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芳;刘红霞;郭建明;何玲;陈丽萍
目的 建立香砂养胃丸(浓缩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陈皮、枳实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砂养胃丸(浓缩丸)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结果 定性鉴别专属性强;厚朴酚、和厚朴酚进样量在分别在0.2853-5.706μg、0.1383-2.766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0%,RSD=0.9%(n=6).结论 所建标准能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温建东;廖少华;肖林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采用Ivor-Lewis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5年2月-2011年2月,177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经上腹正中切口、右胸后外侧切口,同时采用经胸膜顶食管胃机械吻合.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11.40±48.94)min;淋巴结清扫(9.9±4.5)个;术后第1d胸腔闭式引流引流量(265.25±138.43)ml,术后第2d胸腔闭式引流引流量(180.28±122.64)ml;均于术后48-72h内拔除胸腔引流管,拔管后即能自行下床活动,术后第3-4d自营养管注食,胃肠道恢复时间:4.88±1.80d.术后出现肺部感染4例,呼吸衰竭2例,脓胸1例,食管瘘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胃扭转及乳糜胸发生.住院天数(14.96±4.95)d.结论 Ivor-Lewis手术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理想术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盛守寅;殷瑞忠;闵长国;刘立松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在消除支气管肺炎肺部罗音中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支气管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使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654-2注射液辅助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4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1.66%;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1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χ2=6.98,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654-2注射液佐治支气管肺炎利于肺部罗音的吸收消退,减轻症状及缩短病程.
作者:黄树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应用微量肝素治疗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儿确诊为DIC后,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治疗组应用肝素1~5u/kg·h,持续泵入治疗,对照组未给予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凝血指标.结果 采用微量肝素治疗后凝血指标PT、APTT、TT、Fib得到明显改善,20例病人中,16例治愈出院,其中4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放弃治疗后死亡.对照组8例病人2例好转出院,6例放弃后死亡.结论 应用微量肝素治疗新生儿DIC有效.
作者:王巧芳;刘红霞;郭建明;何玲;陈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观察3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采用平滑肌肌动蛋白SMA、ER、PR、P63、34βE12 和CK5/6进行染色.结果 3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其中7例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6例为非典型性乳头状瘤,23例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结论 乳腺管内乳头状肿瘤有特定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标记SMA、P63和CK5/6对其有诊断价值.
作者:程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TNF-α、IFN-γ和IL-6促进Ⅰ型糖尿病发生的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新发病患者组(A组)19例、Ⅰ型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组(B组)14例、Ⅰ型糖尿病合并有慢性并发症组(C组)12例和正常对照组22例的血清IL-6、TNF-α和IFN-γ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1)A组、B组和C组治疗前的TNF-α、IFN-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组IFN-γ、TNF-α和IL-6水平高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给予胰岛素治疗血糖稳定3个月后TNF-α、IFN-γ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C组高于A组、B组;(3)B组给予胰岛素治疗,血糖稳定2周后TNF-α、IFN-γ稍有下降,但较对照组仍高(P<0.01),C组给予胰岛素治疗1月后有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4)C组IL-6水平明显升高,在治疗后下降并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1)TNF-α、IFN-γ水平的升高可能是Ⅰ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一;(2)TNF-α、IFN-γ水平与Ⅰ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有关,并可作为评价Ⅰ型糖尿病的疗效指标之一;(3)在TIDM合并有慢性并发症患者中不仅存在TNF-α、IFN-γ水平的异常,同时也存在IL-6水平的异常,IL-6水平的升高有可能是TIDM发生慢性并发症的机制之一.
作者:杨玉;刘学武;杨利;谢理玲;邹海英;吴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桔皮联合止吐药在预防化疗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作用.方法 肿瘤化疗患者1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5例,常规止吐药物治疗;观察组95例,采用橘皮联合止吐药预防减轻胃肠道反应,按照止吐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观察组胃肠道反应控制率为89.47%,与对照组49.4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橘皮联合止吐药可预防减轻化疗药物所致的胃肠道反应,疗效显著,经济实用.
作者:王玉琴;谢稚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直视下泪道引流管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11例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经显微镜直视下寻找断端后以泪道引流管为支撑物,另一端自上泪小管插入,两端均插入鼻泪管,在鼻内窥镜直视下拉出引流管后结扎固定并藏于鼻腔内.结果 3个月拔管后随访3个月到1年,所有患者泪道均通畅,无溢泪,所有患者均对外观满意.结论 鼻内窥镜直视下泪道引流管治疗泪小管断裂固定牢靠,医源性损伤小,术后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外观满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伟;朱加贵;黄海;李琛;兰丽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视锥细胞营养不良(cone dyst rophy)是一种遗传性黄斑病变,主要累及视锥细胞功能,表现为视力下降、畏光、色觉障碍等症状.因发病早期临床症状较少见,所以国内报道也较少,容易漏诊.现将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视锥细胞营养不良1例报如下.
作者:廖晓捷;王永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对小鼠的致死剂量,建立重症感染模型.方法 以SPF级昆明小鼠为实验动物,将鲍曼不动杆菌按一定菌液浓度注射入小鼠腹腔,造成小鼠感染.结果 经过反复试验,一般情况下5×1010cfu/ml及更高浓度的菌液可导致小鼠死亡,但经过多次实验后,发现极个别小鼠仍可以生存,死亡时间多数在12h之内.结论 为了进一步进行鲍曼不动杆菌的重症感染治疗研究,必须弄清楚不动杆菌感染的致死剂量,建立感染动物模型,才能进行噬菌体治疗的研究,本研究为此提供了基础资料.
