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脉弯曲特征在下肢缺血病变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刘小春;叶波;郑国富;谢海亮;陈伟清;熊吉信

关键词:腘动脉, 闭塞性动脉硬化, 弯曲特征, 腔内治疗
摘要:目的:评估腘动脉在膝关节不同功能状态下的弯曲特征,探讨腘动脉的弯曲特征在下肢缺血性病变中腔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9月到2015年8月我院腘动脉硬化闭塞症16例(16条肢体)患者,采取膝关节屈曲和伸直位对腘动脉造影,明确腘动脉拐点所在位置;根据腘动脉拐点所在位置进行腘动脉支架治疗。结果腘动脉具有多种弯曲形态,其中4例拐点位于P1段,10例位于P2段,2例位于P3段;支架末端位于P1段的10例,位于P2段的6例。16例患者腘动脉支架术后即刻通畅率达100%。结论腘动脉的弯曲特征对腘动脉支架植入时的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4年6月-2016年3月我科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病例资料,皮瓣切取面积为3.0cm×4.0cm-4.0cm×8.0cm。结果10例皮瓣全部移植成活,无1例发生血管危象,术后效果满意,供区无明显后遗症。结论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解剖恒定,血运可靠,对供区影响小,皮瓣厚薄适中,制取简单、方便,是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理想皮瓣。

    作者:严俊峰;林尊文;曹钟义;熊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奥美拉唑不同给药方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奥美拉唑不同给药方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4h内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mg,2次/d,疗程3-5d后,改为口服质子泵抑制剂40mg鼻饲,2次/d,总疗程不超过7d。 B组为24h内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mg,2次/d,用药疗程为7-10d,C组24h内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mg,2次/d,疗程为14d左右。对3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院内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分别为9.3%、6.6%、6.6%,使用奥美拉唑不同给药方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A组与B组、A组与C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奥美拉唑时间长的C组患者胃肠道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率高。院内感染发生率A组患者低,与C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时间使用奥美拉唑并不能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且能够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可能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风险因素之一。

    作者:李鹏;刘建萍;黄雪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4例(36只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观察手术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角检查、前房中央深度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治疗后患者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中央深度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角粘连程度改善,且未发生后囊膜破裂,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控制眼压、改善房角粘连、增加前房中央深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刘娟;陈璐;周佩佩;荀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上颌中切牙缺失GBR术后骨量变化的短期研究

    目的:探讨上颌中切牙缺失后无明显垂直骨高度缺失的患者,在种植同期行GBR术后短期内骨量的变化研究。方法23例上颌中切牙缺失的患者,完成Osstem种植体31颗植入,在缺损区植入Bio-Oss人工骨粉,覆盖Bio-Gide 可吸收生物膜,植入6-9个月,行牙龈诱导后完成上部结构修复,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23例患者共29颗种植体稳固无松动,患者无明显不适感,短期种植成功率93.5%;美学效果恢复良好。结论上颌中切牙缺失且牙槽嵴唇腭侧宽度不足时,可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来恢复牙槽嵴的丰满度,保证种植成功率,满足患者的美学要求。

    作者:赵杰;建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医用耳脑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

    目的:探讨医用耳脑胶在桡骨远端C型骨折中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7月-2015年11月,我科采用医用耳脑胶结合外支架或钢板,克氏针治疗17例桡骨远端关节面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7岁。根据AO分型,C1型8例,C2型6例,C3型3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3个月,骨折均愈合,无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术后根据Dienst标准进行腕关节活动评价标准评分,优13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4.1%。结论耳脑胶结合外支架或钢板,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能大限度的保留关节面及骨皮质完整,固定可靠,并发症少,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奇;韩东;方冰;刘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修复的20例患者为观察组,将同期行上颌前牙区延期种植修复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年后,观察组PIS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前6个月,观察组骨吸收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后6个月,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无种植体松动脱落,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5.0%vs 70.0%,P<0.05)。结论即刻种植修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PIS,减少骨吸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且疗程短,手术次数少,减轻创伤。

