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肖勍;张国权;吴斌

关键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6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确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机制与病毒感染研究现状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约在5%-10%左右,被称为是“天使之吻”。血管瘤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多于男,比例约为3:1,国外研究表明白种人发病率高于黄种人。在体重低于1000g的早产儿中,血管瘤发病率可高达22-30%。血管瘤不仅是儿童发病率高的肿瘤,也是一种异常独特的肿瘤一它可以在无任何治疗干预下自行消退。它一般在生后2周-1个月间被患儿家长发现,1个月-1年内快速生长,80%的血管瘤于5月龄前停止生长,1年后开始消退,终消退率可达70-80%[1,2]。血管瘤自然病程分成4个时期:发生期、生长期、静止期、消退期。血管瘤基于血管瘤浸润深度不同可分成3类:浅表斑块型(65%)、混合型(20%)、深在皮下型(15%)。根据血管瘤的形态学不同,可以分为局限型、节段型、多发型。局限型血管瘤是界限清楚,局限于一个部位单发性血管瘤。节段型是血管瘤分布于一个解剖区域,常为斑块样、线状或地图状,而多发型是多发的局限型血管瘤。血管瘤好发于头颈部(60%),其次是躯干(25%)和四肢(15%),外阴也是好发部位之一。大部分(80%)的血管瘤为单发。血管瘤初起多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斑、淡白色斑、红斑,周围可以绕以白晕。生长期时表现各异,多为丘疹、结节、红斑。消退期时病变中央首先出现颜色转浅,硬度下降,然后整个血管瘤逐渐变淡、变平。80%的血管瘤可以恢复正常皮肤。溃疡、出血、感染、心力衰竭、视力受损、气道阻塞、喂养困难、外耳道阻塞是血管瘤的常见并发症。血管瘤治疗方法有多种,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血管瘤的大小、位置、数量、功能影响、并发症、对患儿的心理影响等。

    作者:傅荣华(综述);袁华;吴欣乐(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我院42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征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的422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涉及12类,176种药物。其中抗感染药居首位(213例,占60.17%);静脉滴注引发ADR为313例(74.17%);ADR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180例)与皮肤及附属(158例)损害。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ADR,强调合理安全用药,减少ADR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张韬;刘岐;孙文雄;张建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江西医药》挺进全国同类期刊前三分之一强

    【本刊讯】日前,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万方数据库联合编制的《2014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江西医药》主要学术指标分外耀眼,以影响因子0.645首次挺进全国同类前三分之一强,在江西省14种医学类期刊中名列第三。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EB病毒感染患儿的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120例,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咽狭炎、淋巴结肿大是EB病毒感染患儿常见临床症状,感染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并以呼吸道为常见;对于EB病毒感染患儿的治疗应在原发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抗病毒治疗。结论 EB病毒感染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复杂,但预后较好,更昔洛韦是治疗EB病毒感染患儿较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作者:廖细生;朱庆雄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在抗抑郁基础上加用多奈哌齐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观察

    目的:总结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经验。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4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诊治的84例PSD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原发病、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及心理干预,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血糖、调脂、神经保护及心理干预治疗,并应用黛力新治疗,治疗组另加多奈哌齐(安理申),每晚睡前10mg。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4个月后的MoCA、ADL、HAMD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个月、4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MoCA评分提高显著(P<0.05),ADL评分、HAMD抑郁量表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PSD治疗过程中,在抗抑郁的基础上加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能更好地改善抑郁症状,从而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李外;曾向东;廖明;宋军平;胡文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Th17细胞和Treg细胞在尘肺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尘肺病患者外周血中Th17和Treg细胞比例的变化。方法收集2013年1-8月,江西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收治的尘肺病患者60例,其中尘肺病Ⅰ期、Ⅱ期组和Ⅲ期患者各20例,另取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和Treg细胞的表达百分比。结果对照组、Ⅰ期组、Ⅱ期组和Ⅲ期组CD4+IL17+Th17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31±0.42)%、(5.65±1.33)%、(8.86±2.88)%和(10.56±1.58)%;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57±1.32)%、(1.87±0.76)%、(0.82±0.53)%和(0.67±0.49)%。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Th17/Treg比值分别为(0.36±0.13)%、(3.02±0.95)%、(10.8±2.36)%和(15.76±1.23)%,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Th17细胞比例与Treg细胞呈负相关(r=-0.437,P<0.05)。结论尘肺病患者中存在Th17细胞的升高和Treg细胞的降低,调控Th17/Treg细胞的失衡,可以成为尘肺病治疗的新思路。

