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诊断

伍丽萍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 诊断
摘要:目的 及早明确恶性胸腔积液诊断,可延长患者生命.方法 分析48例恶性胸腔积液的检查过程.结果 48例确定为恶性胸腔积液.结论 对比相关检查指标可明确恶性胸腔积液诊断,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管理

    目的 总结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管理经验.方法 对检验人员资质;建立实验SOP文件;血液标本采集、接收;检验试剂;检验用仪器设备;检验工作环境;检验操作;检验原始记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等9个方面进行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可得到控制.结果 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做到有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结论 有序化、规范化、标准化操作为临床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作者:钱榕;黄智君;彭继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3种剖宫产术式的临床比较

    目的 探讨优化腹膜外剖宫产术式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100例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孕妇随机分为3组:半腹膜外组50例,腹膜外组50例,腹膜内组50例.半腹膜外组采用半腹膜外剖宫产术式,腹膜外组采用腹膜外剖宫产术式,腹膜内组采用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结果 半腹膜外组胎儿娩出困难需产钳助产率为4%,腹膜内组为4%,腹膜外组为3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腹膜外组一过性血尿发生率为4%,腹膜内组为2%,腹膜外组为26%,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腹膜外组手术时间为(21.5±1.6) min,腹膜内组为(19.5±2.3) min,腹膜外组为(26.4±1.7) min,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腹膜外组和腹膜外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在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5~7分、新生儿平均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半腹膜外剖宫产术同样具有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不干扰腹腔脏器,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的优点,还有手术方法简单,胎儿娩出迅速,膀胱损伤小,能探查附件等优点.

    作者:罗文群;焦雅静;张明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注射用清开灵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清开灵冻干粉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把11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使用清开灵冻干粉针,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然后分别观察疗效.结果 通过3~4 d的治疗后症状消失及减轻的病例数治疗组均多于对照组,无效的病例数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64%.结论 清开灵冻干粉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陶艳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主动脉夹层应用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护理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从内膜破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血肿和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1].

    作者:李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处方书写规范化分析

    目的 贯彻实施《处方管理办法(试行)》,提高处方书写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推行全院处方书写整改工作.方法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试行)》条例,药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件资料,对不规范及不合理处方进行筛查审核并整改.抽取2005年8月门诊处方与整改后2006年4月门诊处方进行比较.结果 处方合格率由79.43%上升到93.3%,提高了处方书写质量.结论 加强处方监管力度,加强法律意识及专业知识,加强处方审核等工作,是提高处方书写规范化,促进合理用药的有力措施.

    作者:苏小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防治经验.方法 分析采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6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胆管损伤3例,经中转开腹全部修复治愈.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创伤小,恢复快,术中损伤胆管应及时中转开腹修复.

    作者:朱跃光;孟伟文;王文卿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小儿静脉输液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探讨

    目的 通过对小儿静脉输液引起护患纠纷常见原因的分析,探讨预防和减少纠纷的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9月~2006年3月期间,发生在我院因静脉输液引起的37例护患纠纷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纠纷中除与药品、器材质量有关外,主要与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和医患沟通不畅有关.结论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强化输液过程中的服务意识、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加强医患沟通等是预防和减少纠纷的根本所在.

    作者:李小兰;孙庆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附513例报告)

    目的 总结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TUVP治疗513例BPH患者,观察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前及术后IPSS、QOL、Qmax的差异.结果 513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25~110 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30~190 ml.术后随访3~24个月,IPSS由术前平均29.60分降至术后6.70分,QOL由术前平均4.30分降至术后1.50分,Qmax由术前平均8.60 ml/s升至术后19.60 ml/s,3项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 TUVP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恢复快,是手术治疗BPH的优选方法.

    作者:赖小兵;袁源湖;廖国栋;林坤泉;肖松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一次性塑化液治疗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总结有瘘型根尖周炎的简便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58例成人磨牙进行的牙髓塑化加牙胶尖一次完成治疗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结果 经追踪观察2年以上,疗效成功的病例达82.75%.结论 牙髓塑化加牙胶尖充填可以有效的缩短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的疗程,且操作简便易行.

    作者:熊道行;杨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芬太尼-瑞芬太尼组(RF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分别用瑞芬太尼1μg/kg、芬太尼3μg/kg,麻醉维持均为瑞芬太尼0.1~0.4 μg(kg·min).观察血流动力学、麻醉苏醒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RF组在术后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改变、VAS评分方面优于R组;清醒、拔管时间与R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能满足手术麻醉深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能很快清醒并拔管,可减轻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的急性疼痛.