    作者:俞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手足口病重症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血清心肌酶水平变化情况,并观察其在诊断重症手足口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患手足口病的80例患儿资料,按照患儿的病情,将其中的2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分为研究A组,60例轻症手足口病患儿分为研究B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组儿童的各项血清心肌酶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A组的血清AST水平为(88.92±8.19)U/L、LDH水平为(330.14±43.15)U/L,α-HBDH水平为(265.17±39.26)U/L,CK水平为(236.14±17.78)U/L,CK-MB 水平为(35.82±5.51)U/L,显著高于观察B组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中观察B组患儿的各项血清心肌酶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更高。急性期手足口病患儿的血清AST水平为(66.71±8.19)U/L,LDH水平为(342.51±20.78)U/L,α-HBDH水平为(215.24±22.76)U/L,CK水平为(225.83±24.16)U/L,CK-MB水平为(34.35±3.57)U/L,显著高于恢复期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心肌酶水平变化对于评估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变化及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重视。

    作者:陈瑞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手术治疗睑松弛症合并泪腺脱垂14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增生型睑松弛症合并泪腺脱垂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重睑切口,泪腺复位固定,加固眶隔的手术方法。结果14例28眼患者手术后眼睑肿胀消退,皮肤颜色恢复正常,脱垂泪腺固定术后随访8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手术治疗睑松弛症合并泪腺脱垂症状改善、效果明显,实现患者美容和功能的双重疗效。

    作者:李宇平;朱家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皮下埋藏式经皮肾引流管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皮下埋藏式经皮肾引流管技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3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为标准mpcnl治疗组和观察组150例皮下埋藏式经皮肾引流管技术处理mpcnl组。结果两组患者碎石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ct及Hb 下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漏尿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埋藏式经皮肾引流管技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作者:李萍;胡海兵;罗超;施丽华;周锦波;叶海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咽喉反流的研究进展

    咽喉反流(laryngopharynegeal reflux,LP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咽喉部以及上呼吸道。咽喉反流主要发生在直立位。近几年来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耳鼻喉科关注的热点。但是对于LPR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式仍是需进一步探究。本文就LPR相关研究进行阐述。

    作者:张萍;余杰情;桂誉琳;龙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小剂量螺内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常规联合用药加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研究血钾和ARR对螺内酯治疗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4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螺内酯组(观察组)和安慰剂组(对照组),每组各82例。两组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分别加用螺内酯20mg/d和安慰剂。随访3个月,观测血压、血钠、血钾、血肌酐和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除螺内酯组有4例患者因明显不良反应而退出试验外,其余16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螺内酯治疗3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的降幅分别达到-13.4(-17.7,-8.3)mmHg、-5.8(-7.3,-3.4)mmHg和-8.1(-11.9,-2.8)mmHg,与安慰剂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均<0.01)。螺内酯导致血钾和血肌酐升高,以及轻微的血钠降低(P均<0.01),但均在可控范围之内。螺内酯对血糖无影响(P=0.804)。此外基线血钾≤4.1mmol/L的亚组或基线ARR≥141.5的亚组,在经螺内酯治疗3个月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更大(P均<0.01)。结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加用小剂量螺内酯能有效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好,同时基线血钾和ARR能有效预测螺内酯治疗的反应性。

    作者:曾潇;周宁;曹少雄;乐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仪器自动化批量分离全血不同人组的效率评估

    目的:使用仪器自动化批量分离全血,寻求佳人组配比,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仪器自动化批量分离全血制备红细胞和血浆时,每批次不同数量全血不同数量人组的工作效率、产品质量等,比较工作效率,寻求佳人员数量配比。结果仪器法制备的血液外观质量及全项质量抽检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25-60袋全血2人组、3人组及4人组效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120袋及61-120袋全血均为4人组高于3人组效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仪器自动化批量分离全血制备的血液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每批次60袋以上全血使用4人组的人员配比进行分离制备效率高。

