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松华;曾隆桂;黄耀强;陈振业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微波组织凝固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价值.方法 26例中央型肺癌患者按纤支镜介入治疗常规准备.插入纤支镜到达病变部位后,将微波同轴天线经纤支镜活检孔插入,尖端插入或紧贴治疗部位,调节微波功率为40~65 w,持续时间为10~15 s/次,行多点烧灼.同时配合鳄口钳清除焦化坏死或游离的组织.1次/5~7 d,3~5次为1疗程.结果 显效:纤支镜见瘤体缩小60%以上14例(54%);有效:瘤体缩小>30%,<60%者8例(31%);无效4例(35%).结论 经纤维支气管镜微波治疗中央型肺癌为一种操作简单、安全、见效快的姑息性治疗.
作者:柯昌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血、尿液中氯氮平的提取和检验方法.方法 血、尿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醚提取,然后用GC/NPD、GC/MS检验.结果 从误服者的血、尿液中均检出氯氮平成分.结论 本方法能有效、快速、准确提取和检验血、尿及其他检材中的氯氮平;已用于医疗急救、办案工作中,获得了满意结果.
作者:段韵;冯辉;王洪宗;吴逢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RNA干扰是由长的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引发的降解与之同源的信使RNA(messager RNA,mRNA)的过程,dsRNA进入真核细胞,在胞浆内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icer作用,被切割成21-23bp的大小的小分子干扰RNA片段(smallinterfering RNAs,siRNAs),siRNAs与核酶复合物结合从而形成所谓的RNA诱导沉默复合物(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
作者:张玉波;张伦理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高压氧综合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自2002年7月~2006年7月收治的重症脑损伤282例随机分成两组,比较HB0组和常规治疗组的治疗结果.结果 HB0组治疗总有效率93.9%,对照组8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HBO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吉淑香;陈春辉;周开良;李建国;叶朝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窦房结功能不良(sinus node dysfunction,SND)在老年人中有着较高的发生率.临床上常可观察到SND导致的一些心律紊乱,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间歇、窦性停博、窦房传导阻滞及折返性心动过速等.心脏的动作电位起源于窦房结的中央,在特殊细胞连接的辅助下传播到心脏其它组织,桥粒(desmosomes)负责心肌细胞间的粘附,电连接主要依赖于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Cx在心脏中不仅有不同的空间分布,还有不同的电压依赖性,单通道点传导性及通透性,以此保证动作电位以正确的方式传导[1].
作者:熊辉;王梦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致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2005年7月~2006年7月150例肺炎支原体致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肺炎支原体致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占12%;(2)肺炎支原体致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末梢血象白细胞总数不增高,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例正常;(3)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4)大环内酯抗生素治疗效果好.结论 对发热病程超过3d的患儿常规血象检查及肺炎支原抗体测定,有助于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作者:余美玲;陶表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的方法.方法 采用肾盂切开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32例.结果 32例中,碎石后完全取出结石25例,占78.1%;术中予留置双J管后行ESWL碎残留石7例,占21.9%.结论 肾盂切开气压弹道碎石术是基层医院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的一种较实用的术式.
作者:许松华;曾隆桂;黄耀强;陈振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初发劳力型心绞痛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 3次/d,共4周.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对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6MWD)、超声心动图(UCG)和Holter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6 min步行试验和24 h内心肌缺血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5);治疗后的两组间比较显示曲美他嗪进一步提高患者的6MWDI(P<0.05)和LVEF(P<0.05),降低LVESVI(P<0.05)、LVEDVI(P<0.05)及24h内心肌缺血次数(P<0.05);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常规药物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可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消耗量,提高患者心功能,增加运动耐量.
作者:付晓华;马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针刺四缝穴结合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毫针点刺四缝穴,捏脊,每日1次,每周5次.结果 60例中,显效42例,占70%;好转14例,占23.33%;无效4例,占6.67%,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 针刺四缝穴结合捏脊对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程书桃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肺炎克雷伯氏菌作为多重耐药菌株之一,如对氨苄青霉素耐药性很高,严重影响了感染的控制,加大了临床治疗难度.笔者将2004年1月~2006年4月我院67例肺炎克雷伯氏菌培养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赖小美;郭有能;肖黎莉;李海红;陈敏;李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多发伤急救和护理经验,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月我院急诊室收治的320例多发伤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213例患者抢救成功,成功率68.2%.结论 对于多发伤的抢救应该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要遵循边抢边诊边治原则,护士应按照一定的急救程序进行急救护理.
