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产妇住院分娩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陈丽卿;官春红

关键词:孕产妇, 分娩, 人性化护理, 健康教育
摘要:产科工作节奏快,产妇情况变化大,突发事情多,容易造成工作混乱.如果解释沟通工作不到位,处理问题不及时,往往导致产妇心理恐惧,家属焦躁,易对医护人员工作产生误解和不满,从而引发医疗纠纷.近年来我们在产科护理管理中,对孕产妇住院期间加强人性化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采血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目的 了解采血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增强采血人员的防护意识.方法 对10名采血操作人员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采血人员共发生职业暴露42人次,其中血液接触27人次占64%,针头刺破皮肤8人次占19%,皮肤擦伤5人次占12%,化学因素2人次占5%.结论 应强化采血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做好防范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减轻职业暴露的危害.

    作者:阮蓬英;段国松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观察与护理

    自1995年Ravina等[1]首次将子宫动脉栓塞术(utef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作为替代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并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以来,近年在临床中迅速得到普及应用,也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涂永红;桂春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端粒和端粒酶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端粒和端粒酶结构、功能及调控的深入研究,人们对端粒酶在细胞永生化以及肿瘤癌变进程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安学健;陆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女性性传播疾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凡与性行为、性接触密切相关的各种传染病统称为性传播疾病(STD).近些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在我国的蔓延,女性性传播疾病发病率逐年提高,而且发病年龄提前.

    作者:叶筱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252例麻疹住院患儿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麻疹患儿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2002年2月~2008年1月收治的252例麻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2例住院儿童麻疹中,男162例,女90例,男多于女;年龄3个月~14岁,以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发病率较高,1岁以内主要集中在5~9个月龄:以农村人口及流动人口为主,占79.37%;免疫接种史者仅34例,占15.08%,无免疫接种史者206例,占81.75%:有明确麻疹接触史者212例,占84.13%,反复到疾院就诊而先后被确诊为麻疹者76例,占30.16%;临床以典型麻疹为主,并发症以麻疹肺炎常见.结论 住院儿童麻疹患者中大多数属流动人口,多为年龄5~9个月.建议加强流动人口中儿童免疫接种的管理,婴儿的麻疹免疫接种起始年龄可适当提前,力求接种率达到100%.

    作者:朱小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鼻咽癌患者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调查

    睡眠质量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睡眠障碍常导致躯体和精神不适、体力不支、免疫功能下降.研究标明.80%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的发展和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睡眠障碍[1].

    作者:廖朝晖;洪金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呼吸衰竭的疗效研究

    目的 评价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e obstme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并评价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ulmonary infection control windows,PIC窗)为切换点转换通气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4月~2007年4月入住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监护病房(RICU的36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均接受了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SIMV+PSV+PEEP),随机分为观察组(H组,n=18)和对照组(C组,n=18),H组在PIC窗出现后拔除气管插管,改用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逐渐减低PSV水平直至脱机:C组在PIC窗出现后继续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并逐渐减SIMV频率及PSV水平至脱机.观察2组的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入住RICU的时间和病死率.结果 H组的有创机械通气和总机械通气时间较C组显著缩短(P<0.05),VAP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缩短了入住RICU的时问(P<0.05);2组的再插管率和病死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对于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以PIC窗为切换点,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熊宇;贺慧为;马琳;陈国华;张伟;余晶晶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乳腺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及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 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I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原发乳腺癌组织中P-gp、GST-π及TopoⅡ的表达水平.结果 (1)78例乳腺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表达率分别为28.2%、38.5%和52.8%.(2)P-gp和GST-π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无显著差异(P>0.05),TopoⅡ表达与肿瘤大小、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年龄、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P<0.05).P-gp和GST-π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P-gp和TopoⅡ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GST-π和TopoⅡ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1)部分乳腺癌患者体内原发存在耐药基因,对抗癌药物已产生耐药性.(2)乳腺癌化疗前检测耐药基因P-gp、GST-π与TopoⅡ,对肿瘤的化疗药物选择具有指导作用,对判断预后及研究耐药逆转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周建伟;邓觐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比较

    目的 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施行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比较其镇痛效果以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80例作为镇痛组,随机分为A1、A2两组,罗哌卡因的浓度分别为0.075%、0.125%,均复合2μg/ml芬太尼,于宫口开至2~3cm时,L2-3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注1%利多卡因,5min后给负荷量8~10ml(A1、A2镇痛液),确定镇痛平面,疼痛明显减轻后接电子镇痛泵.持续输注药液6~8ml/h,单次按压量3ml,间隔时间15min,宫口开全停药.另选40例同等条件未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0组).结果 镇痛组用药10min疼痛明显减轻,15min VAS评分3分左右,均达到满意镇痛,两镇痛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镇痛对下肢运动无明显影响.对产程无明显影响.两镇痛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催产素使用两镇痛组高于对照组(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0.075%和0.125%岁哌卡因两种浓度复合2μg/ml芬太尼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均效果确切,对母胎无不良影响,不影响产程、产力,且能增加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赵贞春;黄伶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锁定钢板并植骨治疗骨不连18例

    目的 评价锁定钢板并植骨治疗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我院于2006~2008年治疗骨不连18例,均取出初始内固定,清理骨折断端纤维肉芽及硬化骨,打通闭塞的髓腔,重新内固定;均采用锁定钢板,并自身骼骨植骨治疗.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2个月;根据X片均达到临床愈合时间 3.6~6个月,平均4.5个月,疗效满意.结论 锁定钢板并植骨治疗骨不连同定牢固,疗效满意,能减少关节僵硬、关节病的发生.

