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郁金微细粉碎工艺及其微细粉的粉体学性质研究

郝月莆;秦春凤;向孙敏;杨安东;逯多

关键词:郁金, 微细粉碎, 正交设计, 粉体学性质, 吸湿率
摘要:目的:对郁金微细粉碎工艺及粉碎过后的郁金微细粉的粉体学性质进行研究分析,为郁金作为中药制剂原料药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d50为指标,运用正交设计优选郁金的微细粉碎工艺,并通过微细粉碎前后外观性状、红外光谱、流动性、吸湿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评价不同粒径郁金粉体的粉体学性质。结果:根据正交设计结果优选出了佳微细粉碎工艺,即投料量为1200 g、含水量为5.5%、粉碎时间为40 min;郁金超微前后粉末的粉体学性质对比结果显示,随粒径变小,郁金粉体逐渐出现团聚现象,颗粒感消失,颜色变浅,粉末细腻,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未发生改变,流动性降低,平衡吸湿量增加,吸湿初始速度增大,但吸湿加速度降低,吸湿性略增强。结论:郁金微细粉碎工艺简便,可靠,粒径小,可行性高,可用于郁金的微细粉碎,综合评价优选微细粉四为较优粉体。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体现中医病因病机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动物模型评价及筛选

    目的:梳理不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动物模型的造模因素和评价指标,分析各种动物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筛选体现中医药病因病机的模型。方法:通过收集1979年以来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77篇,建立PCOS造模因素(动物种别及鼠龄、造模试剂及剂量等)和评价指标(卵巢形态学、激素水平)的数据库,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国内外建立的PCOS动物模型有雄激素造模法、雄激素联合HCG造模法、孕激素联合HCG造模法、雌激素造模法、芳香化酶抑制剂造模法、胰岛素联合HCG造模法、雄激素联合胰岛素造模法、胰岛素造模法等,常使用鼠龄在3-50天的SD、Wistar大鼠,应用脱氢表雄酮、丙酸睾丸酮、硫酸普拉睾酮钠、双氢睾酮、左旋18-甲基炔诺酮、戊酸雌二醇、来曲唑、胰岛素和HCG等化学试剂进行造模,评价指标为卵巢形态学、各级总卵泡数、性激素类(E2、P、T、FSH、LH)和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FINS、FPG、HOMA)等。结论:目前PCOS动物模型各有优缺点,尚不能完全模拟临床上PCOS患者发病过程,应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适宜的造模试剂和评价指标。脱氢表雄酮、双氢睾酮缓释、孕激素联合HCG造模的动物模型更适宜于研究胰岛素抵抗(IR)在PCOS发病中的作用。肾虚痰湿是肥胖型PCOS根本病因病机,脱氢表雄酮造模、左旋18-甲基炔诺酮联合HCG造模、芳香化酶抑制剂造模比较符合肥胖型PCOS动物模型,评价指标有体质量、血清性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以及卵巢形态学等,临床常采用补肾化痰法治疗肥胖型PCOS。

    作者:姚莉娟;徐晓娟;王婧婧;王张;邓琳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白芍初加工方法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本文系统回顾了白芍初加工过程中涉及的去皮、水煮、硫磺熏蒸、干燥和灭菌,以及质量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白芍初加工和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改进方法和措施,为规范白芍的加工,确保药材质量稳定和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作者:孔铭;白映佳;徐金娣;陆敏;王小宁;李松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电针内关、间使对恐惧情绪状态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间使对恐惧情绪状态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健康试验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给予恐怖音频刺激20 min后,针刺组接受电针双侧内关、间使穴刺激20 min,出针后继续静卧20 min;对照组在清醒状态下静卧40 min。同时用心电记录仪记录整个过程中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本试验分听音频后心率上升和听音频后心率下降或不变两部分作分析。与听音频20 min差值比较,听音频后心率上升者针刺/对照20 min平均心率、HF、LF/H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听音频后心率下降或不变两组静息20 min平均心率、RMSSD、H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结论:电针内关、间使对自主神经调节有即刻效应和后效应,且能双向调节惊恐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兴奋或抑制迷走神经功能,从而治疗疾病。

    作者:邓桂珠;黄焕琳;岑曦;潘洪权;李雨捷;黄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郁金微细粉碎工艺及其微细粉的粉体学性质研究

