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蒙药孟根乌苏(水银)炮制法探微

佟海英;呼日乐巴根;包迎春;高娃;呼和木仁

关键词:蒙药, 孟根乌苏, 炮制法
摘要:目的:考证蒙药孟根乌苏历代的炮制方法。方法:查阅古代和现代孟根乌苏炮制的文献资料,对古今文献中所收载的孟根乌苏炮制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和文献循证。结果:蒙药孟根乌苏传统炮制方法始见于18世纪的《必用药剂诸品》,历代炮制分为除垢、去毒以及具体炮制等3个环节,炮制方法有软、热、寒、平、显、猛、缓、白、黑、速、硬制法等11种,历代炮制方法中有炮制名称一致,但炮制方法不一样,或炮制名称不一致,但炮制方法一样的现象。依据炮制内容可分为7种,其中孟根乌苏用硫黄炮制应用较为广泛。而现今沿用的仍以孟根乌苏用硫黄的炮制方法为主,分为热制法和寒制法2种,其来源于《甘露四部》的猛制法和平制法,并忽略除垢和去毒重要环节,而其他炮制方法已很少用或不用。结论:孟根乌苏用硫黄炮制方法至今使用。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功效概念网络构建及其应用

    目的:建立中药功效概念网络,揭示中药功效间的联系,明确功效概念网络的应用途径。方法:通过整理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记载的中药功效,对中药功效概念间的关联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构建功效概念网络,并从中抽提特定功效的子网络,利用网络聚类算法发现连锁出现的功效群。结果:构建包含422个功效概念的中药功效概念网络,发现经常连锁出现的21个功效群,并以活血功效为例,构建了活血功效的子网络,分析子网络在药物配伍中的应用方法。结论:中药功效概念网络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的集中体现,能够系统揭示中药功效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指导中药的合理应用配伍,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过红玲;顾浩;王耘;乔延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从生物学角度探讨刺五加资源破坏原因及保护对策

    本文从生物学角度论述导致野生刺五加资源减少的原因,主要为有性繁殖能力弱,叶、根、根茎的不合理采集破坏无性繁殖。结合刺五加生产实际情况,提出加强规模化野生抚育及半野生栽培和科学采收是保护野生资源的重要手段。

    作者:孟祥才;宋琦;曹伍林;孙晖;王喜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小儿推拿治疗240例婴幼儿急性腹泻技术手法特点

    目的:客观评价规范化推拿手法治疗240例婴幼儿急性腹泻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普及和推广小儿推拿应用技术。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240例婴幼儿急性腹泻病,推拿治疗组(180例)取主穴脾经、大肠、阑门等与配穴三关等,对照组(60例)口服思密达治疗,用SPSS 15.0软件统计分析,评价小儿推拿技术治疗腹泻病综合疗效、时点疗效、安全性、技术稳定性。结果:治疗组腹泻综合疗效痊愈率为75.6%(136/180),对照组21.7%(13/60),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时点疗效上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3个研究中心推拿技术稳定(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推拿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技术疗效显著,安全稳定,值得推广。

    作者:汪惠尧;杨见辉;孙海鹏;冷丽;彭玉;彭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伦理审查委员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伦理审查委员会(http://210.76.97.167/ethics/)是国际性非营利学术组织,其秘书处设在中国北京。该委员会致力于研究探讨世界范围内传统医学临床研究的特点及其在伦理审查方面的不同考虑,通过学术研讨、协作交流、组织培训、质量评估、制定标准规范等方式促进提高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的能力以及规范操作;以期达到尊重和保护受试者的权益与安全,更好地发挥传统医药维护人类健康的作用。目前,该委员会已有10个国家和地区的389名会员。

