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丽华;刘跃民
目的总结12例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了近10年收治的创伤性膈肌破裂病人12例,其中左侧膈肌破裂10例,右侧2例.致伤原因依次为:锐器刺伤9例,车祸伤2例,胸腹挤压1例.术前明确诊断8例,术中探查发现3例,漏诊1例.结果 12例均经手术治疗,治愈8例,死亡4例,死亡率33.3%.结论术前对膈肌破裂的高度重视及术中对膈肌的仔细探查,是减少漏诊的关键.早期诊断、及时手术、积极有效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吴修才;叶晓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998年10月~2003年12月,我院共收治婴儿捂热综合征48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8例患儿均按<儿科急诊医学>确诊.男32例,女16例,男女之比为2∶1,均来自农村.年龄1月-1岁,其中1月~3月30例(62.9%),4月~6月14例(29%),7月~1岁4例(8.5%).
作者:张亚浩;李春霞;贾连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处理和治疗在过去的10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对AMI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的认识逐步加深,处理方法的不断改进,形成了许多具有前景的治疗对策,本文复习近年来有关AMI药物溶栓与介入治疗的进展.
作者:田厚振;孙宝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索破伤风早期控制并解除痉挛的方法.方法收集自1991年至2001年10月收治重症破伤风冬眠疗法病例21例疗效观察.结果好转2例,2/21(9.5%),治愈19/21(90.5%).结论治疗重症破伤风采用冬眠药物半量给药,早期控制并解除痉挛是综合治疗的中心环节.
作者:成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精神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急性期经过药物治疗,精神症状消失或部分消失,痊愈后回到社会,但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成了病人重返社会发挥专长,达到自我实现的重要障碍,此时,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心理护理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病人所存在的心理难题.并协调各方人际关系,调整病人心理适应,使之配合医护及家人,服从治疗,早日康复身心,获得更好的转归和结局.
作者:王慧芳;刘启珍;徐宗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发病急骤,恢复较慢且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能力.良好的康复护理可以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彩梅;潘晓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随着上世纪70年代初CT的发明,医学图像开始了数字化的新纪元,其后,MR、DSA、CR、DR、PET等相继问世,产生了大量的数字化影像资料,而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即图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即是为了管理和合理应用这些资料而诞生的.它是以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全面解决医学影像获取、显示、处理、储存、传输和管理的综合性系统,成为医院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工程,代表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整个医学影像的发展和社会医疗模式的转变均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崔群生;丁晓民;谢元忠;孔庆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等.属中医咳嗽、喘证、哮证、肺胀范畴,临床以咳嗽、气喘、胸闷胀满、痰多、心慌气短为主证,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则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证候.
作者:刘予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例1,男,39岁.因刺激性干咳、胸痛、低热两月余来我院就诊.肺部CT证实为肺癌(中心型).收入本科后给予头孢哌酮钠(上海先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3.0g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开始两天无异常反应,第三天晚上饮白酒约2两,酒后约30~40分钟左右出现胸闷、气短、头面潮红、烦躁不安、血压下降等表现,经询诊,告知患者发生上述反应,急给予吸氧、强心、呼吸兴奋剂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嘱停用头孢哌酮钠,改用左氧氟沙星,一周内不饮酒,未有上述情况.
作者:张淑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TIMI危险评分对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危险分层与预测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56例择期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外科手术,术前行TIMI危险评分,累计患者入院时的评分值,将患者分成不同的危险层次,观察患者围手术期的主要并发症、住院期间及随访1~12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和心脏性死亡发生率.结果评分≤3分者的MACE发生率低于平均发生率,而≥4分者则显著增高,随评分值的逐渐递增,其MACE发生率呈进行性增高,评分≥8分者的MACE发生是评分为0的8倍,提示评分值越高,尤其是≥6分者不仅总MACE发生增多,且心脏性死亡也有显著增高趋势.结论 TIMI危险评分可作为入院时床旁定量分析STEMI行非心脏手术的危险分层与临床预后的一种方便、实用的方法.
