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霞;陈婷;刘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5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病例,回顾性分析新生儿临床资料,就引发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展开分析。结果75例患儿中52例因消化道疾病因素出血、23例因全身性出凝血异常。56例患儿为少量出血,行禁食、胃肠减压及给予维生素K1和制酸剂治疗后停止出血;19例大量出血患儿使用凝血酶和立止血治疗痊愈。75例经治疗后痊愈。随访3个月,无患儿发生再次出血。引发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应激性溃疡、顽固性呕吐、反流性食管炎、新生儿出血症、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及血管内凝血。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高危因素,做好围产期保健,降低早产儿出生率是保证新生儿存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黎炽旺;陈宏香;李炎;张文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方法用于门诊婴幼儿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90例ASAⅠ-Ⅱ级,年龄1-3岁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观察组A组给予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0.1μg/kg;观察组B组给予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0.2μg/kg;对照组C组给予丙泊酚3mg/kg。观察和记录支气管镜诊疗前、过程中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及呼吸的变化及意识消失时间和苏醒时间、麻醉满意度和不良反应(躁动、恶心呕吐、呛咳)情况。结果三组患儿麻醉前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期及插管后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在诱导期及插管后血压、心率较实验组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B组的意识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快于其他两组,不良反应少,满意度高。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门诊婴幼儿支气管镜检查中比单独应用丙泊酚更安全、可行。
作者:黄芳;罗春芳;李强;胡华琨;章高平;谢维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lidroside)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浓度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建立体外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红景天苷、以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为阳性对照药,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葡萄糖消耗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红景天苷组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明显增加。结论红景天苷能改善高浓度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
作者:章新晶;熊爱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单独手法复位和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老人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122例老年BPPV患者,随机分为单独手法复位与手法复位联合药物两组。观察组:手法复位结合用倍他司汀片、氟桂利嗪共治疗2周;舒血宁、前列地尔静脉点滴qd,共10d;对照组:仅对病人做手法复位治疗。两组治疗后1周、半个月和1个月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以及观察两组1个月后、3个月后、半年后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缩短,起效快,治愈率较对照组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老年BPPV患者,起效早、疗程短、治愈率高、复发低值得借鉴。
作者:柳冰;谭训莲;熊欣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作者:江西省医学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临时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对67例患者原发病、感染部位、置管至发生导管感染的时间、导管感染发生率、病原微生物、转归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67例患者中有11例为局部感染,其余均为血行感染或血行加局部感染;颈内静脉置管至发生导管感染的时间明显长于股静脉(P<0.05);导管感染发生率为9.25%,股静脉置管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颈内静脉置管(P<0.05);血培养阳性率61.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结论颈内静脉置管优于股静脉置管,但仍需根据病情选择置管部位,只要从医生、护士、患者三方做好预防工作,仍能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
作者:徐建华;王瑜;李秋月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Ppar-γ受体激动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40g,采用高脂高糖饲料+5%葡萄糖水喂养后,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多次注射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DN大鼠)模型。取制模成功的大鼠30只,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DN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Ppar-γ受体激动剂组(R组)。于I/R模型建立前给药,R组给予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3mg/kg·d灌胃, DN组和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0d。给药结束后I/R组和R组采用切除右肾,夹闭左肾动、静脉45min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DN组切除右肾,不夹闭左肾动、静脉。分别于再灌注24h后心脏采血,测定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浓度,处死大鼠取肾,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组织学评分,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表达,对样本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范围及强度分别进行半定量评估。结果与DN组比较,I/R组和R组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浓度、肾组织学评分及NF-κB表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R组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浓度、肾组织学评分及NF-κB表达降低(P<0.05)。结论 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可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性有关。
作者:连芳;邓福谋;陆志萍;周志东;徐国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比较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就诊于宜春市妇保医院新生儿科的病例为研究对象,筛选出符合科研条件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枸橼酸咖啡因和氨茶碱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共获得呼吸暂停早产患儿6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儿用药后有效率是86.7%,对照组为6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疗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不良反应率试验组患儿为13.3%,低于对照组的4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用药氨茶碱相比,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更佳而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龙春根;郭宗荣;陈雯;杨欢秀;郭福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消化功能紊乱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行LC术患者456例的病例及回访资料,统计LC术后患者消化功能紊乱的发生情况,单因素分析对发生术后消化功能紊乱的可能危险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56例患者中,出现腹胀、腹痛、反酸、嗳气、腹泻中一种或多种症状的总体发生率为52.63%(240例),其中症状较轻、出现频率较少且可以自行好转的占70.83(170例)%,症状较重且发生较频繁的占29.17%(70例),1年内症状消失的占95.42%(229例),1年内症状仍然存在的占4.58%(1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胆囊切除术后消化功能紊乱的发生在性别、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是否有乙肝、是否有脂肪肝、术中是否放置引流管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年龄、是否合并急性胆囊炎、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时间、是否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病史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提示LC术后消化功能紊乱的发生与老年患者、急性胆囊炎、抗生素使用时间超过4d、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病史有关。结论 LC术后消化功能紊乱发生较常见,但大部分可自行好转,经药物治疗后症状仍存在的出现较少见;同时提示老年患者、合并有急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溃疡病史、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的更能导致LC术后消化功能紊乱的发生。
