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肾活血法联合优思明预防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临床研究

杨文捷;方芳

关键词:宫腔粘连, 补肾活血法, 优思明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联合优思明对于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00例在我院人流的自愿患者(纳入标准),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孕周、孕次、年龄等方面都无明显差异性,对照组在人工流产后第1d开始给予优思明口服,每天1次,每次1片,共21d。月经来潮后,月经第5d开始继续服用,持续服用3个月,如果无月经来潮,则停药第7d开始下一个疗程,也持续服用3个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补肾活血方。随访观察两组患者人流术后各项指标:首次月经复潮的时间、有无周期性的腹痛、有无经量减少、有无宫腔积血(通过B超检查)、有无宫腔粘连及其宫腔粘连的程度(宫腔镜检查)。结果试验组人流术后首次月经复潮的时间为(27±2)d,周期性腹痛0例,经量减少2例,无宫腔积血患者出现,轻度宫腔粘连患者2例,中度宫腔粘连患者2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0例,对照组人流术后月经复潮时间(28±3)d,周期性腹痛2例,经量减少4例,宫腔积血患者2例,轻度宫腔粘连患者3例,中度宫腔粘连患者4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1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人流术后月经首次复潮时间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月经量减少有明显的差异性, P<0.05;宫腔积血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性,P<0.05;轻、中、重度宫腔粘连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宫腔粘连的总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补肾活血法联合优思明应用于人工流产术后对于宫腔粘连的预防疗效好,预防范围广,安全性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采取同期放化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采取同期放化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06年3月至2008年10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5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后采用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的化疗方案,观察组则采用术后同期放化疗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近期疗效情况以及使用的两组术后方案的不良反应情况,随访患者5年,观察两组患者的5年内的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近期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近期有效率为68.0%,两组患者近期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P=0.034)。观察组患者5年内生存人数20例,生存率达80.0%,而对照组的5年内生存人数13例,生存率仅为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72, P=0.037)。两组患者术后主要的血液毒性各项指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大致相当,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采取同期放化疗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的化疗方案,且可以提高5年生存率,血液毒性情况也较好。

    作者:孟伟文;王文卿;周春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Sc双侧解剖型钢板加植骨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Sc双侧解剖型钢板加植骨治疗SchatzkerV、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SchatzkerV、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2例,按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4例,观察组18例。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Sc双侧解剖型钢板加植骨治疗,术后采用Rasmussen标准方法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双侧解剖型钢板加植骨在治疗SchatzkerV、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疗效较好,骨折复位确切,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疗效优于解剖钢板内固定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肖向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桡骨远端骨膜瓣移位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

    目的:探讨应用桡骨远端骨膜瓣逆行带蒂转移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3年4月对21例腕舟骨骨不连患者采用桡骨远端骨膜瓣逆行带蒂转移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 X-线片显示腕舟骨腰部骨折骨不连16例,腕舟骨近端骨不连5例,切取桡骨骨膜瓣1.2cm×4.2cm。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随访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疼痛、腕关节活动度等情况。结果术后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20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为4个月,腕关节疼痛基本消失,腕关节功能参照Krimmer腕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结果:优17例,良3例,可1例。结论应用带蒂桡骨远端骨膜瓣移位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具有重建舟骨血运,促进骨折端再血管化及成骨,同时提供坚强有效内固定,提高该类骨折愈合率。

    作者:赵国红;谢振军;孙华伟;晋强;邓名山;廖忠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NES1基因在结肠癌细胞中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NES1基因在结肠癌细胞中表达及意义。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NES1mRNA在正常结肠细胞、结肠癌细胞株HT29、HCT116表达情况。结果 NES1在结肠癌细胞株中表达较正常结肠黏膜细胞明显增高。结论 NES1基因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这为选用NES1作为结肠癌治疗靶点提供了实验依据及理论基础。

