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婷
目的:探讨上颌中切牙缺失后无明显垂直骨高度缺失的患者,在种植同期行GBR术后短期内骨量的变化研究。方法23例上颌中切牙缺失的患者,完成Osstem种植体31颗植入,在缺损区植入Bio-Oss人工骨粉,覆盖Bio-Gide 可吸收生物膜,植入6-9个月,行牙龈诱导后完成上部结构修复,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23例患者共29颗种植体稳固无松动,患者无明显不适感,短期种植成功率93.5%;美学效果恢复良好。结论上颌中切牙缺失且牙槽嵴唇腭侧宽度不足时,可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来恢复牙槽嵴的丰满度,保证种植成功率,满足患者的美学要求。
作者:赵杰;建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血瘀状态的变化与耐药蛋白BCRP、P-gp的关系。方法将39例乳腺癌患者以TEC方案行3次新辅助化疗,对患者化疗前后血瘀状态进行评分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耐药蛋白BCRP、P-gp的表达情况。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患者血瘀状态加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BCRP、P-gp的表达上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前后血瘀状态的加重与BCRP、P-gp的表达上调呈正相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疗导致患者血瘀加重,BCRP、P-gp的表达上调,化疗后血瘀状态的加重与BCRP、P-gp的表达上调呈正相关,提示化疗后血瘀加重的患者化疗耐药的风险升高。
作者:李亚琼;谢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单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微创胸骨旁切口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共施行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113例,其中微创胸骨旁切口34例(微创组),平均年龄(57.28±7.27)岁;常规胸骨正中切口79例(常规组),男51例、女28例,平均年龄(58.33±6.18)岁。微创组经胸骨旁右锁骨中线第3肋间切口进胸,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常规组经胸骨正中切口进胸,常规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两组在阻断升主动脉后,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微创组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较常规组长(P<0.05),但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术后住ICU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常规组明显缩短(P<0.05),且术后24h胸腔引流量及术中、术后输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术后早期常规组开胸探查止血1例。结论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微创小切口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主动脉瓣置换术。
作者:涂俊;徐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在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92例产后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研究组采用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哑铃训练疗法,疗程完成后分别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研究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达到了97.9%和52.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4%和35.4%(均P<0.05)。研究组子宫脱垂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59.3%和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3%和19.8%(均P<0.05);观察组尿失禁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6.8%和4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和26.0%(均P<0.05)。结论采用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可以使得盆底肌肉的弹力得到恢复,而恢复其生理功能。
作者:吕岚;赖慧超;邱胜凤;李慧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固体脂质纳米姜黄素对宫颈癌Caski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溶液扩散法制备Cur-SLN,设置Cur-SLN药物组(药物浓度分别为10、20、40、60μmol/L)、阴性对照组(不加Cur-SLN,仅含正常的Caski细胞)及空白对照组(不含细胞仅加培养液)。分别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PI3K、AKT和p-AKT蛋白表达。结果随着Cur-SLN浓度的增加,Caski细胞的抑制率与细胞凋亡明显上升,Caski细胞PI3K、p-AKT蛋白则呈现Cur-SLN浓度依赖性下调表达,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10、20、40、60umol/L Cur-SLN处理组、阴性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ur-SLN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诱发细胞凋亡,进而导致Caski细胞增殖抑制,为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丁书军;黄宁;黄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64-MDCTA在A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临床疑诊AMI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行DSA、及64-MDCTA检查,2例行外科肠切除手术,2例肠镜活检。通过DSA、临床及病理结果与64-MDCTA影像对比分析。结果64-MDCTA发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9例,血栓形成8例,肠系膜下动脉栓塞3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23例,肠系膜下动脉狭窄5例,2例肠系膜动静脉未见异常,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4例。64-MDCTA拟诊44例为AMI,18例为CMI,2例正常。根据DSA、临床与手术病理后确诊40例AMI,24例CMI。64-MDCTA对AMI的诊断敏感性100.00%,特异性83.33%,阳性预测值95.24%,阴性预测值100.00%。结论64-MDCTA对AMI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向海鸿;周宇元;陈涛;程功文;胡奇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微小RNA-100(miRNA-10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PLK1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5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NA-100和PLK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iRNA-100与临床病理特征及PLK1表达的关系。