作者:刘爱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和CIDA-WHO结核病控制项目,采用全程间歇短程化疗方案:2R3H3Z3S3,(E3)/4R3H3和全程督导化疗管理(DOTS).方法对新发的216例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予以治疗管理.结果两个项目病人疗程结束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6.8%和94.6%,达到了项目规定标准要求,但低于文献报道结果;88.9%(192/216)的病例病灶已明显吸收,空洞也相继闭合,随访半年,只有6人因合并其他疾病而吸收较差.结论该全程间歇短程化疗方案具有剂量小,费用低,副作用少,病人容易接受,易管理等特点,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薛荣年;李建之;李龙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网络成瘾症(IAD)患者心理状况.方法对全市1037名中学生采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上网成瘾研究中心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心理学家金百利.s.杨的测评方法,结果有112名网络成瘾症患者,并用scl-90进行现场调查.结果中学生网络成瘾症患者发生率10.8%,scl-90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各因子明显高于常模.结论中学生网络成瘾患者心理问题严重,应给予心理危机干预.
作者:廉鹏;户桂铃;张向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手外伤手术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程度,关系到日后的生活能力,而功能恢复的好坏要靠坚持不懈的功能锻炼,但多数患者对功能锻炼知识缺乏了解,不认真坚持锻炼造成功能受限而影响日后的正常生活.所以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非常重要.
作者:车丽华;刘跃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纳络酮(naloxone)为吗啡和β-内啡肽拮抗剂,主要应用于吗啡类中毒的解救,是欧、美一些国家急救车必备药物之一.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发展及临床的广泛应用,纳络酮在其它领域治疗的疾病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青睐.现将笔者在临床上的应用报告如下,供同仁参考.
作者:马翃;杨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煤焦油是焦化厂副产品,从中可提取多种化工原料,但对皮肤损害较为突出,2003年5月对某焦化厂408名工人进行职业性皮肤损害调查,情况如下:
作者:魏新民;亓习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或者突出压迫神经而造成肩背、上肢的疼痛、麻木.严重者可造成大脑供血不足.由于增生部位不同,而出现症状各异.有些患者X线平片与症状不符.现将100例平片分析如下:
作者:王传茂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尼群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178例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服安慰剂2周后单纯口服尼群地平10~20mg,1次/日,共6周.结果 6周后血压降为13854±13.54/8533±7.93mHg(1mmHg=0.133kPa).显效71.2%有效27.2%总有效率98.4%.出现不良反应18例(10.1%),毋需停药.治疗前、后血生化及肝、肾功能无改变.结论尼群地平能有效地降低EH病人的血压,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作者:孙英杰;杜允宏;吴钦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科2000年1月~2002年1月共完成全髋关节置换术98例,我们着重注意了术前宣教、皮肤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及有针对性的康复功能训练,未发生各种护理并发症,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司晓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笔者自1992年6月以来运用云南白药治疗输液后静脉炎64例,效果尤佳.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4例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大60岁,小10岁,平均年龄20岁.手臂静脉炎症面积大长度10cm,短4cm,伤后来院治疗早3d,迟月余.
作者:杨爱东;姜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该市消灭脊灰工作的回顾,为无脊灰证实提供依据,并为其他疾病控制提供借鉴.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市历年脊灰疫情、OPV免疫、AFP病例监测、免疫监测、科学管理等资料进行分析,数据采用excel2000处理.结果泰安市历史上曾是脊髓灰质炎的高发区之一,1970年发病率达9.62/10万.依据OPV使用情况,消灭脊灰工作先后经历了:①自然感染期(1960年以前),②部分使用OPV期(1961~1972年),③广泛应用OPV期(1973~1985年),④冷链运转期(1986~1990年),⑤消灭脊灰期(1991~2000年)五个时期.回顾消灭脊灰工作进程,一是适龄儿童OPV接种率水平和接种质量的不断提高,是实现消灭脊灰的关键手段.二是正确实施AFP病例监测是消灭脊灰的重要依据.三是加强科学管理、规范服务水平、强化技术培训与宣传动员是实现消灭脊灰的基础保障.结论该市自1991年5月以来已彻底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循环,对于其他疾病的控制或消除制定措施提供了借鉴.
作者:谢学迎;王斌;刘爱国;王娟娟;王恒;王晶;杜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