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系膜混浊征在腹部病变CT诊断中的价值

邓章基;闫淑丽;舒予静;万昆明;陈科

关键词:肠系膜, 肠系膜动脉, 肠系膜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阐述肠系膜混浊征在腹部病变C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腹部病变累及肠系膜脂肪的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除能显示原发病变外,还显示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即肠系膜混浊征.结论:肠系膜混浊征是腹部病变敏感的CT征象,沿着混浊的肠系膜脂肪常能在其周边或邻近器官发现原发病变,对腹部病变的诊断有重要辅助价值.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26例宫腔镜手术并发心脑综合症的分析及护理

    随着宫腔镜技术的不断完善,手术器械的更新,手术安全性已有了很大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逐年下降,但有的受术者由于对手术存在紧张恐惧心理,加上手术中扩张宫颈和膨宫导致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可引起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汗,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心脑综合症[1].为降低此并发症的发生,作者对26例心脑综合症进行了临床分析,提出防治对策及护理如下.

    作者:奚春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射频消融治疗合并Ebstein畸形的右侧旁道

    目的:总结经射频导管消融合并Ebstein畸形的右侧多房室旁路经验.方法:8例Ebstein畸形合并右侧房室旁道患者.年龄18 ~57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遂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导管消融.结果:8例Ebstein畸形合并右侧房室旁道患者(其中6例并多旁路)的射频导管消融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理想的消融靶点位于房室环、心内AV波大致相等处,其AV波间距较长.结论:正确认识Ebstein畸形旁道消融的有效靶点图特征及其消融的特殊,是消融成功的关键.

    作者:朱遵平;贾国良;朱永宏;张新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128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在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泌尿系病变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T平扫、增强、延迟扫描,采用三维重建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结果:128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可获得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三维图像,能良好地显示泌尿系统病变(重复肾并输尿管畸形、输尿管肿瘤、迷走血管压迫所致狭窄、输尿管瘘)的形态、位置、解剖关系、毗邻关系及血供情况.结论:运用128层螺旋CT对泌尿系扫描,时间短,图像质量高,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与临床治疗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金生;叶贱辉;钟荣明;陈健民;方世忠;林玉玲;朱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宫外孕手术护理配合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宫外孕手术护理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宫外孕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只接受护士常规的护理配合,干预组则运用预见性护理进行术中护理配合.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配合的满意度.结果:于预组手术时间、术中护理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短,手术配合满意度评分明显增高.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优化护理配合质量,提高手术及护理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并提高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对护理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并提高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对护理配合的满意度.

    作者:钱华丽;余青;饶楚梅;刘燕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麻醉与肿瘤术后复发

    外科手术是潜在可治的实体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而肿瘤转移是这些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肿瘤的转移取决于肿瘤的转移潜能和机体的抗转移能力的平衡与否.包括NK细胞在内的细胞免疫系统是机体对抗肿瘤转移的重要机制.近年来麻醉以及术中的一些因素对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远期预后的潜在影响逐渐被重视[1,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麻醉对肿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李以茂;李晓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AngleⅢ类错(牙合)畸形矫治效果的评价

    目的:研究AngleⅢ类错(牙合)矫治效果,为AngleⅢ类错(牙合)矫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Ang1eⅢ类错(牙合)头颅侧位片38张,测量矫治前后侧位片的改变,实验数据进行检验.结果:矫治前后ANB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轻中度AngleⅢ类错(牙合)矫治效果明显.

    作者:甘梅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急诊紧急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和体会

    快速成功的气管插管是抢救各种有气管插管指征的危急重患者的关建步骤.面对不同的病情,能否在抢救黄金时间内完成气管插管,直接影响到病人是否抢救成功[1].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医护配合尤其重要.现就我科136例紧急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配合与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爱华;宋祥金;曾书琴;胡美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针灸与免疫调节

    众所周知,针灸是一种东方医学的治疗方式,针灸不仅可以用来有效地治疗疾病,也可用于预防疾病和强身健体.针灸还应用于镇痛以及缓解因压力带来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平衡失调.电针是在针上施加电流的针灸方法,电针疗法具有操作简便、节省人力、使用安全和提高针刺疗效等优点,已成为传统针灸治疗手段中为流行的一种方式.近年来,电针的作用机理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为此,本文就有关针灸调节免疫功能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邱启祥;黄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50例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运用于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0例确诊为单纯性抗磷脂综合征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用药,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抗心磷脂体(ACA)和狼疮抗凝物(LA)的变化,并且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Apgar分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活产率、ACA和LA抗体清除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抗磷脂综合征安全有效.

