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泳;王明华;顾佳芳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临时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对67例患者原发病、感染部位、置管至发生导管感染的时间、导管感染发生率、病原微生物、转归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67例患者中有11例为局部感染,其余均为血行感染或血行加局部感染;颈内静脉置管至发生导管感染的时间明显长于股静脉(P<0.05);导管感染发生率为9.25%,股静脉置管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颈内静脉置管(P<0.05);血培养阳性率61.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结论颈内静脉置管优于股静脉置管,但仍需根据病情选择置管部位,只要从医生、护士、患者三方做好预防工作,仍能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
作者:徐建华;王瑜;李秋月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2015年1-3月入院的ICU病房患者鼻饲给药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鼻饲管给药的合理性和规范化。方法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软件和医院系统软件对鼻饲用药例数、剂型的分布、不合理性应用的剂型和药物、不合理联合用药和存在配伍禁忌药物的合用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结果某三甲医院2015年1-3月入院的ICU病房患者一共323名,鼻饲用药共2340例次,采用鼻饲给药法给药的药物一共有169种,不合理应用一共620例次,不合理联合应用一共402例次,单次给药药物种数2种以上的有65例次,其中单次给药药物种数高达13种。结论某三甲医院鼻饲法给药存在不合理应用情况,临床应该引起重视。
作者:林沛亮;黄惠燕;张晓娟;刘远延;周晔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锁骨上切迹骨性标志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穿刺途经。方法选取大面积烧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记录穿刺的成功率、二次或改用其它方法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穿刺的成功率、二次或改用其它方法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的血肿明显减少,其它各种并发症血胸、液气胸、气胸、空气栓塞、心包填塞及心律失常等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锁骨上切迹骨性标志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安全,成功率高,节省穿刺置管时间,提高穿刺效率,降低了部分并发症,提供了相对护理方便、快速补液的途经。
作者:徐小智;袁小华;殷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恶性黑色素瘤多是在色素病变基础上发生的[1],原发于直肠肛管的恶性黑色素瘤临床上极为罕见,它是一种侵袭性肿瘤,占所有直肠肛管恶性肿瘤的比例不到1%[2],我们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俊业;周凯;傅平;洪华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lidroside)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浓度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建立体外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红景天苷、以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为阳性对照药,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葡萄糖消耗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红景天苷组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明显增加。结论红景天苷能改善高浓度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
作者:章新晶;熊爱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5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病例,回顾性分析新生儿临床资料,就引发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展开分析。结果75例患儿中52例因消化道疾病因素出血、23例因全身性出凝血异常。56例患儿为少量出血,行禁食、胃肠减压及给予维生素K1和制酸剂治疗后停止出血;19例大量出血患儿使用凝血酶和立止血治疗痊愈。75例经治疗后痊愈。随访3个月,无患儿发生再次出血。引发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应激性溃疡、顽固性呕吐、反流性食管炎、新生儿出血症、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及血管内凝血。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高危因素,做好围产期保健,降低早产儿出生率是保证新生儿存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黎炽旺;陈宏香;李炎;张文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行择期手术24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4例,麻醉时置入普通硬膜外导管,观察组124例,麻醉时置入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比较两组硬膜外阻滞置管时、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穿刺不适程度。结果观察组硬膜外阻滞时置管感觉异常、注药遇阻、回抽见血、回抽见脑脊液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后出血、术后感觉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部位不适程度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中置入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能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同时能减少穿刺部位不适,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江良玖;李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测定尿LTE4的变化,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疗效。方法将患儿分为HSP组和健康组两组,ELISA法检测患儿组治疗前后及健康组尿LTE4水平。结果紫癜组患儿尿LTE4水平与正常儿童组比较存在极大差异(P<0.05)。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后,患儿尿LTE4水平与入院时检查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正常儿童组水平。结论 LTs参与了HSP的发病机制,复方甘草酸苷治疗HSP疗效确切,可能通过减少白三烯炎性介质的生成,从而发挥作用。
作者:张小霞;吴俭;冯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双源CT尿路冠状位成像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方法138例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行肾脏、盆腔双源CT平扫,并行冠状位成像,确定肾穿刺方向及深度,术中在B超引导下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果138例双肾CT平扫结合冠状位成像可以清楚显示肾结石在肾盂肾盏系统中的准确位置、肾盂形态、肾盏结构,足够提供优的穿刺途径。而行冠状位成像可以证实输尿管上段结石及其与肾盂的角度关系。结石诊断率为100%,138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取净率为100%,结石总取净率为94%。结论双源CT尿路冠状位成像检查安全、快速,不需使用造影剂及三维重建,减少了放射剂量,同时可以提高结石检出率,能够提供精确的穿刺径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
