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nterStim技术治疗复杂性排尿功能障碍快速康复策略

王晶;屈晓玲

关键词:骶神经调节, 排尿障碍, 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策略对复杂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InterStim手术时间及电压程控的影响。方法将24例慢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实验组患者术前指导神经反射训练并应用围手术期快速康复策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程控电压和术后满意度的差别。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91.1±7.4)min,对照组(113.9±10.9)min;实验组患者术后平均程控电压(2.4±0.5)V,对照组(4.1±0.4)V;实验组患者术后满意度(94.7%)与对照组(77.4%);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实验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护理快速康复策略可以显著缩短骶神经调节手术时间,降低调节电压,提高患者术后出院调查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临时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临时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对67例患者原发病、感染部位、置管至发生导管感染的时间、导管感染发生率、病原微生物、转归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67例患者中有11例为局部感染,其余均为血行感染或血行加局部感染;颈内静脉置管至发生导管感染的时间明显长于股静脉(P<0.05);导管感染发生率为9.25%,股静脉置管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颈内静脉置管(P<0.05);血培养阳性率61.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结论颈内静脉置管优于股静脉置管,但仍需根据病情选择置管部位,只要从医生、护士、患者三方做好预防工作,仍能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

    作者:徐建华;王瑜;李秋月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发热危险度评分在儿科门诊处理无明显感染灶发热婴幼儿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分析发热危险度评分在儿科门诊处理无明显感染灶发热婴幼儿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门诊2016年1月-2016年9月接收的首次就诊的经临床检查未发现明显感染灶的420例发热(体温≥38℃)婴幼儿,并构建专门的发热危险度评分量表,且经该量表进行前瞻性评估,以总结分析该评分量表的临床价值。结果经发热危险度量表评估可见,共有46例患儿评分为0分,均行居家治疗;1-3分患儿共238例,其中56例(23.53%)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124例(52.1%)应用抗生素治疗;≥4分患儿共136例,均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125例(91.91%)应用抗生素治疗。可见≥4分组患儿的严重疾病发生率、抗生素应用率均较1-3分组患儿显著更高(P<0.05)。严重疾病诊断中评分≥1分的灵敏度为100%,9例危重疾病患儿中评分≥4分的灵敏度为100.0%。结论无明显感染灶发热婴幼儿处理中应用发热危险度评分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徐青华;陈赛珍;陈美清;邓云;章晓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均行腹腔镜下盆腔粘连分离、输卵管疏通术,观察组另加用给予红外线理疗和中药灌肠,均15d为1个疗程,持续2-3个疗程。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术后输卵管再通率和术后妊娠率。结果观察组再通率为90.00%,对照组再通率为58.02%。观察组术后输卵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妊娠为42例,妊娠率为62.22%,均为宫内妊娠;对照组患者术后妊娠为19例,妊娠率为27.27%,其中异位妊娠2例(2.27%)。观察组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红外线照射、中药灌注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疗效较好,尤其值得基础医院推广。

    作者:邱慧林;曾艳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无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无针注射器与普通注射器在瘢痕内药物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对70例瘢痕疙瘩患者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低压无针注射器,对照组采用普通注射器,均向瘢痕内注射曲安奈德,观察2组患者的有效率、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复发率5.7%;对照组有效率为91.4%,复发率为18.4%;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无针注射器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晓霞;陈婷;刘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彩超诊断睾丸恶性肿瘤及引流区淋巴结探查的价值

    目的:探讨睾丸恶性肿瘤的声像图表现,提高对睾丸恶性肿瘤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诊断32例睾丸恶性肿瘤的声像图表现及彩超探查引流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病理诊断的32例睾丸恶性肿瘤,超声诊断恶性30例,良性2例,诊断率93.75%,其中彩超诊断精原细胞瘤20例,漏误诊6例;胚胎癌7例,漏误诊4例;淋巴瘤0例,漏误诊3例;恶性畸胎瘤3例,漏误诊3例;横纹肌肉瘤0例,漏诊1例。彩超探查患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9例,腹股沟及腹膜后淋巴结均转移5例,同侧肾上腺转移1例,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论彩超是诊断睾丸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并通过对引流区淋巴结探查,了解有无远处转移,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但对恶性肿瘤之间的鉴别诊断有待提高。

    作者:万刚波;李青;叶琴;占国珍;齐锦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就诊于宜春市妇保医院新生儿科的病例为研究对象,筛选出符合科研条件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枸橼酸咖啡因和氨茶碱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共获得呼吸暂停早产患儿6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儿用药后有效率是86.7%,对照组为6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疗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不良反应率试验组患儿为13.3%,低于对照组的4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用药氨茶碱相比,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更佳而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龙春根;郭宗荣;陈雯;杨欢秀;郭福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鼻内窥镜下改良泪囊鼻腔造瘘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改良泪囊鼻腔造瘘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5年3月62例72眼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实行用外用冻干人纤维蛋白粘合剂固定鼻粘膜和泪囊瓣的鼻腔泪囊造瘘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随访6-12个月,治愈66眼(91.67%),好转4眼(5.56%),无效2眼(2.77%),效果满意。结论鼻内窥镜下改良泪囊鼻腔造瘘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手术疗效显著。

