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爱华
外婆今年97岁,久居江南的她,耳不聋,眼不花,记忆力也不错。每天清晨,她都会在院子里打一套太极拳。动作娴熟,刚柔并济。每天闲来无事,她都会绕着村子转一圈。不要人扶,不拄拐杖,腿脚灵活。一路走,一路和乡邻打招呼,聊几句家常。她一生食素,特别喜欢吃自己亲手栽种的蔬菜。她说自己种的菜新鲜,好吃。她大的爱好是剪窗花。一双巧手,剪什么像什么。喜鹊登梅、二龙戏珠、天女散花、孔雀开屏……真是好看极了。热爱生活的她,是村子里首屈一指的长寿老人。我问她,健康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她说,很简单,就是“四忘”:忘掉年龄、忘掉忧愁、忘掉过去、忘掉名利。人的生理年龄是客观存在的。但心若不老,则青春常驻。古人云“人不思老,老将不至”就是这个道理。人生于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凡事想得开,放得下。一心向善,淡泊名利,知足常乐,自然就会健康长寿。
作者:夏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1.沙参玉竹蒸鸭原料:老鸭1只(约1500克),玉竹50克,北沙参50克,姜、花椒、料酒、盐适量。制作:将老鸭宰杀煺毛、去内脏。玉竹、北沙参拣净杂质、洗净,备用。将老鸭、沙参、玉竹同放瓦煲内,加清水、姜、花椒、料酒、盐适量,用小火炖2个小时即可。功效:补阴除烦、润肺清热、润肠通便。适用于肺阴虚损,五劳七伤,骨蒸劳热,久咳肺痿及大便结燥等症。
作者:王荣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红枣是药食两用的果品,它的食用价值极高。《本草纲目》中说:枣味甘、性平,入脾、胃经;有补益脾胃,滋养阴血,养心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大枣历来是益气、养血、安神的保健佳品,对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失眠、贫血等都很有益。大枣果肉肥厚,色美味甜,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用于治疗脾气虚所致的食少、泄泻,阴血虚所致的妇女脏躁证,病后体虚的人,食用大枣也有良好的滋补作用。大枣不仅是养生保健的佳品,更是护肤美颜的佳品。每日吃大枣3次,每次10枚,有养血美颜的功效。大枣配银耳炖食或煮粥食用,效果更佳。这也是由于大枣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铁等矿物质,能促进造血,防治贫血,使肤色红润。加之大枣中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P和环-磷酸腺苷能促进皮肤细胞代谢,使皮肤白皙细腻,防止色素沉着,达到护肤美颜效果。另外,食大枣对妇女更年期潮热出汗、情绪不稳有控制和调补作用。还有,大枣具有增强人体耐力和抗疲劳的作用。无怪乎人们一向把枣当作补气健身的佳品。
作者:海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家庭体操的特点在于做操者可针对自己的健康状态有目的地进行针对性活动。每天坚持做1~2次,每次做10分钟左右,对于提高健康水平非常有益。
作者:韦桂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父母年龄有些老了,已是花甲之年。我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有了工作,娶妻生子,组建了幸福家庭。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我一直想把他们接到城里来住,搬进新楼房后,我的这个愿望终于实现。
作者:任保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花生花生又叫落花生、长生果。中医认为,花生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和胃、润肺化痰、理气通乳、滋养调气、清咽止咳、止血生乳的功效。主治营养不良、食少体弱、燥咳少痰、咯血、齿衄、鼻衄、皮肤紫斑、产后乳少、大便燥结等症。
作者:悠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所谓“老伴儿”,系指表述老年夫妻关系的一种通俗用语。有朋自远方来,让座献茶后,遂向客人介绍:“这是我的老伴儿……”。“老伴儿”一词出口,当下给人以一种朴实亲近的感受。
作者:王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杭州西湖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被誉为“人间天堂”。相传北宋元丰二年,一法号为“辩才”的高僧,退居西湖狮峰,开山种茶。辩才“识风水”,种出的茶色绿、香郁、味醇、形美,人称“四绝”,尤以“龙井”冠名。
作者:潘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每到春天,不少人就会感觉特别容易犯困,整个人都没精打采。很多人以为这是“春困”。其实,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也有类似“春困”的症状,患者会感觉浑身懒洋洋的,总是提不起精神。虽然甲减表现隐蔽,还是有很多细微症状可循,千万别把甲减当成了“春困”,由此耽误治疗时机。除此以外,精神疾病、肝炎、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都可能带来系列“春困”表现,患者应注意排查是否近期的困顿为病理所致。
作者:张正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说文解字》中,美与善同意。人性是人这一物种的先天自然因素与后天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塑造出来的作为社会人的属性。它分为五个层面:物性、感性、理性、德性、灵性。由善的本性引发的愉悦感,就是美感。
