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对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预测价值研究

杨茜;熊英;赖玲玲;张伦理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α, 胎球蛋白A
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对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36例符合干扰素α治疗指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μg/kg,皮下注射,每周1次;或普通干扰素α 500万U,皮下射,每周3次.每位患者在治疗基线、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治疗24周疗程时分别采血留取血清应用定量Western blot分析技术检测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依据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分析各治疗时间点不同组患者间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的差异.结果 治疗24周时36例患者中依据治疗结果分组,其中23例患者为有效组,13例患者为无效组,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各治疗时间点显示有效组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在治疗4周时较治疗基线显著升高,而无效组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较治疗基线时降低.结论 血清蛋白A水平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肝4周时上调是治疗有效的早期预测指标.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射频前后血清中CGRP浓度的变化

    目的 探讨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GN)前后的钙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rotein,CGRP)在血清中的浓度变化.方法 对三叉神经痛建模的两组大鼠分别进行连续射频和脉冲射频,利用ELISA技术检测射频前后大鼠外周血清中CGRP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三叉神经痛模型建立后的大鼠血清中CGRP浓度明显高于建模前(P<0.05),脉冲射频组射频后的CGRP浓度明显低于射频前和连续射频组射频后(P<0.05),而连续射频组射频前后CG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冲射频后可以使大鼠外周血清中CGRP明显降低,对于探讨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作用机制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刘小健;王志剑;魏建梅;曾而明;张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血管生成拟态及MMP-2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现象(VM)及MMP-2的表达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子宫内膜间质肉瘤28例,运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及双重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及MMP-2的表达情况,并收集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VM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14%,MMP-2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7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表明VM是影响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预后的危险因素(P<0. 01),而MMP-2(P=0.35)不是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VM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预后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作者:揭由坤;夏丽娜;叶璐;张芸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MRI在直肠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中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明显提前[1],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T3、T4期直肠癌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前行新辅助放化疗能有效降低直肠癌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准确地术前分期是制订直肠癌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的关键.

    作者:陈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CIP2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意义与紫杉醇耐药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癌蛋白磷酸酶2A癌性抑制因子(CIP2A)蛋白在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CF-7乳腺癌细胞株和紫杉醇耐药的MCF-7/Taxol乳腺癌细胞株中的CIP2A表达水平.采用SRB法检测MCF-7乳腺癌细胞株和紫杉醇耐药的MCF-7/Taxol乳腺癌细胞株对紫杉醇、顺铂、卡铂、吉西他滨的耐药性.结果MCF-7细胞CIP2A蛋白免疫染色IOD为9318.91±3813.52,MCF-7/Taxol细胞IOD为16832.78±7219.62,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17,P=0.007).SRB检测结果显示,MCF-7/Taxol细胞对顺铂、卡铂和吉西他滨无明显耐药性.结论 CIP2A蛋白过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和紫杉醇耐药有关,其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清芳;朱圣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乌司他丁对多发伤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多发伤患者与正常人间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应用乌司他丁对多发伤患者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与非乌司他丁治疗组,乌司他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乌司他丁30万U静脉点滴,每日2次;非乌司他丁治疗组只予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d、第7d测定血清ICAM-1水平.另设3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同时测定其血清ICAM-1水平.结果 治疗前,多发伤组患者血清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7d,血清ICAM-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乌司他丁组下降较非乌司他丁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 多发伤患者血清ICAM-1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应用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多发伤患者ICAM-1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冯俊;杨丽霞;方铭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稳心颗粒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稳心颗粒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可行性.方法 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卡托普利,观察组增加稳心颗粒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变化、心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血压的变化.结果 改善心律失常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心力衰竭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 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5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结论 稳心颗粒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可行性.

    作者:刘世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对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对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36例符合干扰素α治疗指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μg/kg,皮下注射,每周1次;或普通干扰素α 500万U,皮下射,每周3次.每位患者在治疗基线、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治疗24周疗程时分别采血留取血清应用定量Western blot分析技术检测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依据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分析各治疗时间点不同组患者间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的差异.结果 治疗24周时36例患者中依据治疗结果分组,其中23例患者为有效组,13例患者为无效组,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各治疗时间点显示有效组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在治疗4周时较治疗基线显著升高,而无效组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较治疗基线时降低.结论 血清蛋白A水平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肝4周时上调是治疗有效的早期预测指标.

