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雄;魏益平;陈向来;徐建军;喻东亮
目的:总结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会。方法2009年5月-2014年6月我科住院患者共35例患者,男28例,女7例;年龄45岁-68岁(62±4.67岁);入院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7例,Ⅲ级11例,Ⅲ-Ⅳ级7例;冠脉造影均提示冠状动脉病变。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手术治疗,先行桥血管远端吻合及乳内吻合,再行瓣膜成形术或置换术;静脉桥血管近端吻合在主动脉开放后完成。组内患者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6例,生物瓣置换术6例;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7例,二尖瓣生物瓣膜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8例;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1例、生物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成形2例;二尖瓣成形+三尖瓣成形1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三尖瓣成形3例。桥血管数量:1根28例;2根4例;3根1例;4根2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ICU停留时间2-17d(3.28±2.83d),住院时间11-34d(19.4±4.61d)。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手术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杨崛圣;项海燕;徐建军;陈向来;龙翔;唐燕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期检测血清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NF-γ)及尿白三烯E4(LTE4)在儿童喘息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12月在南昌大学一附院儿科门诊或住院伴有不同喘息症状的婴幼儿63例,检测急性期、恢复期血清IL-4、INF-γ及尿LTE4浓度,随访至3周岁后,根据是否仍有喘息发生分为喘息Ⅰ组、喘息Ⅱ组,同期年龄性别相当在本院体检儿童22例为正常对照组。结合哮喘预测指数(API),比较2组早期检测血清IL-4、INF-γ及尿LTE4浓度,分析IL-4与INF-γ的比值。结果完成随访60例(95.24%),失访3例(4.76%),28例(44.44%)3周岁后仍有气喘发作(喘息Ⅰ组),32例(47.76%)3周岁后无气喘发作(喘息Ⅱ组);喘息Ⅰ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清IL-4水平、IL-4/INF-γ比值高于喘息Ⅱ组与对照组(P<0.05,0.01),血清INF-γ水平低于喘息Ⅱ组(P<0.05);喘息Ⅰ组恢复期尿LTE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而喘息Ⅱ组恢复期接近正常(P>0.05);喘息Ⅰ组API阳性人数明显高于喘息Ⅱ组(P<0.01)。结论喘息婴幼儿血清IL-4、尿LTE4水平持续升高,特别是IL-4/INF-γ比值的持续升高可能是3岁后持续性喘息的原因之一;早期检测血IL-4、INF-γ及尿LTE4水平结合API对鉴别儿童持续性喘息具有一定的运用价值。
作者:王倩;孙萍;张帆;陈婷婷;吴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骨水泥填充术在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08年8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112例骨肿瘤手术患者,其中男62例,女50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4.2±3.5)岁。依据患者采用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6例;实验组采用肿瘤病灶刮除骨水泥复合异体骨填充内固定,对照采用传统的单纯病灶刮除或刮除后加植骨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病理性骨折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对比、术后感染率以及植骨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56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长26个月,短6个月,复查X线片见骨折愈合,实验组患者没有术后病理性骨折发生、2例发生术后复发、3例发生术后感染,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植骨愈合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骨水泥填充病灶刮除留下的瘤腔,特别是较大不规则瘤腔,采用骨水泥复合异体骨填充加内固定,即刻恢复骨的强度,可早期锻炼,改善关节功能,经骨替代后可真正完成骨修复,术式简单,达到满意疗效。
作者:宁明亮;徐刚;吴丽娟;王卫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4个结节行CEUS,观察灌注过程及增强模式,包括增强方式、强度、均匀度、边界等。结果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表现差异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甲状腺良性结节多表现为同进同退或快进慢退,整体均匀增强或高增强及周边环状增强;而恶性结节多表现为慢进快退,非均匀性低增强,且边界不清晰,其中非均匀性低增强对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较高。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EUS特征不同,CEUS增强模式分析对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钟淑娟;李宏斌;陈卫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其近期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27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病例,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肿瘤复发情况等临床数据。结果27位患者,平均年龄57.7岁,平均手术时间264.7min,其中胸部手术118.2min,颈腹手术146.5min,平均出血量161.1ml,6位患者需要输血,平均淋巴结清扫数21.6个,其中阳性率44.4%,术后并发症发生13例,术后平均住院11.1d,随访6-12个月,1例发生肝脏转移,无死亡病例。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作者:张文雄;魏益平;陈向来;徐建军;喻东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64排螺旋CTC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究。方法以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实施诊治的68例疑似结直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获取CTC图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分析比较,探究CTC的应用价值。结果所有患者的CTC图像均较清晰,经检测处理发现,直肠癌、升结肠癌、横结肠癌及降结肠癌分别为18例、23例、16例、6例,其他5例误诊,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92.6%。结论64排螺旋CTC具有图像清晰,操作简单,安全无创等优点,在诊断结直肠肿瘤方面的准确性较高,可作为筛查结直肠肿瘤的一种方法。