    作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伦理审查委员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药物苦度的定量及其与浓度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药物苦度定量方法,建立苦味药物水溶液的口尝苦度与其浓度的相互关系。方法:以盐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水溶液,由20名经筛选、培训合格的志愿者口尝测试其等级苦度,通过对数据特征的分析,并试验对数模型和威布尔曲线模型,经非线性拟合,终建立了适宜的浓度与苦度的关系曲线。结果:苦度与浓度之间呈现曲线正相关关系,符合威布尔曲线模型(R2=0.9973,RMSE=0.0976,RMSECV=0.1453)。结论:本文建立的模型拟合度好,可为药物苦度的定量及预测提供参考。

    作者:李学林;张杏芬;刘瑞新;李慧玲;仇继玺;吴子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药材硫磺熏蒸检测方法

    硫磺熏蒸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养护方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药材硫磺熏蒸引起的二氧化硫残留的认识,国家逐渐开始减少并禁止中药材的硫磺熏蒸养护。本文采用有机元素分析法,对多种中药材含硫量进行了测定。该法测定中药材含硫量所需样品量少、测定速度快、结果准确。通过对已知中药材含硫量的数据分析,得出中药材硫磺熏蒸的判定标准为含硫量大于0.5%,并采用该标准对10种未知中药材进行了判定,表明元素分析可作为中药材硫磺熏蒸的筛查方法,用于中药材品质的快速鉴定。

    作者:张华;钟虹敏;尚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咖啡渣提取物的急性毒性与抗炎作用研究

    目的:初步考察咖啡渣提取物的急性毒性与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大耐受剂量法观察咖啡渣提取物的急性毒性作用,分别用二甲苯与醋酸诱导小鼠急性炎症模型,连续7天分别灌胃给予咖啡渣提取物1.00,2.00,3.00 g·kg-1(按生药量计)。重量法检测小鼠耳肿胀率,伊文思蓝法检测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观察咖啡渣对炎症小鼠的抗炎作用。结果:咖啡渣提取物的小鼠大耐受量为8.60 g·kg-1(按生药量计),咖啡渣提取物3.00 g·kg-1能降低二甲苯导致的小鼠耳肿胀率(P<0.05),抑制醋酸导致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5)。结论:咖啡渣提取物对小鼠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作者:谭银丰;李洪福;王晓杨;张俊清;廖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代谢组学在“病证效”结合研究中的应用

    “病证效”结合的临床模式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趋势,该模式在病证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疗效评价,能够凸显中医临床诊疗的优势。机体在病证状态和药物作用下,引起全身水平的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网络变化。运用代谢组学技术考察和分析这些代谢的变化,可以探究病证本质,阐明药物作用机理。本文对近年来代谢组学在“病证效”结合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将代谢组学运用到“病证效”结合研究中,有助于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作者:宋雅楠;张永煜;苏式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桃浆中微量元素的湿法消解法和碳化酸溶法比较研究

    目的:测定桃浆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前处理方法(湿法消解法和碳化酸溶法),及不同比例HNO3+HClO4混合酸消解的桃浆中Fe、Mn、Cu的含量。结果: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得出的含量不一致,桃浆中3种金属离子含量的顺序为:Fe>Mn>Cu,且回收率在92.6%~119.6%间,RSD<2.86%。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稳定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同时证明桃浆中含有丰富的Fe、Cu、Mn,为进一步研究桃浆药理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胡洪羽;梅霜;杜军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蒙药孟根乌苏(水银)炮制法探微

    目的:考证蒙药孟根乌苏历代的炮制方法。方法:查阅古代和现代孟根乌苏炮制的文献资料,对古今文献中所收载的孟根乌苏炮制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和文献循证。结果:蒙药孟根乌苏传统炮制方法始见于18世纪的《必用药剂诸品》,历代炮制分为除垢、去毒以及具体炮制等3个环节,炮制方法有软、热、寒、平、显、猛、缓、白、黑、速、硬制法等11种,历代炮制方法中有炮制名称一致,但炮制方法不一样,或炮制名称不一致,但炮制方法一样的现象。依据炮制内容可分为7种,其中孟根乌苏用硫黄炮制应用较为广泛。而现今沿用的仍以孟根乌苏用硫黄的炮制方法为主,分为热制法和寒制法2种,其来源于《甘露四部》的猛制法和平制法,并忽略除垢和去毒重要环节,而其他炮制方法已很少用或不用。结论:孟根乌苏用硫黄炮制方法至今使用。

