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钟舟;刘勇帆;张文广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49例临床分期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前26例采用三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23例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疼痛评分单操作孔组较三孔法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可行的、安全的,是一种更为微创的手术方式。
作者:叶永强;王刚;叶华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10例,两组均按冠心病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治疗组的TC、TG、LDL-C、Hcy、ET显著降低,而HDL-C、NO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TC、TG、LDL-C、Hcy、ET水平,升高HDL-C、NO水平,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改善内皮功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祝春华;张严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羌活胜湿汤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94例肩周炎患者,对照组患者予单独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试验组予羌活胜湿汤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肩关节活动功能的改善情况、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0.13, 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VAS和生活质量评分也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羌活胜湿汤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谢明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检测PCT和hs-CRP水平与脓毒血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216例新生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合并脓毒症的情况分为非脓毒症组105例、轻度脓毒症组70例和严重脓毒症组41例,分析PCT以及hs-CRP对肺炎合并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间的血清PCT和hs-CRP水平升高的幅度为重度脓毒症组>轻度脓毒症组>非脓毒症组,每组结果均具有显著差异(P均<0.05);经ROC曲线表明PCT及hs-CRP在肺炎伴严重脓毒症的诊断佳截点分别是≥2ng/mL和≥55mg/L。结论 PCT和hs-CRP的检测对新生儿肺炎合并脓毒症的严重程度的判断有重要的价值,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单壁碳纳米管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体外毒性和氧化损伤作用。方法选择人肝癌HepG2细胞,分为设置0、1.5、3、6、12和24mg/L 5个浓度的单壁碳纳米管,细胞经单壁碳纳米管分别孵育24、48h后,分析单壁碳纳米管的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通过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活性氧(ROS)的变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单壁碳纳米管影响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随着单壁碳纳米管孵育剂量的增加,HepG2细胞的膜电位受损,ROS含量逐渐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结论单壁碳纳米管可以对HepG2细胞产生毒性,并且毒性效应随着孵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判断氧化损伤可能是单壁碳纳米管毒性作用机制组成部分。
作者:徐轶;肖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锁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而在锁骨骨折中,中段骨折占约80%,而内1/3、外1/3分别占锁骨骨折的5%和15%。锁骨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或肩部传导力所致骨折,容易影响颈、肩及患侧上肢活动功能。锁骨骨折分型应用多的是由A11man[2]提出的,根据骨折位置将锁骨骨折分为3型:I型为中1/3骨折,Ⅱ型为外1/3骨折,Ⅲ型为内1/3骨折。锁骨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或肩部传导力所致骨折,容易影响颈、肩及患侧上肢活动功能,临床上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对婴幼儿及儿童锁骨骨折由于骨折愈合快,主张保守治疗,锁骨内1/3骨折一般不易移位,故多采用保守治疗。而锁骨中1/3和外1/3骨折多伴有移位,有的甚至有神经损伤,造成漂浮肩,多不稳定,故主张手术治疗,近年来,锁骨骨折的治疗各有优缺点,因锁骨中1/3骨折占锁骨骨折绝大多数,故笔者参考一些文献主要针对锁骨中1/3骨折治疗作如下综述。
作者:刘剑军(综述);汤晓正(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用于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手术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初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其中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记录术中两组的失血量、红细胞输入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d内红细胞输入量、术前与术后第3d的红细胞压积,计算手术的出血量。结果实验组显性失血量为(356.5±22.8)ml,隐性失血量为(478.6±15.7)ml;对照组显性失血量为(528.3±18.5)ml,隐性失血量为(584.2±35.7)ml;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手术显性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氨甲环酸能有效降低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出血量。
作者:樊祥伟;孙贵才;吴洪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不同全麻方式对老年患者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患者治疗和麻醉方式不同将我院收治的116例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分为A组(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38例、B组(七氟醚吸入麻醉)37例和C组(七氟醚与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41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MMSE评分以及术后POCD发生情况。结果 A、B、C 3组患者出麻醉恢复室时及术后1d 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者术后3d和术后7d MMSE评分有所恢复,与术前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间不同时间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者术后随着时间延长POCD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3组患者术后3d POCD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出麻醉恢复室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7d POCD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出麻醉恢复室时、术后1d和术后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间不同时间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全麻后均发生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出麻醉恢复室时和术后1d为高峰期,术后3-7d基本恢复,不同全麻方式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相似,均可作为老年消化道肿瘤手术的麻醉选择。