作者:谢志丹;周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ASAI-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羟考酮组(D+O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20例。D+O组术前10min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注射液5mg (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D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随后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h)至手术结束。记录给药前(T0)、手术开始前(T1)、定位后(T2)、消融时(T3)、术毕(T4)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Ramsay镇静评分,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术后30min、术后1h、术后2h、术后3h患者的疼痛评分(VAS)。结果 T1-T4时间点D+O组患者的MAP、HR显著低于D组(P<0.05),T2、T3时间点D+O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D组(P<0.05),术后1h、术后2h、术后3h D+O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D组(P<0.05),D+O组患者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肝癌射频消融术能在术中及术后产生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可确保患者安全和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丁海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休克是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侵袭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及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感染性休克亦称脓毒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急危重症,如早期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以导致血压迅速下降,器官处于低灌注状态,发生细胞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致死率高达50%[1,2]。
作者:龚蕊;邵娟;周胜亮;张国荣;陈豫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胺碘酮治疗急诊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84例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采取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心电图、血压、BNP变化、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压、心率、P-R间期、QT间期以及BNP等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总治疗有效率为94.0%;不良反应率为8.3%。结论治疗急诊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能够有效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心率,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推广。
作者:张宝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锁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而在锁骨骨折中,中段骨折占约80%,而内1/3、外1/3分别占锁骨骨折的5%和15%。锁骨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或肩部传导力所致骨折,容易影响颈、肩及患侧上肢活动功能。锁骨骨折分型应用多的是由A11man[2]提出的,根据骨折位置将锁骨骨折分为3型:I型为中1/3骨折,Ⅱ型为外1/3骨折,Ⅲ型为内1/3骨折。锁骨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或肩部传导力所致骨折,容易影响颈、肩及患侧上肢活动功能,临床上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对婴幼儿及儿童锁骨骨折由于骨折愈合快,主张保守治疗,锁骨内1/3骨折一般不易移位,故多采用保守治疗。而锁骨中1/3和外1/3骨折多伴有移位,有的甚至有神经损伤,造成漂浮肩,多不稳定,故主张手术治疗,近年来,锁骨骨折的治疗各有优缺点,因锁骨中1/3骨折占锁骨骨折绝大多数,故笔者参考一些文献主要针对锁骨中1/3骨折治疗作如下综述。
作者:刘剑军(综述);汤晓正(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及72h的CRP、IgG、IgM、PA、IL-6、IL-8和TNF-a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h及72h 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 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 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IL-6、IL-8和TNF-a水平均明显升高,术后48h又逐渐下降,其中观察组术后IL-6、IL-8和TNF-a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炎能够减轻术后的高分解代谢,较好保留机体的免疫功能,应激反应较轻,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王钟舟;刘勇帆;张文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江西省医学会第十五次超声医学学术年会于2015年10月23~25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全省300余位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432篇。美国费城德雷克塞尔大学圣克里斯托弗儿童医院葛舒平教授、北京空军总医院姚克纯教授应邀出席本次会议,并分别作了《先天性心脏病:从胎儿到成人》、《医学研究方法及论文写作》专家讲座。大会对论文进行了评选,评共选出一、二、三等优秀论文奖10篇,并对获奖者颁发了证书。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丝锥辅助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技术固定胫骨中下段闭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闭合复位结合锁定钢板治疗的50例胫骨骨折患者资料,本研究共纳入24例患者,根据术中是否采用丝锥铺助分为2组:A组为辅助下手术组(n=12)和B组为非辅助手术组(n=12)。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手术医生人数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及手术医生人数均少于B组(t=5.397,P<0.01;t=3.308,P<0.01;t=5.377,P<0.01;t=4.409,P<0.01)。A组成角畸形、愈合时间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3, P>0.05;t=0.066,P>0.05)。结论采用丝锥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特别在减少手术人员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周文荣;罗花梅;陈胜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动力性团体治疗对抑郁症患者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以住院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入组64例,将入组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动力性团体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及每周1次健康教育。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防御方式问卷(DSQ)评估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和防御方式变化。结果 HAMD分两组治疗后均显著下降。研究组治疗后掩饰型、不成熟型因子分显著下降,成熟型因子分显著升高,并且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成熟型因子分显著升高,其余因子分无显著改善。结论动力性团体治疗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及防御方式。
