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介入溶栓成功救治肺动脉栓塞致心脏骤停1例

盛志勇;李福星

关键词:介入溶栓, 肺动脉栓塞, 心脏骤停
摘要:急性肺动脉栓塞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存在漏诊率,误诊率,死亡率高等三大特点,高危肺动脉栓塞常可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心跳呼吸骤停,如抢救不及时,将造成患者的死亡. 近我单位在多科协作下, 采取急诊介入溶栓术等综合措施, 成功抢救1例由于肺动脉栓塞导致心跳呼吸骤停,休克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现结合指南与相关文献,报告如下.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激素联合血浆置换治疗与单用激素治疗急性期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激素联合血浆置换治疗与单用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急性期多发性硬化患者28例,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单用激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激素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整体治愈率大约是92.9%,对照组的整体有效率大约是57.1%,对比可以看出观察组治愈率较高,两组患者之间有较大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EDS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减少,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方面有一定的降低,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激素联合血浆置换治疗优于单用激素治疗.

    作者:周超;黄刚;张骥;曹文锋;屈新辉;谢旭芳;张昆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免疫增强剂IL-2联合青霉素促使RPR转阴的研究

    目的 研究免疫增强剂IL-2联合青霉素促使梅毒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转阴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40例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免疫增强剂IL-2+青霉素,n=20)与对照组(青霉素,n=20),观察两组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血清相关细胞因子(IL-2、IL-10、TNF-α)水平,两组RPR转阴率与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CD4+水平均显著上升,CD8+均显著下降,CD4+/CD8+比值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各指标上升或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IL-2水平均显著上升,IL-10、TNF-α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各物质上升或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9个月后,观察组、对照组RPR转阴率分别为90.00%和70.00%,(P>0.05);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60.00%,(P<0.05).结论 免疫增强剂IL-2联合青霉素可有效增强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免疫力,提高RPR转阴率与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军;童务华;朱坤;邓巧凤;涂盛安;吴平平;宋秋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胃间质瘤病理危险度分级的临床相关性研究与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病理危险度的胃间质瘤在临床表现、超声内镜、增强CT等方面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的胃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危险程度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内镜及增强CT特点,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P<0.2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胃间质瘤危险程度与年龄、性别、内镜下肿瘤发生部位、超声内镜回声强弱、CT增强程度、生长方式均不相关(P>0.05),但超声或增强CT下瘤体大小、边界规则程度对GIST的恶性风险有较高的预测意义,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只有瘤体大小具有统计学意义(OR=12.08295%CI(2.14168.169)P=0.005),同时也是独立危险因素.对瘤体大小进行ROC曲线分析,若以3cm为临界值,鉴别高低危组价值较大.结论 胃间质瘤瘤体大小3cm以上、超声内镜下边界不规则、内镜下有瘤体破裂出血这些均是胃间质瘤的高危因素,应该尽早干预治疗.

    作者:余韬;荣建芳;曾令鹏;陈幼祥;吕农华;舒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益母草碱对窒息新生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窒息新生鼠缺氧缺血损伤心肌组织中Apelin及其受体APJ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对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治疗要点进行研究与探讨,并分析益母草碱在治疗过程中的意义与价值,找出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制备新生鼠常压窒息模型;测定新生鼠血清心肌酶(CK、LDH)水平并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心肌组织Apelin、APJ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窒息组各时间点Apelin、APJ蛋白含量值均显著升高(P<0.01);益母草碱药物组Apelin、APJ蛋白含量值在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窒息组(P<0.01).益母草碱药物组CK、LDH水平较窒息组下降,心肌病理改变减轻.结论 新生鼠窒息后心肌组织Apelin、APJ表达增加;益母草碱通过反馈性抑制Apelin、APJ的表达发挥对未成熟心肌缺氧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丽娜;吴星恒;王平;梁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PDCA法对提升我院门诊处方合格率分析

    目的 研究PDCA循环对处方合格率应用成效.方法 通过对2016年6月-10月处方点评报告,采用PDCA循环理念,结合门诊处方管理风险,对影响处方合格率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干预对策,比较PDCA前后门诊处方合格率.结果 经过两轮PDCA循环,我院8月份(96.8%)、10月份(97.1%)门诊处方合格率均高于6月份(93.4%),具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PDCA循环可有效提高门诊处方合格率,为促进合理用药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饶晓兵;李春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宫腔镜手术在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在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科室收治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30例,以及II型黏膜下肌瘤患者30例,分别进行宫腔镜和腹腔镜手术,分为腹腔镜组(n=30例)和宫腔镜组(n=30例).腹腔镜组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宫腔镜组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记录2组围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使用、术后下床、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组手术前后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IL-6)水平;采用胶体金法测定2组C反应蛋白(CRP)、促卵泡生成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 宫腔镜组围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使用、术后下床、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间,均短(少)于腹腔镜组(P<0.05);宫腔镜组与腹腔镜组手术前、后FSH和LH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术后7d CRP、IL-2和IL-6水平,均低于腹腔镜组(P<0.05);宫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 将宫腔镜手术用于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中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并且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艾丹;钟丽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PICC重新置管原因分析

