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江良玖;李凯

关键词: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钢丝加强型, 硬膜外导管
摘要:目的:探讨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行择期手术24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4例,麻醉时置入普通硬膜外导管,观察组124例,麻醉时置入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比较两组硬膜外阻滞置管时、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穿刺不适程度。结果观察组硬膜外阻滞时置管感觉异常、注药遇阻、回抽见血、回抽见脑脊液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后出血、术后感觉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部位不适程度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中置入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能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同时能减少穿刺部位不适,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江西医药》投稿方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垂体后叶素对合并休克的ARDS患者容量反应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对合并休克的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容量反应性、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在江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合并休克ARDS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研究组静脉微量泵入垂体后叶素1.0-2.5U/h,对照组静脉微量泵入去甲肾上腺素>1μg/min,观察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通过被动抬腿试验(PLR),评估两组患者容量反应性变化,统计所有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结果共有48例患者入选,对照组26例,研究组22例。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入组后24h-HR、48h-HR、72h-HR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入组后48h-CVP、72h-CVP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患者HR及MAP、CVP、C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48h、72h的PLR阳性率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其他时间段PLR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合并休克的ARDS患者,同去甲肾上腺素相比,垂体后叶素能更有利于减慢患者心率、改善容量反应性。但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ICU及总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等方面,两组没有显著差异。

    作者:曾俊;陈志;王荣胜;何招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重症型颈椎病的观察

    目的:对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重症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多节段重症型颈椎病患者6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3例,观察组患者34例。对照组多节段重症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传统的颈后路单开门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多节段重症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和脊髓功能改善率。结果对照组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和脊髓功能改善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重症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文明;黄勇全;黄华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硫化氢对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及炎症介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ALI)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A组),PQ中毒组(B组),NaHS干预组(C组)。B、C组采用PQ灌胃(80mg/kg)复制大鼠PQ中毒肺损伤模型,B组同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6ml/kg),每日两次,C组PQ染毒后,同时腹腔注射NaHS(1.4umol/kg),每日两次;A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同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6ml/kg),每日两次。72h后取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а(TNF-а)、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肺损伤病理评分。结果 B组中TNF-а、IL-6、及IL-8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1);C组中TNF-а、IL-6、及IL-8含量较B组明显减低(P<0.05);B组大鼠肺损伤病理评分高于A组(P<0.01);C组大鼠肺损伤病理评分较B组减低(P<0.01)。结论 H2S具有抑制百草枯中毒大鼠炎症介质表达,减轻大鼠急性肺损伤作用。

    作者:舒维;陈文龙;谢姝;汤旭惠;肖翔宇;傅强;陈宁南;陈运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醒脾养儿颗粒佐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48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佐治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饮食护理,抗生素治疗,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脾养儿颗粒,1周为1疗程。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醒脾养儿颗粒辅助治疗的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缩短,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佐治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可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试验性推广。

    作者:应雅丽;赵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温通止痛贴外用给药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考察温通止痛贴外用给药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对实验大鼠的皮肤急毒试验、刺激性试验及皮肤的过敏性试验,观察其外用给药的安全性。结果温通止痛贴对各组大鼠均无毒性和刺激性,也无致敏反应。结论温通止痛贴皮肤给药安全。

    作者:陈浩;何小女;邓运明;刘翔;王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彩超诊断睾丸恶性肿瘤及引流区淋巴结探查的价值

    目的:探讨睾丸恶性肿瘤的声像图表现,提高对睾丸恶性肿瘤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诊断32例睾丸恶性肿瘤的声像图表现及彩超探查引流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病理诊断的32例睾丸恶性肿瘤,超声诊断恶性30例,良性2例,诊断率93.75%,其中彩超诊断精原细胞瘤20例,漏误诊6例;胚胎癌7例,漏误诊4例;淋巴瘤0例,漏误诊3例;恶性畸胎瘤3例,漏误诊3例;横纹肌肉瘤0例,漏诊1例。彩超探查患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9例,腹股沟及腹膜后淋巴结均转移5例,同侧肾上腺转移1例,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论彩超是诊断睾丸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并通过对引流区淋巴结探查,了解有无远处转移,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但对恶性肿瘤之间的鉴别诊断有待提高。