    作者:佟海英;呼日乐巴根;包迎春;高娃;呼和木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生物信息库研究中知情同意签署所引起的伦理学问题探讨

    生物信息库对医学研究者是一个效用显著的资源,可也引起一系列伦理问题,如对其组织剩余物应采用何种类型知情同意;在没有获得捐赠者知情同意前提下,生物信息库研究是否可以展开、如何进行等;基于捐赠的伦理原则、捐赠者个人权利和社会共同利益的要求,本研究针对生物信息库在多大程度上进行知情同意,在特定情景下应采用哪种类型的知情同意等,提出样本及其数据处理2种可行选择,即对样本不可逆或可逆匿名化处理,同时对生物信息库建设中知情同意获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相关评估,以期为当前生物信息库研究的伦理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李慧;梁兆晖;曾令烽;刘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广东省中成药制造业实施专利战略的SWOT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广东省中成药制造业实施专利战略的环境和形势,指出广东省中成药制造业在实施专利战略方面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并建议应充分认识、掌握和发挥有利条件,控制和化解不利因素,使广东省中成药制造业更好地实施专利战略。

    作者:任金玲;冯毅翀;程宾;严艳;潘华峰;赵自明;涂瑶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3种外科手术治疗大鼠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胃束带术(GB)、Roux-en-Y胃转流术(RYGBP)及胆胰分流术(BPD)治疗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疗效。方法: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及喂饲高糖高脂饲料建立T2DM大鼠模型。将成功选模的70只大鼠分为GB组(G组)、RYGBP组(R组)、BPD组(B组),每组20只,另假手术组(S组)10只。检测术前及术后1、2、3、4、8、16周空腹血清葡萄糖(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胰岛素(INS)含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观察术后各组死亡率和并发症。结果:术后第16周,GB组、RYGBP组、BPD组的空腹体重分别为(324.4依22.5)g、(338.9依17.5)g、(333.3依28.4)g,BG含量分别为(12.44依1.29)mmol·L-1、(9.70依0.81)mmol·L-1、(11.93依2.39)mmol·L-1,TC含量分别为(2.32依0.45)mmol·L-1、(2.22依0.79)mmol·L-1、(2.13依0.31)mmol·L-1,TG含量分别为(1.38依0.32)mmol·L-1、(1.16依0.41)mmol·L-1、(1.23依0.35)mmol·L-1,ISI分别为(-6.38依0.29)、(-6.67依0.24)、(-6.65依0.2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YGBP组INS含量为(69.43依18.73)mU·L-1,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组死亡率为5%,RYGBP组死亡率为20%,BPD组死亡率为35%。结论:GB、RYGBP、BPD均有降血糖、降血脂作用,对胰岛素抵抗(IR)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陈嘉;王萧;张永斌;高欣;桑传兰;陈苑;董浩然;曹崇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大豆素与葛根素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NO产生的活性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大豆素与葛根素体外抗氧化及抑制NO、NOS活性机制。方法:用1滋g·mL-1 LPS诱导体外培养的RAW264.7细胞,制备呼吸爆发、自由基反应模型。采用MTT法检测大豆素及葛根素的细胞毒性;采用DCFH-DA探针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被试药的抗氧化能力;采用Griess法检测细胞培养体系中NO水平;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细胞内T-NOS含量。结果:大豆素与葛根素均能显著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NO释放及T-NOS表达。结论:大豆素与葛根素的抗氧自由基活性接近,有望作为葛根素的替代品使用。