结果 miRNA-100和PLK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 miR-100低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更高(P=0.016),TNM分期更晚(P=0.001)。而miR-100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及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miRNA-100高表达患者,PLK1表达水平较低(P=0.009)。结论 miRNA-100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与PLK1表达呈负相关。 miRNA-100有可能作为提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恶性进展的潜在标志物。
作者:邓莉;杜哲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由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江西省医学会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携手联合举办的“第十届华东地区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大会”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新进展”学习班,于2016年7月15-16日在江西南昌成功召开。大会开幕式由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委兼秘书、南昌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汪阳主持,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介入学组组长刘建民教授和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南昌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主任洪涛教授致欢迎辞。来自华东地区各级医院的代表200人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神经介入沙龙、大会报告、专题发言、病例讨论等。
作者:汪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微波消融术联合化疗夹心模式治疗直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直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癌无外科手术指征(或拒绝外科手术)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化疗+微波消融术+化疗(化疗方案:伊立替康+5-FU,次选择方案:奥沙利铂+5-FU,共完成8个周期);对照组:单纯化疗(化疗方案:伊立替康+5-FU,次选择方案:奥沙利铂+5-FU,共完成10个周期)。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束时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7.14%(12/21)和23.81%(5/21),部分缓解率分别为23.81%(5/21)和28.57%(6/21),稳定率分别为4.76%(1/21)和28.57%(6/21),有效率分别为80.95%(17/21)和52.38%(11/21),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CA19-9转阴率实验组为71.43%(15/21),61.9%(13/21),对照组38.1%(8/21)、23.81%(5/21),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时间平均延长5.9个月,3/4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实验组为19.04%(4/21),对照组治疗47.62%(10/21)。结论微波消融术联合化疗夹心模式治疗直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癌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正清;兆明;俞根;汪云;花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糖脂代谢紊乱与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6例PCOS患者(观察组)和106例非PCOS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血清学糖脂指标,分析糖脂代谢水平对PCOS的影响。结果106例PCOS患者中糖耐量正常患者42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13例,糖耐量受损患者28例,糖调节受损患者14例,2型糖尿病患者9例;对照组分别为95、3、7、1和0例,两组差异显著(P<0.05)。 PCOS组患者病理特征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PCOS组中,糖耐量正常、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糖调节受损、2型糖尿病等亚组患者中分别出现6、9、23、12和9例脂代谢异常患者,PCOS组患者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患者血脂水平随血糖水平升高而升高,即伴随着糖代谢紊乱程度增加脂代谢紊乱加剧。患者PCOS雄激素水平、月经紊乱程度和卵巢多囊样改变同其糖、脂代谢紊乱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PCOS患者的糖代谢水平与脂代谢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糖脂代谢紊乱可能对PCOS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作者:刘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使用仪器自动化批量分离全血,寻求佳人组配比,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仪器自动化批量分离全血制备红细胞和血浆时,每批次不同数量全血不同数量人组的工作效率、产品质量等,比较工作效率,寻求佳人员数量配比。结果仪器法制备的血液外观质量及全项质量抽检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25-60袋全血2人组、3人组及4人组效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120袋及61-120袋全血均为4人组高于3人组效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仪器自动化批量分离全血制备的血液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每批次60袋以上全血使用4人组的人员配比进行分离制备效率高。
