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口服短效避孕药优思明的临床作用。方法本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育龄妇女共2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人工流产术后均当天常规预防感染和缩宫治疗,观察组当天另外口服优思明,每晚1片,21d为1周期,共3个周期,对照组不服优思明。观察两组术后阴道出血情况、首次月经恢复时间、子宫内膜厚度、重复流产率及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盆腔感染、宫腔粘连发生等)的发生情况。结果⑴观察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和首次月经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观察组重复流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子宫内膜厚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立即口服优思明有助于缩短妇女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促进月经按时转归,是控制人工流产率和重复流产率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妇女身心健康。
作者:邓薇;习斌蓉;黄慧英;徐林;杨晓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拓扑替康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自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40例,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试验组接受拓扑替康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予PF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情况、远期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的近期总有效率及远期生存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复发率、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血液毒性、肾功能损伤略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大致相当(P>0.05)。结论拓扑替康同步放化疗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可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期,安全性相对高,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曾筱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用于神经外科动脉瘤介入手术,对患者诱导后呛咳和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神经外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84例,年龄22-65岁,其中男40例,女44例,术前ASAⅠ-Ⅲ级,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为C组,盐酸羟考酮组为O组,每组42例。 O组在麻醉诱导前5min经静脉缓慢5mg/ml盐酸羟考酮,5min后进行静脉麻醉诱导;手术结束后静脉注射5mg/ml盐酸羟考酮。 C组在同样的时间点静脉注射1ml生理盐水。记录患者入室后10min T1,插管即刻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10min T4等四个时间点的MAP、HR及T4时刻点的镇静评分。同时观察并记录诱导注射芬太尼后2min患者呛咳的发生情况,术后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拔管后躁动、呛咳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T2-T43个时刻点的MAP、HR以及T4时刻点的镇静评分(3.4±1.4 VS 5.7±1.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明显高于O组(P<0.05)。与C组相比较,盐酸羟考酮可以降低芬太尼诱导后引起患者呛咳发生率和患者拔管后躁动呛咳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能够减低芬太尼诱导后呛咳,还可以减少患者苏醒后躁动呛咳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不影响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提高患者苏醒质量,且安全有效。
作者:张春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不同PEEP值下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对胃肠手术患者肺的影响。方法45例病例随机分成3组,L1组:小潮气量(8ml/kg)+0cmH2OPEEP,L2组:小潮气量(8ml/kg)+5cmH2OPEEP组,L3组:小潮气量(8ml/kg)+10cmH2OPEEP组,各15例。全麻后按要求设置呼吸参数行机械通气。术中持续监测病人呼吸参数,分别于机械通气30min(T1)、1h(T2)、2h(T3)、3h(T4)及拔管后1h(T5)测动脉血气一次。并于诱导前(T0)、通气3h(T4)、拔管后1h(T5)及术后24h(T6)点采桡动脉血2ml,测定SP-D浓度。结果3组病人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组内比较,T5时刻较T1、T2、T3、T4高;组间比较,在T2、T3、T4、T5时L3组的A-aDo2较其他两组都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SP-D浓度,组内比较,L1组和L2组在T6时间点较T0、T4及T5时升高;组间比较,在T6时刻,L3组的较L1组L2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10cmH2OPEEP的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可防止肺不张及肺损伤的发生,更适合于胃肠手术患者。
作者:张槐根;张学康;喻剑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收取的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观察组采用脑立体定向手术,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清醒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χ2=9.579,P<0.01),浅度昏迷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χ2=6.982, P<0.01)。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Ⅴ级+死亡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χ2=7.500,P<0.01)。结论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脑立体定向手术术后病人意识恢复效果更佳,植物状态病例和死亡病例少,值得推广。
作者:吴祖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5年1月CT主动脉血管成像(CTA)诊断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15例患者,行EVGE治疗,总结EVGE治疗疗效。结果1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单纯行EVGE治疗共植入支架18枚,支架释放成功率100%,造影复查15例无明显渗漏或支架移位,术后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所有患者回访2个月-2年(平均14个月)患者生存质量较好,1例远期出现脑梗死,其余14例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EVGE治疗Stanford B型AD是一种简便、安全疗效好的方法。
