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五苓散与当归补血汤用于四肢骨折后肢体肿胀治疗的效果观察

熊晓莉

关键词:当归补血汤, 五苓散, 四肢, 骨折, 肢体肿胀
摘要:目的 观察五苓散与当归补血汤用于四肢骨折后肢体肿胀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并已确诊的四肢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五苓散与当归补血汤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五苓散与当归补血汤用于四肢骨折后肢体肿胀治疗效果显著,可在短期内减轻骨折后所引起的肢体肿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五苓散与当归补血汤用于四肢骨折后肢体肿胀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五苓散与当归补血汤用于四肢骨折后肢体肿胀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并已确诊的四肢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五苓散与当归补血汤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五苓散与当归补血汤用于四肢骨折后肢体肿胀治疗效果显著,可在短期内减轻骨折后所引起的肢体肿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晓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医院血液科初诊并通过诱导治疗后达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于首次诱导化疗结束、巩固化疗3个月、巩固化疗6个月、巩固化疗12个月应用FCM定期检测患者骨髓标本,同时检测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变化,以MRD>10-4为阳性,否则为阴性.患者首次诱导化疗结束后MRD水平分为高(MRD≥10-2)、中(10-20.05).结论 FCM检测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对诊断急性白血病的复发及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海彬;张苏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职工内科体检报告分析及健康管理模式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职工内科体检报告及健康管理模式.方法 选取例行体检的135例单位职工,随机分为青年组68例和中年组67例.主要进行内科体检,检测项目包括身高、体质量、肝功能、肾功能、生化检查、B型超声及血压等检查.观察比较2组体质量超重、肥胖率及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发生率.结果 青年组体质量超重肥胖率为51.47%,高于中年组的47.76%(P<0.05),青年组高血压、高血糖及高尿酸发生率均低于中年组(P<0.05).结论 根据职工内科体检具体情况,应注意职工生活饮食习惯、增加业余活动,增强职工身体素质.

    作者:俞士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间苯三酚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间苯三酚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山莨菪碱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间苯三酚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 急性胃肠炎痉挛性疼痛患者采用间苯三酚与依替米星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召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小儿疝气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2.11±1.72) min,术中出血量(1.64±0.12) ml,住院时间(1.5±0.5) d,自主活动时间(11.63±1.64)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低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手术,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表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欣;陈振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地佐辛联用丙泊酚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用丙泊酚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方法 将医院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3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4例.观察组给予地佐辛联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单纯应用丙泊酚进行麻醉,比较2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观察检查前与检查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变化[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观察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VAS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检查过程中RR、SpO2、HR、MAP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检查过程中SpO2、MAP、HR较检查前降低(P<0.05).结论 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采用地佐辛联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兼备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文;阳兴;高德胜;张绍义;余云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辛伐他汀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临床事件的影响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2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血压、血糖控制.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脂变化,同时比较2组在随诊的半年内发生脑血管临床事件的风险.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值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值升高(P<0.05);观察组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结论 辛伐他汀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临床风险,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孙名仙;辛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介入治疗在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接收的15例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对其进行手术前的CTA血管造影,并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结果,对患者给予相应的介入治疗.观察患者在介入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15例患者(25患肢)中8患肢因病情较轻未处理,5例(9患肢)行单纯行球囊扩张术,3例(3患肢)行球囊扩张术加支架植入术,1例(1患肢)行内膜下血管形成手术,3例(4患肢)给予经动脉保留导管灌注尿激酶和扩血管药物.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预后情况良好.结论 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肢的情况,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志扬;韩爱敏;王文波;刘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肉豆蔻长循环脂质体的构建与评价

    目的 构建肉豆蔻挥发油长循环脂质体,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肉豆蔻长循环脂质体,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并利用HPLC的方法测定其包封率,后评价其稳定性.结果 肉豆蔻挥发油脂质体的佳处方及工艺为大豆卵磷脂-胆固醇的比为3:1,药脂比为1:1,水化温度为50℃.包封率为59.67%.结论 通过处方和工艺的优化,制备的肉豆蔻挥发油长循环脂质体的包封率较好,稳定性较高.

    作者:宋淼;邱敏;宋晓玲;刘全礼;闫暾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CO2点阵激光联合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CO2点阵激光联合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增生性瘢痕患者5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局部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治疗,观察组实施CO2点阵激光联合局部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治疗,采用改良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治疗前后增生性瘢痕,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8.97%(P<0.05);治疗后,2组V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治疗后V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O2点阵激光联合糖皮质激素注射应用于增生性瘢痕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尹志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和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TGP)联合柳氮磺吡啶(SASP)和甲氨蝶呤(MTX)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和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白芍总苷,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3个月后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胸廓扩张度较治疗前增大,晨僵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减短,Schober试验、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7.78%(P<0.05).结论 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和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

