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东亮;李庆浩;张丽华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电图T波倒置、血浆中BNP 的水平变化与左室重构之间的关系,探讨T波倒置、BNP对左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 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54例,溶栓治疗后持续24h监测心电图,A组(溶栓治疗后24小时出现T波倒置,n=38)与B组(溶栓治疗后24小时T波仍直立,n=16)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浆BNP水平进行检测,并随访复查急性心肌梗死后2~3天及第3个月超声心动图.结果 溶栓治疗后BNP水平,A组明显小于B组;A组内治疗前后BNP比较,治疗后明显减小;B组治疗后BNP水平明显增加.A组患者溶栓治疗后2~3天及3个月时LVED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B组患者溶栓治疗后3个月时LVEDD明显增大,B组左室重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早期T波倒置和BNP水平降低对于预测左室重构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春光;付强;王临光;张毅刚;王彦炯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解脲支原体感染男性生殖道后对精液质量的影响以及与男性不育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98例解脲支原体感染者和121例正常生育者的精液分别做液化时间、精液常规、精子形态学分析以及抗精子抗体检查.结果 两组结果在液化时间、精子存活率、精子密度、抗精子抗体等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解脲支原体感染可引起精液质量(包括精液液化时间、精液常规、精子形态以及抗精子抗体)发生异常改变,导致男性不育症.
作者:陈峰;石磊;张铭;刘继普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应用内固定对儿童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24例儿童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的内固定治疗资料.结果 24例患儿骨折如期愈合18例,合并感染致胫骨下段延期愈合3例,皮肤坏死经二期植皮愈合3例.结论 儿童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经清创、复位后行内固定治疗是可行的方法.具有恢复快,护理方便的特点.
作者:周明哲;赵厚臣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打工族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高血压防治措施.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入选的11514名打工者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打工族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生活节律、高血压标准、危险因素及后果的知晓率分别为21.6%、24.6%、31.4%、41.5%、19.3%;不同文化程度的打工人群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情况有着明显的差异.结论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自然;宋宗仁;杨寅秋 刊期: 2006年第15期
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以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及颈肩部疼痛为主,或伴有头痛头晕、恶心、上肢麻木无力和健忘失眠等常见症状,多由于颈椎间盘突出、颈椎椎体退行性变、颈椎变直失去平衡、颈椎狭窄和颈部慢性劳损引起.我院于2000~2005年对理疗科门诊8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牵引、中医辨证针刺、中药治疗,同时配合辨证施护,与单纯牵引、针刺、未调护的对照组44例进行了比较,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东萍;朱柏吉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753例糖尿病患者13项糖尿病性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753例调查对象的糖尿病性心脏病患病率为35.33%.对糖尿病性心脏病患者进行1:1配对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性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为未控制饮食、合并高血压、未用降糖药、体重指数升高.结论 控制糖尿病、减少合并症是防止糖尿病性心脏病发生的关键.
作者:王桂兰;陈丽琴 刊期: 2006年第15期
为探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2005年2月~2006年1月,我们对社区中76例血糖控制差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调查访谈,根据其不同原因,因人而异,采取相应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玉莲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患者入院4 h内的血清肌钙蛋白-I浓度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比较两种测定的阳性率和特异性.结果 血清肌钙蛋白-I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测定.结论 肌钙蛋白-I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结合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作者:沈召红;赵开美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并寻找其对策.方法 对165例正在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自拟问卷方式调查并随访8周.结果 住院期间98.2%的患者按医嘱服药,3例(1.8%)依从性差,出院后4周、6周及8周能按时服药者分别为85.4%、58.2%和39.4%.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差.患者记忆力差,药物种类多、有副作用、价格昂贵,以及患者高血压知识缺乏是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健康教育是提高依从性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涛;吴荣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近6年来经治的16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结果 发病时间为术后2周左右.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①发生于腹部手术后早期,虽有机械性因素,但大多都是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粘连引起;②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轻,部分患者有少量肛门排气排便,体征虽典型,但较少发生绞窄;③保守治疗大都有效.16例治疗3~14天症状缓解,平均12天.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可治愈.
作者:张超;尹珊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子宫壁缝扎或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对剖宫产术中出血的防治意义.方法 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对87例剖宫产术中出血或术后可能出血的患者施行了改良背带式捆绑式子宫缝扎、子宫壁8字缝扎或(及)双侧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果 87例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止血迅速,无一例晚期产后出血及子宫切除病例.结论 上述几种不同的缝扎法对剖宫产术中出血的防治效果确切,简单易行.
