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可疑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喻茜;汤兵辉;王广珊

关键词: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 乳腺肿块, 血管指数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可疑乳腺肿块的血管指数对乳腺肿块性质鉴别的价值。方法2013年12月-2015年1月对98例发现有117处影像或临床可疑的乳腺肿块患者,在活检之前,运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的评估;使用计算机软件对肿块体积(MV),血管指数(VI),流动指数(FI)和血管流动指数(VFI)进行了计算,终确定它们与乳腺肿块性质关系。结果良性肿块患者的血管指数,年龄和肿瘤体积都显著低于恶性肿块患者(P<0.001);VI,VFI和FI的AUC分别为0.872,0.867和0.789;VI(临界值1.1,敏感性83%,特异性82%)和VFI(临界值0.4,敏感性80%,特异性83%)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FI(临界值33,9,敏感性73%,特异性69%);本研究发现在可疑乳腺肿块的进一步鉴定中,利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得出的血管指数的能避免30%-40.7%的不必要活检。结论由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得出的血管指数在可疑乳腺肿块的进一步鉴定中是可靠的,避免可疑乳腺肿块不必要的活组织切片检查。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影像特点及筋膜尾征的诊断效能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的病理、临床特点和MRI影像征象。方法回顾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35例结节性筋膜炎,终23例MRI图像。图像特征包括位置,大小,信号特征,强化方式,筋膜尾征。计算筋膜尾征在结节性筋膜炎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与结节性筋膜炎的相关性。结果23结节性筋膜炎单发实性结节或肿块,常见位于上肢,83%病变范围小于4cm,MRI影像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19例出现筋膜尾征,筋膜尾征对结节性筋膜炎诊断的敏感度为83.8%,特异度为79.5%,筋膜尾征与结节性筋膜炎显著相关性(r=0.714)。结论结节性筋膜炎相对特异的临床表现,MRI影像征象中筋膜尾征良好的诊断效能,可以对部分结节性筋膜炎做出影像学诊断,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

    作者:孙俊旗;单菲菲;程英;孟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NSE在高热惊厥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高热惊厥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12月因高热惊厥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儿纳入研究,共84例,根据诊断标准分为单纯性高热惊厥组(48例)和复杂性高热惊厥组(36例),分别检测两组患儿的NSE表达水平。结果复杂性高热惊厥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性高热惊厥组(P<0.05),有显著差异(P<0.05);复杂性高热惊厥组脑脊液NSE水平高于单纯性高热惊厥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热惊厥发作可导致血清及脑脊液中NSE水平升高,尤以复杂性惊厥血清中NSE水平升高明显;NSE可作为高热惊厥预后判断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

    作者:谢基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72例AMI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血运重建,强心、利尿、抗凝、抗血小板、扩张血管、调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前述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结果⑴随访期内,观察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血清脑钠肽(BNP)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期结束后,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d、LVEDV、LVESV、BN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AMI并发心力衰竭的疗效确切,且可降低MACE发生率。

    作者:陈丽俐;喻伟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可疑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可疑乳腺肿块的血管指数对乳腺肿块性质鉴别的价值。方法2013年12月-2015年1月对98例发现有117处影像或临床可疑的乳腺肿块患者,在活检之前,运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的评估;使用计算机软件对肿块体积(MV),血管指数(VI),流动指数(FI)和血管流动指数(VFI)进行了计算,终确定它们与乳腺肿块性质关系。结果良性肿块患者的血管指数,年龄和肿瘤体积都显著低于恶性肿块患者(P<0.001);VI,VFI和FI的AUC分别为0.872,0.867和0.789;VI(临界值1.1,敏感性83%,特异性82%)和VFI(临界值0.4,敏感性80%,特异性83%)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FI(临界值33,9,敏感性73%,特异性69%);本研究发现在可疑乳腺肿块的进一步鉴定中,利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得出的血管指数的能避免30%-40.7%的不必要活检。结论由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得出的血管指数在可疑乳腺肿块的进一步鉴定中是可靠的,避免可疑乳腺肿块不必要的活组织切片检查。

    作者:喻茜;汤兵辉;王广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再次发生脆性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患者再次发生脆性骨折(FF)的独立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靖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PO合并FF患者,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根据随访期内是否再次发生FF分为病例组(33例)与对照组(81例),PO患者随访期内再次发生FF为病例组,未再次发生FF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先采用χ2检验筛选有统计意义指标,然后再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χ2检验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性别、体质指数(BMI)、PO分型、初次骨折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者之间年龄、抗骨质疏松治疗、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合并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脑血管病、合并糖尿病是PO患者再次发生F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抗骨质疏松治疗则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根据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PO患者FF再次发生率。