    作者:饶雪峰;刘伟中;吴鹤立;赵辉;肖冬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穿孔性阑尾炎行腹腔镜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低于对照组的1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穿孔性阑尾炎效果确切,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喻诚;李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双管喉罩静吸全麻复合盐酸罗哌卡因局麻在小儿斜视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管喉罩静吸全麻复合盐酸罗哌卡因局麻在小儿斜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行斜视手术的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A组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全麻,B组采用双管喉罩静吸全麻复合盐酸罗哌卡因局麻。记录2组麻醉前(T0)、插管后(T1)、手术开始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20min(T4)的SBP、MAP、HR,记录2组苏醒时间、苏醒时烦躁和误吸的情况。结果2组T0的SBP、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1、T2、T3、T4的SBP、MAP、HR均低于A组(均P<0.05);B组苏醒时间、苏醒时烦躁和误吸的发生率均少于A组(均P<0.05)。结论双管喉罩静吸全麻复合盐酸罗哌卡因局麻用于小儿斜视手术可以使病人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更快,且无苏醒期烦躁、误吸的现象。

    作者:罗花梅;周文荣;蔡小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不同功率CO2激光治疗声带息肉术后恢复时间的观察

    目的:比较不同功率CO2激光手术切除声带息肉后嗓音的恢复时间。方法对102例声带息肉在全麻显微支撑喉镜下运用不同功率CO2激光(2W、4W、6W)进行切除,观测术后嗓音恢复的时间。结果所有声带息肉均一次切除,其中CO2激光2W组的恢复时间为7.3d,与其他2组比较,嗓音恢复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显微支撑喉镜下小功率CO2激光(2W)切除声带息肉术后嗓音恢复的时间短。

    作者:杨春平;孙秋桢;陈丽娜;罗英;刘红兵;刘月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病机制与病毒感染研究现状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约在5%-10%左右,被称为是“天使之吻”。血管瘤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多于男,比例约为3:1,国外研究表明白种人发病率高于黄种人。在体重低于1000g的早产儿中,血管瘤发病率可高达22-30%。血管瘤不仅是儿童发病率高的肿瘤,也是一种异常独特的肿瘤一它可以在无任何治疗干预下自行消退。它一般在生后2周-1个月间被患儿家长发现,1个月-1年内快速生长,80%的血管瘤于5月龄前停止生长,1年后开始消退,终消退率可达70-80%[1,2]。血管瘤自然病程分成4个时期:发生期、生长期、静止期、消退期。血管瘤基于血管瘤浸润深度不同可分成3类:浅表斑块型(65%)、混合型(20%)、深在皮下型(15%)。根据血管瘤的形态学不同,可以分为局限型、节段型、多发型。局限型血管瘤是界限清楚,局限于一个部位单发性血管瘤。节段型是血管瘤分布于一个解剖区域,常为斑块样、线状或地图状,而多发型是多发的局限型血管瘤。血管瘤好发于头颈部(60%),其次是躯干(25%)和四肢(15%),外阴也是好发部位之一。大部分(80%)的血管瘤为单发。血管瘤初起多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斑、淡白色斑、红斑,周围可以绕以白晕。生长期时表现各异,多为丘疹、结节、红斑。消退期时病变中央首先出现颜色转浅,硬度下降,然后整个血管瘤逐渐变淡、变平。80%的血管瘤可以恢复正常皮肤。溃疡、出血、感染、心力衰竭、视力受损、气道阻塞、喂养困难、外耳道阻塞是血管瘤的常见并发症。血管瘤治疗方法有多种,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血管瘤的大小、位置、数量、功能影响、并发症、对患儿的心理影响等。

    作者:傅荣华(综述);袁华;吴欣乐(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投稿时,请登陆江西省医学会网站

