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业(综述);周凯(审校)
目的:研究探讨化疗和卡介苗免疫对结核病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内穿孔素和颗粒溶素表达的影响。方法按体重相近的原则将90只体重(19±1)g,属龄(7±1)个月实验用C57 BL/6小鼠随机分成6组:⑴健康对照组15只(A组);⑵结核病对照组15只(B组);⑶卡介苗免疫组15只(C组);⑷卡介苗免疫成功后结核菌攻击组15只(D组);⑸结核病化疗组15只(E组);⑹结核病化疗1个月后加卡介苗免疫治疗组15只(F组)。分别进行相应的实验处理,对相应的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结果 C组、D组、E组以及F组中CD3+和CD8+水平与B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F组与其余3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C组、D组、E组以及F组中穿孔素和颗粒溶素水平与B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F组与其余三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化疗和卡介苗免疫联合治疗对结核病具有更加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建华;农雪萍;雷建平;万引;陈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结直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且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已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3位,女性发病率的第2位[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人民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目前仅次于胃癌及肺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肝脏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远处转移器官。在诊断明确时已经有25%的患者由于出现肝转移而处于疾病的终末阶段,另外有25%患者逐渐发展为肝转移,且终会有2/3患者因结直肠癌肝转移而死亡[2]。有研究表明,无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70%-96%,而发生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5%-45%[3]。因此,结直肠癌肝转移是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外科理念与手术技巧的发展与进步,根治性手术成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理想治疗方案。目前,伴有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方式仍以传统开放术式为主,但是以腹腔镜和机器人操作系统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已经在全国各大医疗中心开展,有研究表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联合同期腹腔镜肝大部切除术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预后方面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联合开腹肝大部切除术相当[4]。现本文就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微创外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俊业(综述);周凯(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脑钠肽(BNP)对小儿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诊住院急性呼吸困难小儿86例,将86例患儿分为心源组(临床诊断心功能不全),肺源组(明确肺部病变,临床诊断不符合心功能不全,且排外先天性心脏病),各43例;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3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所有研究研究对象血清BNP水平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心源组急性呼吸困难患儿血清BNP水平显著高于肺源组急性呼吸困难和对照组(P<0.05),LVEF则显著低于肺源组急性呼吸困难和对照组(P<0.05);肺源组急性呼吸困难患儿血清BNP水平和LVEF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构性心脏病组患儿血清BNP水平显著低于无结构性心脏病组患儿,LVEF则显著高于无结构性心脏病组患儿(P<0.05)。结论 BNP对于小儿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临床可考虑应用。
作者:王智;黎海燕;蔡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多功能病号服在老年卧床患者预防压疮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对照组患者穿传统病号服(常规上衣+裤子),观察组患者穿多功能病号服。评价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病号服可有效避免老年卧床患者发生压疮。
作者:唐霞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数字化摄影(DR)中胸部双能量减影(DES)检查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经骨髓穿刺涂片和(或)病理证实为MM患者39例,行胸部DES检查,分别获得标准影像、骨骼影像、软组织影像,本组患者检查报告均由一名主治医师及一名副主任以上级别医师分别阅片,评价分析,对影像质量进行判断,对影像结果审核一致,并后行影像诊断。结果本组39例患者经DES检查获得117幅图像,骨骼影像对多发性骨髓瘤肋骨的骨质破坏病变显示清晰,显著高于DR标准影像(P<0.005);软组织像对肺部病变显示清晰,显著高于DR标准影像(P<0.005)。结论胸部DR双能量减影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诊断效果较优,能够早期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对于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詹亚琨;罗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的预测评估价值。方法选择近几年在我院采用高频超声检查并手术的179例超声BI-RADS分级为3级、4级(4a、4b、4c)、5级的179个乳腺肿块,将超声分级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评估BI-RADS分级对肿块良恶性的预测情况。结果179例术后病理结果,良性病变90例,恶性病变89例。3级、4a级、4b级、4c级和5级的阳性预测值(PPV)分别为3.23%、28%、72.73%、85%、94%。结论超声BI-RADS分级规范了报告书写,比较客观地反映乳腺肿块声像特征,受检查医生主观影响较小,对肿块具有良好的良恶性预测功能。
作者:吴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重症脓毒症患者CRRT的CVVH与CVVHDF模式对T细胞亚群及mHLA-DR影响。方法将重症脓毒症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到CRRT的CVVH组与CVVHDF组,在基础治疗不变情况下观察两组病人CRRT治疗24h前后的总T淋巴细胞、T辅助细胞、T抑制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B细胞、静止T细胞、活化T细胞、活化B细胞,mHLA-DR的变化以及两组7d内病死率。结果 CRRT治疗后总T淋巴细胞CVVHDF组高于CVVH组,统计学上有明显的差异,其它观察指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CRRT治疗24h后CVVHDF模式比CVVH模式对机体的免疫影响大。