作者:付智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初步评估所采用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路径(2010版)的诊断、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6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淋)患儿,依据临床路径进行诊断、分型及治疗管理;按危险度分型进行统计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010年1月-2012年1月60例新诊急淋患儿接受了路径管理,标、中危组完全缓解(CR)率均为100%(60/60),3年总无事件生存(EFS)率(84.73±7.42)%。其中标危组3年EFS率(89.60±7.72)%(n=17),中危组3年(81.50±8.69)%(n=35)。骨髓复发5例(83.33%),单纯中枢复发1例(16.66%);化疗相关死亡率为5%(n=3),所有死亡病例均发生于化疗第1年以内早期强化阶段,化疗相关死亡原因主要为化疗所致骨抑制引起的感染,真菌是主要病原菌。结论应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路径对儿童急淋进行管理疗效满意;化疗第15天(d15)骨髓幼稚细胞数和临床危险度分型是独立的预后指标。
作者:何飞;梁昌达;赖长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华东六省一市介入呼吸病协作组第三届学术大会于2015年10月23-25日在南昌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华东地区介入呼吸病协作组、江西省医学会联合主办,江西省胸科医院及江西省医学会介入呼吸病学组承办,来自华东六省一市350余位呼吸介入专家参加了会议。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慢乙肝患者规范停用阿德福韦酯复发致重型肝炎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南昌市第九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规范停用阿德福韦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复发的住院患者资料,分为慢性肝炎组和重型肝炎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停药致重型肝炎的高危因素。结果纳入慢性肝炎组50例、重型肝炎组10例。全组男性57例、女性3例,年龄中位数36岁。抗病毒疗程中位数2.5年,停药-复发时间间隔中位数3个月。有乙肝家族史、抗病毒疗程短是停药致重型肝炎的高危因素。结论即使规范停用阿德福韦酯也有复发致重型肝炎的风险,针对高危患者应尽早干预。
作者:朱龙川;徐龙;范声春;李艳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纳米银敷料应用于Ⅱ°烧伤创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80例II°烧伤患者,奇偶数分为研究组,偶数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1%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研究组则予以纳米银敷料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创面炎性反应明显降低,分泌物减少,发热时间缩短,愈合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银敷料可以抑制创面病原菌,增强抗感染作用,减少感染率,缩短愈合时间,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康群军;胡安根;刘礼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评估血降钙素原(PCT)、尿素氮(BUN)、肌酐(SCr)、血胱抑素C(Cys C)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对脓毒症相关性肾损伤(SA-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PICU的脓毒症患儿共90例,按照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AKI组(32例)和脓毒症非AKI组(58例)。所有患儿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后48h抽取静脉血,测定PCT、BUN、SCr、血Cys C和尿β2-MG的水平。结果⑴入院时脓毒症AKI组血Cys及尿β2-MG值明显高于脓毒症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PCT、BUN及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入院48h后脓毒症AKI组血PCT、BUN、SCr、血Cys C及尿β2-MG均高于脓毒症非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CysC和尿β2-MG可作为诊断急性肾损伤早期的生物学指标;血BUN和SCr则有延迟;PCT做为预测肾功能的指标有待商榷。
作者:朱秋皎;潘涛;华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小儿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5年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小儿网膜囊肿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资料。结果15例患儿均行开腹网膜囊肿切除术。术中发现囊肿位于大网膜13例,小网膜2例;行网膜囊肿切除11例,囊肿次全切除3例,囊肿与其粘连的肠管一并切除1例;术后恢复顺利,无出血、感染、肠梗阻、肠瘘等近期并发症。结论网膜囊肿是小儿外科少见疾病,囊肿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方法、疗效满意,以急腹症入院时应及时手术探查。
作者:雷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nkle-brachial index(ABI)及homocysteine(HCY)影响。方法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3)和治疗组(n=67,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疗程均为6个月。入选前所有患者经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至少4周,观察ABI、HCY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6月末时,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月前后,ABI、HCY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ABI、HCY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升高ABI,降低HCY,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风险。