    作者:万刚波;李青;叶琴;占国珍;齐锦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姜黄素协同顺铂对卵巢癌耐药细胞株COC1/DDP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姜黄素协同顺铂对卵巢癌耐药细胞株COC1/DDP细胞的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实验组I顺铂(1,1.5,2.5、5μg/ml)作用以及实验组II顺铂(1,1.5,2.5、5μg/ml)个浓度与姜黄素(20μmol/L)联合作用于COC1/DDP细胞各48h并观察两实验组作用结果。用透射电镜观察姜黄素(25μmol/L)培养24h COC1/DDP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顺铂浓度在(1~5)μg/ml时加入姜黄素20μmol/L后,耐药细胞生存率曲线下降明显(P<0.05),尤以顺铂2.5μg/ml和姜黄素20μmol/L作用时耐药细胞抑制率提高明显。单用DDP组细胞抑制为31.673±0.125(%),DDP与姜黄素联用组细胞抑制为58.965±0.109(%),两药联用与单独用DDP相比抑制细胞增殖作用显著增强(P<0.05)。透射电镜观察姜黄素组作用24h后COC1/DDP细胞超微结构,可见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细胞核固缩,染色体凝集成新月状,形成凋亡小体。结论姜黄素可增强COC1/DDP对顺铂的敏感性,这可能与姜黄素和顺铂协同诱导并促进细胞凋亡发生有关。

    作者:罗丽萍;彭诗维;朱四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锁骨上切迹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锁骨上切迹骨性标志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穿刺途经。方法选取大面积烧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记录穿刺的成功率、二次或改用其它方法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穿刺的成功率、二次或改用其它方法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的血肿明显减少,其它各种并发症血胸、液气胸、气胸、空气栓塞、心包填塞及心律失常等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锁骨上切迹骨性标志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安全,成功率高,节省穿刺置管时间,提高穿刺效率,降低了部分并发症,提供了相对护理方便、快速补液的途经。

    作者:徐小智;袁小华;殷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高危HPV病毒阳性宫颈上皮细胞P16、Ki-67的表达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型HPV-DNA阳性宫颈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和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患者pl6、Ki-67表达情况。方法用Hybrid CaptureⅡ(HC2)或FQ-PCR体外扩增技术检测宫颈上皮细胞高危型HPV﹣DNA,同时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对97例高危型HPV-DNA阳性且液基细胞学诊断为不典型增生(ASCUS)或CINⅠ或CINⅡ的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取可疑宫颈组织标本多点活检并EnVision两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标记pl6、Ki-67。结果97例宫颈上皮细胞高危HPV-DNA阳性患者中,宫颈组织CINⅡ级38例,CINⅠ级35例,炎症和(或) ASCUS 24例。P16标记结果:3例+++,30例++,39例+,P16阳性表达率为74.2%;Ki-67标记结果:3例+++,30例++,30例+, Ki-67阳性表达率为64.9%。炎症和(或)ASCUS、CINⅠ、CINⅡ三者比较,P16和Ki-67的阳性率和阳性程度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危HPV病毒阳性宫颈上皮细胞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pl6、Ki-67的阳性率和阳性程度均升高,pl6、Ki-67的检测对CIN的准确分级有利。

    作者:帅丽华;王敏;胡志坚;李婷;黎美仁;陈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江西医药》2017年征订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微创痔疮套扎术合外痔剥离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微创痔疮套扎术合外痔剥离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微创痔疮套扎术合外痔剥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疼痛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痔疮套扎术和外痔剥离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操作方便、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尹英斌;谢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临床药师参与1例产褥期脓毒症抗感染会诊