    目的 总结老年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重新置管的原因,为降低PICC并发症提供对策.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老年科行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256例纳入研究,统计重新置管原因构成.结果 256例老年PICC置管患者中,58例患者由于各种并发症需要重新置管,发生率为22.66%.原因依次为:导管堵塞(29.31%)、CRI(18.97%)、穿刺点渗血渗液(18.97%)、血栓形成(15.52%)、静脉炎(10.34%)、导管脱出(6.90%).结论 掌握PICC技术要领和管理方法,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降低PICC重新置管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静;巫小瑜;黄丽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自制制霉菌素涂剂治疗肝衰竭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观察

    目的 观察制霉菌素涂剂口腔局部涂用治疗肝衰竭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部53例咽拭子培养为白色念珠菌的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于每天早、中、晚常规用0.9%生理盐水作口腔护理后,将制霉菌素涂剂均匀涂擦整个口腔黏膜和舌面,0.5h内禁饮、禁食;对照组用只用0.9%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早、中、晚各一次.连续使用2周后分别观察口腔真菌感染治疗效果.结果 连续使用2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5,P=0.00),两组患者治疗后恶心、呕吐、口干等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制霉菌素涂剂口腔局部用药治疗肝衰竭患者口腔真菌感染效果明显,优于0.9%生理盐水含漱法,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谢能文;涂慧敏;何金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急诊介入溶栓成功救治肺动脉栓塞致心脏骤停1例

    急性肺动脉栓塞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存在漏诊率,误诊率,死亡率高等三大特点,高危肺动脉栓塞常可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心跳呼吸骤停,如抢救不及时,将造成患者的死亡. 近我单位在多科协作下, 采取急诊介入溶栓术等综合措施, 成功抢救1例由于肺动脉栓塞导致心跳呼吸骤停,休克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现结合指南与相关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盛志勇;李福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探讨眩晕宁颗粒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的价值

    目的 探讨眩晕宁颗粒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80例患者手法复位成功后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眩晕宁颗粒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有效率、DHI各项评分及总分.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较常规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对照组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眩晕宁颗粒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总有效率,降低DHI评分,具有积极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少敏;胡钢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排螺旋CT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CH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行彩超和MDCT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CCHD诊断资料.结果 35例CCHD共112处畸形病变;其中心内结构畸形实际存在49处,MDCT、彩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9.59%、97.96%,MDCT诊断准确率低于彩超(χ2=8.2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外畸形结构实际存在63处,MDCT、 彩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65%、66.67%,MD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彩超(χ2=14.4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CT与彩超联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至98.21%.结论 MDCT对CCHD心外畸形结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彩超,但是对心内畸形结构的诊断准确率低于彩超.将MDCT与彩超检查相结合,可以提高CCHD的诊断准确率,减少有创的心血管造影检查.

    作者:张先水;苏青青;毛青青;朱立文;林国刚;叶义;段早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降调节激素替代周期在冻融胚胎移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冻融胚胎移植降调节激素替代周期和激素替代周期2种不同内膜准备方案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分析本中心2016年4月-12月1034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研究组为降调节激素替代组343个周期,对照组为激素替代组691个周期,两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平均年龄、子宫内膜厚度和不孕年限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解冻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活产率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宫外孕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冻融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冻融卵裂期胚胎移植患者,且在冻融囊胚移植患者中宫外孕率为零.结论 降调节激素替代周期在冻融胚胎移植的内膜准备可以得到比激素替代周期更高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活产率,能够改善内膜容受性,提高胚胎种植率,因此降调节激素替代周期可以更广泛地用于临床.冻融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优于卵裂期胚胎,且宫外孕率低,同时为了预防多胎妊娠,单枚囊胚冷冻及复苏应成为趋势.

    作者:苏琼;伍琼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皮灵搽剂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皮灵搽剂质量标准的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丙酸氯倍他索进行含量测定,并考察该制剂的稳定性.结果 丙酸氯倍他索在1.56-10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SD为1.26%;平均回收率(n=9)为99.06%;皮灵搽剂在稳定性试验中外观性状和丙酸氯倍他索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所建立的标准可用于皮灵搽剂质量的有效控制.