作者:孙国锋;陈图刚;谭维羚;马战清;钟志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研究液体复苏在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8月我院收入救治的多发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64例,其中30例患者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方案,将其列为常规组;34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将其列为限制组,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复苏60min,复苏120min的血气分析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及死亡率差异。结果限制组患者复苏60min、120min的血气分析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同时间点的常规组患者,P<0.05;同时限制组患者液体复苏120min后死亡1例,死亡率为2.9%,较对照组液体复苏120min后死亡6例,20.0%的死亡率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不仅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同时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血气、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十分有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金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抚州市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情况,便于保障血液安全,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对抚州市2011年1月-2014年12月无偿献血者抗-HIV初筛试验,对有反应性标本送本市CDC实验室确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1月-2014年12月抚州市无偿献血者抗-HIV初筛阳性率0.09%,χ2=9.8986,P=0.0028,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确认阳性率0.006%,χ2=0.2833,P=0.5946,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抚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流行趋势处于低流行平稳趋势。假阳性结果给无偿献血招募带来负面影响,提高试剂敏感性,降低血液报废率。
作者:付萍萍;范彩霞;黄洪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FP7与S2两种不同材质的Ahmed青光眼阀(Ahmed glaucoma valve,AGV)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比较FP7与S2两种不同材质的AGV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文献。主要的结局指标眼压差值(In-traocular pressure reduction,IOPR)及青光眼用药数目采用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来表示。手术绝对成功及条件成功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表示。手术的安全性以手术并发症来衡量。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FP7组治疗难治性青光眼IOPR明显大于S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为1.07mmHg(95%CI:0.29-1.86;P=0.008)。在随访结束时,两种不同类型AGV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在抗青光眼用药数目方面相近,WMD为0.21(95%CI:-0.28-0.70;P=0.407)。 FP7型AGV与S2型AGV比较,其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条件成功率更高(OR=1.75,95%CI:1.12-2.74)。两组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控制眼压方面及手术成功率方面,FP7型AGV较S2型AGV疗效更显著,在安全性方面,两种类型的AGV相似。
作者:胡锡彬;刘菲;何建中;付书华;邱艳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骨水泥填充术在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08年8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112例骨肿瘤手术患者,其中男62例,女50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4.2±3.5)岁。依据患者采用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6例;实验组采用肿瘤病灶刮除骨水泥复合异体骨填充内固定,对照采用传统的单纯病灶刮除或刮除后加植骨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病理性骨折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对比、术后感染率以及植骨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56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长26个月,短6个月,复查X线片见骨折愈合,实验组患者没有术后病理性骨折发生、2例发生术后复发、3例发生术后感染,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植骨愈合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骨水泥填充病灶刮除留下的瘤腔,特别是较大不规则瘤腔,采用骨水泥复合异体骨填充加内固定,即刻恢复骨的强度,可早期锻炼,改善关节功能,经骨替代后可真正完成骨修复,术式简单,达到满意疗效。
作者:宁明亮;徐刚;吴丽娟;王卫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用于神经外科动脉瘤介入手术,对患者诱导后呛咳和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外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84例,年龄22-65岁,其中男40例,女44例,术前ASAⅠ-Ⅲ级,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为C组,盐酸羟考酮组为O组,每组42例。 O组在麻醉诱导前5min经静脉缓慢5mg/ml盐酸羟考酮,5min后进行静脉麻醉诱导;手术结束后静脉注射5mg/ml盐酸羟考酮。 C组在同样的时间点静脉注射1ml生理盐水。记录患者入室后10min T1,插管即刻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10min T4等四个时间点的MAP、HR及T4时刻点的镇静评分。同时观察并记录诱导注射芬太尼后2min患者呛咳的发生情况,术后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拔管后躁动、呛咳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T2-T43个时刻点的MAP、HR以及T4时刻点的镇静评分(3.4±1.4 VS 5.7±1.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明显高于O组(P<0.05)。与C组相比较,盐酸羟考酮可以降低芬太尼诱导后引起患者呛咳发生率和患者拔管后躁动呛咳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能够减低芬太尼诱导后呛咳,还可以减少患者苏醒后躁动呛咳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不影响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提高患者苏醒质量,且安全有效。
作者:张春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