    作者:牟天;胡皓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维参锌联合他莫昔芬治疗男性弱精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维参锌联合他莫昔芬治疗男性弱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患者60例,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男性弱精症,均给予维参锌联合他莫昔芬进行治疗,连续服用1个疗程(3个月),根据患者具有情况可连续治疗1~3个疗程.60例患者禁欲7 d左右,通过自慰方式采集患者精液样本,然后采用计算对样本进行分析;同时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睾酮 (T)及卵泡刺激素 (FSH) 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经1~3个疗程治疗后,患者血清T、FSH较治疗前均升高(达到正常上线水平),精子密度及向前运动精子百分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女方顺利妊娠15例,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参锌联合他莫昔芬治疗男性弱精症,临床疗效显著,且在治疗过程中无不良症状发生,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代淑静;杨颖;魏伟;梁真;刘同龙;韩风梅;霍庆赟;李聪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布鲁菌病合并药物性肝功能损害1例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所致的人畜共患的地方流行性传染病,对人们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都有影响[1].本病广泛分布世界各地.中国牧区羊、牛布鲁菌病较严重,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布鲁菌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布鲁菌病应与伤寒、副伤寒及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鉴别,还应与结核病、败血症等鉴别,慢性期应与其他关节损害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鉴别.

    作者:吴海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PDCA循环法在生育保险病种管理中的应用

    医疗保险机构和我院对生育保险的结算采用单病种付费方式.所谓单病种付费就是在临床诊疗收费中,对单一病种患者从确诊入院经检查治疗到患者康复出院,按照测算的付费标准进行付费的做法[1].单病种付费支付方式作为控费手段,致使医院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同时,争取大的经济效益,就要控制医疗成本,规范医疗行为[2].我院于2014医保年度(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运用PDCA循环法对生育保险病种(门诊、住院)均次费用进行持续管控,与2013医保年度(2013年7月-2014年7月)比较,取得显著效果.

    作者:姜莹;杨飞;徐蕾;杨国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途径对改善四肢骨折患儿关节活动障碍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途径对改善四肢骨折患儿关节活动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均采用内(外)固定方法和植骨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骨折愈合及住院治疗时间,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程度,效果镇痛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7.5%(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骨折愈合及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效果、护士处理方法及医师处理方法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5%,对照组为92.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四肢长骨骨折患儿的手术治疗中,内(外)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且临床护理途径更适用于四肢长骨骨折患儿的术后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静;穆海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输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与预防处理措施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针对急性失血、慢性贫血的患者,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临床对输血操作有严格的规范措施,但由于血液制品的复杂性及患者存在个体差异,不可避免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轻度不良反应经及时处理可缓解,重度不良反应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增强护理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判断,加强对临床不良反应的监控,制定科学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1].本研究分析输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提出预防处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王嫩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格列美脲与质子泵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格列美脲与质子泵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格列美脲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依次测定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BG)、2 hIns、FIns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FBG,2 hPBG,HbA1c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前后,2组均在Fins、2 hIns、BMI等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随访期间,2组均未发生低血糖事件、水肿及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结论 格列美脲与质子泵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仅可降低血糖,还可改善血管功能,且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庞淑梅;赵金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美多巴联合泰舒达治疗帕金森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美多巴联合泰舒达治疗帕金森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帕金森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药组(37例)联合用药组(38例).单药组采用泰舒达治疗,联合用药组采用美多巴联合泰舒达治疗.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改良Webster症状量表评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DRSPD评分.结果 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单药组的81.08%(P<0.05).2组治疗后改良Webster症状量表评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DRSPD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2项评分均优于单药组(P<0.05).结论 美多巴合用泰舒达治疗帕金森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运动功能,药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指压按摩护理干预在围术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指压按摩护理干预在围术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围术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采用指压按摩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9.8±1.1)分,低于对照组的(15.3±1.6)分(P<0.01);ADL评分为(68.1±3.9)分,高于对照组的(59.3±4.1)分(P<0.01).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应用指压按摩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杰;刘珍;胡玉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的对侧硬膜外血肿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对侧硬膜外血肿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减压术后对侧硬膜外血肿、再次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的患者28例,分析出现硬膜外血肿的相关因素、发生机制及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结合患者资料实施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例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情况(1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2例血小板减少,1例肝功能ALT增加);2例出现伤口引流障碍.28例中11例(39.29%)因颅骨骨折,术后即刻行对侧硬膜外血肿探查、清除术,术中发现出血量均>40 ml;4例(14.29%)术后观察到凝血功能障碍,复查CT对侧硬膜外血肿>30 ml;术后定期复查CT,6例(21.43%)发现颅脑创伤性对侧硬膜外血肿,其出血量均>20 ml;5例(17.59%)因发现对侧瞳孔散大后行头颅CT,对侧硬膜外血肿>30 ml,2例来源为脑膜中动脉,3例为板障出血;出院时行GOS评分:重残、植物状态生存及死亡12例(42.86%),轻度残疾者16例(57.14%).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颅骨骨折、血小板是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后发生对侧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颅骨骨折、凝血功能障碍是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对侧硬膜外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充分评估,做好再出血手术预备方案;术中、术后密切观察脑压;提早探查对侧硬膜外出血征象是硬膜下血肿减压后对侧硬膜外血肿的预防关键.

    作者:雷波;张召;张孝礼;万晓强;卫正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