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血性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行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

夏正芳

关键词:认知障碍, 颈动脉, 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血管性认知障碍( VCI)患者行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脑血管病科2014年收治的脑梗死后VCI患者40例为VCI组,另选取同期入院脑梗死后非VCI患者40例为非VCI组(NVCI组)。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胆固醇(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内膜中层厚度( IMT)、斑块稳定程度、脑梗死体积、病程及病灶数目。结果两组患者性别、TC、TG、LDL、病程及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VCI组患者脑梗死体积大于NVCI组,病灶数目≥3个发生率高于NVCI组( P﹤0.05)。VCI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动脉分叉IMT厚于NVCI组(P﹤0.05)。VCI组患者斑块稳定程度差于NVCI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稳定性严重影响VCI的发生及发展,而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可作为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经济有效的方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在产妇产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 ATP)在产妇产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桂平市妇幼保健院分娩产妇120例,随机将产妇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ATP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伤口愈合效果和初次排尿时间2 h以内、产后初次哺乳时间﹤4 h、产后24 h阴道出血及产后24 h宫底高度﹤10 cm发生率及伤口水肿、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伤口愈合效果优于常规组,产后初次排尿时间2h以内、产后初次哺乳时间﹤4h、产后24h阴道出血及产后24h宫底高度﹤10 cm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产妇产后伤口水肿、疼痛程度优于常规组( P﹤0.05)。结论 ATP在产妇产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伤口愈合效果,促进子宫复旧,缓解伤口水肿疼痛。

    作者:农燕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针对性护理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桂平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65例,随机分为参照组33例和研究组32例。参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妊娠结局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 P﹤0.05)。结论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给予针对性临床护理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吴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横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患儿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机械通气合并气管插管治疗,试验组患儿给予无创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血氧分压( PaO2)、血氧饱和度( SaO2)、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及pH值〕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两组患儿PaO2、SaO2、PaCO2及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aO2、SaO2高于治疗前,PaCO2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与机械通气治疗疗效相当,但其可明显降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好。

    作者:姜立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本院肿瘤镇痛用麻醉药物处方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本院麻醉药品在肿瘤镇痛中的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溧阳市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癌痛患者85例,用于肿瘤镇痛的麻醉药物处方203张。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诊断及药品种类、用量、用药次数及不合理处方。结果在85例癌痛患者中男59例,女26例;年龄主要分布在42~77岁,在各个年龄段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在203张麻醉药品处方中包括2种口服药物:可待因片84张(41.4%)、美施康定16张(7.9%);3种注射剂:哌替啶32张(15.8%)、吗啡针17张(8.4%)、布桂嗪14张(6.9%);2种外用贴剂:芬太尼透皮贴(杨森)9张(4.4%)、瑞芬太尼透皮贴(常州)8张(3.9%)。85例癌痛患者中,胃癌34例,主要使用可待因片、哌替啶、吗啡及美施康定镇痛;肺癌21例,主要使用可待因片、吗啡镇痛;肝癌18例,主要使用可待因片、哌替啶、布桂嗪及芬太尼镇痛;胰腺癌12例,主要使用可待因片、布桂嗪、吗啡镇痛。口服药物:可待因片30 mg、美施康定10 mg和30 mg;注射药剂:哌替啶100 mg、吗啡针10 mg、布桂嗪100 mg;外用贴剂:芬太尼透皮贴(杨森)4.2 mg;瑞芬太尼透皮贴(常州)2.5 mg。7种麻醉药品中,可待因片使用84次,哌替啶使用32次,芬太尼使用19次,吗啡针使用17次,美施康定使用16次,布桂嗪使用14次。203张处方中,处方不合理率为11.3%。结论本院肿瘤镇痛用麻醉用药基本合理,处方管理尚有欠缺,需进一步完善。麻醉药品是一种特殊管理药品,医师和药师需严格按照规定实施相关管理,减少麻醉药品的使用问题,提高麻醉用药管理质量。

    作者:庄红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1例类固醇性糖尿病患者的药学监护分析

    通过分析1例类固醇性糖尿病( SDM )患者血糖升高的原因及其临床特点,并提出相应的用药建议,使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因此只有药师充分了解相关疾病知识,才能与临床医生共同制定给药方案,将 GC对患者血糖的不利影响降至低,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张成斌;孙丽娜;黄毅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西林县中医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5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肺化痰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率、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FEV1、CRP及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CRP及IL-6低于对照组,FEV1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率、肺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提高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作者:韦正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厦门市第五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硬化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保肝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血清总胆红素( TBiL)、清蛋白( 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及Child-Pugh评分,并于治疗后4、12、24、48周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HBV-DNA表达,记录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ALT、TBiL、PTA、ALB水平及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ALT、Child-Pugh评分、TBiL低于治疗前,PTA、ALB水平高于治疗前( P﹤0.05)。治疗4、12、24、48周,两组患者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硬化患者疗效相当,均可有效改善肝功能,提高HBV-DNA转阴率,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苏海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 TH)、促甲状腺激素( TS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江滨医院2015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50例、B组24例和C组46例,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80例为正常组。比较4组受检者甲状腺素( T4)、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FT4)水平。结果4组受检者T4、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C组患者FT3、FT4低于A组、正常组(P﹤0.05);A组与正常组FT3、FT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TH、TSH水平可反映病情及预后,因此定期对2型糖尿病患者TH、TSH进行监测,有助于对糖尿病的治疗情况进行监控。

