

    作者:郭键;陈玉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贝伐单抗联合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及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给予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的对照组,观察化疗后肿瘤缓解情况、分期情况以及肿瘤内分泌指标。结果化疗后,观察组缓解有效率(56.52%)、疾病控制率(78.26%)、肿瘤分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EGFA、VEGFB以及VEGFC的mRNA水平(62.4±8.4、44.8±6.2、57.2±6.2)pg/ml、蛋白水平(82.3±11.2、77.9±9.5、52.3±7.3)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有助于提高缓解率和降低肿瘤分期,并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容榕;林琳;周泽强;刘爱学;冯天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ERCC1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研究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肺癌中常见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很多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主要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目前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疗晚期NSCLC的主要方法。铂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引起DNA损伤而发挥其抗肿瘤疗效,其引起的DNA损伤主要由核酸切除修复(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NER)通路修复,该途径的DNA修复能力与铂类药物的疗效及预后关系密切[1]。本研究探讨了在晚期NSCLC中ERCC1基因多态性与含铂类方案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寇光;刘震天;张智;梅竹君;王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培美曲塞或紫杉醇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老年肺腺癌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或紫杉醇联合同期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老年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急性不良反应。方法对经组织学确诊为ⅢA或ⅢB期肺腺癌的老年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培美曲塞[500 mg/(m2· d)]治疗,共2个周期;对照组采用紫杉醇(50 mg/m2)治疗,每周1次,共6~7个周期。化疗同时给予三维适形放疗(3DCRT),处方剂量为60~70 Gy,6~7周完成。结果有效率(CR+PR)实验组为76.7%(23/30),对照组为66.7%(20/3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Ⅰ-Ⅳ度),其中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86.7%,高于实验组(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或紫杉醇结合同期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老年肺腺癌近期疗效良好,但培美曲塞进行化疗的不良反应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荣玲;王风琴;袁桂平;骆志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支气管封堵器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支气管封堵器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食管癌患者采用单肺通气麻醉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 n=25例)和B组( n=25例)。 A组采用支气管阻塞器技术,B组采用双腔气管插管技术。分析2种通气方式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中对患者单肺通气的影响。结果单肺通气30 min后,A组和B组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气道峰压(Paw)等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插管定位时间、气道峰压增加率、咽痛声嘶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野暴露及肺塌陷情况满意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在插管定位时间、气道峰压增加率、咽痛声嘶发生率等方面优于双腔气管插管技术,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曾志文;张岳农;张彩玲;林伟雄;邓靖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食管癌患者不同手术方案术后并发症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不同手术方案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将258例食管癌患者,按照经左胸(Sweet)、上腹右胸(Ivor-Lewis)、颈、胸、腹三切口(McKeown)及腔镜辅助等手术方式分为4组,分别比较4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异同。结果手术时间以腔镜组长,经左胸组手术时间短;经左胸和经上腹右胸手术组的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少于经三切口和腔镜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中下纵膈、腹腔淋巴结清扫数量4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左胸、上腹右胸、三切口及腔镜手术4组患者呼吸衰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4%、3.23%、10.17%、2.78%,以三切口组高;而腔镜组声音嘶哑发生率为4.17%,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膈疝、乳糜胸、胃排空障碍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4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三切口手术对淋巴结的清扫更加彻底,但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也相对较高,而腔镜手术有创伤小、术后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越性。

