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笑月;徐晓华;华颖
由中华医学会再生医学会、干细胞工程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会、中国生物医药协会再生医学分会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儿科承办的第五届全国、全军儿科细胞治疗学学习班暨高峰论坛将于2015年4月17-19号在北京举行(16日报到)。
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儿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低剂量扫描技术诊断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DSCT资料,所有患儿均经手术证实,根据患儿年龄分为,≤4个月12例,~1岁3例;~6岁8例;>6岁8例。结果 DSCT与手术后诊断的符合率为94.59%,其中心内畸形DSCT检出率为92.86%,心脏与大血管连接畸形及心外畸形DSCT检出率为95.65%;各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16±0.06)mSv、(1.28±0.07)mSv、(1.96±0.54) mSv、(2.77±0.38)mSv。图像质量良好的占90.32%。结论运用DSCT低剂量扫描技术能清晰显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心内外畸形,并能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且图像质量良好。
作者:沈东挥;陈春霞;任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上海市儿童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儿童医院,也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是中国现代儿科、小儿外科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一大批蜚声国内外的儿科专家。上海市儿童医院拥有泸定路、北京西路两院区,核定床位数700张。因医院临床工作发展需要,面向全国招聘以下人员。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1(MDR1)C3435T、T129C多态性与儿童难治性癫痫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260例儿童,包括难治性癫痫患儿(难治组)60例、疗效良好的癫痫患儿(易治组)100例及健康儿童(对照组)100例的MDR1基因C3435T、T129C位点多态性,比较三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难治组、易治组与对照组的C3435T位点基因型(TT、TC、CC)分布以及等位基因(T和C)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T129C位点基因型(TT、TC、CC)分布以及等位基因(T和C)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难治组TC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C的比例均较高。结论 MDR1基因T129C多态性可能与儿童难治性癫痫存在相关性。
作者:高丽;李岩;侯巧芳;刘艳萍;王艳;杨柳;孙艳;马远宁;郑斐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黄芪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多柔比星腹腔注射建立DCM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按照不同的给药方法随机分为黄芪组和模型对照组,黄芪组应用黄芪颗粒加双蒸馏水灌胃,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用定量的双蒸馏水灌胃,三组均1次/d灌胃4周。12周末超声测量各组大鼠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Cx43 mRNA,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x43分布。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黄芪组大鼠心肌Cx43mRNA、Cx43平均灰度值、LVEF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黄芪组较模型对照组心肌Cx43的分布紊乱有改善。结论黄芪能改善DCM大鼠心肌Cx43表达和分布,并能改善其心功能。
作者:袁勇华;何学华;方亦兵;刘丽萍;夏晓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遗传代谢病是一大类临床症状复杂的疑难杂症,目前明确诊断还必须依靠代谢物分析、基因分析和酶活性(蛋白质功能)分析三种技术方法。文章通过对这三种诊断方法的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更好地运用三种方法提供一些经验参考。在临床工作中要充分认识三种方法的不同特点,恰当、灵活地运用,扬长避短,使三者有机结合,科学、正确地应用于遗传代谢病的诊断。
作者:邹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影响婴幼儿夜醒的环境因素,探讨婴幼儿夜醒与认知发育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2月-2013年2月义乌市城区和乡镇各1个点作为项目点,共抽取2~30个月婴幼儿116名。以问卷形式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了解儿童出生及家庭社会经济的相关情况;采用简易婴儿睡眠问卷(BISQ)收集儿童夜醒次数及时间等相关睡眠情况;同时采用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婴幼儿认知发育评估。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12.99±8.55)月(2~30个月),男孩占50.86%(59/116)。<1岁婴儿,偶尔夜醒仅占5.26%,夜醒1次占29.82%,夜醒多次占64.91%;≥1岁幼儿则分别为32.20%、45.76%和22.03%。<1岁婴儿和≥1岁幼儿夜醒次数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岁婴儿平均夜醒时间为(0.49±0.31)h,≥1岁幼儿为(0.31±0.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5,P<0.001)。≥1岁幼儿随着夜醒次数增加,智力发育指数(MDI)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8,P=0.024);夜醒时间与MDI呈显著负相关(r=-0.26, P=0.035)。<1岁婴儿的夜醒次数和夜醒时间与MDI无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证实夜醒次数及时间是≥1岁幼儿MD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持续夜醒婴幼儿应引起高度关注。