    目的:对郁金微细粉碎工艺及粉碎过后的郁金微细粉的粉体学性质进行研究分析,为郁金作为中药制剂原料药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d50为指标,运用正交设计优选郁金的微细粉碎工艺,并通过微细粉碎前后外观性状、红外光谱、流动性、吸湿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评价不同粒径郁金粉体的粉体学性质。结果:根据正交设计结果优选出了佳微细粉碎工艺,即投料量为1200 g、含水量为5.5%、粉碎时间为40 min;郁金超微前后粉末的粉体学性质对比结果显示,随粒径变小,郁金粉体逐渐出现团聚现象,颗粒感消失,颜色变浅,粉末细腻,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未发生改变,流动性降低,平衡吸湿量增加,吸湿初始速度增大,但吸湿加速度降低,吸湿性略增强。结论:郁金微细粉碎工艺简便,可靠,粒径小,可行性高,可用于郁金的微细粉碎,综合评价优选微细粉四为较优粉体。

    作者:郝月莆;秦春凤;向孙敏;杨安东;逯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试论中医科研机构绩效评估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

    中医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估体系建设是中医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为科研机构建立明确的目标导向,为科研人员建立良好的评价制度,从而大限度实现研究任务目标。然而,目前的中医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导致中医科研机构缺乏成熟、高效能、可标准化、可推广的行业绩效评估体系。本文就中医科研机构绩效评估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开展讨论,指出中医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估体系建设应在已有可参考体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行业特点、文化特征,通过不断探索建立起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导向性兼备的评价体系,公正地评估科研人员的同时,引导科研方向,为科研人员做好制度护航,促进科研成果水平不断提升。

    作者:刘晓艳;黄允瑜;王燕平;吕爱平;姜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橙皮苷在碱性溶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研究橙皮苷在碱性溶液中的稳定性,为其提取、纯化工艺的质量控制以及制剂产品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不同温度、pH、加热时间下橙皮苷的含量变化。结果:加热条件下橙皮苷碱性溶液发生了降解,含量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呈不断下降趋势;弱碱条件下较稳定。结论:为保证溶液中橙皮苷的稳定,在生产过程中应使溶液处于低温(50℃以下)及弱碱条件下,并尽量减少溶液的受热时间。

    作者:胡玉梅;孟兆青;张珊;程宁波;丁岗;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蒙成药孟根乌苏-18味丸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研究

    目的:观察孟根乌苏-18味丸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大允许浓度(0.4 g·mL-1)在6 h内灌胃给予小鼠孟根乌苏-18味丸混悬液两次(0.2 mL/10 g),观察14天,考察其急性毒性反应;大鼠每天分别灌胃给予孟根乌苏-18味丸高、中、低剂量(3.67 g·kg-1、1.84 g·kg-1、0.92 g·kg-1)1次,连续给药180天,停药观察60天。结果:孟根乌苏-18味丸大耐受量>16 g·kg-1(相当临床用量的436.36倍)。给药180天后,与对照组相比,孟根乌苏-18味丸高剂量组ALB、UREA、AST、TBIL、CHOL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中剂量ALB、UREA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高剂量组出现蛋白管型伴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停药60天后,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动物的一般状况、体质量、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学指标、脏器系数等无显著性差异,高剂量组肾脏器质性病变出现了恢复趋势。结论:孟根乌苏-18味丸大鼠灌胃给药的基本安全剂量为0.92 g·kg-1(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的25倍)。

    作者:包勒朝鲁;乌日娜;红梅;佟海英;那生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类风湿关节炎蒙医证型与有关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蒙医证型与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53例RA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齐素协日、巴达干赫依、协日乌素3种证型。设计统一调查量表,检测RF、CRP、ESR、抗CCP抗体等指标,详细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齐素协日型组比较,其余两组RF、ESR、CRP、抗CCP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F、CRP、抗CCP抗体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齐素协日型>巴达干赫依型>协日乌素型,ESR由快到慢依次是:齐素协日型>协日乌素型>巴达干赫依型。结论:RA蒙医证型中齐素协日证型RF、ESR、CRP、抗CCP抗体水平高,属RA活动期患者,巴达干赫依及协日乌素证型者相对偏低,基本属RA早期或稳定期、迁延期患者。