    作者:舒敏锐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情况,为防治ICU院内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我院ICU收治的住院时间大于2d的32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326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87例(26.7%).其巾APACHEII≥20分的147例患者中发生院感76例(51.7%),APACHEII<20分的179例患者中发生院感11例(6.1%).院感发生在不同性别患者间无差异(P>0.05),而在不同年龄、病情危重度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87例感染者中,47例为下呼吸道感染(占54%),其中呼吸机相关肺炎(VAP)33例,占肺部感染中70.2%,21例为胃肠道感染(24.1%),泌尿道14例(16.2),全身感染5例(5.7%).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8.5%)、鲍曼不动杆菌(26.4%)、铜绿假单胞菌(18.3%)、真菌(12.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2%)、肠杆菌(5.1%)、葡萄球菌(2.1%)、其他(0.9%).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严重.结论 ICU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与年龄、病情危重度、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危险因素相关;尽早控制病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防止耐药菌产生、控制和降低院内感染的关健.

    作者:李福强;李晓斌;朱建辉;贺爱民;陈文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异烟肼、吡嗪酰胺及利福平浓度

    目的 验证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核病人血清中异烟肼、吡嗪酰胺及利福平的浓度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SymmetryC18色谱柱为分析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检测,EMPOWER中文色谱工作站处理数据,异烟肼、吡嗪酰胺以峰高外标法定量,利福平以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 INH在浓度0.5~30μG/ml的范围内线形良好,PZA在1~5μg/ml的范围内线形良好;RFP在0.5~25μg/ml的范围内线形良好.结论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烟肼、吡嗪酰胺及利福平血药浓度,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复性好.

    作者:颜小明;叶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灌肠台研制与临床应用

    无论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均须做较长时间的结肠灌洗,巨结肠灌肠在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一般采用传统清沽灌肠方法,无专用灌肠操作台.

    作者:刘晓姝;孙庆宁;杜长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晚期胸食管瘘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积极外科治疗在晚期胸食管瘘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行积极外科治疗晚期胸食管瘘患者的治疗经过,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11例手术患者痊愈;1例恢复经121进食,但有慢性脓胸.结论 积极的手术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喻东亮;周琼;王一明;吴永兵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鲎试验测定谷氨酸诺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

    目的 建立快速的谷氨酸诺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合.方法 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对不同批号的谷氨酸诺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分别进行干扰试验,考察确立谷氨酸诺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内毒素检查法.结果 将谷氨酸诺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0.8mg/ml可消除干扰作用.结论 利用细菌内毒索检查法检查谷氨酸诺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中的内毒素可行.

    作者:孙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去白后混合手工血小板的质量监测及其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混合手工血小板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为今后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混合手工血小板进行白细胞过滤,观察过滤前后的血小板数、白细胞数、红细胞数的变化.对患者进行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 浓缩血小板的质控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多人份混合浓缩血小板过滤后白细胞去除率为69.8%,血小板回收率为87.5%;滤白后的混合手工血小板的临床使用有效率为90%,未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滤白后的混合手工血小板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未见输血不良反应,值得向临床推广.

    作者:后平钦;吴红;马宏伟;苗燕平;李国良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对同一时期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与健康孕妇所娩出的婴儿进行对照分析,观察新生儿期发病情况.结果 ICP母乳娩出的婴儿早产儿、低体重儿、羊水胎粪、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系统发病多增高,ICP组婴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F使新生儿整体健康水平下降,发病率增高.

    作者:胡晓凤;夏绿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术前访视、术后随访在手术病人中的应用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研究显示,手术病人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焦虑、紧张、恐惧、担忧等心理贯穿于手术的始终[1].因此,手术室护士应加强对手术病人术前访视、术后随访工作.现将我院近年实施的术前访视、术后随访的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卢葵花;刘思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78例肝肾综合征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肝肾综合征(HRS)的部分临床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HRS患者的发生率、基础疾病及其病因、发生HRS的诱因,比较发生Ⅰ型、Ⅱ型HRS前后血清钠(Na+)、血清肌酐(Cr)水平、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平均动脉压(MAP)、尿量(24h)变化及其生存率.结果 HRS的发生率为4.3%;Ⅱ型和Ⅱ型HRS的病因有差别(P<0.001);大量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大量放腹水等诱因可诱发HRS的发生,但在Ⅰ型和Ⅱ型HRS之间没有差别.发病前后Ⅰ型HRS的血清Na+、血清Cr水平、血浆PTA、MAP、尿量(24h)变化均有差别(P<0.01),Ⅱ型HRS的血清Cr水平、MAP、尿量(24h)变化均有差别(P<0.01).发病后Ⅰ型和Ⅱ型HRS的PTA和尿量(24h)变化均有差别(P<0.01).Ⅰ型和Ⅱ型HRS的生存率有明显差别,Ⅱ型HRS的生存率比Ⅰ型HRS的生存率要高.结论 Ⅰ型HRS多发生在重型肝炎,Ⅱ型HRS多发生在肝硬化;Ⅰ型HRs的生存率极低,Ⅱ型HRs的生存率相对要高;大量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大量放腹水为HRS的常见诱因.

    作者:涂相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医护合作防止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

    近20年来,由于各种质量高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保证了导管的通畅,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使长期的中心静脉通路变得安全可靠[1],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血液动力学检测等,避免了病人因长期静脉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害.

    作者:朱勤红;沈志凤;陆明琴;范喜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