    本刊于今年3月开通网上“在线投稿系统”,其他投稿方式于同期终止。作者投稿需要登陆江西省医学会网站(www.jxma. org),点击“江西医药·在线投稿”,进入“作者中心”,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首次登陆需要注册获取用户名和密码),然后按提示操作,上传文稿即可。请记住,这是本刊目前唯一的投稿途径。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血管介入栓塞技术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血管介入栓塞技术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年来我院的外伤性肝脾破裂、行血管栓塞治疗的资料,总结分析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肝脾破裂的适应征、手术方式、术中术后并发症,分析血管介入栓塞在外伤性肝脾破裂治疗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肝脾破裂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确切等优势,能够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肝脾破裂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尤其适用于有合并症的患者。

    作者:盛志勇;胡婧亭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柔性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柔性管理模式在临床优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选择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28例普外科患者为调查对象,同时选择普外科30名护理人员参与本研究。根据护理管理模式将患者及护理人员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分析两种不同管理模式下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开展柔性护理管理模式,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有明显提升,护理工作中的差错率、投诉率显著下降。结论通过在普外科实验柔性护理管理模式,不仅提升了临床护理质量,也有明显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占继红;任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腹腔镜与胆道镜双镜联合治疗胆囊息肉并胆囊结石的疗效研究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胆道镜双镜联合手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9例胆囊息肉合并结石患者按不同治疗术式分为对照组(42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和观察组(37例,行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手术耗时、术后引流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友初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股动脉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65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5例,两组病人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下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治疗组病人再将溶栓导管从对侧股动脉进入,插入患侧股动脉内,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对照组采用周围静脉溶栓治疗。结果(1)治愈率:对照组治愈率是(11.4%),总显效率是(45.7%),治疗组治愈率是(36.7%),总显效率是(9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前后大小腿对应部位平均周径差:治疗前治疗组对应部位平均周径差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应部位平均周径差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费用治疗组人均24542元,对照组人均费用22345元,治疗组人均费用较对照组更贵,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股动脉置管溶栓较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单纯周围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更好,但治疗费用要更高。

    作者:余明;谢晓峰;胡萍华;陈紫香;胡弢;易政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欢迎订阅《江西医药》、《实验与检验医学》

    《江西医药》简介《江西医药》于1961年创刊,是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江西省医学会主办的大型综合医学类学术期刊,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交流工作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开展学术交流、展示科研成果的专业权威媒体。本刊被国家科技部列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来源期刊”,被国内三大权威数据库列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期刊”;2011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8-2011年本刊连续四年获中国医学期刊协作网优秀期刊奖;2012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和江西省第四届优秀期刊三等奖;2013年初被江西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列为国家级期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改良全结膜瓣遮盖术配戴义眼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保留眼球的改良全结膜瓣遮盖术配戴薄形义眼片治疗轻中度眼球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轻中度眼球萎缩患者29例(29眼),行患眼角膜板层切除联合全结膜瓣遮盖术,术后1个月配戴薄性义眼片,随访1个月-1年,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29例配戴薄性义眼片后,眼球外观及活动度良好,有较好的满意度。结论对于轻中度眼球萎缩希望保留眼球,又想改善外观患者,改良全结膜瓣遮盖术并配戴合适薄性义眼片,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琴;廖洪斐;王耀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饮食日记对I型糖尿病的有效干预