作者:戴德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眼内激光在视网膜血管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疗效性.方法 将眼内激光应用于70例(70眼)视网膜血管病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眼内光凝方式:全视网膜光凝49眼,局限性视网膜光凝21眼.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67眼均视网膜复位,未见新鲜出血、渗出及新生血管.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眼术后2个月再次发生玻璃体积血,2眼术后3个月荧光造影可见局限性无灌注区和荧光渗漏.术中2例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结论 眼内激光可以提高视网膜血管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侯晓映;周奇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监测宫颈鳞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技术对149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进行SCC-Ag测定.结果 SCC-Ag在宫颈鳞癌中的敏感度为63.76%(95/149),特异性为9432%(83/88).SCC-Ag阳性率随着临床期别的增加而升高,SCC-Ag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治疗的效果有显著性相关(P<0.005),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 SCC-Ag是宫颈鳞癌的一种较好的肿瘤标志物,在宫颈鳞癌的辅助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推测预后上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联萍;赵玉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境障碍患者用药合理性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统计564例心境障碍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及疗效,以药物利用指数(DUI)判别药物利用的合理性.结果 单一用药164例,联合用药400例,躁狂相2药联用疗效优于单一用药(P<0.05),抑郁相单一用药与联合用药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5).抑郁症用药前3位为帕罗西汀、文拉法欣、氟西汀;躁狂症用药前3位为碳酸锂、氯氮平、氯丙嗪.DUI>1的有碳酸锂、文拉法欣、氯米帕明、氯氮平.结论 心境障碍患者用药基本合理,用药方案尽量减少联合用药,防止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滥用.
作者:肖瑞林;肖瑛;孔令军;蒋秋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为今后合理使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病历号的顺序随机抽取2004~2005年的归档病历,调查患者是否使用抗生素以及给药途径、用药目的、使用疗程等是否合理.结果 共抽查病历180份,使用抗生素的病历128例,使用率为71.11%.其中,预防性用药达58.59%,治疗用药达41.41%,静脉滴注给药达71.88%,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12.50%.结论 抗生素的使用现状不容乐观,必须加大管理力度,临床科室必须增强微生物检查意识.
作者:付晓;张小华;刘剑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2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原发出血部位均为基底节出血意识状况在Ⅱ-Ⅳ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69例,35例采取骨瓣开颅血肿清除,34例采取微创血肿穿刺碎吸纤溶引流手术方法.结果 69例病人3个月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在3分以上者48例,半年后GOS在3分以上者55例,死亡6例.结论 微创血肿穿刺碎吸纤溶引流术首选于意识Ⅱ-Ⅲ级者;对意识Ⅳ级者,首选骨瓣开颅.
作者:杨杰;袁晓兵;刘庆芳;陈小平;肖锋;吴俊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在高血压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62例和健康成人30例进行了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血清胰岛素水平以胰岛素曲线下面积.结果 胰岛素曲线下面积高血压病组为119.5±36.2 mu/L,健康对照组78.8±233 mu/L,P<0.01;餐后2 h血糖水平高血压病组为8.25±1.40 mmo1/L,健康对照组为6.3±0.4 mmol/L,P<0.0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及餐后2 h的血糖较健康对照组高,提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在高血压病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文金莲;刘友清;梅洵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危科室消毒工作中存在的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方法 对我院4个高危科室3年消毒效果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不同的科室以不同监测项目,其消毒与灭菌效果不同,并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高危科室消毒灭菌质量的保证,关键在制度的落实.
作者:阳春华;俞启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验证托吡酯治疗儿童难治性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8例诊断为难治性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予托吡酯到治疗量,采用YGTSS及副反应量表,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托吡酯对运动抽动发作控制14例(78%),发声抽动控制13例(72%),多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的分数均显著降低(P<0.001),不良反应少.结论 托吡酯治疗多发性抽动疗效肯定副反应轻.
作者:阳斌;吴晓明;胡列普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方法 选择54例糖化血红蛋白<7%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72 h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分析血糖漂移变化情况.结果 22例发生低血糖,多在凌晨2:00~4:00时,多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仅3例有低血糖反应.20例出现餐后高血糖多在晚餐后2 h.结论 那些看似血糖控制良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仍存在低血糖及高血糖,动态血糖监测可全面反映具体血糖波动细节,为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帮助.
作者:施春花;彭乐;王友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