作者:李莹;杨剑;黄丽红;彭世球;苗燕平;徐翠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同期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4)和观察组(n=16),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放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奥沙利铂联合同期放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远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一年内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和远处转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同期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可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局部复发率,且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作者:董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增生型睑松弛症合并泪腺脱垂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重睑切口,泪腺复位固定,加固眶隔的手术方法。结果14例28眼患者手术后眼睑肿胀消退,皮肤颜色恢复正常,脱垂泪腺固定术后随访8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手术治疗睑松弛症合并泪腺脱垂症状改善、效果明显,实现患者美容和功能的双重疗效。
作者:李宇平;朱家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咽喉反流(laryngopharynegeal reflux,LP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咽喉部以及上呼吸道。咽喉反流主要发生在直立位。近几年来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耳鼻喉科关注的热点。但是对于LPR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式仍是需进一步探究。本文就LPR相关研究进行阐述。
作者:张萍;余杰情;桂誉琳;龙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8例,同时进行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经过12-24个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较好,术后cobb's角度恢复良好。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胸腰段骨折是可行的,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可减少内固定的折损。
作者:袁贤赟;吴骏;刘伟;赖蔚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口腔修复材料的研发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制作方法上来看:传统的粉浆涂塑、渗透陶瓷、压铸陶瓷,已发展到目前数字化的CAD/CAM切割陶瓷(做减法加工),和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加工的陶瓷(做加法加工);从成分上看:有二氧化硅基陶瓷、氧化铝类陶瓷、氧化锆类陶瓷以及多孔陶瓷与有机聚合物形成的混合陶瓷(弹性瓷)。上述牙色修复材料广泛用于牙体缺损修复(嵌体、高嵌体、贴面),牙列缺损(冠、桥修复)和种植上部修复体。这些修复体都要通过粘接剂水门汀,粘结在基牙、桩核或种植体上行使功能。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粘接剂磷酸锌水门汀、玻璃离子水门汀、树脂致性的玻璃离子水门汀、化学固化的树脂水门汀,光固化树脂水门汀和双固化树脂水门汀。修复体牢固地粘接在基牙等结构上,是修复体形使功能,防止微渗漏,继发龋的重要因素。目前常用于口腔修复体表面处理的方法有表面打磨,喷砂,酸蚀,碱蚀和硅烷化处理。本文将对陶瓷材料表面处理与粘接强度的研究现状,做如下综述。
作者:朱嘉(综述);廖岚(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乙肝父婴垂直传播率、易感因素及阻断措施。方法表面抗原父亲阳性,母亲阴性的子代,全程疫苗接种,自愿种HBIG,脐血及全程接种1个月后测HBVM及乙肝DNA,比较不同父亲感染、母亲免疫状态及子代免疫方式下检测结果。结果子代未发现乙肝DNA或HBsAg阳性者,脐血抗-HBs与母亲相关,种HBIG对子代抗一HBs影响无统计意义。结论未观察到乙肝父婴垂直传播,配偶患乙肝的女性如抗-HBs阴性孕前免疫至阳性可防止父亲对子代可能的父-母-婴传播及水平传播。
作者:胡琳凤;龚剑红;熊慧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西黄丸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晚期肝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我院确诊的晚期肝癌患者14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化疗栓塞组和西黄栓塞组,每组70例,化疗栓塞组患者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西黄栓塞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西黄丸口服治疗,随访1年,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1年内生存情况。结果西黄栓塞组患者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化疗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黄栓塞组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化疗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黄丸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可有效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晓泉;朱力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医用耳脑胶在桡骨远端C型骨折中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7月-2015年11月,我科采用医用耳脑胶结合外支架或钢板,克氏针治疗17例桡骨远端关节面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7岁。根据AO分型,C1型8例,C2型6例,C3型3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3个月,骨折均愈合,无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术后根据Dienst标准进行腕关节活动评价标准评分,优13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4.1%。结论耳脑胶结合外支架或钢板,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能大限度的保留关节面及骨皮质完整,固定可靠,并发症少,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奇;韩东;方冰;刘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重建技术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脑膜瘤患者1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受试患者,并按照患者及家属的意见随机分为3组。 A组的50例患者在脑膜瘤手术前采用CTA重建技术;B组的50例患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C组的50例患者采用磁共振(MRI)技术。观察所有受试患者的诊断情况,并进行了预后评分。结果重建所得的图像显示出瘤体充分强化,颅骨、血管、肿瘤三者之间的立体关系十分清晰,主要的征象有血管被肿瘤包绕,颅骨受侵犯,肿瘤周围组织移位等情况。结论三维CT血管造影重建技术可以明显显示出脑膜瘤的各个影像特征,使血管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强化,接受重建后可清晰显示肿瘤、血管及其和邻近组织之间的关系情况,有助于脑膜瘤的准确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订,同时评估手术风险。
作者:胡静君;张景山;吴天文;孔德文;毛国家;邹朦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