    作者:王迪;张明;艾浩;万义增;李军祥;李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对大鼠血虚模型的补血作用

    目的:考察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对大鼠血虚模型的补血作用并探讨其佳炮制方法。方法:1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11个不同何首乌炮制品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血宝补血冲剂(阳性对照药)和不同何首乌炮制品(剂量均为生药含量2 g·kg-1),每天1次,连续10天,于第10天时取血检查各组动物红细胞、红血球蛋白、红细胞压积、全血和血浆黏度和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结果:何首乌常压豆制24h、常压酒豆制24h、高压清蒸4h和8h、高压豆制6h和8h组、高压酒制6h以及高压酒豆制8h组能显著增加血虚大鼠模型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其中高压豆制何首乌8 h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增加效果佳(P<0.01)。生何首乌、常压豆制24 h、酒制24 h、酒豆制24 h,高压清蒸4h和8h、高压豆制6h和8h以及高压酒制6h能够改善血虚大鼠模型的血流变功能紊乱(P<0.05或P<0.01)。结论:何首乌以黑豆汁或酒为辅料,高压蒸制6~8 h,补血效果更好。

    作者:陈有军;向飞军;金嘉文;侯少贞;许冬瑾;马兴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糖尿病肾病中药临床试验伦理调查与思考

    随着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目前有关糖尿病肾病的中药临床试验越来越多。因此在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前提下,如何充分了解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的专业需求,保障受试者权益,是糖尿病肾病中药临床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分别对糖尿病肾病领域专家和患者进行有关中药临床试验的伦理研究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与思考,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更为规范完善的糖尿病肾病中药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模板。

    作者:王珍;商建伟;田金洲;柳红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药功效中名词性术语的现代药理学含义

    中药功效术语通常是由动宾结构组成,如“清肺”、“驱风”、“杀虫”等,其中宾语部分是指代作用对象的名词,通常涉及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本研究以《中华本草》1~30卷为数据来源,收集整理其中1702种中药的传统功效,分析并提取在功效术语中出现次数较多的6种脏器名词、11种概念名词、9种病症名词,将包含相同药效名词进行汇总,结合这1702种中药的现代药理活性数据,特别是作用靶标和位点信息,使用卡方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为中药功效术语中的名词部分找到对应的现代药理学含义。

    作者:刘海波;周家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肾康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次数、营养状况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慢性肾衰终末期维持血透患者随机分成肾康注射液治疗组(简称治疗组)19例和单纯血透治疗对照组(简称对照组)22例,两组均进行标准的透析方法,在对症处理相同的条件下维持血透治疗。对照组每周3次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在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每周透析2次,每次透析完后给予肾康注射液。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中医证候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肾功能、透析充分性、营养指标及电解质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跃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4.21%,对照组45.4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肌肤甲错、肢体麻木、大便干结症状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头晕、头痛、腰痛、自汗症状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了三大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检查,无异常表现。治疗组患者在使用肾康注射液期间,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达到充分透析的情况下,肾康注射液有可能减少每周的透析次数。

    作者:何玉华;李明权;赵良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改良推拿手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技术改良后的手法II(改善髌骨下骨骨板压力刺激为主)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通手法I组(对照组)50例和改良技术后的手法II组(治疗组)50例。治疗2周后分别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40例,好转10例,治愈率为80%;对照组临床治愈32例,好转18例,治愈率为64%,两组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技术改良后的手法II治疗髌骨软化症有良好的疗效,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周红军;杨树安;孟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特殊伦理问题探讨

    不同哲学理念下的东西方医学有不同的思维模式,本文针对中医药科学研究伦理审查过程中会遇到不同于西方医学的特殊伦理问题进行简要探讨,并提出应当构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伦理审查体系,制定中医药伦理审查标准,在推动中医药科研进步同时维护中医药受试者合法权利。

    作者:王春芳;李艳;李真;白桦;郭新民;徐立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