    作者:杨茜;熊英;赖玲玲;张伦理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或右美托咪定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麻醉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或复合右美托咪定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ESS)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拟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30例.两组基础麻醉相同,术中持续吸入七氟醚.在鼻腔消毒时开始实施控制性降压,R组予瑞芬太尼1μg/kg静脉缓慢注射(时间>1min),0.2-0.4μg/(kg·min)泵注维持;D组予右美托咪定1μg/kg静脉缓慢注射(时间>13min),0.2-0.7μg/(kg· h)泵注维持使MAP保持60-70mmHg.记录麻醉前和手术中不同时点MAP和HR,比较患者出血量、术野质量、拔管时间、苏醒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降压期间MAP均能维持在目标范围内,与T0相比,两组患者T1-T3的MAP、HR均较T0时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不同时点MAP、HR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野质量满意,术中出血量、Fromme评分、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气管拔管时间明显短于D组(P>0.05),Ramsay评分明显低于D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恢复良好.结论 在FESS术中,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或复合右美托咪定均能使MAP保持60-70mmHg,出血少,术野质量满意;但使用瑞芬太尼术后拔管时间短,清醒更完全,具有快通道麻醉的优势.

    作者:占伟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TPV)阻滞对全麻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TPV阻滞组(GP组).GP组在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手术切口肋间手术侧TPV阻滞.两组术后均应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进行镇痛.记录两组麻醉期间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手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术毕到拔管时间.记录两组术后6、12、24h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术后36h PCIA泵总的用药量、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共47例患者完成了研究操作.与G组比较,GP组麻醉期间MAP、HR平稳无显著变化,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毕到拔管时间,术后36h PCIA泵总用药量、术后6h、12h、24hVAS评分,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均显著减少,镇痛满意度增高(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前行TPV阻滞能为这类单侧胸部手术提供较理想的术中术后镇痛.

    作者:来伟;丁国友;孟海兵;帅君;胡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方案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术后放疗辅助治疗和单纯直接手术3种治疗方案对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肿瘤分期、手术及预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98例ⅢA期NSCLC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患者为新辅助化疗组,术后行放射治疗者为放疗组,同期单纯直接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分期变化,并对比3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观察组患者肿瘤总降期率达67.65%(23/34);手术切除率观察组(97.06%)显著高于放疗组(93.33%)和对照组(91.17%),手术时间观察组显著短于放疗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生存曲线观察组生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和术后放疗均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且新辅助化疗可以在控制化疗不良反应的同时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对于3A期NSCLC患者新辅助化疗加手术的方案更值得推广.

    作者:戴文祥;罗云;张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突发性聋住院患者心理状况分析

    目的 通过研究突发性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焦虑(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SCL-90量表对22例突发性聋患者进行调查,并与正常人常模44例进行比较.结果 突发性聋患者的SAS、SDS测评结果和正常人常模得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SCL-90总分142.59±38.81分,高于正常成人常模总分140.07±36.53分, SCL-90中各项得分均高于正常人,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的得分和正常人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焦虑评分与正常成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突聋的治疗需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

    作者:王凯;李晓华;孙建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螺钉微创复位接骨板治胫骨中下段B-C1型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螺钉微创复位接骨板治疗胫骨中下段B-C1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新鲜胫骨中下段B-C1型骨折84例.随机分成螺钉微创接骨板(42例)和交锁髓内钉(42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分析两组差异性.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愈合,膝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螺钉微创复位接骨板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少于交锁髓内钉组(P<0.01),膝踝关节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交锁髓内钉组、螺钉微创复位接骨板对胫骨中下段B-C1骨折效果良好,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短、出血量较少、术后感染率低和骨折愈合率高,更具有微创性、安全性.