作者:王爱萍;孙莞绮;骆晓萍;黄芳;陈晓英;姜艳蕊;王燕;徐小娟;宋沅瑾;朱绮;章依文;江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胰石蛋白(PSP)主要由胰腺腺泡细胞合成和分泌,是胰腺外分泌产物,胃肠细胞等也分泌少量,属于胰腺分泌的应激蛋白家族成员之一。PSP在急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炎症性肠病及消化道肿瘤等患者中升高。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其在胰腺损伤及脓毒症中有潜在的临床价值。文章对胰石蛋白在胰腺损伤及脓毒症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彭红艳(综述);祝益民(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005(SCMC-ALL-2005)治疗方案治疗儿童B细胞型ALL的疗效。方法按照SCMC-ALL-2005方案,5家医院对2005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新发B细胞型ALL患儿进行诊断、治疗和随访。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B细胞型ALL患儿601例,539例(89.68%)随访至2011年9月30日。601例患儿中,低危284例、中危231例、高危86例,均按照诊疗建议治疗。诱导期间缓解率为98.84%(7例未缓解),第一次事件发生时的中位时间为35个月(2.94年),至随访终止日的539例随访病例中共完成治疗403例(74.77%);低危组完成治疗223例(86.43%),中危组150例(73.17%),高危组30例(39.47%),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患儿随访3年的总生存率为(83.3±1.8)%,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79.2±1.9)%;随访5年总生存率为(79.5±3.3)%,5年EFS率为(70.9±3.7)%。低、中、高危三组间3年及5年E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CMC-ALL-2005方案治疗儿童B细胞型ALL的疗效比较满意,多中心协作有助于儿童白血病的规范化治疗。
作者:徐慧娟;姜健;仲任;李学荣;卢愿;汤静燕;蒋慧;袁晓军;王宁玲;孙立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临床儿科杂志》创刊于1983年,由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主办,编委会由近200名全国各地的著名儿科专家教授组成。本刊遵循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宗旨,反映儿科领域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主要读者为二、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每期除设一个系统疾病专栏(包括呼吸、消化、神经、血液、心血管、肾脏、免疫、遗传、代谢、内分泌等系统)外,另设综合报道、儿童保健、实验研究、临床病理(例)讨论、疑难病例分析、文献综述、临床经验点滴、误诊分析、临床用药、诊治技术、循证医学、继续医学教育讲座等十余个专栏。本刊自创刊以来,深受读者欢迎,自20世纪90年代起连续被评为临床医学类及生物医学类核心期刊,2000年起被纳入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且成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美国《化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儿童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危险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59例脑卒中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59例脑卒中患儿中,男100例、女59例,发病年龄中位数1.8岁(1 d~12岁),高峰发病年龄中位数为0.9岁(3个月~2.8岁)。首发症状以肢体偏瘫、语言障碍和惊厥为主。常见危险因素为:感染4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2例,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14例),头部外伤42例,维生素K缺乏29例,烟雾病8例,心脏疾病11例,自发性出血11例,不明原因12例。儿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好发年龄为幼儿期;而出血性脑卒中(HS)以维生素K1缺乏为主,好发年龄为婴儿期。头颅影像检查以基底节病灶及大脑中动脉受累常见。确诊时间中位数为1.4 d;住院时间中位数为28 d;病情高峰时间中位数为4.3 d。结论 AIS是儿童脑卒中的常见类型,感染和头部外伤是主要危险因素,维生素K缺乏仍是引起婴儿HS的常见因素。
作者:宁泽淑;杨理明;江志;陈波;张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测定单次潮气肺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和比较住院且<1岁的756例初次喘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11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单次潮气肺功能。部分达峰时间比≤第20百分位和≥第80百分位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出院1年后电话随访其喘息情况。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与支气管肺炎患儿比较,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吸气时间,吸呼比,呼出25%、50%潮气容积时的呼气流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达峰时间比≤第20百分位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年内再喘息的比例为37.5%;达峰时间比≥第80百分位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年内再喘息比例为1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潮气肺功能测定提示,阻塞程度较重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再次喘息的可能性较大。
作者:李睿;王吉安;许家增;杨慧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儿童线粒体脑病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和预后。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科2008—2013年收治的儿童线粒体脑病11例患儿临床表现、一般实验室检查、肌肉病理及线粒体基因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随访。结果患儿发病年龄6个月~12岁,病程2个月~3年,其中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MELAS)型6例,其他呼吸链酶缺陷引起的线粒体疾病5例。主要表现为抽搐、呕吐、头痛、智力低下、偏瘫等;10例患儿有乳酸升高,其中7例伴丙酮酸升高;6例脑电图示背景慢波增多;头颅磁共振显示受累部位依次为:双侧基底节2例、颞顶枕叶3例、脑内多发病变2例、额顶枕叶1例、顶枕1例、丘脑中脑1例;其中3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2例正常,1例左大脑中后动脉分支较对侧少;磁共振波谱分析(MRS)乳酸高峰者3例。2例患儿行骨骼肌病理检查,1例接受骨骼肌病理检查显示异常线粒体堆积。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V)缺陷结果复合物Ⅳ缺陷2例,Ⅴ缺陷1例,联合复合物缺陷Ⅰ+Ⅲ缺陷2例。5例白细胞线粒体DNA发现不同位点突变,分别为T8993G、T8993C突变、A3243G突变和11777突变。结论儿童线粒体脑病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检查、头颅影像、基因突变及呼吸链酶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该病预后不佳。
