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菁菁;陈小红;俞继芳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指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将科研结论与患者需求相结合,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患者实施佳护理的方法.
作者:胡玉玲;周红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不同时间给药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择期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4JD例.A组病人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B组病人手术结束后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C组为不给托烷司琼及其他抗呕吐药物的对照组.观察并记录病人术后24h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A、B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其中A组发生率比B组更低(P<0.05).结论 托烷司琼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给药,均能有效减少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术前预防性用药效果更佳.
作者:应永干;刘礼霞;郭建荣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癌症患者中约有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特别在晚期病人中;而癌痛患者又大多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为此,我们尝试应用抗抑郁药品黛力新辅助治疗癌性疼痛,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歆蕾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的临床病因.方法 对初诊的172例全血细胞减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显示以巨幼细胞性贫血占比例大,其次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结论 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多的为巨幼细胞性贫血.
作者:曲志刚;叶丽红;徐伟红;江锦红;钟福高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淋巴管瘤(lymphangioma,LA)是发生在淋巴系统的较为少见的肿瘤,可发生在人体任何包含有淋巴管道的部位,可侵犯骨骼系统、结缔组织和内脏器官等任何系统,甚至是周围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肿块和周围器官受压迫产生的症状[1.2].术前确诊困难,常依靠术后病理确诊.
作者:廖传文;曹虹;胡淑琴;刘伟中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复发性尖锐湿疣的治疗有效方法.方法 将91例确诊为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用尤脱欣(0.5%鬼臼毒素酊)外搽并肌注斯奇康(卡介菌多糖核酸),对照组45例采用电离祛除疣体并肌注聚肌胞.结果 治疗组复发率17.39%,对照组复发率57.78%,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 尤脱欣联合斯奇康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疗效满意.
作者:赖坤女;郑昱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血清孕酮和β-HCG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6年间我院异位妊娠疑似患者122例(其中β-HCG组60例,孕酮联合β-HCG组62例)临床资料.结果 血清孕酮联合β-HCG组诊断异位妊娠其初诊与确诊符合率显著提高,确诊时间亦显著提早(P<0.05),异位妊娠病例血清孕酮值明显低于宫内妊娠病例(P<0.05).结论 血清孕酮与β-HCG联合测定是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楼月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楔形切除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近年行腹腔镜下卵巢楔切术的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前、术后激素变化情况及术后排卵和妊娠情况.结果 腹腔镜下卵巢楔切术治疗难治性PCOS术后所有患者LH、LH/FSH和T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性降低(P<0.01),术后自然排卵率为66.67%,追加CC后总排卵率为90.48%,剔除合并有严重盆腔粘连及输卵管阻塞患者后术后妊娠率为68.75%.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楔切术为治疗难治性PCOS的较佳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余晓;俎德学;叶玲荣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ERCP及内镜治疗对胆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对93例接受ERCP检查及其中部分接受内镜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02例次ERCP成功率95.1%,主要为胆总管结石,一次取净66例,其次为肿瘤,化脓性胆管炎,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和乳头炎性狭窄,鼻胆管引流术42例,胆管支架置入6例.结论 ERCP对于胆道疾病的诊断准确,治疗可靠.
作者:吴锋;毛建生;陈永明;何雪云;林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爱维治(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防治急性放射性粘膜损伤的疗效.方法 2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预防组10例(放疗+同期化疗+爱维治)及对照组10例(放疗+同期化疗).放疗开始后均行常规口腔护理及鼻咽冲洗.观察急性放射性粘膜损伤出现的时间及按RGOT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损伤分级及疼痛的VAS评分方法进临床评价[1].所有中度以上患者同时给予静脉营养及补充维生素支持治疗,出现溃疡粘膜予以的卡因漱口及预防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 2组平均出现急性放射性粘膜损伤Ⅰ度的时间为放疗后23.2±12.2d及13.9±5.7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防组及对照组患者放射性粘膜反应呈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的分别占33.3%、55.6%、11.1%、0及0、30%、7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防组及对照组患者放疗后口咽部疼痛呈轻度、中度、重度分别占66.7%、22.%、0及10%、70%、2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爱维治防治急性放射性粘膜损伤有明显的疗效,推迟了急性放射性粘膜炎产生的时间,并降低了放射性粘膜损伤的程度,减轻了口咽疼痛的程度,降低了因中断放射治疗导致疗程延长的概率.
作者:黄敏;敖帆;何志坚;邬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合并胃肠道损害的机理及其对病程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 胃肠道损害是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常见合并症,且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程与预后产生一定影响.结论 在治疗急性胰腺炎时,应常规使用制酸剂及胃粘膜保护剂.