    作者:刘胜才;王勇;朱令孝;郭建中;廖志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物理疗法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物理疗法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110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两组患者均给予眼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物理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满意度.结果 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3.6%,观察组为94.6%,观察组明显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61.8%,观察组为92.7%,观察组明显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物理疗法应用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且可更好的帮助患者缓解眼部临床症状,改善睑板腺功能,并提高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彭鑫;张华英;罗丹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失代偿期肝硬化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较晚期而严重肝脏损害,导致肝脏的合成、解毒、排泄以及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表现为以凝血功能障碍、高胆红素血症、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1].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由致病菌经血液、肠道或者淋巴系统引起的腹腔感染,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住院的肝硬化患者SBP发生率为10%-30%[2,3].SBP的发生,标志着基础肝病加重,若诊断、治疗不及时,会迅速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和肝肾功能衰竭,直接影响到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因此,如何更好地对SBP做出早期诊断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对SBP的实验室早期诊断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杨丽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低剂量西那卡塞治疗血透合并中重度继发性甲亢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西那卡塞治疗长期血液透析并发中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耐受度和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3年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患中重度甲状旁腺功能亢进,iPTH>600pg/L,传统治疗无效.我们使用的慢性肾脏病目标为:K/DOQI的血清iPTH、钙、磷为临床达标标准.所有患者均给予西那卡塞,1d 30mg,随诊6个月.结果 患者血磷和iPTH显著下降,血钙变化不明显.28%的患者血iPTH达到指南推荐的标准,40%下降显著,28%患者无明显反应.1例患者因为严重的胃肠道反应退出.结论 对合并中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CKD患者,低剂量西那卡塞疗效明显,耐受度好.

    作者:操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三棱镜适应试验联合双眼外直肌后徙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三棱镜适应试验联合双眼外直肌后徙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疗效.方法2014年至2016年我院对47例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行三棱镜适应试验检查,以此为手术量依据,行双眼外直肌后徙,观察三棱镜适应前后的斜视度,以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眼位恢复情况.结果 三棱镜适应试验后视远及视近斜视度均较之前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8例(81%)正位,1例(2%)过矫,8例(17%)欠矫.结论 以三棱镜适应试验的手术量设计双眼外直肌后徙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水莲;金涵;李岚;徐洁;陈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功血清酶差异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3种肝功血清酶在肝硬化患者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的乙型肝炎60例和肝硬化患者60例均来自2016年2月到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根据病种进行分组.对比两组间乳酸脱氢酶、谷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血清含量差异,同时利用ROC曲线分析其对肝硬化诊断效能.结果 ⑴乙肝组乳酸脱氢酶、谷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水平均显著性的低于肝硬化组(P<0.05).⑵曲线下面积分别为,乳酸脱氢酶0.961,谷酰转肽酶0.958和碱性磷酸酶0.827.对应临界值为乳酸脱氢酶84.5U/ml,谷酰转肽酶92.5U/ml,碱性磷酸酶77.0U/ml.结论 肝硬化患者3种肝功血清酶显著增加,且具备良好肝硬化诊断和鉴别效能.

    作者:杨德豪;钟石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常见的肿瘤之一,居第四位,中国发病率在亚洲国家位居前列.据2013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每年约有10.1万例新发宫颈癌病例和2.6万例死亡病例,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与生命.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被认为是诱发宫颈癌的必要因素,尤其HPV16、18型感染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占宫颈癌的70%.宫颈癌三级预防的中心战略为预防HPV感染.HPV疫苗的研制使得宫颈癌的一级预防有望取得飞跃性突破,但全球疫苗推广工作仍存在很多挑战.本文现将其进展做一详细综述.

    作者:吴细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胸腺肽α1治疗严重脓毒症的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治疗严重脓毒症的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案将69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联合使用胸腺肽α1.现回顾分析上述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血清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浆内毒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CRP、PCT,血浆内毒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治疗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28d病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α1治疗严重脓毒症的疗效良好,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的同时还可以调节其炎症反应状态.

    作者:欧阳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MRI诊断及误诊分析

    目的 分析CT、MRI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准确情况及误诊情况.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接收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3例,均在术前接受CT、MRI检查,观察诊断结果及误诊情况.结果43例患者中,接受CT检查15例,其中9例患者明确诊断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准确率为60.0%;6例患者误诊,误诊率40. 0%.接受MRI检查28例,其中,26例患者明确诊断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准确率92.9%;2例患者误诊,误诊率7.1%.结论临床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时,MRI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但仍存在一定的误诊率,需要医生仔细观察影像学表面,减少误诊.

    作者:李登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