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高四华;高玉兰
目的:观察增生型睑松弛症合并泪腺脱垂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重睑切口,泪腺复位固定,加固眶隔的手术方法。结果14例28眼患者手术后眼睑肿胀消退,皮肤颜色恢复正常,脱垂泪腺固定术后随访8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手术治疗睑松弛症合并泪腺脱垂症状改善、效果明显,实现患者美容和功能的双重疗效。
作者:李宇平;朱家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64-MDCTA在A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临床疑诊AMI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行DSA、及64-MDCTA检查,2例行外科肠切除手术,2例肠镜活检。通过DSA、临床及病理结果与64-MDCTA影像对比分析。结果64-MDCTA发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9例,血栓形成8例,肠系膜下动脉栓塞3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23例,肠系膜下动脉狭窄5例,2例肠系膜动静脉未见异常,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4例。64-MDCTA拟诊44例为AMI,18例为CMI,2例正常。根据DSA、临床与手术病理后确诊40例AMI,24例CMI。64-MDCTA对AMI的诊断敏感性100.00%,特异性83.33%,阳性预测值95.24%,阴性预测值100.00%。结论64-MDCTA对AMI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向海鸿;周宇元;陈涛;程功文;胡奇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4年6月-2016年3月我科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病例资料,皮瓣切取面积为3.0cm×4.0cm-4.0cm×8.0cm。结果10例皮瓣全部移植成活,无1例发生血管危象,术后效果满意,供区无明显后遗症。结论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解剖恒定,血运可靠,对供区影响小,皮瓣厚薄适中,制取简单、方便,是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理想皮瓣。
作者:严俊峰;林尊文;曹钟义;熊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首次住院过敏性紫癜患儿40例,按照尿液分析、尿微量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结果分为尿检正常组25例及紫癜性肾炎(HSPN)组15例,同时期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IL-6、IL-8、IL-10及TNF-α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IgA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SPN组及尿检正常组血清IL-6、TNF-α及Ig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HSPN组血清IL-6、TNF-α及IgA均高于尿检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L-8及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TNF-α及IgA可能参与HSP及HSPN的发病。
作者:邓美慧;苗静;郑卫民;傅睿;黄玉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皮下埋藏式经皮肾引流管技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3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为标准mpcnl治疗组和观察组150例皮下埋藏式经皮肾引流管技术处理mpcnl组。结果两组患者碎石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ct及Hb 下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漏尿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埋藏式经皮肾引流管技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作者:李萍;胡海兵;罗超;施丽华;周锦波;叶海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结肠囊肿是一种罕见疾病,其特征是生长于黏膜下层、肌层或浆膜下层,形成囊状或管状构造[1]。因囊肿的位置、大小、阻塞肠腔、合并感染、出血、是否与肠壁或肠腔内相通等不同,此类患者可呈现完全不同症状;临床诊疗有一定特殊性。笔者近期在临床工作中诊疗1例横结肠黏膜下囊肿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春梅;袁喜红;李坚;周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上颌中切牙缺失后无明显垂直骨高度缺失的患者,在种植同期行GBR术后短期内骨量的变化研究。方法23例上颌中切牙缺失的患者,完成Osstem种植体31颗植入,在缺损区植入Bio-Oss人工骨粉,覆盖Bio-Gide 可吸收生物膜,植入6-9个月,行牙龈诱导后完成上部结构修复,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23例患者共29颗种植体稳固无松动,患者无明显不适感,短期种植成功率93.5%;美学效果恢复良好。结论上颌中切牙缺失且牙槽嵴唇腭侧宽度不足时,可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来恢复牙槽嵴的丰满度,保证种植成功率,满足患者的美学要求。
作者:赵杰;建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同期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4)和观察组(n=16),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放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奥沙利铂联合同期放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远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一年内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和远处转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同期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可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局部复发率,且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作者:董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阴茎单层与双层肉膜蒂组织覆盖在Snodgrass尿道下裂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组22例,年龄1-7岁,平均2.5岁,尿道下裂类型为冠状沟型7例,阴茎体型12例,阴茎阴囊型3例,分别应用阴茎肉膜蒂组织对Snodgrass法修复的新尿道进行单层和双层覆盖,其中单层覆盖12例双层覆盖10例。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其中尿瘘3例,无明显尿道狭窄及尿道憩室病例。结论阴茎单层与双层肉膜蒂组织覆盖Snodgrass法修复的新尿道均可以有效防止尿瘘和伤口裂开,其中双层覆盖能更有效的减少尿瘘发生,重建类似正常阴茎外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江华;饶品德;熊春凤;刘琛;李贺;吴文波;段智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乙肝父婴垂直传播率、易感因素及阻断措施。方法表面抗原父亲阳性,母亲阴性的子代,全程疫苗接种,自愿种HBIG,脐血及全程接种1个月后测HBVM及乙肝DNA,比较不同父亲感染、母亲免疫状态及子代免疫方式下检测结果。结果子代未发现乙肝DNA或HBsAg阳性者,脐血抗-HBs与母亲相关,种HBIG对子代抗一HBs影响无统计意义。结论未观察到乙肝父婴垂直传播,配偶患乙肝的女性如抗-HBs阴性孕前免疫至阳性可防止父亲对子代可能的父-母-婴传播及水平传播。
作者:胡琳凤;龚剑红;熊慧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本院早产儿白色念珠菌败血症进行临床分析,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对本院2013年9月-2015年12月发生的12例早产儿白色念珠菌败血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早产儿中,胎龄28-36周,出生体重1080-2400g。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暂停、青紫、精神软、反应欠佳等,多在生后2-3周确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20×109/L4例,<5×109/L7例;血小板<100×109/L8例;C反应蛋白升高10例;12例早产儿血培养均生长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均予氟康唑治疗,治愈8例,合并髋关节炎、膝关节炎和脑膜炎各1例,合并关节炎者均转外科治疗,1例合并脑膜炎者家属放弃治疗。结论本院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病原体多为白色念珠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应加强感染防控,强调手卫生,避免滥用抗菌素,定期检测患儿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早期发现真菌性败血症并积极预防及治疗。