    作者:刘晓梅;梁庆华;伍艳梅;张莉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去白细胞输血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永城市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10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去白细胞输血,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输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变化情况〔人补体片段3b受体( C3br)率、自然杀伤细胞( NK)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 T3细胞分数、T4细胞分数、T8细胞分数、T4/T8细胞比值)及非溶血性发热(NHFTR)发生情况,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变化情况及体温差、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E(IgE)〕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3br率、NK活性及T3细胞分数、T4细胞分数、T8细胞分数、T4/T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3细胞分数低于对照组,C3br率、NK活性及T4细胞分数、T4/T8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 P﹤0.05),但两组患者T8细胞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HFTR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温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平均差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IgG、IgA、IgM、IgE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gG、IgA、IgM、IgE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应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还可明显降低发热及NHFTR发生风险。

    作者:高凌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辅助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辅助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密市新华医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116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镜下插管通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下插管通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输卵管畅通程度及术后妊娠情况(宫内妊娠、异位妊娠、未妊娠)。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多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输卵管畅通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未妊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辅助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效果明显,可有效疏通输卵管,提高妊娠率。

    作者:朱瑞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问题及对策

    目的:探讨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安乡县人民医院西药房高危药品19类及高危药房管理人员7人。通过文献调查、对西药房和病区的抽查,发现并总结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比较高危药品问题干预对策实施前后高危药品使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本院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管理人员、摆放、警示牌标识及用药安全问题。针对西药房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提高西药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构建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管理及高危药品的摆放管理、警示牌管理及用药安全管理等对策。干预后高危药品发生各种不良事件数低于干预前。结论对医院西药房高危药品进行管理干预,可有效减少高危药品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刘志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血小板计数和P-选择素水平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和P-选择素水平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2015年上饶县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感染患者100例作为感染组,另选取50例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根据重症感染患者不同转归分为好转组( n=70)和恶化组( n=30)。观察比较对照组和感染组、好转组和恶化组P-选择素水平和血小板计数比较,并判定其临床意义。结果感染组患者P-选择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少于对照组(P﹤0.05)。恶化组患者P-选择素水平高于好转组,血小板计数少于好转组(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和P-选择素水平可作为重症感染患者病情变化指标,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董立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缺血性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行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缺血性血管性认知障碍( VCI)患者行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脑血管病科2014年收治的脑梗死后VCI患者40例为VCI组,另选取同期入院脑梗死后非VCI患者40例为非VCI组(NVCI组)。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胆固醇(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内膜中层厚度( IMT)、斑块稳定程度、脑梗死体积、病程及病灶数目。结果两组患者性别、TC、TG、LDL、病程及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VCI组患者脑梗死体积大于NVCI组,病灶数目≥3个发生率高于NVCI组( P﹤0.05)。VCI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动脉分叉IMT厚于NVCI组(P﹤0.05)。VCI组患者斑块稳定程度差于NVCI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稳定性严重影响VCI的发生及发展,而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可作为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夏正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卫生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 SAQ)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定表(PSQI)评分、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Q评分、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Q评分高于对照组, PSQI 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综合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

    作者:蒋月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急诊内科综合干预方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急诊内科综合干预方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疾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内科干预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美托洛尔口服,并给予急诊内科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脑钠肽)及心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心电图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脑钠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脑钠肽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恢复时间、心电图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急诊内科综合干预方案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促进疾病康复,且安全性高。

    作者:吴承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综述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组织血液供给障碍及缺氧缺血所导致的脑组织局限性软化或坏死,在我国,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中老年人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他汀类药物临床常被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且具有较满意的效果。本文对他汀类药物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陈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随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入院后给予营养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睡前30 min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生长速度( GV)、预测成年身高( PAH)及骨龄( BA)〕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V、PAH、B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GV、PAH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儿B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效果明显,可加速GV,促进身高增长,安全性高。

    作者:雷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经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于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40例,根据是否并发低血糖分为试验组(低血糖组)65例与对照组(非低血糖组)67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患病时间、并发症、是否联合用药,并分析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8.78%(65/740)。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患病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联合用药情况差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病时间、并发症及联合用药是经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危险因素。试验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时间以餐前为主,凌晨3点发生率高。结论患病时间、并发症及联合用药是经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炎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 MP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唐县安香卫生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MPP患儿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研究组48例。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治疗后14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治疗前及治疗7 d实验室检查指标〔C反应蛋白( CRP)、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G-CSF)、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sIL-2R)〕水平,并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CRP、G-CSF、sIL-2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研究组患儿CRP、G-CSF、sIL-2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MPP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促进疾病转归,且安全性好。

    作者:李卫岗;刘姣;何颖娜;任艳青;李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3年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机械通气初始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pH值及氧合指数( OI)、平均上机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pH值、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H值、O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上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利于患儿呼吸功能恢复,缩短上机时间。

    作者:周海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