作者:孙恕;邱丽红;幸雅薇;张永庚;幸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其近期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27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病例,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肿瘤复发情况等临床数据。结果27位患者,平均年龄57.7岁,平均手术时间264.7min,其中胸部手术118.2min,颈腹手术146.5min,平均出血量161.1ml,6位患者需要输血,平均淋巴结清扫数21.6个,其中阳性率44.4%,术后并发症发生13例,术后平均住院11.1d,随访6-12个月,1例发生肝脏转移,无死亡病例。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作者:张文雄;魏益平;陈向来;徐建军;喻东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49例临床分期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前26例采用三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23例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疼痛评分单操作孔组较三孔法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可行的、安全的,是一种更为微创的手术方式。
作者:叶永强;王刚;叶华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肝脏结节肿块型继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T、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肝脏继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CT、MRI资料,其中CT 12例,MRI 8例,同时行CT、MRI检查5例。结果25例均有肝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史,肝脏单发病灶6例、多发19例,其中单发结节4例、肿块1例,多发结节8例,多发结节及肿块12例,平扫密度或信号均匀23例、不均匀2例,增强无明显强化5例,轻度均匀强化18例,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各1例。结论肝脏结节肿块型继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病史综合分析,对肿瘤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曾炳亮;胡少波;陈俊清;陈志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抚州市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情况,便于保障血液安全,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对抚州市2011年1月-2014年12月无偿献血者抗-HIV初筛试验,对有反应性标本送本市CDC实验室确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1月-2014年12月抚州市无偿献血者抗-HIV初筛阳性率0.09%,χ2=9.8986,P=0.0028,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确认阳性率0.006%,χ2=0.2833,P=0.5946,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抚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流行趋势处于低流行平稳趋势。假阳性结果给无偿献血招募带来负面影响,提高试剂敏感性,降低血液报废率。
作者:付萍萍;范彩霞;黄洪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动力性团体治疗对抑郁症患者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以住院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入组64例,将入组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动力性团体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及每周1次健康教育。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防御方式问卷(DSQ)评估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和防御方式变化。结果 HAMD分两组治疗后均显著下降。研究组治疗后掩饰型、不成熟型因子分显著下降,成熟型因子分显著升高,并且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成熟型因子分显著升高,其余因子分无显著改善。结论动力性团体治疗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及防御方式。
作者:钟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对肺内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从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行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的250例肺内肿块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种类,可以分为中央型肺癌组、周围型肺癌组、良性病变组三组。而良性病变组按照疾病种类,可以分为血管瘤组、结核球组、错构瘤组、炎性假瘤组四组。观察血管成像对肺内肿块血供显示及CT多期增强扫描后肺内肿块CT增强值情况。结果中央型肺癌组与周围型肺癌组的供血动脉显示率基本相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肺癌组与周围型肺癌组的供血动脉显示率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肺癌组与周围型肺癌组各期CT增强值基本相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肺癌组与周围型肺癌组的CT增强峰值均显著高于结核球组、错构瘤组、炎性假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血管瘤组的CT增强峰值均基本相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对肺内肿块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郑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床旁超声在监测剖宫产瘢痕妊娠清宫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床旁超声引导下对37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清宫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4例患者超声引导下一次性清宫成功,成功率91.9%,2例因清宫过程中大量出血中转行经腹瘢痕部位妊娠物清除术,1例因胎盘植入而行二次清宫术。