    作者:熊海水;邹素红;陈丽俐;付辉明;黄济和;何菊梅;陈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香菇多糖腹腔灌注治疗晚期肝癌腹水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腹腔灌注治疗晚期肝癌腹水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晚期肝癌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排放腹水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100ml生理盐水的时候,添加香菇多糖5mg,其他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腹围、TBL、ALT、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3.33%,高于对照组的13.33%(χ2=10.800,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腰围、TBL、ALT均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CD4+/CD8+、NK细胞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菇多糖腹腔灌注晚期肝癌腹水患者疗效较好,患者经治疗后腰围、TBL、ALT水平改善较好,CD4+/CD8+、NK细胞数改善较好。

    作者:周观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HELLP综合征31例治疗效果及体会

    目的:探讨HELLP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1例HELL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ELLP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母婴结局。结果31例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PIH症状,如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有的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表现;12例完全性HELLP综合征均为子痫或重度子痫前期,而19例部分性HELLP综合征14例为轻度子痫前期,5例为子痫或重度子痫前期,两者差异显著(χ2=16.12,P<0.05);31例患者PLT下降,伴或不伴血清TBIL、LDH、AST和ALT升高,而完全性HELLP综合征患者各指标变化幅度更大,与部分性差异明显(P<0.05);经治疗,31例患者剖宫产25例,顺产6例,1例产妇死亡;部分患者出现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并发症,而完全性HELLP综合征患者并发症较严重,尤其是在胎盘早剥、早产及围生期胎儿病死率方面,与部分性差异显著(P<0.05)。结论HELLP综合征严重威胁母婴结局,尤其是完全性HELLP综合征危害极大,应及时诊治、适时终止妊娠,才能减少母婴死亡、改善预后。

    作者:姚丽凤;刘黎;邹茵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MiR-135a与糖尿病肾病肾脏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miR-135a与糖尿病肾病肾脏纤维化关系及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通过RT-PCR技术测定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及肾脏组织中miRNA-135a(miR-135a)的含量。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NA-135a的靶基因。构建miR-135a过表达质粒,上调肾小球系膜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中miR-135a的表达,通过蛋白印记及免疫荧光法检测与肾脏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运用荧光素报告基因及免疫印记的方法寻找、确定miR-135a。结果从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及db/db小鼠的血清和肾组织的miR-135a水平来看,miR-135a表达显著上调。我们证实了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C,成员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subfamily C,member 1,TRPC1)是miR-135a的靶基因。 TRPC1的过度表达能够逆转miR-135a对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以及增加胞外基质蛋白合成的病理效应。在糖尿病患者肾组织中miR-135a的减少使得TRPC1回到正常水平,并减少了纤维连接蛋白和胶原蛋白I在人体内的合成。抑制TRPC1水平可能是miR-135a在糖尿病肾损伤中促肾纤维化的一种机制。结论 miR-135a可通过靶向调节TRPC1参与糖尿病肾病肾脏纤维化的发生,这些发现表明miR-135a在肾脏纤维化中有重要作用,抑制miR-135a的表达可能成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刘思逸;何凤;陈钦开;魏昕;张莉;杨玉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和氯胺酮预注射对瑞芬太尼致全身麻醉后痛觉过敏的作用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前进行右美托咪定或氯胺酮预泵注对瑞芬太尼诱发的全麻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10月于我院诊断为“乳腺癌”并拟于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即右美托咪定组(D组),氯胺酮组(K组)以及生理盐水组(S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分别在麻醉前30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氯胺酮0.5mg/kg,生理盐水10ml。术毕清醒后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若VAS≥4分,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μg。记录3组患者术毕清醒即刻、清醒后30、60、90、120min的VAS评分、术后2h需给予舒芬太尼进行镇痛的患者数量、停止瑞芬太尼泵注至出现VAS≥4分的时间,静脉接受舒芬太尼的用量及患者自接受舒芬太尼静脉注射后至VAS<4分所需时间,记录随访过程中各组患者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D组和K组患者停止泵注瑞芬太尼后第一次出现VAS≥4分的时间较长,需进行术后镇痛的患者数量显著少于S组(P<0.05)。3组需进行术后镇痛的患者在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后VAS均降至4分以下。术后30、60、90、120min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D组与K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射小剂量的右美托咪定或氯胺酮可有效缓解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后所导致的痛觉过敏。