作者:陈健;邹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合理用药是当前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药效学有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面临更多的问题与挑战。文章概述了儿童用药现状、国内外关于合理用药的定义与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在促进儿童合理用药领域所采取的措施等,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认识,促进儿科临床合理用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安全用药知识,引导公众形成良好的用药观念和习惯,提高社会安全用药意识,大限度地保障儿童用药安全,维护儿童健康权益。
作者:刘恩梅;陆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刘湘云、陈荣华、赵正言主编的《儿童保健学》第四版于2011年6月再版。该专著是1989年在国家卫生部原妇幼司的指导下,由我国老一辈儿童保健专家刘湘云、林传家、薛沁冰、钱倩教授联合组织编写,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历经20多年,改版3次,见证和推动了我国儿童保健学当代发展进程,是当今从事儿童保健学教学、临床、科研等工作学习的经典专著。第四版全书进一步完善了儿童保健学的学术体系,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儿童保健专业科研和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介绍了当今儿童保健学的发展方向,规范了儿童保健工作程序,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做到既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又具有新时代的特点。相信这次再版仍将继续担负着推动我国儿童保健学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任。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为推广并规范儿童危重症的实用诊疗技术,介绍国内外相关新进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拟于12月5日~6日主办“儿科重症实用技术及新进展学习班暨北京儿童医院集团危重症研讨会”。本次学习班将邀请国内儿童及成人危重症专业的知名专家授课,课程内容包括:高频通气及无创通气在儿科的应用、血气方程与呼吸机参数调节、危重症患儿营养支持、介入肺科技术在儿童严重气道狭窄性疾病中的应用等;同时,还将采用workshop的形式为学员示范经鼻空肠喂养管的放置、床旁血液净化管路的安装及操作注意事项、电除颤、无创心排等适宜技术操作。学习班结束将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Ⅰ类学分4分(项目编号:2013-06-01-009国)。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牛奶蛋白过敏及牛奶蛋白过敏导致的食物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牛奶蛋白过敏导致婴儿食物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出生67d女性患儿,出生起即混合喂养,出生后2周起反复腹泻、腹胀、呕吐、黏液血便、喂养困难、贫血和生长发育迟缓。实验室检查见贫血、白细胞总数和C反应蛋白升高、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牛奶特异性IgE阴性。4次住院及入院时均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经回避牛奶蛋白4周后,症状消失,牛奶蛋白激发试验阳性,符合牛奶蛋白过敏以及牛奶蛋白过敏导致婴儿食物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特征。结论牛奶蛋白过敏及牛奶蛋白过敏导致婴儿食物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表现非特异性,症状体征多样,临床需注意辨别。
作者:方铁夫;杨敏;龚四堂;陈佩瑜;耿岚岚;许朝晖;梁翠萍;李慧雯;何婉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硫酸镁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婴儿痉挛症(IS)过程中高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住院的46例IS患儿,以入住医院分为硫酸镁组23例,给予硫酸镁联合ACTH治疗;对照组23例,单用ACTH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比较两组高血压的发生率。结果硫酸镁组患儿没有出现高血压,全部完成疗程;对照组出现6例高血压,18例完成疗程。硫酸镁组在高血压的发生及疗程完成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能预防ACTH在治疗IS过程中高血压的发生,有利于完成疗程,尽早控制病情。
作者:刘秀国;李久伟;石秀玉;鞠俊;邹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经《临床儿科杂志》编委会讨论决定,从2014年下半年起举办2015年度继续医学教育函授班,具体方法如下。一、2014年第7期起开设2015年度函授继续医学教育专栏,主要内容包括:婴儿常见胃肠道症状的实用处理法则等。每期刊登1讲,共10讲,2015年第5期刊登考试题,第6期刊登正确答案。要求学员认真阅读讲座后答题,并将答案寄至编辑部(复印无效)。合格者授予继续医学教育Ⅱ类学分10分,学分证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颁发。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反复喘息婴幼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岁以下反复喘息患儿80例,根据哮喘预测指数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在入院时(急性期)、出院时(缓解期)和出院后1周(恢复期)测定其潮气呼吸肺功能,比较两组喘息患儿的达峰时间比(TPTEF/TE)和达峰容积比(VPEF/VE);并与20例健康儿童对照比较。结果从急性期、缓解期至恢复期,阳性组和阴性组的TPTEF/TE和VPEF/VE均呈上升趋势,不同时期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急性期时,TPTEF/TE和VPEF/VE在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缓解期时,阴性组的TPTEF/TE和VPEF/VE均已高于阳性组,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时,阴性组和对照组间TPTEF/TE、VPEF/VE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预测指数阳性婴幼儿的肺功能损害比哮喘预测指数阴性患儿持续时间长;运用潮气呼吸肺功能为反复喘息婴幼儿预测哮喘提供客观的临床指标。
作者:周波;李燕;袁晓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