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旭光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具有很强的活力的精微物质,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之一,是运行脉道中富有营养的赤色液体,若人体的气血、阴阳不足称为虚损,由此而产生的病证称为虚损证,养生抗衰延年药酒为正气虚损而设。凡身体健康、脏腑功能活动正常的人,则不宜服用养生抗衰延年药酒,但是这类药酒对未老先衰者或老年人特别适合,用以提高脏腑正常活动功能,促进身体康健,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作者:梁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有位哲人说:“真正的财富,是健康的身体,幸福的生活和好的心情。”其实,这句话我觉得应该这样理解:好的心情是前提,只有拥有好的心情,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生活。古人云:“养生在养心”,“养心乃养生之道”。心情,是人的感情或心理状态,感情是由外界刺激产生的心理反应,磁感应生电、人感应生情。人,总有一定的心情陪伴着自己。人们常说的,心悦、心安、心静、心钝都是心情上的不同表现。心情好,令人畅快。好心情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愿不愿发现。好心情都是自己给的,靠自己去寻找。有了好的心情,才会活得健康,活得幸福,活得长寿。
作者:段扫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人均每天固定食盐摄入量不得超过6克。盐中含有钠元素,食用腌制或过咸的食品会使钠摄入过量,使人体的血容量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增加。
作者:吕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花生花生又叫落花生、长生果。中医认为,花生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和胃、润肺化痰、理气通乳、滋养调气、清咽止咳、止血生乳的功效。主治营养不良、食少体弱、燥咳少痰、咯血、齿衄、鼻衄、皮肤紫斑、产后乳少、大便燥结等症。
作者:悠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外婆今年97岁,久居江南的她,耳不聋,眼不花,记忆力也不错。每天清晨,她都会在院子里打一套太极拳。动作娴熟,刚柔并济。每天闲来无事,她都会绕着村子转一圈。不要人扶,不拄拐杖,腿脚灵活。一路走,一路和乡邻打招呼,聊几句家常。她一生食素,特别喜欢吃自己亲手栽种的蔬菜。她说自己种的菜新鲜,好吃。她大的爱好是剪窗花。一双巧手,剪什么像什么。喜鹊登梅、二龙戏珠、天女散花、孔雀开屏……真是好看极了。热爱生活的她,是村子里首屈一指的长寿老人。我问她,健康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她说,很简单,就是“四忘”:忘掉年龄、忘掉忧愁、忘掉过去、忘掉名利。人的生理年龄是客观存在的。但心若不老,则青春常驻。古人云“人不思老,老将不至”就是这个道理。人生于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凡事想得开,放得下。一心向善,淡泊名利,知足常乐,自然就会健康长寿。
作者:夏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茶饮料喝多了易流失B族维生素茶饮料是目前颇为流行的饮品之一。这种饮料既有茶叶的清香,又有诱人的甜味,堪称口感一流。人们在喝这种饮料时往往容易忽视糖含量的问题。因此,如果不是完全没有甜味的茶饮料,饮用前应该看一下饮料的含糖量说明和总体积。以每瓶500毫升为例,若没有注明“低糖”,则含糖量可达到8%~10%,那么喝三四瓶,就会摄入200克左右的糖,相当于吃2碗米饭;如果注明“低糖”,则含糖量大约减半。而糖分的大量摄入,会造成B族维生素的缺乏。
作者:辛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明明身体好好的,工作也差不到哪里,睡一觉起来整颗心却突然灰暗郁结,不想工作。不久前,一项针对上海、无锡、深圳等地对1197名成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66%的人有多梦、失眠、不易入睡等现象;经常腰酸背痛者为62%;记忆力明显衰退的占57%;脾气暴躁、焦虑点48%。另有调查表明,这种在城市里比较多见的“慢性疲劳综合症”在新兴的行业中的发病率为10%~20%。在某些行业中更高达50%,如科研、新闻、广告、公务员等。其原因主要是在现代高度压力之下,不少上班族从未有规律地做过运动,被慢性疲劳症缠上也懵然不知,以致出现许多身心症状。因此,造成的“过劳死”频频见诸报端。
作者:豪甫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近日,网上流传一则饮食贴士“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不少人有疑问:平常晚餐的菜肴中有不少是用姜炒的,是否对身体有害,毒害有多深?要说清楚“晚上吃姜是否等于吃砒霜”的问题,还得从中医的阴阳寒热说起。
作者:李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穿窄紧鞋:小心脚病常穿窄而紧的鞋会使五趾并拢太紧,限制了脚趾和脚掌的发育,足跟和足趾经常受机械性摩擦和压迫,易引起角质过度增生形成鸡眼。长时间走路容易磨起血泡。足趾磨损破溃后,还会引起甲沟炎。夏季穿窄紧鞋,因鞋内气流不畅,导致脚臭难除,甚至会引起足癣等皮肤病。所以,不宜穿窄而紧的鞋。
作者:袁修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水仙花极具观赏性。不管是土栽在盆儿里,还是水养在盘儿中,只要水分充足,便极易繁茂,摆在窗台,就是风景;搁在茶几,就是盆景。既跳得上作家的眉头,又跃得上画家的笔头。不管是寥寥数笔的写意,还是精描细绘的工笔;也不管是打油诗,还是律诗绝句,只要所写所画所咏是水仙,就是美的。