作者:黄海鹏;邹建生;李文;朱心燊;黄跃胜;王金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策略对复杂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InterStim手术时间及电压程控的影响。方法将24例慢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实验组患者术前指导神经反射训练并应用围手术期快速康复策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程控电压和术后满意度的差别。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91.1±7.4)min,对照组(113.9±10.9)min;实验组患者术后平均程控电压(2.4±0.5)V,对照组(4.1±0.4)V;实验组患者术后满意度(94.7%)与对照组(77.4%);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实验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护理快速康复策略可以显著缩短骶神经调节手术时间,降低调节电压,提高患者术后出院调查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晶;屈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2016年10月28-29日,由江西省医学会、江西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办,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协办的第二届华东六省一市神经创伤及神经重症监护论坛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召开,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周良辅教授等多位专家在内的3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周良辅教授等24位全国知名神经外科专家共作了21个专题学术报告,给大会增添了色彩。
作者:赵菊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作者:江西省医学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单独手法复位和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老人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122例老年BPPV患者,随机分为单独手法复位与手法复位联合药物两组。观察组:手法复位结合用倍他司汀片、氟桂利嗪共治疗2周;舒血宁、前列地尔静脉点滴qd,共10d;对照组:仅对病人做手法复位治疗。两组治疗后1周、半个月和1个月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以及观察两组1个月后、3个月后、半年后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缩短,起效快,治愈率较对照组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老年BPPV患者,起效早、疗程短、治愈率高、复发低值得借鉴。
作者:柳冰;谭训莲;熊欣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三维血管重建在原发性肝癌TACE介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MDCT增强扫描,并在CT工作站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进行动脉期三维血管重建后再进行介入TACE治疗,观察肝动脉起源、走行变异以及肝外供血动脉情况,并与TACE中造影情况进行对比。结果79例患者经动脉期三维重建后均可显示肝动脉分支及其起源,其中VR重建对2级肝动脉分支以内的动脉显示良好,且可显示供血动脉起源, MIP重建对肝内的3、4级肝动脉及肿瘤供血动脉显示良好;16例患者存在肝动脉变异,11例具有肝外供血,与TACE术中造影结果一致。结论通过MDCT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可以初步了解肝癌患者的血管走行及变异,为TACE术中超选择插管提供便利,并可减少血管造影次数,减少对比剂用量,减少医患辐射剂。
作者:涂强;刘勇;吴飞;彭德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经皮气管切开术对危重症肥胖患者的可行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肥胖被定义为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大于30kg/m2。本研究纳入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需行气管切开的危重症患者,按身体质量指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气管切开术,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并统计、比较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共有3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研究组20例,对照组18例,研究组患者的BM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kg/m2:36.8±7.4 VS 27.1±4.3,P=0.0000)。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时间无显著差异(P=0.5865)。总体并发症率类似(70%和66.7%, P=1.0000)。大多数为轻微并发症(低血压,低血氧,刺穿气管和轻微出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肥胖患者组有1例肉芽肿(2.6%)。一例非肥胖病人出现切口皮肤感染,后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全部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没有患者改行常规切开或死亡。结论本研究显示,肥胖并不是超声引导行经皮气管切开术的禁忌症,对肥胖患者使用超声引导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一定可行性。并且超声检查有利于提供患者颈部解剖信息,从而更好的选择和调整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
作者:王荣胜;陈志;何招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睾丸恶性肿瘤的声像图表现,提高对睾丸恶性肿瘤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诊断32例睾丸恶性肿瘤的声像图表现及彩超探查引流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病理诊断的32例睾丸恶性肿瘤,超声诊断恶性30例,良性2例,诊断率93.75%,其中彩超诊断精原细胞瘤20例,漏误诊6例;胚胎癌7例,漏误诊4例;淋巴瘤0例,漏误诊3例;恶性畸胎瘤3例,漏误诊3例;横纹肌肉瘤0例,漏诊1例。彩超探查患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9例,腹股沟及腹膜后淋巴结均转移5例,同侧肾上腺转移1例,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论彩超是诊断睾丸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并通过对引流区淋巴结探查,了解有无远处转移,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但对恶性肿瘤之间的鉴别诊断有待提高。
作者:万刚波;李青;叶琴;占国珍;齐锦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脊柱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对100例脊柱病变患者实施CT引导下微创经皮穿刺活检术,获得的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病理科明确诊断95例,其中22例为转移瘤,原发恶性肿瘤21例;良性肿瘤16例,结核24例,肿瘤样病变15例,化脓性脊椎炎2例。手术治疗77例,手术后大体标本病检结果与穿刺标本符合率92.2%。并发症发生率8%。结论脊柱疾病穿刺活检的阳性率和符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无不良后果。
作者:叶勇军;钟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发热危险度评分在儿科门诊处理无明显感染灶发热婴幼儿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门诊2016年1月-2016年9月接收的首次就诊的经临床检查未发现明显感染灶的420例发热(体温≥38℃)婴幼儿,并构建专门的发热危险度评分量表,且经该量表进行前瞻性评估,以总结分析该评分量表的临床价值。结果经发热危险度量表评估可见,共有46例患儿评分为0分,均行居家治疗;1-3分患儿共238例,其中56例(23.53%)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124例(52.1%)应用抗生素治疗;≥4分患儿共136例,均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125例(91.91%)应用抗生素治疗。可见≥4分组患儿的严重疾病发生率、抗生素应用率均较1-3分组患儿显著更高(P<0.05)。严重疾病诊断中评分≥1分的灵敏度为100%,9例危重疾病患儿中评分≥4分的灵敏度为100.0%。结论无明显感染灶发热婴幼儿处理中应用发热危险度评分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徐青华;陈赛珍;陈美清;邓云;章晓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