    作者:胡红军;张立国;王振华;郭喜喜;耿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龄胃癌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高龄胃癌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因素。方法对72例高龄胃癌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高龄胃癌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28%。术前合并症、手术方法及肿瘤分期、大小、部位均是高龄胃癌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了解高龄胃癌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毓彬;刘胜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SiRNA 沉默 TRPC1基因对肺腺癌 A549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SiRNA沉默TRPC1基因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效果。方法 TRPC1-SiRNA基因用特殊物质标记后,找出适宜的转染浓度和时间,按照适宜浓度和时间,培养空白对照组和转染试剂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实验组、空白对照组以及转染试剂对照组的A549细胞增殖时间,通过侵袭实验观察3组A549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TRPC1-SiRNA基因转染A549细胞48 h和100 mmol/L浓度下转染速率快,因此两个对照组的时间和浓度也设定为48 h和100 mmol/L。 TRPC1-SiRNA基因转染A549细胞增殖时间明显短于未转染组和转染试剂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TRPC1-SiRNA基因转染A549细胞侵袭实验中穿膜细胞数实验组明显少于未转染组和转染试剂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SiRNA沉默TRPC1基因可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降低A549细胞的侵袭能力。

    作者:金丹;吴明勇;刘建刚;袁淑芬;陈晓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 ,RP)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85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无手术切除指征,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射治疗。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肿瘤位置,分期,同期放化疗,化疗周期,放疗总剂量,MLD以及V5、V20对RP的影响。结果25例患者(29.4%)出现RP。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合并COPD、放疗前化疗周期、同期放化疗、MLD、V5、V20与放射性肺炎有关(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放疗前合并COPD、放疗前化疗周期、同期放化疗、V20以及MLD是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计划应考虑患者的临床、个体因素,设定合理的放疗参数,从而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冯志俊;吴朝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家族性胃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家族性胃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62例家族性胃癌患者及88例散发性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家族性胃癌预后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散发性胃癌患者相比,家族性胃癌患者确诊年龄较早及早期患者比例多(P<0.05);家族性胃癌与散发性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5.2%和48.9%(P>0.05)。家族性胃癌患者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TNM分期、远处转移、年龄、根治性切除是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远处转移、TNM分期及根治性切除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家族性胃癌与散发性胃癌临床特点不同,远处转移、TNM分期及根治性切除是家族性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作者:卢文华;程明;马亚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贲门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 Roux-en-Y 滞留综合征的研究

    目的:分析贲门癌全胃切除术后Roux-en-Y滞留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贲门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发生Roux-en-Y滞留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患者中51例获得随访,其中8例出现明显的胃肠道症状:2例出现单纯的恶心、呕吐;3例出现腹痛、腹胀,进食后症状加重;3例出现腹痛、腹胀同时伴恶心、呕吐。7例证实为Roux-en-Y滞留综合征,1例为肿瘤复发。术后Roux-en-Y滞留综合征发病率为13.7%(7/51),7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结论 Roux-en-Y滞留综合征的发生与Roux肠袢的长度及是否全胃切除有关,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剂及低剂量红霉素可预防其发生。

    作者:张水龙;侯霞;毕小刚;张燕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卵巢癌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 HE4和 CA125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和肿瘤组织HE4和CA125水平对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术前及术后卵巢癌组( A组)、卵巢良性肿瘤组( B组)及其他卵巢疾病组( C组)患者血清HE4和CA125水平,及卵巢组织中HE4和CA125含量。1年后测定卵巢癌患者的血清HE4和CA125水平。综合分析各统计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组癌组织HE4和CA125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B组瘤组织和C组组织。 A组术前血清HE4和CA125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术前CA125水平高于C组(P<0.01)。术前Ⅲ~Ⅳ期卵巢癌患者血清HE4和CA125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术后HE4和CA125水平均低于术前(P<0.01)。出院后1年卵巢癌组复发患者血清HE4和CA125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患者(P<0.05)。血清HE4联合CA125检测对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任何一项单独检测。结论联合检测组织和血清中的HE4和CA125可提高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芝琴;许剑;陈茵;陶丽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小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周疗方案在Ⅰb2-Ⅱb 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小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周疗方案在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周疗方案;对照组给予传统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前平均等待时间观察组为(27.9±6.5)天,对照组为(58.3±13.2)天;术后放化疗观察组20例(40.0%),对照组18例(36.0%);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24.0%,对照组为56.0%。在术前平均等待时间、术后放化疗例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周疗方案在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丹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