作者:李霁竹;唐文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淋巴免疫疗法联合中西医治疗习惯性流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HA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4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HCG注射液、维生素E胶丸等西医疗法及中药汤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淋巴免疫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各指标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而观察组IgM、CD4+和CD4+/CD8+明显下降、IgG和CD3+显著上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愈显率83.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2%(P<0.05)。结论淋巴免疫疗法联合中西医疗法可有效提高HA的临床疗效,调节免疫功能及分娩结局。
作者:李晓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重建技术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脑膜瘤患者1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受试患者,并按照患者及家属的意见随机分为3组。 A组的50例患者在脑膜瘤手术前采用CTA重建技术;B组的50例患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C组的50例患者采用磁共振(MRI)技术。观察所有受试患者的诊断情况,并进行了预后评分。结果重建所得的图像显示出瘤体充分强化,颅骨、血管、肿瘤三者之间的立体关系十分清晰,主要的征象有血管被肿瘤包绕,颅骨受侵犯,肿瘤周围组织移位等情况。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重建技术可以明显显示出脑膜瘤的各个影像特征,使血管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强化,接受重建后可清晰显示肿瘤、血管及其和邻近组织之间的关系情况,有助于脑膜瘤的准确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订,同时评估手术风险。
作者:胡静君;张景山;吴天文;孔德文;毛国家;邹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高脂血症性AP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醋酸奥曲肽针0.1mg静脉注射后,再静脉泵入醋酸奥曲肽0.3mg生理盐水+50ml,按25-50μg/h持续,共5d。治疗组另外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疗程5-10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轻度高脂血症性AP患者腹痛持续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两组重度高脂血症性AP患者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轻度高脂血症性AP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度高脂血症性AP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奥曲肽治疗胰腺炎,对轻症AP患者能有效提高治愈率,缩短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曾俊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于重症肺炎的价值。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将66例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生素升级方案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I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总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二重感染率、死亡率和气管插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和不良情况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徐亚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2016年7月16-17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西省医学会、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承办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第二届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江西省脑血管病论坛”在江西南昌隆重召开。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江西省儿童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特征及病原谱。方法对2011年135例江西省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患儿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PCR和RT-PCR方法对这135例患儿结膜拭子同时进行肠道病毒70型、柯萨奇病毒24型变异株和腺病毒3种病毒检测。结果2011年江西省儿童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特征还是以眼红、眼部疼涩和异物感伴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和分泌物多症状为主,其中,48.15%出现伪膜,35.56%出现发烧症状;PCR和RT-PCR检测结果为腺病毒阳性103份,占98.10%,肠道病毒70型阳性2份,占1.90%。结论2011年江西省儿童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特征还是以眼红、眼部疼涩和异物感伴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和分泌物多症状为主;病原谱主要由腺病毒和HEV70两种病毒组成,腺病毒为绝对优势病原。
作者:杨洋;龚甜;殷小龙;施勇;周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由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江西省医学会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携手联合举办的“第十届华东地区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大会”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新进展”学习班,于2016年7月15-16日在江西南昌成功召开。大会开幕式由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委兼秘书、南昌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汪阳主持,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介入学组组长刘建民教授和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南昌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主任洪涛教授致欢迎辞。来自华东地区各级医院的代表200人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神经介入沙龙、大会报告、专题发言、病例讨论等。
作者:汪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单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微创胸骨旁切口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共施行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113例,其中微创胸骨旁切口34例(微创组),平均年龄(57.28±7.27)岁;常规胸骨正中切口79例(常规组),男51例、女28例,平均年龄(58.33±6.18)岁。微创组经胸骨旁右锁骨中线第3肋间切口进胸,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常规组经胸骨正中切口进胸,常规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两组在阻断升主动脉后,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微创组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较常规组长(P<0.05),但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术后住ICU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常规组明显缩短(P<0.05),且术后24h胸腔引流量及术中、术后输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术后早期常规组开胸探查止血1例。结论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微创小切口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主动脉瓣置换术。
作者:涂俊;徐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8例,同时进行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经过12-24个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较好,术后cobb's角度恢复良好。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胸腰段骨折是可行的,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可减少内固定的折损。
作者:袁贤赟;吴骏;刘伟;赖蔚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