    作者:龚海霞;戴寒英;高素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观察要点、护理经验及功能锻炼方法.方法 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体位护理、局部观察、用药护理等针对性护理.结果 经过有效的护理后,再植136指,成活127指,成活率为93.38%.结论 护士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细致的观察方法,可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作者:郑春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手术探讨(附3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05年8月进行的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或取石术8例,联合阑尾切除术10例,联合肝囊肿开窗术6例,联合肾囊肿去顶术4例,联合肠粘连松解术4例.结果 32例联合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并发症.手术时间35~120min,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32.8±17.8)h,术后1~4d患者下床活动,住院时间未行T管引流者3~5d,行T管引流者17~24d.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手术应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手术顺序,方能安全有效地处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腹部病变.腹腔镜联合手术减轻了本需开腹作联合手术的腹部创伤,经济有效.

    作者:王恺;邹书兵;王刚;黄明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对角膜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Topcon SP-2000P型电脑角膜内皮显微镜对63例(81眼)青光眼患者进行激光术前、术后1d、1周及1个月的角膜厚度(CT)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及形态观察.结果 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无显著性改变.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亦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损伤,不会造成角膜中央部内皮细胞形态改变和密度降低.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对青光眼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刘永琰;周琼;曾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氨茶碱联合肾上腺素抢救心跳骤停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对心跳骤停患者早期联合应用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进行复苏的疗效.方法 将心跳骤停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所有病例均于心跳骤停后常规给予清除呼吸道异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为80%),心脏按压、除颤、建立静脉通道和心电监护等复苏措施,观察组反复给予肾上腺素(肾上腺素1mg静注,3~5 min后重复使用),同时给予氨茶碱快速静注(0.5g/次,3~5 min后重复使用,大剂量为1.0g);对照组反复给予肾上腺素(肾上腺素1mg静注,3~5 min后重复使用).观察两组患者心电活动及自主循环恢复率,不同时间点存活情况及出院存活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心电活动及自主循环恢复率、不同时间点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联合应用氨茶碱和肾上腺素对心跳骤停的复苏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肾上腺素,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作者:付晓华;周国平;朱茄英;马彬;陈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18例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2月~2004年11月收治的18例十二指肠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15例,死亡3例,术后并发症6例.结论 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提高术中探查的准确率,根据伤情选择合理的术式,建立有效的十二指肠引流减压配合营养支持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徐广飞;张炳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LASIK术中角膜瓣并发症的处理

    目的 探讨LASIK手术中不成功瓣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观察我院行LASIK不成功角膜瓣的近视患者再次手术疗效,17例病人,分别于LASIK术后即日~8个月再次行LASIK或LASEK治疗.原始屈光度-3.0~-8.0 Ds.结果 2次术后半年所有病人裸眼视力均提高,除1例因上皮内生,矫正视力较术前下降1行外,其他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矫正视力.结论 对LASIK术中角膜瓣并发症需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不同方法行2次手术,以使手术更安全,有效.

    作者:付劲松;李定章;谢程阳;许小毛;周水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新生儿监护室早产儿两种留置胃管法的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NICU早产儿经口和经鼻两种留置胃管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入住MCU需置胃管的早产儿随机分为经鼻组和经口组,所有病例SPO2>95%,比较两种胃管置入方法的一次成功率及恶心症状发生率,采用监护仪监测置胃管前后SPO2的变化,并采用DAN评分标准,评价患儿疼痛表达得分情况.结果 经口组置胃管一次成功率100%,高于经鼻组70%,差异有显著意义;经口组置胃管恶心症状发生率61.9%,低于经鼻组86.7%,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经口组置管后SPO2下降程度低于经鼻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经口组DAN评分得分低于经鼻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经口胃管置入法明显优于经鼻胃管置入法.

    作者:张淑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江西省2004~2005年性病疫情分析

    目的 分析我省性病的流行状况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全省2004年~2005年性病病例报告数据.结果 我省性病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发病年龄以20~49岁为主,文化层次以中学文化为主.结论 应针对高危人群,加大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力度,积极推广百分百安全套使用项目.

    作者:尹梅;陈红;刘家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行单纯性小肠粘连松解术27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治疗单纯性小肠粘连的可行性和适应症.方法 对2001年5月~2006年2月单纯性小肠粘连27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28~103 mom,平均55min,平均出血量约30.7ml.术后27例经随访1~3年,均未发生粘连性腹痛或肠梗阻,亦无其它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具有创伤小,腹腔暴露机会少、手术安全性更高,手术时间更短、脏层腹膜干扰轻等特点[1].而且使术后肠粘连复发的机会更少,是治疗单纯性小肠粘连的较好术式.

    作者:余德元;陶绪雄;扈东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骨盆骨折及合并伤的早期处理

    骨盆骨折病例发生概率日益增多,它是一种高能量的暴力伤,常伴有严重的其它部位损伤.我院自1998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骨盆骨折病例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朝阳;江满萍;黄珍梅;吴琼;黄奕瑚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