作者:黄至澄;闫李侠;王伟平;李恪梅;王国治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06例三孔法LC的临床资料.结果 706例中有685例手术成功,中转开腹21例,手术时间10-70min,平均31 min,平均住院时间5d,术后恢复好,未发生出血、感染、黄疸、胆囊管残端漏、胆管残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 只要进行规范化的LC技术培训,配合上级医院资深专家的带教,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现已成熟的三孔法LC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万登福;谭正敏;任继永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TGF-β在TNBS慢性结肠炎肠壁纤维化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C-B组)、TNBS急性结肠炎模型组(E-A组)、TNBS慢性结肠炎模型I组(E-C1组)、TNBS慢性结肠炎模型II组(E-C2组),每组12只.每周1次用不同的药剂灌肠,C-B组给予生理盐水100μl灌肠,E-A组给予TNBS2.0mg 50%酒精灌肠灌肠1周,于第2周处死,E-C1组、E-C2组给予TNBS 50%酒精灌肠,(1-2周给予1.5mg3-4周给予2.0mg,5-6周给予2.5mg)共灌肠6次,分别于第7周,第9周处死,处死小鼠后取全结肠进行大体病理观察,距肛门5cm取组织进行VG染色和TGF-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相关的评分.结果 (1)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肠道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E-A组、E-C组动物模型中小鼠结肠组织的TGF-β表达增高,但在E-C组动物模型中增高更为显著.(2)VG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的肠道纤维化,根据各组小鼠肠道纤维化评分TNBS E-C1组、E-C2组明显高于C-B组、E-A组.结论 TGF-β表达与肠壁纤维化呈正相关,停止TNBS灌肠后表达无明显下降,提示TGF-β可能是纤维化机制之一.
作者:吕春华;王峰;李弼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肺力咳合剂在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疗效.方法 将83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梁、止咳、化痰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肺力咳合剂治疗.结果 肺力咳合剂在改善咳嗽、气促及肺部罗音消失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力咳合剂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作者:许景怀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治疗与不规范化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坚持服美托洛尔、依那普利、安体舒通为规范化治疗组,不能服美托洛尔、依那普利为不规范化治疗组,每组34例.观察1年内患者再住院次数、病死人数,1年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并进行对比.结果 规范化治疗组1年内患者再住院次数、病死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1年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必须遵循规范治疗.
作者:吴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对已收治的足月新生儿RDS 2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导致足月新生儿RDS的主要高危因素是选择性剖宫产.25例患儿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其中5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诊断明确后均加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25例患儿中21例治愈,2例好转,2例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 选择性剖宫产是足月新生儿RDS的主要高危因素.本病早期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陈丽萍;王巧芳;曾立春;卢文青;刘红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U型截囊在白内障手术中与V截囊方法比较.方法 V型截囊简捷,易操作,且利于白内障娩出及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但12点处前囊膜容易破裂致后囊,玻璃体溢出.根据力学原理将V型截囊改成U型截囊,通过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通过75例V型截囊与986例U型截囊比较后囊膜破裂由7%下降至3%,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U型截囊在白内障手术中运用有明显的优势,是完全掌握环形撕囊前具优势的截囊方法之一.
作者:郑志强;肖柏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腹超声(TAS)与经阴道超声(TVS)联合应用诊断宫外孕的临床价值.方法 比较分析106例经手术确诊的宫外孕患者的TAS与TVS表现.结果 TAS+TVS对附件区包块、卵黄囊、胎芽、胎心搏动、宫内假孕囊、卵巢的检出率远较单纯TAS及TVS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宫外孕包块的检出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宫外孕包块直径大于2.0 cm时,TAS对包块的检出率与TV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径在1.5-2.0cm之间及小于1.5cm时,TVS对包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TAS;当子宫位置异常,宫外孕包块位置较高,离子宫较远,宫外孕病灶超出阴道探头所能达到的超声深度及包块范围较大,显示包块与周围组织关系,TAS对包块的显示率明显高于TVS.结论 TAS、TVS各有其优缺点,建议对可疑宫外孕者先行TAS,对TAS检查阴性或可疑阳性而血或尿HCG阳性者,再行TVS检查;如先行TVS检查结果阴性或可疑阳性而血或尿HCG阳性者,应嘱患者留尿,再行TAS检查;既能避免患者不必要的负担,又能及时确诊.
作者:王颖琦;何小萍;张惠媛;罗慧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低水平(即低氧浓度及低压力)鼻塞持续气道正压(NCPAP)配合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6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低水平NCPAP及纳洛酮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后呼吸暂停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7.7%,两组之间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5.91,P<0.025及χ2=10.04,P<0.005).结论 低水平NCPAP配合纳洛酮治疗原发性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明显优于用氨茶碱.
作者:罗宏斌;刘淑兰;廖志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玉屏风组与对照组(锌硒宝),采用双盲法,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玉屏风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玉屏风能有效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
作者:雷军;刘海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布地奈德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值得推广.
作者:饶兴愉;刘跃梅;张小玲;王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