    作者:何钦;许喜闻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LEEP术结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有效性探究

    目的:宫颈电圈环切术(LEEP术)结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阴道用药用于临床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207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99例,行LEEP术治疗,术后常规用药)和观察组(108例,LEEP术后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阴道用药),对两组患者疗效及宫颈糜烂创面改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80.81%)(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平均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创面感染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LEEP术后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阴道用药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能够促进术后宫颈糜烂创面愈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向荣;王宝青;张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重症砷中毒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持续床旁血滤治疗与持续床旁血滤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对存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的砷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我科收治的8例重症砷中毒患者治疗,将其随机分两组。其中治疗组4例行持续床旁血滤治疗,对照组4例行床旁血滤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比较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红蛋白,肝肾功能,尿量, ICU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后恶心、呕吐、腰痛、腹痛等临床症状均能明显缓解。治疗组及对照组经治疗后第7d血肌酐、胆红素、心肌酶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但两组患者尿量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重症砷中毒患者存在多器官功能不全时,早期给予持续床旁血滤治疗或持续床旁血滤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且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差异。

    作者:何招辉;杨春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孕期正常胎儿心脏发育的产前超声筛查检测

    目的: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技术对21-25孕周正常胎儿心脏心房、心室、主动脉、肺动脉、动脉导管的内径及血流速度进行检测,为产前超声评估该孕期胎儿心脏发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实时二维胎儿超声心动图对300例21-25孕周的正常单胎妊娠胎儿进行胎儿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及三血管切面检查,测量心脏各房室腔及大血管内径,分析各测量值与孕周的关系。结果21-25孕周正常胎儿心脏各房室腔、大血管及动脉导管内径随孕周增加而增大。结论此研究建立了中孕期正常胎儿心脏各结构内径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胎儿心脏发育的产前超声检测提供了实用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爱琴;廖宝兰;梁凤华;廖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江西省2013年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感染率及相关高危行为现况分析

    目的:了解江西省目前男男性行为人群行为学特征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率现状。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江西省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监测哨点资料。结果对纳入7个哨点的1542例进行分析,近6个月肛交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仅为63.1%,接受同伴教育比例为49.7%;参与检测的1534例中,HIV检测阳性49例,阳性率3.2%,梅毒ELISA/TRUST双阳性24例,阳性率1.6%。结论江西省MSM人群安全套持续使用率较低,HIV和梅毒感染率相对较高,MSM人群利用艾滋病防治服务不足,我省应在男男性行为人群配偶及性伴检测、促进安全套使用、开展同伴教育以及发展网络干预方面加强工作力度。

    作者:付俊;龚正华;廖清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腹腔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 SFTs)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梭形细胞肿瘤,1931年由Klemperer和Rabin首先命名;该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多数发生在胸膜腔,约30%起源于胸膜腔以外的部位;按发生部位分可为胸膜SFTs、胸膜外SFTs;有10%-23%的胸膜腔内和近10%的胸膜外SFTs具有恶性的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为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1],腹腔内或腹膜后的SFT局部复发较其他位置更为多见,且预后差[2]。笔者遇及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坚;袁喜红;周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不同功率CO2激光治疗声带息肉术后恢复时间的观察

    目的:比较不同功率CO2激光手术切除声带息肉后嗓音的恢复时间。方法对102例声带息肉在全麻显微支撑喉镜下运用不同功率CO2激光(2W、4W、6W)进行切除,观测术后嗓音恢复的时间。结果所有声带息肉均一次切除,其中CO2激光2W组的恢复时间为7.3d,与其他2组比较,嗓音恢复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显微支撑喉镜下小功率CO2激光(2W)切除声带息肉术后嗓音恢复的时间短。

    作者:杨春平;孙秋桢;陈丽娜;罗英;刘红兵;刘月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静脉微量泵入小剂量多巴胺辅助治疗肺心病失代偿期的疗效研究

    目的:小剂量多巴胺静脉微量泵入用于辅助治疗肺心病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给予止咳、平喘、利尿、强心、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和观察组(61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静脉微量泵入小剂量多巴胺),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心肺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52%)高于对照组(73.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心率、PaO2、PaCO23项指标改善程度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微量泵入小剂量多巴胺用于临床辅助治疗肺心病失代偿期效果确切,能够改善心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羽;李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500例体检者中脂肪肝发生与血脂、血糖、血清谷丙转氨酶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脂肪肝与血脂、血糖、血清谷丙转氨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的500例健康体检的人员进行研究。分析所有体检者的肝脏B超情况,并分析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及血糖(FBG)的水平。结果体检者中脂肪肝患者占14.00%(70/500)。脂肪肝患者的TG、TC、FBG及ALT异常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不同分度的脂肪肝患者的TG、FBG及ALT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TC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会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TG、FBG及ALT异常率的增高。结论脂肪肝与血脂、血糖、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异常密切相关,对各项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对脂肪肝的早期诊断。