作者:张会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1.沙参玉竹蒸鸭原料:老鸭1只(约1500克),玉竹50克,北沙参50克,姜、花椒、料酒、盐适量。制作:将老鸭宰杀煺毛、去内脏。玉竹、北沙参拣净杂质、洗净,备用。将老鸭、沙参、玉竹同放瓦煲内,加清水、姜、花椒、料酒、盐适量,用小火炖2个小时即可。功效:补阴除烦、润肺清热、润肠通便。适用于肺阴虚损,五劳七伤,骨蒸劳热,久咳肺痿及大便结燥等症。
作者:王荣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所谓“老伴儿”,系指表述老年夫妻关系的一种通俗用语。有朋自远方来,让座献茶后,遂向客人介绍:“这是我的老伴儿……”。“老伴儿”一词出口,当下给人以一种朴实亲近的感受。
作者:王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是我国民间的重要习俗。在漫长的岁月中,清明节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的饮食民俗。清明节在饮食民俗上有个显著特点,即早在春秋时,清明不生火做饭,只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也即“寒食”。寒食,历代叫法不同,《齐民要术》中称“细环饼”,《本草纲目》中又叫“捻头”。从文献记载来看,就是馓子、清明饼之类食品。清明寒食之俗的形成,相传与纪念春秋晋国贤臣介子推有关,《左传》、《后汉书》等均有这方面的记载。至唐代时,清明寒食仍很器重,唐代诗人卢象在《咏寒食》诗中写道:“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唐代诗人韦庄的“内官初赐清明火”,是说寒食后第三天,由宫内传火炬出,赐与近臣。当时清明节除了吃冷粥、冷饼之类冷食外,还在寒食前制作了许多“甜饧”,即麦芽糖。唐代李商隐的“粥香饧白杏花天”,就描写了当时寒食的情景。宋代时,有钱的人家在清明节前用面粉和枣泥制成形似燕子的点心叫“枣锢飞燕”。宋代《东京梦华录》对此描述道:“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节日,坊市卖稠饧、麦糕、乳酪、乳饼之类。”宋代清明节还吃一种叫“馓子”的油炸食品,苏东坡曾作《馓子》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明、清代清明食俗基本沿袭了唐宋以来的风俗。但清代时,清明食俗已不局限于寒食,而且热食也成为应节食物,如清代的《吴门竹枝词》所写:“相传百五禁厨烟,红藕青团各祭先。熟食安能通气臭,家家烧笋又烹鲜。”就说明了当时清明节已出现热食的情形。
作者:缪士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戒烟很难,有人说是难于上青天。一项调查表明:吸烟者中,知道吸烟有害的占95%,但愿意戒烟者则为50%,而戒烟成功者仅为5%。其落差之大说明了戒烟的难度。1984年我国50万人吸烟,调查报告显示戒烟率仅为3.85%,其结果与上述调查相近。
作者:洪昭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说文解字》中,美与善同意。人性是人这一物种的先天自然因素与后天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塑造出来的作为社会人的属性。它分为五个层面:物性、感性、理性、德性、灵性。由善的本性引发的愉悦感,就是美感。
作者:唐加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说说肝与胆常言说:“肝胆相照。”肝和胆是连在一起的,肝在上、胆在下,它们是一对“同甘苦共患难”的兄弟。肝大约重1.5公斤左右,分左、右两大叶。平时藏在肋弓里,用手摸不到它。如果肝发了炎,体积肿大,这时,医生在患者的肋弓下一按一压就能摸到它了。
作者:张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黄帝轩辕氏被后世的华夏子孙尊为“人文初祖”,就是说他是中国各种文化的始祖。传说不但他精于“长生久视”之道,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子孙也都寿享百岁,黄帝之子少昊活了一百多岁,少昊之孙帝喾活了106岁,帝喾的儿子、更是活到116岁。据考证,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其农民、猎户、渔民等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而黄帝及其子孙却都活到116~120岁,简直是不可理解的奇事。
作者:刘彦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春来柳先知”。春光明媚,暖风拂柳,柳丝重新吐出新绿,正是春赏翠柳的好时节。我国有以下几处著名的赏柳好去处:柳浪闻莺春天的杭州西子湖,叫游人动情的,莫过于成行成丝的依依杨柳了。那嫩绿鹅黄的柳丝,牵着春风,或轻拂水面,或舞弄芳草,有时还会撩拂到游人的脸上,一派温情脉脉。西子湖处处绿柳成荫,然而著名的是柳浪桥附近的“柳浪闻莺”景点。此处柳枝随风拂起,如碧浪翻空,还有黄莺啼鸣声声,令人心旷神怡。
作者:飘飘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杭州西湖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被誉为“人间天堂”。相传北宋元丰二年,一法号为“辩才”的高僧,退居西湖狮峰,开山种茶。辩才“识风水”,种出的茶色绿、香郁、味醇、形美,人称“四绝”,尤以“龙井”冠名。
作者:潘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清明:四月四日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一般都在每年公历的四月四日或五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度。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平气温都已升到12℃以上。
作者:石柱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