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窥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王柏群;刘鹏;邱传珍;邹连生;彭韶平;娄建云;廖志莹;周晓忠;罗军

关键词:垂体瘤, 内镜, 经鼻蝶入路
摘要:目的:了解内窥镜下经鼻入路切除垂体瘤的局部应用解剖,探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在研究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的局部解剖的基础上,对本组30例经影像学和内分泌学检查诊断为垂体瘤的病人,行内镜下垂体瘤的切除术.结果:本组30例病人经影像学和内分泌学检查,全切除18例,大部分切除12例,术后尿崩10例,经治疗短期均治愈,术后头痛头昏症状均消失,视力改善9例,月经紊乱、向心性肥胖、多尿多饮等症状均有所改善,视力下降1例,无脑脊液漏.结论:经内镜下鼻蝶入路尽可能减少手术的损伤并保持鼻腔的完整性,在减少手术死角的基础上比较满意的切除垂体瘤,并缩短住院时间,但必须严格训练熟练掌握手术技巧.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CT引导穿刺引流术治疗自发性脑内血肿(附58例报告)

    目的:探讨CT定位引导下微创治疗脑内血肿的手术方法.方法:对58例脑内血肿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死亡3例,再出血1例,术后3~7 d复查CT示血肿基本消失38例,余17例术后2周血肿均基本消失.结论:CT定位引导下微创穿刺脑内血肿清除术是提高疗效和生存质量的关键手段之一.符合近年微侵袭神经外科发展的趋势,但该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并发症.

    作者:冯开明;涂勇;李锋;刘维钦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症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大动脉闭塞性病变对小动脉的保护作用及其与LA的相关性.方法:对108例脑梗死患者常规行头部CT、MRI、TCD和MRA检查,评估脑梗死患者LA的发生率、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大动脉闭塞性病变与LA的相关性.结果:108例脑梗死患者中,LA发病率为50.9%,伴有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LA发生率为38%,无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为65%,两者比较P=0.004,而伴有大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腔隙性梗死患者LA发病率为36%,单纯腔隙性梗死患者为73%,两者比较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LA的发生与高龄(P=0.0001)、腔隙性梗死(P=0.004)明显相关,是L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脑梗死患者LA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9384).结论:高龄是脑梗死患者LA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腔隙性梗死与脑梗死患者LA间的关系支持小血管病变是LA发生的主要发病机制,而大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存在对于小血管有保护性作用.

    作者:黄旭华;钟善全;刘铮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塞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方法,动静脉内瘘又是血液透析理想的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先决条件,只有保护好血管通路,延长其使用时间,才能延长患者的生命.

    作者:胡志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B型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结合手术及病理诊断对我院经B超诊断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B超诊断的96例子宫肌瘤中,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者92例,诊断准确率为95.8%.结论:B超检查诊断子宫肌瘤操作方便,无创伤、无痛苦,检出率高,易于随访复查.对有严格手术适应证患者及时采用手术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超声诊断子宫肌瘤也有一定的误诊率,在诊断中应加以注意.

    作者:邹坤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改良可调整缝线在复合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复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改良可调整缝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2例(55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术中对巩膜瓣采用改良可调整缝线缝合.观察术后眼压、前房、滤过泡、可调整缝线松脱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7月.可拆除缝线拆线时间3~16 d,平均8.21天.拆线前眼压12.12~18.46 mmHg(平均15.25 mmHg),拆线后眼压10.20~17.86 mmHg(平均12.20 mmHg),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眼均无拆线并发症和滤过泡渗漏.术后55眼中Ⅰ度浅前房4眼,Ⅱ度浅前房2眼,浅前房发生率10.90%.55眼末次随访眼压10.00~17.30 mmHg(平均12.55 mmHg),55眼形成扁平滤过泡36眼,微小囊样滤过泡19眼,功能性滤过泡100%.结论:改良可调整缝线在复合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可有效控制术后房水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胡长青;周建平;刘玲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胃食管反流并支气管哮喘32例临床分析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内容物频繁地逆流到食管内,引起了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症.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部分哮喘患者经常规治疗仍迁延不愈,可能与胃食管反流存在密切关系[1].现将我院自1998~2007年收治的胃食管反流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胡向东;朱日龙;吴国荣;应选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腰穿放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腰穿放液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010年8月42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且不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间断性行腰穿术放脑脊液.结果:42例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腰穿放液治疗明显减轻头痛、脑血管痉挛等症状,缩短血性脑脊液转清时间.无继发性出血、颅内或脊椎腔感染或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腰穿放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十分有效的方法,近期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远期并发症减少.