    作者:袁波;杨兴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持续应答效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180μg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1次/周,同时每天口服900-1200mg利巴韦林,疗程为48周。检测患者血清中HCV RNA水平,并分析患者年龄、性别、HCV基因型、病毒载量等与持续病毒学应答之间的关系,并评价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10例患者HCV RNA定量为<104拷贝/ml,21例为104-106拷贝/ml,15例为>106拷贝/ml。 HCV 1a型3例,1b型35例,2a型3例,2b型3例,3a型2例。 RVR患者9例(19.56%),EVR患者31例(67.39%),ETVR患者37例(80.43%),SVR患者34例(73.91%),NR患者9例(19.57%),复发患者3例(6.52%)。女性、<40岁、低HCV RNA基线水平患者SVR率显著高于男性、≥40岁、高HCV RNA基线水平患者(P<0.05),其中,HCV RNA基线<1×104拷贝/ml的患者SVR率显著高于104-106拷贝/ml和≥106拷贝/ml的患者(P<0.05),基线104-106拷贝/ml的患者与≥106拷贝/ml的患者SVR率差异不显著(P>0.05)。1型HCV患者与非1型HCV患者SVR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发生WBC降低5例,溶血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早期流感样综合征4例。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安全性较好,该方案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女性、<40岁、低HCV RNA基线水平患者SVR率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李其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定治疗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2岁,均为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踝关节损伤,其中Ⅲ度9例,Ⅳ度21例。合并下胫腓分离2例,内踝无骨折而三角韧带损伤4例,所有患者均存在后踝骨折。Ⅲ度患者采用单一后外侧切口,Ⅳ度增加内踝切口,手术顺序依次为后踝、外踝、内踝。30例均获得10-16个月的随访(平均11个月)。结果后踝骨折T型钢板固定8例,螺钉固定22例。4例三角韧带损伤患者,1例在后踝、外踝复位固定后,踝关节内侧间隙仍增宽,作内踝切口探查,发现三角韧带断裂、并嵌于关节间隙,予以抽出并修复;另3例后踝及外踝固定后,踝关节内侧间隙恢复正常,未作内侧切口探查。2例下胫腓分离患者,1例通过下胫腓螺钉固定;另1例在后踝及外踝固定后,行腓骨牵拉试验检查为阴性,故未行下胫腓螺钉固定。根据Baird-Jackson评分,本组优23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结论后外侧切口尤其适用于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Ⅲ度踝关节损伤,仅用一个切口即可完成后踝及外踝骨折的治疗,后外侧软组织厚实,对内置物覆盖好,其反过来也减少了内置物的激惹及伤口并发症;后踝可在直视下准确复位、固定可靠,患者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快。

    作者:庄传记;吕志华;周锦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阴道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类型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监测不孕不育患者子宫内膜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2014年收治的不孕症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阴道经阴道超声从月经周期第8-11d开始监测内膜厚度、形态、蠕动幅度,对比阴道经阴道超声与宫腔镜检查结果,探讨内膜类型、厚度、蠕动幅度与妊娠的关系。结果内膜厚度0.8-1.4cm者的妊娠率高,与内膜厚度<0.8cm、>1.4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蠕动幅度小动较大动和中动的妊娠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监测不孕不育患者子宫内膜病变是一种理想、无创、安全、可靠的辅助检查手段,监测子宫内膜的厚度、回声及蠕动幅度,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张锋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DR胸部双能量减影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数字化摄影(DR)中胸部双能量减影(DES)检查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经骨髓穿刺涂片和(或)病理证实为MM患者39例,行胸部DES检查,分别获得标准影像、骨骼影像、软组织影像,本组患者检查报告均由一名主治医师及一名副主任以上级别医师分别阅片,评价分析,对影像质量进行判断,对影像结果审核一致,并后行影像诊断。结果本组39例患者经DES检查获得117幅图像,骨骼影像对多发性骨髓瘤肋骨的骨质破坏病变显示清晰,显著高于DR标准影像(P<0.005);软组织像对肺部病变显示清晰,显著高于DR标准影像(P<0.005)。结论胸部DR双能量减影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诊断效果较优,能够早期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对于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詹亚琨;罗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高血压危象的急诊抢救与改进措施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高血压危象的急救抢救与改进措施。方法纳入研究的病人均是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入院就诊时间为2013年1月-2015年8月,共有86例,以盲抽随机平分病例数的方式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抢救法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进后的急诊抢救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效果。结果研究组抢救有效率(93.0%)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急诊抢救前后研究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危象的临床治疗中,应快速平稳降压,根据病人靶器官受损情况施予个性化且科学的治疗,合理改进以往急诊抢救措施,以此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确保其生命安全。