    作者:李宇平;周翠;郑东坡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CT引导下脊柱穿刺活检术的应用及并发症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脊柱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对100例脊柱病变患者实施CT引导下微创经皮穿刺活检术,获得的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病理科明确诊断95例,其中22例为转移瘤,原发恶性肿瘤21例;良性肿瘤16例,结核24例,肿瘤样病变15例,化脓性脊椎炎2例。手术治疗77例,手术后大体标本病检结果与穿刺标本符合率92.2%。并发症发生率8%。结论脊柱疾病穿刺活检的阳性率和符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无不良后果。

    作者:叶勇军;钟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基质金属酶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目的:探究MMP-1、MMP-2、MMP-3、MMP-7、MMP-9和MMP-13基因多态性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为内异症组,另取同期非内异症患者30例为对照组。取内异症组患者异位子宫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和对照组内膜组织,免疫组化法分析MMP-1、MMP-2、MMP-3、MMP-7、MMP-9和MMP-13蛋白表达情况。取两组女性静脉全血样本5ml进行白细胞DNA提取,DNA样本进行MMP-1、MMP-2、MMP-3、MMP-7、MMP-9和MMP-13基因多态性的PCR-RFLP法检测。结果 MMPs蛋白在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组织高表达,在对照组内膜组织中低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内异症组患者MMP-1基因-1607的2G等位基因频率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56.67%(P<0.05);内异症组患者MMP-7基因-181的G等位基因频率为21.67%,显著高于对照组3.33%(P<0.05)。单基因分析MMP-2、MMP-3、MMP-9和MMP-13基因多态性与内异症发病风险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MMP-1(rs=0.358,P<0.05)和MMP-7(rs=0.752,P<0.05)基因多态性与内异症发病风险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MMP-1基因-1607携带2G等位基因和/或MMP-7基因-181携带G等位基因显著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风险。

    作者:方琪;胡鸣;聂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葛根素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分析

    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眼科确诊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83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采用葛根素静滴治疗,治疗组42例则联合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治疗后,患者Fib、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均降低,但治疗组改善均更显著,且总有效率更高,P<0.05;不良发应:对照组发生率21.95%,治疗组为4.76%,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值得推广。

    作者:娄尚;丁丽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

    目的:对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系统进行性能验证,评价该检测系统是否能达到必要的性能。方法使用该设备原装配套试剂验证了PT、APTT、TT、FIB、AT-Ⅲ、FDP、D-Dimer七个项目的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检测限、携带污染率及生物参考区间,评估是否符合设备及试剂说明书所申明的性能。结果准确性试验测定结果均在质控品说明书给定的范围内。精密度试验所测得的各组结果均在厂家文件给定的范围内,批内精密度(CV%)<1/4TEa,批间精密度(CV%)<1/3TEa。 Fbg线性范围为0.38-3.8,仪器携带污染率符合要求。生物参考范围验证结果显示各项检测指标R值均>0.9,说明书预设参考范围可适用于该检测系统。结论 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与配套试剂构成的检测系统在准确性、精密度、线性范围、生物参考区间及仪器携带污染率均达到厂家声明的指标,符合质量目标要求。

    作者:徐江霞;刘婳;吴金兰;吴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丙泊酚、芬太尼和咪达唑仑复合麻醉用于肥胖患者无痛人流术的观察

    目的:观察丙泊酚、芬太尼和咪达唑仑复合麻醉用于肥胖患者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无痛人流术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患者术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mg/kg,B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记录两组患者HR、MAP、SpO2变化,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1时比较,B组患者T2时的MAP、SpO2明显下降(P<0.05),A组患者T2、T3时点的HR、MAP、SpO2与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同时点A组比较,B组T2时的MAP、SpO2明显下降(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丙泊酚首剂量及总剂量明显增加,苏醒时间明显延长,术中体动反应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芬太尼和咪达唑仑复合麻醉用于肥胖患者无痛人流术可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少。

    作者:任海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毫米波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毫米波(millimeter wave,MMW)在通讯、遥感、超导、受控热核反应、物质结构研究以及军事、医学中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年来毫米波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得到迅猛发展,成为热门的研究课题,但毫米波临床应用及其可能机制尚不明晰。本文现将MMW生物学作用、临床应用及可能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李志勇;郑云;杨初燕;董晓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妊娠合并直肠癌1例