作者:钟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FP7与S2两种不同材质的Ahmed青光眼阀(Ahmed glaucoma valve,AGV)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比较FP7与S2两种不同材质的AGV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文献。主要的结局指标眼压差值(In-traocular pressure reduction,IOPR)及青光眼用药数目采用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来表示。手术绝对成功及条件成功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表示。手术的安全性以手术并发症来衡量。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FP7组治疗难治性青光眼IOPR明显大于S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为1.07mmHg(95%CI:0.29-1.86;P=0.008)。在随访结束时,两种不同类型AGV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在抗青光眼用药数目方面相近,WMD为0.21(95%CI:-0.28-0.70;P=0.407)。 FP7型AGV与S2型AGV比较,其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条件成功率更高(OR=1.75,95%CI:1.12-2.74)。两组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控制眼压方面及手术成功率方面,FP7型AGV较S2型AGV疗效更显著,在安全性方面,两种类型的AGV相似。
作者:胡锡彬;刘菲;何建中;付书华;邱艳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本刊讯:日前,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进行了换届选举,本刊编委、江西省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主任伍琼芳教授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伍琼芳也是该分会成立以来,江西省首位担任常委的专家。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收取的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观察组采用脑立体定向手术,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清醒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χ2=9.579,P<0.01),浅度昏迷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χ2=6.982, P<0.01)。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Ⅴ级+死亡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χ2=7.500,P<0.01)。结论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脑立体定向手术术后病人意识恢复效果更佳,植物状态病例和死亡病例少,值得推广。
作者:吴祖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202例初诊患者感染性骨髓象的特点,为临床上感染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202例初诊感染性骨髓象患者,分析其骨髓片与血片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以同一时间段31例骨髓移植供体或血象、骨髓象均大致正常患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两组临床表现中除发热有明显差异外,其它均无显著差异。202例感染性骨髓象报告中增生极度活跃2例(占0.99%)、明显活跃83例(占41.09%)、活跃108例(占53.47%)、减低7例(占3.47%)、极度减低2例(占0.99%)。31例正常对照组中明显活跃5例(占16.13%)、活跃26例(占83.87%)、减低1例(占3.13%)。202例感染性骨髓象粒系所占比例22.25%-87.00%(64.28%±10.69),与正常对照组40.50%-60.50%(53.14±5.51)%比较P值<0.05有统计学差异。202例感染性骨髓象患者中186例中粒细胞左移,所有患者均检出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内空泡变性34例,核固缩、核溶解改变21例和杜小体3例。正常对照组无形态学改变。202例感染性骨髓象患者碱性磷酸酶阳性率36%-100%(88%±14),积分为102%-400%(305.31%±80.85)分。正常对照组NAP阳性率7%-42%(27%±6),积分为11%-96%(59.5%±13.8)分。两组比较P值<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感染性骨髓象特点是粒细胞系统比例绝对增加,粒细胞系统出现形态学的改变及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与积分增加,这可以为临床上感染的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唐霞珠;孙谦;刘秋莲;汪瑜璐;刘梦;张水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脊柱孤立性病变的MRI与CT表现,对其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以提高疑难脊柱孤立性病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21例疑难脊柱孤立性病变的影像表现,根据后诊断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根据MRI、CT表现及其它检查所见对其进行鉴别诊断。结果21例患者中11例诊断为恶性肿瘤,10例为良性病变。恶性肿瘤包括7例转移瘤、3例骨髓瘤和1例脊索瘤,良性病变包括5例骨髓炎,2例血管瘤,2例非特异性慢性炎性改变及1例骨巨细胞瘤。在良恶性病变鉴别中未发现特征性的MRI表现,在CT检查中良性病变中有8例(80%)出现反应性骨硬化改变,恶性病变中仅1例(9.1%)出现反应性骨硬化改变。结论近半数疑难脊柱孤立性病变为恶性肿瘤,综合CT和MRI表现分析有助于对疑难脊柱孤立性病变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CT图像中显示的骨硬化改变对提示良性病变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志刚;徐泽宇;唐翔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检测PCT和hs-CRP水平与脓毒血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216例新生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合并脓毒症的情况分为非脓毒症组105例、轻度脓毒症组70例和严重脓毒症组41例,分析PCT以及hs-CRP对肺炎合并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间的血清PCT和hs-CRP水平升高的幅度为重度脓毒症组>轻度脓毒症组>非脓毒症组,每组结果均具有显著差异(P均<0.05);经ROC曲线表明PCT及hs-CRP在肺炎伴严重脓毒症的诊断佳截点分别是≥2ng/mL和≥55mg/L。结论 PCT和hs-CRP的检测对新生儿肺炎合并脓毒症的严重程度的判断有重要的价值,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