    作者:那仁满都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针灸穴位的作用及功能机制探讨

    穴位是机体病理情况下体表反应点和治疗刺激部位的选择点,具有诊断与治疗两大功能。穴位的研究可从结构与功能两方面入手,两者相辅相成,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具体表现,因此研究穴位的结构与功能特性,不但对于揭示穴位的本质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指导针灸临床诊治疾病有重要价值。本文以穴位形态结构的常态性与穴位结构的功能变异性为切入点,探究穴位的实质,从而深入揭示针灸对穴位功能的有序调控规律及其生物学基础,为阐明针灸穴位的本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赵敬军;李少源;荣培晶;贲卉;朱兵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西医治疗本病尚无好的疗效,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该病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主要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方药、针灸治疗、名家经验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等方面进行论述,总结了近5年来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本病上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维维;周晓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嵌入式音乐电针治疗仪音乐处方设计与疗效评估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音乐电针治疗仪及音乐处方,克服传统电针的穴位电刺激适应效应,并提高电针的疗效。方法:采用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构建音乐电针治疗仪,为使患者能较为舒适地接受电信号刺激,提出选用功率谱满足1/f波动规律的音乐作为音乐处方的必要条件,并设计一种治疗失眠症的音乐处方,后以失眠症患者为对象,设计3组实验,验证疗效。结果:采用设计的音乐电信号,能够很好地克服穴位电刺激适应性,疗效明显优越于普通电针。结论:本文所设计的音乐电针治疗仪及音乐处方疗效显著,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汪灿华;毕圣昭;何扬名;熊雯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易层”贴敷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评价“易层”贴敷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治疗组使用“易层”贴敷疗法治疗,对照组使用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治疗21天,治疗结束后再随访14天,共35天。观察两组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进行量化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2%,对照组83.9%;治疗组在疼痛、肿胀及关节功能障碍的指标积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易层”贴敷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王培民;黄国淳;丁亮;马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Modic改变分型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推拿近期疗效元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Modic 改变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推拿治疗CNLBP患者82例,根据MRI中Modic改变分4组:A组Modic 0型43例;B组Modic I型13例,C组ModicⅡ型20例,D组Modic Ⅲ型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统一的推拿治疗。同时采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采用IBM 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组间患者性别、年龄、腰痛时间、治疗前OD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组ODI明显减小(P<0.01)。A和B之间、C和D之间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LBP Modic改变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原因之一。无Modic改变和Modic I型CNLBP比ModicⅡ、Ⅲ型患者的推拿近期疗效好,提出ModicⅡ、Ⅲ型患者需要考虑叠加其他疗法。

    作者:袁仕国;张志伟;徐明奎;周理;黄坚;陈美雄;李义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加参方对大鼠心梗早期心功能及心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加参方对大鼠心梗早期梗死范围、心功能以及心肌中炎症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作急性心梗大鼠模型,将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加参方3 g(3 g·kg-1·day-1)组、加参方6 g(6 g·kg-1·day-1)组和氯沙坦(10 mg·kg-1·day-1)组。于心梗后第3天应用伊文氏蓝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双染色法测定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并于心梗后第7天应用超声心动图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观察和测定大鼠心脏结构和收缩功能,以及缺血心肌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加参方6 g组梗死范围明显缩小(P<0.05),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直径(LVESD)明显减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明显增加(P<0.05),其结果与氯沙坦组相似。与模型组相比,加参方可明显降低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和MCP-1的产生(P<0.05),除TNF-α外,该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中加参方6 g的作用与氯沙坦相似。结论:加参方可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改善心脏功能,同时降低缺血心肌中炎症介质的表达,该作用与氯沙坦相似,提示在心梗早期加参方具有保护心脏、抑制炎症的作用,其中保护心脏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对炎症反应的抑制来实现。

    作者:谢世阳;王幼平;李彬;刘卫红;王永霞;王贺;朱明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冠心病辨体质与辨证相结合研究探讨

    通过阐述体质因素的内涵及其在中医辨证中的意义,提出冠心病辨体质与辨证相结合的思路与方法,即促进和规范体质分类研究,改进体质辨证研究方法;挖掘体质与证候关系内涵,探究冠心病同病异证的实质;运用藏象理论及证素辨证理论将辨体质与辨病及辨证融为一体;利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为手段,揭示不同体质冠心病同病异证的病理基础,并积极开展冠心病中医体质理论与临床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冠心病的临床科研实践。

    作者:田松;祁若可;程月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GABAA受体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作用及治疗潜力

    大量证据表明γ-氨基丁酸(GABA)能系统在神经精神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型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调节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有较长历史,但副作用和药物依赖的风险限制了它们的使用。随着对不同GABAA受体亚型在这些疾病病理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断深入了解,亚型选择性GABAA受体调节剂被认为可能是潜在的治疗策略。本文回顾了揭示GABAA受体和焦虑、抑郁及精神分裂症之间联系的研究成果,同时对亚型选择性GABAA受体调节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栗睿;薛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第十一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及世界中联第三届第六次理事会与第五次监事会会议总结