    脓毒症(sepsis)是明确或可疑的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由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所致,可侵入患者血液循环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引起患者急性全身感染,可发展为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和脓毒性休克,主要以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是目前医学面临的重要临床问题[1-4]。产褥期脓毒症是全球产妇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因素[5]。本文介绍了临床药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2次会诊配合临床对1例产褥期脓毒症进行抗感染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刘丽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胸腰段脊柱结核手术方案的选择及疗效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81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所有病例分为:A组29例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27例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组25例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术前术后常规支持和抗结核治疗,随访6-18个月,对比分析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后凸畸形矫正率、术前术后红细胞沉降率、神经功能恢复和畸形矫正,评价手术效果。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后凸畸形矫正率,P>0.05。但术前术后红细胞沉降率、神经功能恢复和畸形矫正,无明显差异。结论胸腰段脊柱结核累计单个节段,破坏小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较佳的选择。胸腰段脊柱结核累计脊柱附件及1-2节段且后凸角偏大,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较佳的选择。胸腰段累计多个节段,单纯前路或后路无法解决,一期后路内固定术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为较佳的选择。

    作者:邵斌;刘会文;欧阳宇轩;李怀强;黄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Ppar-γ受体激动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目的:评价Ppar-γ受体激动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40g,采用高脂高糖饲料+5%葡萄糖水喂养后,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多次注射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DN大鼠)模型。取制模成功的大鼠30只,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D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Ppar-γ受体激动剂组(R组)。于I/R模型建立前给药,R组给予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3mg/kg·d灌胃, DN组和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0d。给药结束后I/R组和R组采用切除右肾,夹闭左肾动、静脉45min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DN组切除右肾,不夹闭左肾动、静脉。分别于再灌注24h后心脏采血,测定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浓度,处死大鼠取肾,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组织学评分,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表达,对样本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范围及强度分别进行半定量评估。结果与DN组比较,I/R组和R组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浓度、肾组织学评分及NF-κB表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R组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浓度、肾组织学评分及NF-κB表达降低(P<0.05)。结论 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可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性有关。

    作者:连芳;邓福谋;陆志萍;周志东;徐国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红景天苷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lidroside)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浓度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建立体外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红景天苷、以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为阳性对照药,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葡萄糖消耗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红景天苷组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明显增加。结论红景天苷能改善高浓度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

    作者:章新晶;熊爱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改良的Yokoyama术治疗重眼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估和分析改良的Yokoyama术在重眼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通过改良的Yokoyama术治疗的5例重眼综合症。术前均给予眼眶CT检查眼外肌的位置;综合验光测屈光度,A超测量眼轴;术前、术后行9个诊断眼位检查眼外肌的运动功能;术中行眼外肌被动牵拉试验评估眼外肌的限制程度和功能。手术方式:采用改良的Yokoyama联合内直肌后徙术。结果术前眼眶CT显示患眼眼外肌出现移位现象,术中被动牵拉试验显示患眼内直肌均出现不同程度挛缩,患眼上下转均明显受限,术后3个月,发现患者视物无复视,第一眼位正位,内转自如到位,外转较术前明显改善,上下转较术前有所改善;术眼前节段无缺血表现。结论改良的Yokoyama术不仅有效改善重眼综合症患者固定性内斜视状态,同时改善眼球的运动功能。

    作者:梁玲玲;幸正茂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欢迎订阅《江西医药》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CT引导下脊柱穿刺活检术的应用及并发症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脊柱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对100例脊柱病变患者实施CT引导下微创经皮穿刺活检术,获得的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病理科明确诊断95例,其中22例为转移瘤,原发恶性肿瘤21例;良性肿瘤16例,结核24例,肿瘤样病变15例,化脓性脊椎炎2例。手术治疗77例,手术后大体标本病检结果与穿刺标本符合率92.2%。并发症发生率8%。结论脊柱疾病穿刺活检的阳性率和符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无不良后果。

    作者:叶勇军;钟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婴幼儿门诊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方法用于门诊婴幼儿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90例ASAⅠ-Ⅱ级,年龄1-3岁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观察组A组给予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0.1μg/kg;观察组B组给予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0.2μg/kg;对照组C组给予丙泊酚3mg/kg。观察和记录支气管镜诊疗前、过程中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及呼吸的变化及意识消失时间和苏醒时间、麻醉满意度和不良反应(躁动、恶心呕吐、呛咳)情况。结果三组患儿麻醉前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期及插管后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在诱导期及插管后血压、心率较实验组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B组的意识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快于其他两组,不良反应少,满意度高。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门诊婴幼儿支气管镜检查中比单独应用丙泊酚更安全、可行。

    作者:黄芳;罗春芳;李强;胡华琨;章高平;谢维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