    作者:邓曦;潘淑媛;林奕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输尿管气囊导管在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目的:探讨输尿管气囊导管在输尿管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术中使用输尿管气囊导管防止结石上移.结果:45例有效地防止结石上移,一次性碎石成功,成功率为:90%(45/50).结论: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术中使用输尿管气囊导管,可以有效地防止结石上移,提高碎石的成功率,同时可减少菌血症的发生和促进术中结石排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林;王学智;谢芳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短期、高剂量克拉霉素治疗过敏性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对IL-5、IL-8表达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短期、高剂量克拉霉素治疗过敏性慢性鼻窦炎(CRS)的疗效及对IL-5、IL-8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对23例合并过敏的、不伴鼻息肉的CRS患者采用短期、高剂量克拉霉素强化治疗(500 mg/d,2次/d,为期1周;然后250 mg/d,2次/d,为期1周),比较治疗前后单项鼻部症状(鼻塞、流涕、鼻涕后漏和嗅觉障碍)和总体症状评分(VAS评分)、鼻内镜评分(Lund-Kennedy评分)的变化情况及鼻腔分泌物中IL-5和IL-8的浓度改变.结果:短期、高剂量克拉霉素强化治疗后2周,CRS患者单项鼻部症状(鼻塞、流涕、鼻涕后漏和嗅觉障碍)和总体症状评分以及鼻内镜评分均出现减少,相应的鼻分泌物中IL-5和IL-8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高剂量克拉霉素强化对过敏性CRS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能与高剂量克拉霉素抑制IL-5和IL-8的表达有关.

    作者:丁明虹;罗庆;樊韵平;史剑波;李华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患者期望对医学生处方行为影响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医学生合理用药行为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提供借鉴.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资料,采用Epidata3.0软件录入,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患者期望对医学生处方行为影响水平得分影响因素的“优”回归方程为:Y=1.154-0.583X2 +0.284X3+0.073X6+0.235X8+0.114X9 -0.219X14 -0.037X15+0.049X18+0.046X23+0.187 X24+0.314X25.结论:患者期望对医学生处方行为影响水平与医学生的合理用药知识水平、行为水平、意识水平等9项因素有关,从回归方程可以了解9种因素对合理医学生的处方水平的影响的大小和程度不同,为医学生合理用药教育提供参考.

    作者:李燕;李斌;徐小军;林晶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舒适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综合运用体会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1].其目的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舒适的状态,以减轻不适的程度,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以往单纯的疾病护理慢慢转化为对患者的身心全方位的护理,同样在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的关怀对手术患者全身心的照顾对患者消除恐惧、减轻痛苦、促进疾病的康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王妮;梅华;张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09年7月~2012年2月期间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21例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21例(23眼)患者中,Ⅰ级治愈22眼(95.6%),Ⅱ级治愈1眼(0.4%),无1例失败.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6~24个月,术眼上睑均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未出现角膜上皮擦伤脱落、角状畸形、暴露性角膜炎、结膜脱垂、术后感染、上睑内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双眼均对称,疗效满意.结论:额肌瓣悬吊术是矫正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术后效果持久可靠,基本符合眼睑的生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守遐;肖彩群;何仕浩;陈会林;陈川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103例疗效观察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性病变.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所致;亦可无急性发病史,起病缓慢,病情顽固,反复不愈.本病多为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之气血相搏结,凝聚不去,日久难愈,耗伤气血,虚实错杂.

    作者:黄道兰;温雅兰;张兆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赣州市在校大学生伤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揭示赣州市在校大学生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学校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赣州市三所不同类型高校在校大学生2008年9月~2009年9月期间的伤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赣州市在校大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9.86%,伤害发生的前五位原因依次是运动伤(37.40%)、跌倒伤(24.42%)、烧烫伤(9.62%)、环境伤害(8.08%)和动物咬伤(5.87%);学生的家庭住址、在校生活压力和课余时间安排等对伤害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结论:赣州市在校大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其发生,从而促进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健康.

    作者:毛凡;胡恭华;毛晓洁;刘文山;熊嘉;朱秀珍;邱耀明;符贤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治疗小儿良性卵巢肿瘤疗效分析

    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美观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儿科手术领域[1].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应用腹腔镜治疗18例卵巢良性肿瘤,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廖振机;周小龙;钟应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析及与病毒载量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和HBV病毒载量的分析,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免疫状况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对92例慢性HBV感染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中HBV载量和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HBV携带者组CD4+、CD8+、CD4+/CD8+降低无统计学意义.慢性乙肝患者组CD4+与对照组相比较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而CD8+、CD4+/CD8+变化无显著差异.慢性重型肝炎组CD4+、CD8+、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D DNA阴性组CD4+、CD8+、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乙肝患者组以及慢性重型肝炎组与对照组相比CD4+、CD8+、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尤以慢性重型肝炎组明显.且不同组间对比也有不同程度的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为免疫损伤所致,不同类型的慢性HBV感染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紊乱,紊乱程度随HBV载量增高而逐渐加重.

    作者:朱苏兰;鲁陈;熊德琴;李左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3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0年收治的3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有1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占28.4%;27例采用手术治疗,占71.6%;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2.6天,治愈率为100%.随访1~2年,无胰腺炎再次复发.结论:轻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明确诊断后应采取菲手术治疗为主,重型胆源性胰腺炎应根据病情变化采用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雄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肠系膜混浊征在腹部病变CT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阐述肠系膜混浊征在腹部病变C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腹部病变累及肠系膜脂肪的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除能显示原发病变外,还显示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即肠系膜混浊征.结论:肠系膜混浊征是腹部病变敏感的CT征象,沿着混浊的肠系膜脂肪常能在其周边或邻近器官发现原发病变,对腹部病变的诊断有重要辅助价值.

    作者:邓章基;闫淑丽;舒予静;万昆明;陈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