    作者:吴宾;刘佛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预防产后出血不同用药方法的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后不同用药方法对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经阴道分娩的足月产妇180例,随机分为2组.A组:缩宫素组+米索前列醇组(60例),于胎儿娩出后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并予米索前列醇400 μg舌下或直肠给药;B组:缩宫素+卡孕栓组(60例),于胎儿娩出后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同时予卡孕栓1mg直肠给药;C组:缩宫素组(60):于胎儿娩出后肌注缩宫素20 U,并静脉滴注20 U;分别观察三组产后2 h及24h出血量.结果:A、B组产妇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与C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卡孕栓和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林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68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

    人工气道是指为保证危重病人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它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是将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穿刺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人工气道建立以后,导管的固定,气囊的管理,分泌物的吸引,气道湿化,预防肺部感染是气道管理中非常重要,缺一不可.现将我科收治的68例患者行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术期护理体会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椎体骨折中为常见.其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1].经皮椎体成形术是在保守治疗无效下的一种微创手术,它是利用微创技术将骨水泥等生物材料经皮及椎弓根注入椎体,以恢复椎体高度,增加病变椎体抗压强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和变形,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功能的治疗方法.我科从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对23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丁美兰;张志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潘生丁与甲氰咪胍治疗过敏性紫癜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潘生丁、甲氰咪胍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潘生丁、甲氰咪胍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30/30),对照组总有效率77%(24/30),P<0.05.结论:潘生丁与甲氰咪胍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曾师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口腔鳞癌患者唾液中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患者唾液中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5例口腔鳞癌患者和30例对照组志愿者,用ELISA法检测唾液中VEGF含量,并分析其与口腔鳞癌不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口腔鳞癌患者唾液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唾液中VEGF含量在T分期、临床分期以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的性别和年龄无关.结论:唾液VEGF含量可用于口腔鳞癌的诊断,并且和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邓炜;刘新征;马华谋;高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孕妇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MNT)对妊娠期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88例确诊妊娠期糖尿病(GDM)和妊娠糖耐量受损(GIGT)的单胎孕妇进行调查,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实施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对照组为作一般营养指导,对比2组血糖控制和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巨大儿、早产、剖宫产率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MNT)对GDM和GIGT患者血糖和体重控制良好,减少了GDM对母儿的不良影响,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作者:龚江丽;温庆荣;赖幼琳;谢勤英;刘柳琼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自制多功能可调式烤箱在显微外科中的应用

    显微外科术后,常规需用烤灯照射患处,以保温、促进血循环、减轻肿胀和预防血管危象.临床上传统采用60~100W落地鹅颈灯照射,但是存在以下缺点:(1)灯距难以控制,以致局部温度过低或过高;(2)容易提高皮肤表面温度,而掩盖真实的内部温度,造成假象;(3)鹅颈灯灯泡无遮拦,难以达到理想温度;(4)光线亮影响患者及同病房患者休息;(5)鹅颈灯立于床旁地面,影响医护人员操作及照护人员活动.所以近年来国外对于烤灯,大多采用暖箱,在使用上体积较大,操作复杂,使用不便.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自制设计制作了多功能可调式烤灯箱,可用于断指再植术后及四肢皮瓣移植术后,折叠存放,操作简便,使用方便,现介绍如下.

    作者:艾芳;刘胜;叶红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支气管哮喘诱导痰检测技术的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气道炎症是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长期持续的慢性炎症还与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哮喘治疗的根本目的是消除气道炎症,而监测、评估气道炎症是哮喘管理的重要内容.

    作者:陈国峰;廖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诊治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经积极治疗和采取多种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特别是心理护理,均完全痊愈,疗效良好.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变化复杂,护理应根据患者病情不同特点,在与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佳的护理措施,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预防疾病复发.

    作者:钟素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经直肠超声在男性不育症射精管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在男性不育症射精管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6例射精管梗阻所致男性不育症的经直肠超声表现,采用精液常规分析、精浆果糖测定和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对其进行诊断,并进行常规及细菌学检查.结果:26例患者中经直肠超声表现为射精管囊肿6例,苗勒管囊肿4例,单纯双侧精囊扩张3例,射精管扩张4例,射精管管壁钙化1例,精囊扩张合并前列腺囊肿者2例,精囊合并射精管扩张6例,其中单侧扩张2例.射精管扩张中多数为细菌性感染所致,其中结核性所致1例,射精管结石1例.结论:对于TRUS检查显示为精囊扩张、射精管扩张、前列腺中线囊肿,射精管内或精阜内可见结石或钙化等典型的EDO声像图改变时,应考虑为射精管梗阻.TRUS是男性不育症患者EDO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谢丽珍;陈卫华;杨建勇;王春秀;邱永瑞;谢金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对30例剖宫产术中因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予以按摩子宫、纱布压迫、药物治疗仍然无效后予以B-Lynch缝合术治疗.结果:30例患者经B-Lynch缝合术缝合后均有效止血.结论:B-Lynch缝合术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一种简单有效、安全易行的止血手术方法.

    作者:李雪年;黄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妈富隆防治人工流产术后月经紊乱的临床观察

    人工流产不是避孕方法,但在计划生育的规化中却是不可缺少的,任何一种避孕方法都有失败的可能性,尤其是未生育的年轻妇女,要求人工流产的数目与日俱增,这些年轻妇女不仅关心手术近期的安全性,还更加关心远期并发症.

    作者:张瑾;张爱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严重低氧血症临床观察

    低氧血症是呼吸功能障碍时的常见表现,可由通气/换气中任何环节的障碍所致.严重者伴有组织缺氧,导致细胞代谢和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威胁生命.新生儿的重要组织器官特别是脑细胞对缺氧很敏感,持续严重缺氧常发生不可逆的损伤[1];氧疗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低氧血症和缺氧的重要对症措施,以适当的方式给患儿输送氧气是治疗成败的关键[2].

    作者:刘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