作者:聂祥碧;卢院华;郭经华;王曾庚;杨小刚;杨春丽;袁中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利血生(西药)对X射线辐射损伤大鼠骨髓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模型:给予大鼠剂量为4Gy、剂量率为2Gy/min的X射线照射,成功制备了X射线损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2个组:分别为对照2组(模型组)、实验组(利血生组),每组各8只。分别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12.6mg/kg的利血生混悬液。对照1组(空白对照组)大鼠8只,假照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给药期间,每周对大鼠眼眶取血检测血常规,给药63d后,处死大鼠,检测免疫系统、骨髓造血系统以及抗氧化的相关指标。结果给与利血生灌胃63d后,观察到:利血生可提高大鼠的胸腺和脾脏指数;对射线损伤大鼠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有一定的影响;不能显著升高辐射损伤大鼠的骨髓DNA含量、SOD含量及GSH-Px含量,抗辐射氧化损伤的作用较弱。结论利血生有一定的提高X射线损伤大鼠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明显提高X射线辐射所致损伤大鼠的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从而起到增强免疫和增强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进而起到抗辐射损伤的作用的。为深入研究利血生利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熊星;李宗生;王洪生;赵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术后加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和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择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45-68岁,体重指数18-29kg/m2,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ERAS策略组(E组)和传统手术组(C组),每组30例。 E组实施ERAS策略,C组实施传统常规围术期处理及麻醉方法。记录2组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补液量、芬太尼总用量、术前、术毕时CVP和体温;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第1d(T2)、第3d(T3)及第7d(T4)时,采集静脉血样,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Th1细胞和Th2细胞亚群比例,计算Th1/Th2比值,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IFN-γ和IL-4浓度。记录患者术后4、8、24、48h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E组术中补液量、芬太尼总用量、术毕时CVP和术后4、8、24h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毕时体温明显升高(P<0.05);与T0比较,C组T2-T4时、E组T2-T3时外周血Treg细胞、Th2细胞百分比和血清TGF-β、IL-4浓度明显升高,外周血Th1细胞百分比、Th1/Th2比值和血清IFN-γ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E组T2-T4时外周血Treg细胞、Th2细胞百分比和血清TGF-β和IL-4浓度明显降低,外周血Th1细胞百分比、Th1/Th2比值和血清IFN-γ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ERAS策略可减少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芬太尼用量,防止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且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术后细胞免疫的抑制程度。
作者:卢忆梅;周志东;徐国海;郎海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鄱阳湖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肝脾肿大情况。方法以B超和粪检方法对鄱阳县表波村居民同时进行检查。结果居民肝肿大率和纤维化率分别为16.1%和76.6%,男性高于女性,并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肝肿大/肝纤维化率都呈现增高的变化趋势。脾肿大率较高,20-岁以上年龄组均高于79%,男性也高于女性。渔船民肝肿大和肝实质纤维化Ⅱ级改变率分别为22.2%和36.5%,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结论血吸虫病疫区人群肝脾肿大和纤维化率均较高,B超检查可以反映血吸虫病疫区人群肝脾病理变化。
作者:黄北南;谢曙英;姜唯声;兰炜明;戴坤教;曾小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MiR-451在癌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lsevier外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2015年10月之前发表的MiR-451用于诊断癌症的相关文献;采用Meta Disc 1.4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比值比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等指标综合分析评价MiR-451对癌症的诊断价值;采用stata 12.0软件分析纳入的参考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收集文献123篇,其中8篇参考文献纳入研究,样本量为927例,其中病例组557例,对照组370例。异质性检验显示纳入研究的文献有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灵敏度为0.831,合并特异度为0.865,合并PLR为4.971,合并NLR为0.191。合并DOR为29.671。SROC曲线显示AUC为0.9151,Q指数为0.8478。亚组分析显示。盲法合并敏感度为0.768,合并特异度为0.848,合并PLR为4.242,合并NLR为0.296,AUC为0.8633。非盲法组合并敏感度为0.945,合并特异度为0.9898,合并PLR为7.914,合并NLR为0.075,AUC为0.9770。绘制漏斗图提示已有的研究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小。结论 MiR-451诊断癌症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作为一项潜在的筛查生物标记物用于辅助诊断癌症。
作者:楚金申;薄春燕;刘晓峰;陈雪礼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排毒保肾丸对腹膜透析微炎症状态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肾病科门诊或住院的96例慢性肾脏病(CKD5期)且已行腹膜透析(CAPD)至少8周的患者,采随机分为排毒保肾丸组和氯沙坦组,各48例。排毒保肾组给予排毒保肾丸(大黄?虫丸加减)治疗,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钾片治疗,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外周IL-6、TNF-α、Hs-CRP、SAA、Fg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外周IL-6、TNF-α、Hs-CRP、SAA、F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毒保肾丸可降低腹膜透析患者IL-6、TNF-α、Hs-CRP、SAA、Fg水平,且有氯沙坦类似的抗炎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王金象;陈帮明;刘干炎;刘永芳;徐;吴慧心;姚子睿;林雪菲;陈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含莫西沙星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中心诊治的84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纳入观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0.3g口服,每天3次;利福喷丁0.45g口服,每周2次;吡嗪酰胺0.5g口服,每天3次;盐酸乙胺丁醇0.75g口服,每天1次;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g静滴,每天1次(3个月后改为盐酸左氧氟沙星0.2g口服,每天2次),疗程为12个月。治疗组将对照组治疗方案中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换成口服莫西沙星0.4g/次、1次/d。疗程为12个月。两组均全程加用护肝药物。每月定期检查患者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各1次,观察并详细记录临床症状改善、体征变化和ADR情况等。结果治疗组12个月痰菌转阴率为88.10%高于对照组69.0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病灶吸收总有效率为88.09%高于对照组64.2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空洞改善率为92.30%高于对照组64.2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6%,对照组为19.