结论超声引导下行剖宫产瘢痕妊娠清宫术具有直观性,可连续动态观察宫腔内情况变化,克服了常规宫腔操作的盲目性,指导了治疗方式的选择,提高了清宫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作者:郭良云;陈雪;刘燕娜;代妮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10例,两组均按冠心病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治疗组的TC、TG、LDL-C、Hcy、ET显著降低,而HDL-C、NO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TC、TG、LDL-C、Hcy、ET水平,升高HDL-C、NO水平,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改善内皮功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祝春华;张严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202例初诊患者感染性骨髓象的特点,为临床上感染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202例初诊感染性骨髓象患者,分析其骨髓片与血片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以同一时间段31例骨髓移植供体或血象、骨髓象均大致正常患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两组临床表现中除发热有明显差异外,其它均无显著差异。202例感染性骨髓象报告中增生极度活跃2例(占0.99%)、明显活跃83例(占41.09%)、活跃108例(占53.47%)、减低7例(占3.47%)、极度减低2例(占0.99%)。31例正常对照组中明显活跃5例(占16.13%)、活跃26例(占83.87%)、减低1例(占3.13%)。202例感染性骨髓象粒系所占比例22.25%-87.00%(64.28%±10.69),与正常对照组40.50%-60.50%(53.14±5.51)%比较P值<0.05有统计学差异。202例感染性骨髓象患者中186例中粒细胞左移,所有患者均检出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内空泡变性34例,核固缩、核溶解改变21例和杜小体3例。正常对照组无形态学改变。202例感染性骨髓象患者碱性磷酸酶阳性率36%-100%(88%±14),积分为102%-400%(305.31%±80.85)分。正常对照组NAP阳性率7%-42%(27%±6),积分为11%-96%(59.5%±13.8)分。两组比较P值<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感染性骨髓象特点是粒细胞系统比例绝对增加,粒细胞系统出现形态学的改变及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与积分增加,这可以为临床上感染的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唐霞珠;孙谦;刘秋莲;汪瑜璐;刘梦;张水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初步评估所采用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路径(2010版)的诊断、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6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淋)患儿,依据临床路径进行诊断、分型及治疗管理;按危险度分型进行统计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010年1月-2012年1月60例新诊急淋患儿接受了路径管理,标、中危组完全缓解(CR)率均为100%(60/60),3年总无事件生存(EFS)率(84.73±7.42)%。其中标危组3年EFS率(89.60±7.72)%(n=17),中危组3年(81.50±8.69)%(n=35)。骨髓复发5例(83.33%),单纯中枢复发1例(16.66%);化疗相关死亡率为5%(n=3),所有死亡病例均发生于化疗第1年以内早期强化阶段,化疗相关死亡原因主要为化疗所致骨抑制引起的感染,真菌是主要病原菌。结论应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路径对儿童急淋进行管理疗效满意;化疗第15天(d15)骨髓幼稚细胞数和临床危险度分型是独立的预后指标。
作者:何飞;梁昌达;赖长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nkle-brachial index(ABI)及homocysteine(HCY)影响。方法血脂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3)和治疗组(n=67,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疗程均为6个月。入选前所有患者经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至少4周,观察ABI、HCY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6月末时,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月前后,ABI、HCY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ABI、HCY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升高ABI,降低HCY,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风险。
作者:孙国锋;陈图刚;谭维羚;马战清;钟志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慢乙肝患者规范停用阿德福韦酯复发致重型肝炎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南昌市第九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规范停用阿德福韦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复发的住院患者资料,分为慢性肝炎组和重型肝炎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停药致重型肝炎的高危因素。结果纳入慢性肝炎组50例、重型肝炎组10例。全组男性57例、女性3例,年龄中位数36岁。抗病毒疗程中位数2.5年,停药-复发时间间隔中位数3个月。有乙肝家族史、抗病毒疗程短是停药致重型肝炎的高危因素。结论即使规范停用阿德福韦酯也有复发致重型肝炎的风险,针对高危患者应尽早干预。
作者:朱龙川;徐龙;范声春;李艳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催乳素血症与Rathke囊肿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15例,根据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将其分为高PRL组和正常PRL组,通过监测垂体激素水平,来确定血清PRL与Rathke囊肿大径值的关系。结果高PRL组和正常PRL组之间囊肿大径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当囊肿增大到某一临界值(即大径值≥18mm),血清PRL水平与囊肿的大径值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而当囊肿的大径值<18mm,两者线性关系不明显;高PRL组的FSH和LH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PRL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Rathke囊肿的大径值是一个体现催乳素水平的较好的量化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囊肿的大小与血清PRL呈正相关。
作者:程飞;童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1],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2]。 COPD的发病机制较复杂,有研究表明,该机制与由其体内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所构成的细胞因子的调控失衡密切相关。其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沉等传统的炎性因子虽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稳定性高,但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差。由于检验技术的进步,如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TNF-a 和IL-17等炎性因子的检测开始逐步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来。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兰静;周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