作者:陈小平;徐亦熊;盛维为;汪力;杨建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途径不阻断肾蒂腹腔镜肾错构瘤切除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对我科29例行后腹腔镜不阻断肾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切除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随访3-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肾功能均处于正常范围。结论对于肿瘤直径较小、位于肾周、未侵犯集合系统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考虑行后腹腔镜不阻断肾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切除术,手术效果及患者愈后较好。
作者:徐祥云;傅斌;王共先;刘伟鹏;张成;夏宇;江懿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氟比洛芬酯镇痛效果,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水平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8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术后芬太尼常规镇痛,B组患者常规镇痛+氟比洛芬酯,记录不同时间点(T0-T4:术前、术后6、12、24、48h)Prince-Henry疼痛评分(PHS),IL-10、IL-6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机体凝血功能。结果术后芬太尼用量及PCA总按压次数A>B组(P<0.05),T1、T2时点PHS评分B组<A组(P<0.05),两组PHS评分T3、T4时点、不良反应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凝血时间T4>T0(P<0.05),A、B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43.88±11.21)h、(41.92±10.11)h,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48.66±11.24)h、(50.42±10.45)h(P>0.05),IL-6、IL-10水平T1、T2时>T0,IL-10水平T1时A组<B组,IL-6水平T1、T2、T3时A组>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可降低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平衡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对胃肠功能及凝血功能恢复无影响。
作者:徐林;徐倩;邓智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快速散瞳检查方法对低度近视患儿对比度视力的改变状态。方法选取综合验光后低度近视患儿(联合光度低于-3.0DS,散光低于-0.75DC)59人,103眼。平均屈光状态-1.42+0.73DS,平均年龄9.75+0.34。选取复方托吡卡胺散瞳,连续三次,共三十分钟。散瞳前后均进行对比度视力(CVA)检测,应用深圳亮晶科技MFVA100为检查设备,视标背景亮度260cd/m2。选取100%,25%,10%,5%对比度视力检测值做组间配对分析。结果100%组散瞳前CVA为0.501+0.284,散瞳后的为0.529+0.346,25%组散瞳前CVA为0.233+0.171,散瞳后的为0.248+0.194,10%组散瞳前CVA为0.111+0.090,散瞳后的为0.108+0.089,5%组散瞳前CVA为0.062+0.044,散瞳后的为0.066+0.051;各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低度近视儿童瞳孔大小、调节放松状态对对比度视力无影响。对比度视力改变与非光学系统的神经感知有关。
作者:郑蕾;杨媛媛;侯建兰;万春泓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81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所有病例分为:A组29例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27例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组25例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术前术后常规支持和抗结核治疗,随访6-18个月,对比分析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后凸畸形矫正率、术前术后红细胞沉降率、神经功能恢复和畸形矫正,评价手术效果。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后凸畸形矫正率,P>0.05。但术前术后红细胞沉降率、神经功能恢复和畸形矫正,无明显差异。结论胸腰段脊柱结核累计单个节段,破坏小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较佳的选择。胸腰段脊柱结核累计脊柱附件及1-2节段且后凸角偏大,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较佳的选择。胸腰段累计多个节段,单纯前路或后路无法解决,一期后路内固定术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为较佳的选择。
作者:邵斌;刘会文;欧阳宇轩;李怀强;黄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非HIV感染相关的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2005-2015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7例非HIV感染相关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诊治情况。结果在97例患者中,19.6%(19例)为老年患者;70.1%(68例)有基础疾病者;92.7%(90例)以头痛、头晕为首发症状;91.8%(89例)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100%(30例送检)乳胶凝集试验阳性;头颅MRI见散在多发小缺血病灶82.4%(80例);13.4%(13例)误诊为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9.2%(38例)颅内压增高>300mmH2O;89例给予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单药或联合治疗。治愈12例,好转38例,死亡或自动出院47例。结论非HIV感染相关的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逐年增加,与人口老龄化、合并基础病相关。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死亡率高。脑脊液墨汁染色、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是提高早期诊断率的关键。
作者:吴成斯;余婷;刘琼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分析经颞叶皮质入路和经中央脑沟皮质入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基底节区出血的优劣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基底节区出血的病例3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16例经颞叶入路进入血肿腔,B组20例经脑沟下段皮质入路进入血肿腔。对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手术操作,血肿清除率,术后3d的再出血率,术后1月死亡率,及格拉斯预后评分(GOS)及术后1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操作的比较,经脑沟皮质入路进入血肿腔更容易,止血更易,操作更简单。经中央脑沟的血肿清除率、格拉斯预后评分(GOS)及术后1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明显优于经颞叶皮质入路,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手术清除偏近中央脑沟皮质下的基底节区出血的血肿,经中央脑沟皮质入路较颞叶皮质入路更符合临床操作,值得推广。
作者:陈沛林;王伟金;叶波林;陈尚轩;冯清亮;黄国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锁骨上切迹骨性标志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穿刺途经。方法选取大面积烧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记录穿刺的成功率、二次或改用其它方法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穿刺的成功率、二次或改用其它方法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的血肿明显减少,其它各种并发症血胸、液气胸、气胸、空气栓塞、心包填塞及心律失常等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锁骨上切迹骨性标志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安全,成功率高,节省穿刺置管时间,提高穿刺效率,降低了部分并发症,提供了相对护理方便、快速补液的途经。
作者:徐小智;袁小华;殷晶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合并羊膜炎对足月新生儿感染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204例母亲胎膜早破的足月新生儿临床资料,将其分为2组,母胎膜早破合并羊膜炎为A组研究组,母胎膜早破未合并羊膜炎为B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感染及其相关并发症和新生儿预后。结果 A组新生儿感染率高于B组,并且A组感染发生严重程度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胎膜早破合并羊膜炎与足月新生儿感染密切相关,适时终止妊娠,减少羊膜炎的发生率,从而减少新生儿感染的发生。
作者:钟维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微创痔疮套扎术合外痔剥离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微创痔疮套扎术合外痔剥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疼痛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痔疮套扎术和外痔剥离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操作方便、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尹英斌;谢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