    目的:探讨饮食日记对I型糖尿病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54例I型糖尿病患儿控制血糖稳定出院后,根据患者家属意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患儿及家长在营养师指导下每周3d进行饮食日记和血糖监测,共6个月;对照组维持出院时营养师制订的饮食计划进食,每月复查一次血糖。分别于方案实施后2个月和6个月评估两组患儿血糖值(睡前、空腹及餐后2h)、血浆白蛋白、身高、体重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进行饮食日记干预2个月后血糖值为睡前(7.2±2.3)mmol/L,空腹(6.9±2.7)mmol/L,餐后2h血糖(8.1±2.1)mmol/L;血浆白蛋白(39.1±2.5)g/L;身高(131.5±0.5)cm;体重(25.5±1.4)kg。对照组2个月后血糖值为睡前(8.6±3.8)mmol/L,空腹(8.4±4.3) mmol/L,餐后2h血糖(10.9±4.2)mmol/L;血浆白蛋白(36±2.8)g/L;身高(130.5±1.1)cm;体重(23.5±1.4)kg。观察组饮食日记干预6个月后血糖值为睡前(6.2±1.3)mmol/L,空腹(4.9±0.4)mmol/L,餐后2h血糖(7.6±0.6)mmol/L;血浆白蛋白(43.8±2.8)g/L;身高(134.5±1.2)cm;体重(27.7±1.5)kg。对照组6个月后血糖值为睡前(8.9±4.2)mmol/L,空腹(8.5±2.6)mmol/L,餐后2h血糖(11.2±4.3)mmol/L;血浆白蛋白(35.5±3.6)g/L;身高(132±1.5)cm;体重(24.6±0.8)kg。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饮食日记干预前及干预后,患儿血糖值(睡前、空腹及餐后2h)、血浆白蛋白、身高、体重数据呈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日记有助于控制患儿血糖,使之保持平稳;而且有助于保证患儿各项营养,促进了患儿生长发育。

    作者:李亚平;李维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TiNi环抱式接骨器+血府逐瘀汤在治疗肋骨多发骨折并血气胸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TiNi环抱式接骨器+血府逐瘀在肋骨多发骨折并血气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接受抢救和TiNi环抱式接骨器手术,观察组50例患者经过抢救后接受TiNi环抱式接骨器手术+血府逐瘀汤,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胸带外固定时间、血胸和肺挫伤淤血吸收时间及肋骨骨折愈合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SaO2和PaO2均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呼吸功能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0、肺活量、MVV、FVC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和活动能力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疼痛情况和活动能力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iNi环抱式接骨器+血府逐瘀治疗肋骨多发骨折并血气胸临床疗效较为明显,易于被患者接受。

    作者:郑克俭;郭梅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PFNA和ALP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与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钛板(ALP)治疗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50例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行PFNA治疗的患者共26例,设为PFNA组;行ALP治疗的患者共24例,设为ALP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结果。结果 PFNA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引流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等,均显著低于AL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 PFNA和ALP均能有效改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少,而PFNA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及引流量更少,更适于老年患者。

    作者:李韶平;晏青林;毛团员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稀盐酸消融致活体动物后遗效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稀盐酸(3mol/L)消融在活体动物是否产生后遗效应。方法将15只健康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1、2、3ml稀盐酸消融;比较消融前、消融后1、2、4、8周各组间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差异。根据大白兔对消融的反应进行评分,比较得分值的差异。结果各组ALT、AST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大白兔对稀盐酸注射后反应的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消融前及消融后4周、8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稀盐酸消融在本实验条件下不产生明显的后遗效应。

    作者:舒虹;许玉华;罗荣光;黄立新;张伟;王敏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Th17细胞和Treg细胞在尘肺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尘肺病患者外周血中Th17和Treg细胞比例的变化。方法收集2013年1-8月,江西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收治的尘肺病患者60例,其中尘肺病Ⅰ期、Ⅱ期组和Ⅲ期患者各20例,另取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和Treg细胞的表达百分比。结果对照组、Ⅰ期组、Ⅱ期组和Ⅲ期组CD4+IL17+Th17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31±0.42)%、(5.65±1.33)%、(8.86±2.88)%和(10.56±1.58)%;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57±1.32)%、(1.87±0.76)%、(0.82±0.53)%和(0.67±0.49)%。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Th17/Treg比值分别为(0.36±0.13)%、(3.02±0.95)%、(10.8±2.36)%和(15.76±1.23)%,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Th17细胞比例与Treg细胞呈负相关(r=-0.437,P<0.05)。结论尘肺病患者中存在Th17细胞的升高和Treg细胞的降低,调控Th17/Treg细胞的失衡,可以成为尘肺病治疗的新思路。

    作者:何钦;许喜闻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