    1病例报告患者,29岁,因停经38周,要求剖宫产术来院。产妇孕1产0,孕24+周出现便血,量少,认为痔疮未就诊。孕期反复出现便血,无肿物自肛门脱出。孕32周来院常规产检,告知医生反复便血,行直肠指诊,可触及包块,距齿状线约2cm,形态欠规则,产妇拒绝行包块活检。每周肛肠科随访,包块无明显增大,未进行特殊处理。于孕38+周择期剖宫产术,取腹正中纵切口,手术顺利,新生儿Apgar评10分,一般情况良好,体格检查未见异常。剖宫产术中探查盆腹腔情况良好,无异常包块,子宫、附件、肝、脾、胃、肠管表面光滑,网膜未见异常,同时行直肠肿物活检。术后第3天病理结果提示中分化腺癌,术后第四天转至肛肠科,术后第7d行直肠癌miles手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回报:中低分化腺癌侵出肠壁全层,多处神经浸润。

    作者:万萍;胡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非HIV感染相关的隐球菌性脑膜炎97例临床特点及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非HIV感染相关的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2005-2015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非HIV感染相关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诊治情况。结果在97例患者中,19.6%(19例)为老年患者;70.1%(68例)有基础疾病者;92.7%(90例)以头痛、头晕为首发症状;91.8%(89例)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100%(30例送检)乳胶凝集试验阳性;头颅MRI见散在多发小缺血病灶82.4%(80例);13.4%(13例)误诊为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9.2%(38例)颅内压增高>300mmH2O;89例给予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单药或联合治疗。治愈12例,好转38例,死亡或自动出院47例。结论非HIV感染相关的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逐年增加,与人口老龄化、合并基础病相关。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死亡率高。脑脊液墨汁染色、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是提高早期诊断率的关键。

    作者:吴成斯;余婷;刘琼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Ppar-γ受体激动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目的:评价Ppar-γ受体激动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40g,采用高脂高糖饲料+5%葡萄糖水喂养后,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多次注射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DN大鼠)模型。取制模成功的大鼠30只,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D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Ppar-γ受体激动剂组(R组)。于I/R模型建立前给药,R组给予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3mg/kg·d灌胃, DN组和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0d。给药结束后I/R组和R组采用切除右肾,夹闭左肾动、静脉45min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DN组切除右肾,不夹闭左肾动、静脉。分别于再灌注24h后心脏采血,测定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浓度,处死大鼠取肾,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组织学评分,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表达,对样本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范围及强度分别进行半定量评估。结果与DN组比较,I/R组和R组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浓度、肾组织学评分及NF-κB表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R组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浓度、肾组织学评分及NF-κB表达降低(P<0.05)。结论 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可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性有关。

    作者:连芳;邓福谋;陆志萍;周志东;徐国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改良的Yokoyama术治疗重眼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估和分析改良的Yokoyama术在重眼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通过改良的Yokoyama术治疗的5例重眼综合症。术前均给予眼眶CT检查眼外肌的位置;综合验光测屈光度,A超测量眼轴;术前、术后行9个诊断眼位检查眼外肌的运动功能;术中行眼外肌被动牵拉试验评估眼外肌的限制程度和功能。手术方式:采用改良的Yokoyama联合内直肌后徙术。结果术前眼眶CT显示患眼眼外肌出现移位现象,术中被动牵拉试验显示患眼内直肌均出现不同程度挛缩,患眼上下转均明显受限,术后3个月,发现患者视物无复视,第一眼位正位,内转自如到位,外转较术前明显改善,上下转较术前有所改善;术眼前节段无缺血表现。结论改良的Yokoyama术不仅有效改善重眼综合症患者固定性内斜视状态,同时改善眼球的运动功能。

    作者:梁玲玲;幸正茂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5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病例,回顾性分析新生儿临床资料,就引发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展开分析。结果75例患儿中52例因消化道疾病因素出血、23例因全身性出凝血异常。56例患儿为少量出血,行禁食、胃肠减压及给予维生素K1和制酸剂治疗后停止出血;19例大量出血患儿使用凝血酶和立止血治疗痊愈。75例经治疗后痊愈。随访3个月,无患儿发生再次出血。引发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应激性溃疡、顽固性呕吐、反流性食管炎、新生儿出血症、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及血管内凝血。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高危因素,做好围产期保健,降低早产儿出生率是保证新生儿存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黎炽旺;陈宏香;李炎;张文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温通止痛贴外用给药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考察温通止痛贴外用给药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对实验大鼠的皮肤急毒试验、刺激性试验及皮肤的过敏性试验,观察其外用给药的安全性。结果温通止痛贴对各组大鼠均无毒性和刺激性,也无致敏反应。结论温通止痛贴皮肤给药安全。

    作者:陈浩;何小女;邓运明;刘翔;王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互动式健康教育对提高宫颈癌高危人群预防知识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互动式健康教育对提高宫颈癌高危人群预防知识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将242例有宫颈癌高危因素的妇科疾病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指导,实验组患者接受互动式健康教育,调查两组患者宫颈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参与宫颈癌筛查意愿以及遵医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各项宫颈癌健康知识掌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愿意参与宫颈癌筛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愿意参与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护理率、按疗程治疗妇科疾病率、按时复查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互动式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宫颈癌高危人群对宫颈癌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宫颈癌筛查参与率和遵医行为,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陶一蕾;卢玉山;张中;李平龙;樊芬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