作者:赵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首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对近期预后的评价.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测量SAA的血浆浓度.结果 79例首发AMI心血管死亡1例,再发心绞痛3例,再发心肌梗死2例,心功能3级以上12例.将有心血管事件者合为1组与无心血管事件组进比较分析.有心血管事件组(n=18)SAA水平(10.14±1.06)mg/L;无心血管事件组(n=61)SAA水平(6.31±0.64)mg/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对近期预后的良好的评价作用.
作者:贺范龙;欧阳长生;陈仁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方法 用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同时进行药物灌注治疗恶性胸水.结果 治疗组CR9例,PR18例,对照组CR5例,PR9例.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结合药物灌注治疗胸腔积液方便、有效、微创安全.
作者:刘红生;晏花兰;付元秀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内皮细胞是人体大血管壁的第一道屏障,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上有重要意义.血管内皮细胞可分泌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前列环素(PGI2)、血管紧张素(Ang)、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3、黏附分子(如ICAM-1、VCAM-1)等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维持着血管的舒缩状况,并有效地调节炎性反应及凝血状态等.
作者:冯莉莉;霍亚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用重建心阻抗图观察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改变.方法 实验分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用重建非线性公式分别计算并统计两组的心搏出量(SV)、每分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左室心功指数(CW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心收缩指数(LHI)、总外周阻力(TPR)、主动脉顺应性(AC)、左室舒张指数(LDI)、左室舒张末压(LVEDP).结果 重建心阻抗法监测的心功'能不全组中TPR、LDI、LVED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WI两者则无明显差异(P>0.5),其余指标明显降低.结论 上述结果符合患者及健康人的病理生理变化及血流动力学特点,重建心阻抗图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时应结合临床,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欧阳星文;彭景添;严晓芃;陈仁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引流+局部灌注化疗小儿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12例脊柱结核患儿单侧脓肿9例,双侧脓肿3例.2例有神经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D级2例.所有患儿术前皆行2~4周全身化疗.手术行局部小切口脓肿位置引流+局部置管灌注化疗.术后继续全身化疗9个月~12个月.结果 全组病例手术顺利,局部化疗时间为4~10周,随访时间16个月~4年所有患儿痛疼和脓肿消失,恢复正常的生活.结论 小切口引流+局部灌注化疗治疗小儿脊柱结核手术创伤小、时间短、脓肿清除干净,效果显著.
作者:李广海;周建元;钟德和;王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诊之一.消化道出血起病急,止血是首要任务.日常临床工作中,在DSA下进行出血部分动脉血管的栓塞或灌注药物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邵国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9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髋臼不稳定性骨折患者,16例应用标准的Kocher-Langenbeck手术入路,2例行Koeher-Langenbeck延长切口,1例直接采用外侧人路.手术后完全随访平均3年(2~9年),其中3例随访2年.术后采用Letournel和Judet评分标准进行临床功能评估.分析患者术前骨折情况、影像学表现和术后复位内固定与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手术后X线片见13例骨折达解剖复位,4例骨折基本达解剖复位,2例骨折复位不良.随访的临床结果:优14例,良2例,可2例,差1例;影像学结果:优13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临床功能与影像学分级有很密切的联系.出现临床功能不满意的因素包括:髋关节脱的延迟复位(位复位前超过24h),受伤年龄大于60岁,涉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和骨质疏松.结论 手术治疗复杂的髋臼骨折疗效良好,及时的髋关节复位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是关键的;老年人骨折、骨质疏松和涉及关节面的髋关节粉碎性骨折是髋关节功能恢复不满意的重要影响因素;解剖复位和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是达到长期的、优良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铁;周荣平;陈飞;万金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在B超引导下MPCNL术在建立皮肾通道的效果比较.方法 采用B超定位通过微创穿刺建立皮肤到肾脏通道,行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结果 110次均准确命中患肾目标肾盏,建立理想的皮肾通道,结石清除率80%,肾盂梗阻解除率为100%.结论 采用B定位建立皮肾通道行MPCNL术具有准确性更高、更安全,而且费用低,医患免于接触X射线等优点.
作者:肖文兴;刘臻伟;康贻淦;张文元;李秋水;贺熙然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健择增敏放射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48例胰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两组均采用三维放射治疗技术对局部进行放射治疗,总剂量达5.6GY;增敏放疗组同时给予低剂量健择50mg/m2,每周2次,共12次,静脉滴注.结果 增敏放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88%和75%;两组半年生存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分别为79.2%、58.3%、29.2%和66.7%、25.0%、12.5%;临床受益反应率分别为86.6%和53.2%;血液系统毒副反应3级以上发生率分别为54.1%和20.8%.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健择增敏放疗可提高胰腺癌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及临床受益反应率,虽然血液系统毒副反应增加,但在可控制范围之内.
作者:马熙天;李庆萍;邱金宝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