    作者:刘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术后加速康复策略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后加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和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择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45-68岁,体重指数18-29kg/m2,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ERAS策略组(E组)和传统手术组(C组),每组30例。 E组实施ERAS策略,C组实施传统常规围术期处理及麻醉方法。记录2组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补液量、芬太尼总用量、术前、术毕时CVP和体温;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第1d(T2)、第3d(T3)及第7d(T4)时,采集静脉血样,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Th1细胞和Th2细胞亚群比例,计算Th1/Th2比值,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IFN-γ和IL-4浓度。记录患者术后4、8、24、48h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E组术中补液量、芬太尼总用量、术毕时CVP和术后4、8、24h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毕时体温明显升高(P<0.05);与T0比较,C组T2-T4时、E组T2-T3时外周血Treg细胞、Th2细胞百分比和血清TGF-β、IL-4浓度明显升高,外周血Th1细胞百分比、Th1/Th2比值和血清IFN-γ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E组T2-T4时外周血Treg细胞、Th2细胞百分比和血清TGF-β和IL-4浓度明显降低,外周血Th1细胞百分比、Th1/Th2比值和血清IFN-γ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ERAS策略可减少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芬太尼用量,防止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且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术后细胞免疫的抑制程度。

    作者:卢忆梅;周志东;徐国海;郎海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多功能病号服在老年卧床患者预防压疮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多功能病号服在老年卧床患者预防压疮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对照组患者穿传统病号服(常规上衣+裤子),观察组患者穿多功能病号服。评价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病号服可有效避免老年卧床患者发生压疮。

    作者:唐霞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可吸收棒用于小儿肱骨外髁骨折的治疗

    目的:总结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6例5-14岁小儿肱骨外髁骨折患者采用肘外侧弧形切口,将骨折解剖复位后2枚可吸收棒固定,术后屈肘90°位石膏托固定3周,去除石膏后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切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未发生肘内翻,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按Flynn肘关节评定标准,本组优59例,良4例,中3例,优良率为95.6%。结论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外髁骨折,固定牢靠,无排斥反应,避免二次手术创伤,节约费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彭蓥;朱云根;梅芳;常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1至2016/1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小剂量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参附注射液治疗,大剂量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量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BNP、LVEF、hsCRP水平以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P<0.05),但两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治疗后BNP、LVEF、hsCRP水平以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尤其以大剂量方案疗效提升以及相关指标改善效果更佳。

    作者:程晓燕;程德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血糖控制水平与ICU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ICU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SHG)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ICU危重症SHG患者186例,根据血糖控制水平分为强化治疗组(58例)、常规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55例),目标血糖分别为4.1-6.1mmol/L、6.1-8.1mmol/L和8.1-11.1mmol/L。比较3组的近期预后。结果在ICU停留时间、心电监护时间、SIRS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常规治疗组低,强化治疗组次之,对照组高,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医院感染率和MODS发生率方面,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强化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可显著改善ICU危重症SHG患者的预后、减少死亡率,目标血糖6.1-8.1mmol/L时患者的获益大。

    作者:张永根;贺文成;杜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儿童巴特综合征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巴特综合征(Bartter syndrome,BS)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儿童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例BS患儿临床资料。结果⑴4例患儿均为男性,就诊年龄3个月-1岁4月,病程0.5-6个月,2例为早产儿,临床表现以腹泻、呕吐、营养不良多见,血压正常;⑵实验室检查均有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代谢性碱中毒,血醛固酮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部分有肾素活性、尿钾、尿氯及尿钙水平升高;⑶予补钾联合保钾利尿剂螺内酯及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布洛芬治疗,出院时患儿电解质均正常,2例仍有轻度代谢性碱中毒,临床症状缓解;⑷出院随访至今仍长期口服补钾,监测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正常,生长发育落后及营养不良症状有所改善。结论 BS发病年龄不同临床症状不同,不同基因突变也会导致临床表现多样,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来诊断,有条件可行基因检测;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联合用药疗效更佳。

    作者:邓美慧;黄玉辉;郑卫民;傅睿;彭晓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