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含莫西沙星的抗结核联合用药方案治疗MDR-TB,与含左氧氟沙星的抗结核联合用药方案比较,具有痰菌阴转率高、病灶吸收快、空洞闭合率高等优点,而且能缩短抗结核疗程,且药物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进开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气肿并自发性气胸患者4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常规治疗方法用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异丙托溴铵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的FEV1值及终临床疗效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FEV1值分别为(0.96±0.35)(L),(0.98±0.36)(L),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谷值为(0.030±0.020)(L),对照组患者为(0.007±0.016)(L),观察组患者FEV1谷值的水平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无效的人数为1例,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经治疗无效的人数为6例,治疗有效率为70%,两组患者的差别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异丙托溴铵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
作者:王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WBC)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NIP)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德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NIP患者109例作为研究组,根据感染性质分为细菌感染组(58例)和非细菌感染组(51例),并选取同时期健康新生儿109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新生儿血清PCT、hs-CRP和WBC水平,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治疗前,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新生儿血清PCT、hs-CRP和WBC计数均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细菌感染组升高幅度更大,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血清PCT、hs-CRP和WBC计数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而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PCT、hs-CRP和WBC计数联合检测对于NIP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P<0.05),而细菌性感染组各指标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研究组和非细菌感染组(P<0.05)。结论 PCT、hs-CRP和WBC计数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NIP阳性率,可作为NIP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主要依据。
作者:黄世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高血压危象的急救抢救与改进措施。方法纳入研究的病人均是老年高血压危象患者,入院就诊时间为2013年1月-2015年8月,共有86例,以盲抽随机平分病例数的方式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抢救法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进后的急诊抢救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效果。结果研究组抢救有效率(93.0%)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急诊抢救前后研究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危象的临床治疗中,应快速平稳降压,根据病人靶器官受损情况施予个性化且科学的治疗,合理改进以往急诊抢救措施,以此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确保其生命安全。
作者:刘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监测不孕不育患者子宫内膜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2014年收治的不孕症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阴道经阴道超声从月经周期第8-11d开始监测内膜厚度、形态、蠕动幅度,对比阴道经阴道超声与宫腔镜检查结果,探讨内膜类型、厚度、蠕动幅度与妊娠的关系。结果内膜厚度0.8-1.4cm者的妊娠率高,与内膜厚度<0.8cm、>1.4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蠕动幅度小动较大动和中动的妊娠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监测不孕不育患者子宫内膜病变是一种理想、无创、安全、可靠的辅助检查手段,监测子宫内膜的厚度、回声及蠕动幅度,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张锋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高热惊厥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12月因高热惊厥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儿纳入研究,共84例,根据诊断标准分为单纯性高热惊厥组(48例)和复杂性高热惊厥组(36例),分别检测两组患儿的NSE表达水平。结果复杂性高热惊厥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性高热惊厥组(P<0.05),有显著差异(P<0.05);复杂性高热惊厥组脑脊液NSE水平高于单纯性高热惊厥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热惊厥发作可导致血清及脑脊液中NSE水平升高,尤以复杂性惊厥血清中NSE水平升高明显;NSE可作为高热惊厥预后判断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
作者:谢基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腰麻用于术前自觉有或无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症状的产妇剖宫产中SHS发生的几率差别。方法随机选择择期剖宫产手术产妇,术前1d访视产妇,明确孕中后期平卧是否存在恶心呕吐、胸闷气喘症状,将术前存在上述症状者纳入S组,无上述症状者纳入N组,每组40例。两组孕产妇均给予耐乐品1.5ml(15mg)与脑脊液1.5ml等比重混合液进行腰麻。记录孕产妇入室后血压,观察术中两组孕产妇是否出现恶心呕吐、胸闷气喘腰麻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症状(MAP较基础值下降30%或出现恶心呕吐、胸闷气逼喘症状)。结果 S组腰麻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胎儿娩出时间及新生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曾自觉发生过恶心呕吐或(和)胸闷气喘等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症状的产妇,腰麻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较高。
作者:李欢欢;华静;付强;马龙先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人工脑脊液(CSF)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TBM)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58例TBM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2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人工CSF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颅内压、CSF总蛋白、氯化物、WBC计数及Glu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21%和96.5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脑疝、脑出血等并发症,亦未发生黄疽、末梢神经炎等用药反应。结论人工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可有效缓解TBM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罗和平;李友武;王娟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