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刚;张晨阳
2004年8月至2006年12月,借鉴民间正骨经验,采用手法整复治疗肩关节前脱位17例,收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乃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足部外伤在日常生活中较容易发生,常出现足背肿胀、压痛、行走不便,至医院就诊,而急诊医师常以摄X线片作为辅助检查来诊断有无骨折.但由于跖骨基底及跗骨为不规则骨,仅靠体检、常规摄X线片较难诊断.且易漏诊,造成延误治疗,并因此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随着螺旋CT及三维重建检查的出现,此类骨折的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结合自2005年3月至2007年5月治疗的漏诊或延迟诊断的16例跖跗骨骨折,予以总结分析.
作者:张龙君;叶锋;张建军;陈建良;王晓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收治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骨折5例,患者均为体育400m接力及100m短距离赛跑的竞技者,采用早期手术、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方;李国庆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嵌甲合并感染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足部疾病,多见于足部(足母)趾,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对趾甲护理不当及外伤等,导致趾甲向深部勾状生长,长人甲皱襞并嵌入甲沟内,使甲沟消失,引起甲畸形[1].同时局部多合并有感染,因局部引流不畅,常导致感染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近年来由于女性对足部趾甲美容及护理不当或不正确的修剪趾甲,经常穿高跟鞋等原因,使足部嵌甲合并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作者:李庆霖;刘俊志;李惠斌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对3周模拟失重大鼠骨骼改变的干预作用,初步观察模拟失重情况下,复方对钙荆(牡蛎醋酸水解物)的协同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雄性,30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每组10只.尾吊模拟失重3周,中药复方(含熟地黄、怀牛膝、黄芪、当归、牡蛎醋酸水解物等)水煎剂灌胃.观察中药对模拟失重大鼠血清钙与磷水平、后身骨密度、骨矿盐含量、力学强度的影响.结果:模拟失重3周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钙磷均显著升高(P<0.01),后身骨密度、骨力学强度均显著降低(P<0.01);中药组血钙磷升高程度有减小趋势,骨密度显著提高(P<0.01或0.05),骨力学强度有较大改善趋势.结论:3周尾吊模拟失重可造成大鼠后身骨量显著丢失和强度下降,中药可较好地改善上述情况.单纯补充钙剂不足以对抗模拟失重所致骨丢失,复方中熟地黄、怀牛膝、黄芪、当归等可能对钙剂牡蛎起到了协同作用.
作者:周鹏;胡素敏;佟海英;傅骞;杨佳;高学敏;张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楼总皂苷(RPTS)对多发骨折一脂多糖两次打击模型大鼠血清TNF-a、IL-1βIL-6水平的影响.方法:6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按多发骨折一脂多糖两次打击模型标准制模.制模成功后1 h,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外各组予以不同浓度的RFIS灌胃,干预后6 h采血,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中 TNF-a、IL-1β及IL-6浓度.结果:大鼠血清TNF-a、IL-1βIL-6浓度,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升高(P<0.001),而RPTS各干预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却明显下降(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楼总皂苷可以降低多发骨折一脂多糖两次打击模型大鼠血清中的TNF-a、IL-1β及IL-6水平.
作者:周满红;贺华经;潘勇;单立婧;马懿;刘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内固定材料有多种,各具有其适应证,特别是近年来肱骨近端锁定钢板(10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对老年或伴骨质疏松患者的使用,报道比普通钢板(T形及三叶草形钢板)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及可靠的疗效.但锁定钢板价格相当昂贵,是普通钢板的数倍.那么对中青年LPHP是否具有同样的性价比?是否可取而代之(普通钢板)?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普通钢板和LPHP治疗中青年肱骨近端骨折59例,回顾性分析两种固定方法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盛子建;马越虹;田耜奇;顾建月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桡骨远端陈旧骨折一般需要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才能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自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陈旧骨折48例,总结如下.
作者:王晓波;刘波;戴振国;李伟元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治对早期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关节软骨MRI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按Doll法分为2组.试验组32例40个关节,男6例,女26倒;年龄43~65岁,平均为52.2岁.对照组28例33个关节,男5例,女23例;年龄42~65岁,平均54.4岁.试验组予中医辨证中药口服.对照组予塞来昔布及盐酸氨基葡萄糖口服,疗程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随访时予MR检查及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评分,观察关节承重区软骨的变化及评价治疗效果.结果:60例全部随访13~17个月,平均15.3个月.试验组膝关节MRI显示显效15个关节,有效17个关节,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显效8个关节,有效11个关节,总有效率为57.6%.试验组ISOA评分治疗后平均为(0.35±0.16)分,对照组ISOA评分治疗后平均为(3.68±0.18)分,经统计学分析,t=6.94,P<0.05,故两组治疗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施治可以显著减缓或抑制早期膝骨关节炎的关节软骨退变,减轻膝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洪美;张志强;闵重函;李辉;荆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自2000年至2006年采用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135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35例股骨颈骨折,男72例,女63例;年龄为25~91岁,平均62岁,80岁以上17例.2例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3例合并同侧胫骨平台骨折.车祸伤3例,高处坠伤2例,跌倒受伤130例.