作者:唐加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著名学者、作家、教育家、翻译家季羡林,以98岁高龄告别人世。他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呢?他自己概括为“三不主义”: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对于季老的这个“三不主义”,不挑食、不嘀咕这两条还比较好理解,而“不锻炼”则既不同于千百年来的传统观念,也不同于众多人们的现实做法,可真够怪异的。
作者:张晓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初醉醒酒法:一手的拇指点捏右侧的鱼际穴,另一手的拇指点捏左侧内关穴,轻揉操作半分钟左右。鱼际穴在手掌的大拇指根部,由于肌肉明显突起,形状如鱼,故中医学把这个部位称为鱼际。内关穴在手臂内侧,腕横纹正中上两寸。点捏时以有胀痛为度,可治头昏,令人镇静。如果饮酒过多觉得心脏不太舒适,可不停点按内关穴,每次3分钟,间歇1分钟,就能迅速止痛或调整心律。
作者:郭旭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老年人晚年幸福来自哪里?不是来自于多么优越的生活,而是来自于自己内心世界。何故?具体的内容如下八点:1.淡泊就是福。将功名利禄,视如粪土,宁静从容,以静养心,一身轻松,安度晚年。有的人不甘寂寞,到处抛头露面,若不如愿,反生失落感。有道是“人生不为名利牵,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作者:阎书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食之有道,能养身防病;食之无道,会伤身致病。因此,必须合理配膳,讲究“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作者:胡汉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茶饮料喝多了易流失B族维生素茶饮料是目前颇为流行的饮品之一。这种饮料既有茶叶的清香,又有诱人的甜味,堪称口感一流。人们在喝这种饮料时往往容易忽视糖含量的问题。因此,如果不是完全没有甜味的茶饮料,饮用前应该看一下饮料的含糖量说明和总体积。以每瓶500毫升为例,若没有注明“低糖”,则含糖量可达到8%~10%,那么喝三四瓶,就会摄入200克左右的糖,相当于吃2碗米饭;如果注明“低糖”,则含糖量大约减半。而糖分的大量摄入,会造成B族维生素的缺乏。
作者:辛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人们常常在年过三十之后的每一个生日感叹“一年更比一年老”。然而今天,关于“老”的概念和观念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有的专家甚至发现“变老”意味着“更好”。人总是要老的,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人老不可怕,而且在一些方面,只要有健康的心理,积极的生活态度,反而更有胜人之处。以下是心理学专家们列举的“老有老的好”的10大理由。
作者:华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明明身体好好的,工作也差不到哪里,睡一觉起来整颗心却突然灰暗郁结,不想工作。不久前,一项针对上海、无锡、深圳等地对1197名成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66%的人有多梦、失眠、不易入睡等现象;经常腰酸背痛者为62%;记忆力明显衰退的占57%;脾气暴躁、焦虑点48%。另有调查表明,这种在城市里比较多见的“慢性疲劳综合症”在新兴的行业中的发病率为10%~20%。在某些行业中更高达50%,如科研、新闻、广告、公务员等。其原因主要是在现代高度压力之下,不少上班族从未有规律地做过运动,被慢性疲劳症缠上也懵然不知,以致出现许多身心症状。因此,造成的“过劳死”频频见诸报端。
作者:豪甫 刊期: 2014年第04期
1.吐纳术原理:通过腹式呼吸快速补足人体真元之气,吐故纳新,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养生效果。步骤:松静站立、全身放松、意守下丹田,采用腹式呼吸法,意念导引把宇宙间富含负离子的新鲜空气缓慢吸入下丹田,吸气过程注意匀、细、绵、长,当丹田气足之后要沉、提、托、聚。沉是往下引,提是往上堆,托是屏住,聚是用内压通过鼻子往外快速喷出,利用反推力把吸入的氧气沉入下丹田,同时带出气管、支气管里的分泌物。吸入清气排出浊气。
作者:唐新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李佃贵,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研究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多项职务。经40多年的临床探索,在治疗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病、肝硬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作者:刘小发;徐伟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一忌久坐不动,宜适量运动。静坐与等待是垂钓的明显特点。对于老年垂钓者和经常参加此项活动的人来讲,久坐也有伤身之弊。要化弊为利,就应当在垂钓之时做适量运动。例如沿水边散步、弯腰转体、捶背拍腿等等。适量运动,可以防止腰腿痛的发生,又可以消除疲劳感。
作者:赵永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