    作者:李祥;利新发;谭初宝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斑秃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微量元素的检测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斑秃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数量和微量元素(Cu、Zn、Ca、Fe、Mg、Pb)浓度,及其与脱发面积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确诊的斑秃患者50例为观察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采用原子吸收法检测微量元素的浓度,并与斑秃患者的脱发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⑴斑秃患者外周血CD3+、CD4+、CD8+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⑵斑秃患者外周血Zn、Ca、Fe、Mg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斑秃患者外周血Cu、Pb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⑶斑秃患者脱发面积与外周血CD3+、CD4+、CD8+数量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1);斑秃患者脱发面积与外周血Mg、Pb浓度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5);斑秃患者脱发面积与外周血Cu、Zn、Ca、Fe浓度间无线性关系(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微量元素(Cu、Zn、Ca、Fe、Mg、Pb)可能参与了斑秃的发病,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与微量元素(Mg、Pb)与脱发面积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陈琳琦;胡建红;王小兵;杨春华;周志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难治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并文献复习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是一种严重的血栓性微血管疾病,起病急,发展迅速,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达90%,对于急性TTP首选的治疗方案为血浆置换(PEX)联合糖皮质激素,大多数患者能达到缓解,但是仍有约10%-20%的患者治疗不理想.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是TTP的发病基础,因此在血浆置换的基础上寻求免疫抑制治疗可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现就我院1例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 探讨利妥昔单抗在TTP中的使用剂量、使用时机及安全性.

    作者:李明;谢春;赖若梅;杨新平;卢玉华;敖志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PD-1/PD-L1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中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8例经过常规放化疗达到完全缓解的鼻咽癌患者病理组织中PD-1及PD-L1的表达的临床资料.结果 PD-1表达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PD-L1阳性表达较阴性表达TNM分期更晚(0.05>P>0.01);经常规放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的鼻咽癌患者,PD-1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无疾病生存期无差异(P=0.825);PD-L1阳性表达较PD-L1阴性无疾病生存期明显缩短(P=0.009).结论 经常规放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的鼻咽癌患者,PD-L1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无疾病生存期(DFS)有关,PD-1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李鹰飞;邱华平;龙剑;查国华;饶晓军;周慧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主动脉-左室通道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主动脉左室通道的的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7年来经我院手术证实的先天性主动脉左心室通道6例,总结超声心动图诊断技巧及声像图特点,分析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6例经手术证实的患者,4例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正确,1例误诊为主动脉瓣脱垂并重度反流,1例误诊为主动脉左冠窦瘤破入左室.声像图主要特征为横跨主动脉瓣环的异常通道,连通主动脉及左室,彩色多普勒显示为往返于通道内的收缩期及舒张期双期高速血流.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主动脉左室通道的首选方法,加强对其声像图特点的认识能大大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应康;郭良云;吴婷;王继伟;胡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2016-2017年江西省婚前保健人群及孕产妇HIV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2016-2017年江西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中艾滋病病毒(HIV)检测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常规收集2016-2017年江西省婚前保健人群及孕产妇HIV检测服务信息,并通过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报告与收集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与趋势卡方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7年江西省接受婚前保健服务的男性HIV检测率为56.14%、女性为79.89%,其中2017年婚检男性HIV检测率为58.31%,高于2016年的51.27%(χ2=2236.94,P<0.05);2017年婚检女性HIV检测率为82.08%,高于2016年的77.84%(χ2=610.82,P<0.05).2017年孕产妇孕期HIV检测率为86.01%,高于2016年的77.84%(χ2=410.23,P<0.05);2017年孕产妇HIV阳性检出率为0.17%,高于2016年的0.12%(χ2=13571.56,P<0.05).结论 江西省婚前保健服务有待加强,孕期HIV检测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孕产妇中的艾滋病疫情需积极关注.

    作者:徐海港;陶玉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分析分析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CO2激光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的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谢振生;杨广智;麦丽霞;卢泳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对脑梗死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究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对脑梗死患者生存状况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14例脑梗死患者,依据患者药物药依从性的好坏,将患者分为药物依从性好组与药物依从性差组,收集并记录患者的相关资料,建立相关档案库.并应用mRs评分评估患者出院时的情况,患者出院后第1、2、3个月由经过培训的医师对患者进行随访,询问患者预后情况以及患者是否停药,并进行记录.分析影响患者药物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以及患者脑梗死复发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相关药物依从性比较.结果 患者文化程度、高血压病史、吸烟和饮酒史、工作状态、mRs评分等影响患者药物依从性,出院后第3个月氯吡格雷药物依从性较好的患者,占86.30%,出院后第3个月普伐他汀药物依从性较好的患者,占7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善患者观念,对患者相关合并症进行治疗,能够提高脑梗死患者药物依从性,帮助患者有效地做好脑梗死的二级预防,降低患者脑梗死复发率.

    作者:刘琦;杨志勇;陈雄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