    作者:李莹;杨剑;黄丽红;彭世球;苗燕平;徐翠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在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在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92例产后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研究组采用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哑铃训练疗法,疗程完成后分别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研究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达到了97.9%和52.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4%和35.4%(均P<0.05)。研究组子宫脱垂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59.3%和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3%和19.8%(均P<0.05);观察组尿失禁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6.8%和4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和26.0%(均P<0.05)。结论采用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可以使得盆底肌肉的弹力得到恢复,而恢复其生理功能。

    作者:吕岚;赖慧超;邱胜凤;李慧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国基层乙肝防治与健康管理技术培训项目江西站启动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基层乙肝防治与健康管理技术培训项目江西站于2016年8月5-6日在南昌启动。本次培训班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提供学术支持,江西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协办,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开设了专题讲座,来自江西省各县级基层医院及南昌市医院等共150余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培训。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于重症肺炎的价值。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将66例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生素升级方案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I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总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二重感染率、死亡率和气管插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和不良情况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徐亚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L-6、IL-8、IL-10、NTF-α及IgA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首次住院过敏性紫癜患儿40例,按照尿液分析、尿微量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结果分为尿检正常组25例及紫癜性肾炎(HSPN)组15例,同时期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IL-6、IL-8、IL-10及TNF-α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IgA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SPN组及尿检正常组血清IL-6、TNF-α及Ig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HSPN组血清IL-6、TNF-α及IgA均高于尿检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L-8及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TNF-α及IgA可能参与HSP及HSPN的发病。

    作者:邓美慧;苗静;郑卫民;傅睿;黄玉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结肠镜下诊治不典型阑尾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诊治不典型阑尾炎的可靠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不典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患者。治疗组患者予以结肠镜下治疗+术后头孢哌酮、甲硝唑抗感染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头孢哌酮+甲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腹痛缓解天数、血象恢复情况、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腹痛缓解天数、白细胞恢复正常平均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治疗费用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中阑尾开口周围粘膜处炎症11例、回肠末端炎症4例、回盲部溃疡1例,其余结肠镜检查无异常。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vs 25.00%)和术后复发率(0%vs 10.00%)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肠镜对于不典型阑尾炎有良好的诊断作用,可作为临床首选方法;同时结肠镜下治疗不典型阑尾炎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国梁;郑敏伟;赖鑫;徐月圆;郑要初;徐静;余盈娟;占晗琳;王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阿米替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阿米替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方法收集紧张型头痛患者80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使用阿米替林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予阿米替林联合假刺激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后第2d分别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疗效评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VAS、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但治疗后4周相比较,2组较治疗前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阿米替林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紧张性头痛疗效更好,且安全,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汪光荣;林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乳腺癌化疗前后血瘀状态与耐药蛋白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血瘀状态的变化与耐药蛋白BCRP、P-gp的关系。方法将39例乳腺癌患者以TEC方案行3次新辅助化疗,对患者化疗前后血瘀状态进行评分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耐药蛋白BCRP、P-gp的表达情况。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患者血瘀状态加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BCRP、P-gp的表达上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前后血瘀状态的加重与BCRP、P-gp的表达上调呈正相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疗导致患者血瘀加重,BCRP、P-gp的表达上调,化疗后血瘀状态的加重与BCRP、P-gp的表达上调呈正相关,提示化疗后血瘀加重的患者化疗耐药的风险升高。

    作者:李亚琼;谢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淋巴免疫疗法联合中西医治疗习惯性流产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淋巴免疫疗法联合中西医治疗习惯性流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HA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4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HCG注射液、维生素E胶丸等西医疗法及中药汤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淋巴免疫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各指标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而观察组IgM、CD4+和CD4+/CD8+明显下降、IgG和CD3+显著上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愈显率83.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2%(P<0.05)。结论淋巴免疫疗法联合中西医疗法可有效提高HA的临床疗效,调节免疫功能及分娩结局。

    作者:李晓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