    作者:陈玉萍;柳枝;邓峥;漆阳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齐拉西酮和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和奥氮平在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期间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异。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202例在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1、2、4、8周后,两组PANS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齐拉西酮和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的疗效,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但不良反应发生类别有所不同,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作者:陈海峰;李多聪;陈海波;曹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我科收治的60例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为FTS组,30例为传统组,分析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两组患儿随访3个月-3年,平均12个月。结果与传统相比较,FTS组排气、排便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P<0.05),两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患儿均无复发,无粘连性肠梗阻等情况发生。结论 FTS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安全有效,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对促进患儿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雷俊;肖菊花;杨瑞锦;陶强;冯亮;徐维;邓庆强;张守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心肌桥血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CTA)显示并评价心肌桥的物理特性,探讨其在心肌桥血管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3年6月间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502例患者的资料,评价心肌桥的部位、长度、厚度,MCA舒张期及收缩期管径大小、伴发的粥样斑块情况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解剖特点与粥样斑块的关系。结果502例行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CTA发现心肌桥存在147例,检出率29.3%,CAG发现13例,检出率2.6%,两者间有差异。心肌桥的平均长度(32.10±9.25)mm,平均厚度(1.32±0.50)mm,心肌桥近段狭窄发生率高于壁段及远段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可作为显示并评价心肌桥血管的首选方法,其安全、准确、无创性适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敏;王博;黄继兰;张智亮;夏国金;戴西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桡骨远端骨膜瓣移位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

    目的:探讨应用桡骨远端骨膜瓣逆行带蒂转移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3年4月对21例腕舟骨骨不连患者采用桡骨远端骨膜瓣逆行带蒂转移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 X-线片显示腕舟骨腰部骨折骨不连16例,腕舟骨近端骨不连5例,切取桡骨骨膜瓣1.2cm×4.2cm。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随访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疼痛、腕关节活动度等情况。结果术后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20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为4个月,腕关节疼痛基本消失,腕关节功能参照Krimmer腕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结果:优17例,良3例,可1例。结论应用带蒂桡骨远端骨膜瓣移位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具有重建舟骨血运,促进骨折端再血管化及成骨,同时提供坚强有效内固定,提高该类骨折愈合率。

    作者:赵国红;谢振军;孙华伟;晋强;邓名山;廖忠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咽后淋巴结对鼻咽癌预后分析

    目的:评价鼻咽癌咽后淋巴结与临床预后之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6月80例接受IMRT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步化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咽后淋巴结大小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评估。用SPSS 17.0分析总生存(OS)及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结果⑴对80例患者根据年龄、性别、KPS评分、N、T分期单因素分析OS及DMFFS,结果发现N分期(P<0.01)与OS及DMFS(P<0.01)有关。⑵对80例患者115枚咽后淋巴结短径(如双侧咽后淋巴结,取小淋巴结短径)>0.6cm、≤0.6cm;结果显示淋巴结大小与OS(P=0.900)及DMFS(P=0.826)无关。⑶根据随访结果咽后阳性淋巴结短径>6mm的63例患者进行亚组单因素分析,咽后淋巴结大小与OS(P=0.010)有关、与DMFS (P=0.056)无关。⑷将以预后相关(P<0.05)变量纳入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发现咽后阳性淋巴结短径>12mm是影响总生存独立预后因子。结论鼻咽癌咽后阳性淋巴结短径>12mm是鼻咽癌同期放化疗独立预后因子。

    作者:刘波;钟明艳;马熙天;李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两点法治疗儿童隐匿性阴茎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隐匿性阴茎的手术方法。方法2012年6月-2013年10月对84例隐匿性阴茎的患儿实行二点法手术治疗:于包皮内外板交界处切开阴茎皮肤,将阴茎皮肤脱套至阴茎根部,包皮内板于12点处切开,包皮外板于6点处切开,解除包皮狭窄,在2点、10点处将包皮内外板筋膜与白膜固定,对位缝合阴茎皮肤。结果术后7d拔除导尿管,术后随诊6个月,阴茎外观满意。结论二点法治疗儿童隐匿性阴茎具有手术方法简洁,术后外观满意的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段智峰;吴文波;饶品德;唐静;李贺;熊春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