作者:邹先平;陈晓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寰枢椎旋转半脱位(atlanto axial rotatory subluxation,AARS)是一种多发于儿童、也发生于成年人的疾病.1998年至2003年共收治29例,报告如下.
作者:苏江宁;赵晓勇;梁树军;李旭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的创伤,术后常出现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致残率较高,仍是骨折治疗中的一个难题.2004年3月至2006年7月用3枚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5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高培刚;张晨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fitis,AS)活动期骶髂关节滑膜的病理性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活动期AS患者与对照组(骨盆骨折患者)骶髂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比较它们的表达差异.结果:在活动期AS患者骶髂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而对照组骶髂关节滑膜组织中VEGF阴性表达.阳性细胞计数及平均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为强直性眷柱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子,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骨与软骨的破坏及成骨硬化过程密切相关,控制VEGF的表达可能阻断AS的骨质破坏及病理性成骨硬化,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钱奕铭;初同伟;李建明;刘玉刚 刊期: 2008年第09期
1999年至2003年用将脉络宁复合液用于硬膜外腔注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46例,其中210例完成了36个月远期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天源;侯进才;卢锦玲;徐碌琦;高飞宇;杨玉红;万政佐;支满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药十宝散对家兔的软组织损伤模型中创面内芽组织b-FGF及TGF-β1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中药外用制荆促进软组织修复的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全层皮肤切割伤造模,用8%硫化钠脱去术野皮肤,常规消毒,硫苯妥钠30mg/kg腹腔内麻醉.剪开皮肤,钝性剥离以暴露腓肠肌,在距肌腱止点1/3处用手术刀做不完全锐性切割,做一长0.8 cm,宽0.4 cm的切口,压迫止血.治疗组外敷十宝散并包扎,清洁换药组常规清洁换药,空白组仅换敷料.收集不同时期的肉芽组织,高倍镜下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用SABC法检测创面中b-FGF及TGF-β1蛋白表达,在400倍光镜下观察,BI-2000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结果以平均灰度值表示.结果:在同一取材的条件下,3组b-FGF蛋白表达在创伤后6d存在差异(P<0.05).TGF-β1蛋白表达在创伤后10、14d存在差异(P<0.05).同时,肉芽组织的生长状况在同一时期取材时间的条件下存在组间不同,在不同取材时间的条件下存在组内差异.结论:本实验证明中药十宝散能够通过刺激创面内细胞产生内源性生长因子,进而促进创面的修复.
作者:赵道洲;史文宇;张鹏贵;张春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髌股关节紊乱(髌骨倾斜、髌骨半脱位)是髌骨不稳定的常见原因,而髌骨排列和运动轨迹异常及由此形成的应力分布异常所造成的关节软骨损伤,是髌股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是髌股关节常见病.表现为膝前疼痛、髌骨轨迹异常和髌股关节软骨损伤.随着人们对以软骨退变为主要特征的膝关节骨关节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髌股关节紊乱在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占有很高比例,其治疗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膝关节骨关节病的疗效.2005年12月至2007年4月完成病例治疗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俞国旭;魏敏民;徐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髂骨取骨术是一常见手术,其术后并发症也不少见,但并未引起广大临床骨科医师的重视.我们随访到1996年5月至2006年7月因各种原因行髂骨取骨术的患者607例,对其引起并发症的原因与机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作者:赵福亭;王超;吕爱军;丁树伟;董永伟;赵军旗;张寿强;何福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痛风性关节炎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国内只有30例左右的报道,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逐渐增多,而有些医师临床诊治水平却并未随之提高,出现了不少误诊病例,现就我们近年来接诊的部分误诊病例作一分析.
作者:张国如;王体沛;王佰亮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Pemberton髋臼成形术在发育性髋脱位的治疗上具有哪些优势.方法:采用Pemberton髋臼成形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脱位106例116髋,男19例29髋,女87例87髋.左侧46髋,右侧50髋,双侧20髋.年龄18个月~13岁,平均7岁3个月,其中18个月~6岁99髋,7~13岁17髋.116髋均采用Pemberton髋臼成形术或内收肌、髂腰肌切断加Pemberton髋臼成形术加转子下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95髋单纯行Pemberton髋臼成形术.余21髋行全套手术.双侧髋脱位患儿均先做一侧,1年后再做另一侧,同时将第1次手术股骨内固定钢板取除.结果:病例随访时间2~10年,平均6年.按照Muihrh和Seddon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67髋,良34髋,可10髋,差5髋,优良率87%.结论:Pemberton髋臼成形术适用于多个年龄段的儿童发育性髋脱位患者,疗效肯定,在发育性髋脱位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吴铁男;郭宏钰;张云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了解老年髋部骨折和老年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择1998年至2003年收治的50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80例,测定其健侧股骨上端强度(Singh指数),同时选择门诊50岁以上其他原因摄骨盆X线片而无骨盆和股骨上端骨折的患者90例,测定其左侧股骨上端强度,将测得的数值作对比分析.结果:50-60岁组和61-70岁组股骨上端强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70岁以上组的强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其股骨上端强度明显下降,测定Singh指数对预测髋部骨折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兴国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