作者:丁建民 刊期: 2006年第15期
无偿献血工作中,足够的定期无偿献血者不仅可降低输血的危险性,而且有助于确保充足的血源.献血过程中良好的护理工作,对一名初次献血者能否转变为一名定期献血者至关重要.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作如下阐述.
作者:李文萍;马胜利;李秀云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青年型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多导睡眠监测特点.方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青年患者50例,其中合并高血压者24例,血压正常者26例,进行两组间多导睡眠监测资料的比较.结果 24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体块指数(BMI)平均(31.7083±4.23730) kg/m2.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平均(406.0833±241.00008)次,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睡眠结构比较显示,合并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高血压组低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血压正常组(P<0.05).结论 就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的青年患者呼吸紊乱及低血氧程度重,但睡眠结构紊乱的程度与血压正常的青年患者基本接近.
作者:战秀兰;张雷;张瑞华;刘红霞 刊期: 2006年第15期
有机氮农药(杀虫脒、单甲脒等)是近年来当地农村仍在使用的一种广谱杀虫、杀螨剂,由于管理不当,易造成人为自服中毒,现将我院从1998~2005年收治的22例有机氮农药中毒报告如下.
作者:黄康伟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出血性脑卒中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报告78例自发性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显微镜下进行,均为微骨窗入路.术后即可复查颅脑,清除率在80%以上者占87%.结论 经微骨窗显微镜下清除自发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肿,可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及降低血肿复发.
作者:宁波;孟庆海;张修宝;王国军;杨坤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小儿腹腔镜治疗小儿阑尾炎的手术方式、适应证.方法 应用小儿腹腔镜对256例小儿阑尾炎分别行双孔法、三孔法及采用带操作孔道腹腔镜的脐部单孔法和多孔法手术治疗.结果 除3例中转开腹手术外,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中出血1~5毫升,平均2毫升.手术时间15~45分钟,平均25分钟.Trocar戳孔感染7例,住院时间3~7天,平均5天.随访1~23个月,除1例因肠粘连肠梗阻复诊两次外,其余病例均恢复良好.结论 小儿腹腔镜治疗小儿阑尾炎具有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适合推广.适当选择腹腔镜手术的具体方法可发挥其优势,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夏东亮;李庆浩;张丽华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差别.方法 将94例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两组,对比观察其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桡动脉组在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低于股动脉组(P<0.01,P<0.05).结论 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并发症少,卧床时间短,舒适度高,住院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王冬梅;高英俊;曹丽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探讨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06年4月就诊的97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方案1:对病情较重或年龄<6个月或血象显示白细胞数增高的以静滴地塞米松平喘、抗生素抗感染及对症治疗为主;方案2:年龄≥6个月的轻中度患儿无细菌感染征象以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平喘及对症治疗为主,2天后喘憋无缓解改用静滴地塞米松,3天后病情无缓解加用抗生素.对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均治愈.方案1中36例患儿,平均病程为(8.20±1.04)d;方案2中61例患儿有30例未加用抗生素治疗,平均病程(7.71±0.91)d,另31例患儿3天后因病情无缓解加用抗生素治疗,平均病程(8.32±0.98)d;11例采用雾化吸入地塞米松治疗,喘憋缓解,缓解率18%,余50例2天后改用静滴地塞米松治疗.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为病毒感染,应尽量减少抗生素的应用;静滴地塞米松是缓解喘憋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爱武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血脂、血糖、谷丙转氨酶的变化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 对经B超检查确认的108例脂肪肝患者及86例健康者的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血糖及谷丙转氨酶进行分析.结果 108例脂肪肝患者的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及谷丙转氨酶四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特别是甘油三酯与正常对照组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 脂肪肝患者不仅存在脂肪代谢紊乱,而且存在血糖异常、肝细胞损伤及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改变.
作者:刘晓建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胺碘酮转复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转复时静脉负荷时间.方法 将23例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48小时以内的急性心房颤动患者,静脉推注胺碘酮150mg之后持续静脉滴注,转复窦性心律后停用.结果 21例均在静脉滴注后24小时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率91.3%;1例出现心动过缓,停药后恢复正常心律;1例出现急性左心功能恶化,停用.结论 静脉滴注胺碘酮可安全有效地转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的心房颤动.
作者:孔印琢;张洪刚 刊期: 200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