    受到全球医学界关注的“第十一届世界中医药大会”于2014年10月1-2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大酒店隆重举行。在“东方西方文化融合,共创未来医学模式”主题的凝聚下,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医药专家学者及企事业机构的近千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大会在民政部、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在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委员会、俄罗斯联邦卫生部、俄罗斯联邦圣彼得堡州政府、圣彼得堡卫生部、新西伯利亚国立医科大学等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作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甘草次酸衍生物受体靶向复方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研究

    目的:合成两亲性导向分子甘草次酸衍生物3-琥珀酸-30-硬脂醇甘草次酸酯(18-GA-Suc),研究其掺入甘草次酸-丹参酮ⅡA-丹酚酸B复方脂质体(GTS-Lip)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方法:采用1HNMR和13CNMR表征18-GA-Suc的结构,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18-GA-Suc的投料量,低速离心法测定其掺入比率,比较修饰前后复方脂质体的理化性质,以平衡透析法考察甘草次酸衍生物受体靶向的甘草次酸-丹参酮ⅡA-丹酚酸B复方脂质体(Suc-GTS-Lip)中3种成分的体外释放规律。结果:优化的处方工艺为:18-GA-Suc投料量为膜材的10%(mol·mol-1),掺入比率为96.58%。Suc-GTS-Lip形态圆整,分布均匀,其中甘草次酸(GA)、丹参酮ⅡA(TSN)和丹酚酸B(SalB)的平均包封率分别为86.15%,81.70%,91.05%,平均粒径为128.7 nm,平均Zeta电位为-15.5mV。GA和TSN体外释放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SalB体外释放规律符合Hixon-crowell方程。结论:甘草次酸衍生物(18-GA-Suc)能在脂质体膜上成功表达,本脂质体制备工艺稳定,GA、TSN和SalB 3种成分在体外均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肝靶向性奠定了基础。

    作者:管辉达;王秀丽;林珈好;徐昕;褚福浩;王玉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汪受传教授治疗厌食用药的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

    目的:利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挖掘汪受传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的用药规律。方法:以汪受传教授门诊治疗小儿厌食的208份病案为基础,通过对处方中28味核心中药进行相关系数运算及可视化处理、系统聚类及公因子提取发现其中用药规律。结果:汪受传教授治疗厌食以运脾消食为核心,配伍理气、化湿中药,辨证选用清热润下和补气固表中药。结论: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能够分析方剂中中药配伍规律,可用于名老中医处方经验的数据挖掘。

    作者:谢辉辉;袁丹;祁波;戴启刚;徐珊;汪受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于“辛甘化阳,酸甘化阴”思想的桂枝-白芍药对配比的液质联用分析

    目的:桂芍等量配伍(1:1),一辛散一酸收,一治卫强一治营弱,解表和里,调和营卫。芍药倍用(1:2),酸甘化阴以滋阴养血。基于桂枝-白芍药对1:1和1:2的中医临床用药特点,探讨桂芍药对不同配比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技术,乙腈-0.1%乙酸梯度洗脱,正离子模式,毛细管温度350℃,气化温度300℃,考察桂芍配比1:1和1:2及其单味药水煎液,比较1:1和1:2配比成分及含量差异。结果:桂枝中前花靛B2,2-羟基桂皮醛有明显峰,其中2-羟基桂皮醛在桂枝当量的混煎液中基本无峰,前花靛B2含量在1:1配比高于1:2配比;白芍中白芍酮、芍药苷亚硫酸酯、1,2,3,6-四-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芍药苷、芍药苷同分异构体、苯甲酰芍药苷及苯甲酰芍药苷同分异构体有明显的峰,其中1,2,3,6-四-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同分异构体含量1:1配比高于1:2配比,而白芍酮、芍药苷亚硫酸酯、芍药苷同分异构体含量1:2配比高于1:1配比。结论:在桂芍药对不同配比中,前花靛B2、1,2,3,6-四-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同分异构体含量1:1配比高于1:2配比,而白芍酮、芍药苷亚硫酸酯、芍药苷同分异构体含量1:2配比高于1:1配比。研究不同配比桂芍药对的成分含量差异,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合理用药提供支撑。

    作者:裴艳玲;吴志生;史新元;潘晓宁;刘晓娜;乔延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