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董佩;霍伟量;刘东新
目的:分析缺氧性及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缺氧性肝炎患者113例(缺氧组)及病毒性肝炎病患113例(病毒组)。对其临床资料实施回顾式分析处理,对比其临床特点。结果缺氧组病患出现恶心、黄疸、肝脏肿胀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病毒组,2组患者的 ALT、AST 及 DBIL均高于正常值,缺氧组的 LDH 也高于正常值。病毒组的 ALT 指标高于 AST 指标值,而缺氧组的 ALT 指标低于 AST 指标值。缺氧组的 ALT、AST 在发病48h 达高峰,消除诱因后72h 的指标下降速度超过50%。而病毒组的肝酶指标下降速度较快,在入院后的72h 指标下降幅度较小或保持不变。结论缺氧性及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表现存在差异,加强对两者临床特点的分析,可为临床疾病的确诊提供帮助。
作者:陈文峰;杨玉良;唐娴;刘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比较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肺癌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92例老年肺癌患者进行肺癌根治术,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6例,分别采用七氟烷和丙泊酚进行麻醉,比较2组手术前后 MMSE 评分与 S100β蛋白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生命体征平稳,经术后 MMSE 评分均有所下降,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改善,研究组术后6h、1d、3d MMSE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麻醉后0.5h S100β水平有显著升高,但2组患者 S100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d 研究组患者 S100β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七氟烷和丙泊酚进行麻醉对老年肺癌患者认知功能均有所影响,七氟烷麻醉较应用丙泊酚麻醉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更快。
作者:张红玉;陈海明;张强;韩慕谦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随着现代病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病理设备的不断更新,全自动染色机及封片机以其卓越的性能和良好的处理效果已被各大医院广泛应用,取代了人工染色及人工封片,我科近年来引进德国 Leica 全自动染色机及封片机,既减轻劳动强度,又提高制片质量,减少失误。经过几年使用略有心得,现介绍如下。
作者:范玲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结核病现仍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吡嗪酰胺作为常规治疗肺结核的药物之一,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其对人型结核杆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在 pH 5.0~5.5时,杀菌作用强,对于酸性环境中缓慢生长的吞噬细胞内的结核菌是目前佳的杀菌药物[1]。其不良反应有高尿酸血症、关节疼痛,胃肠不适和肝功能损害等。在现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发病率增高的情况下,吡嗪酰胺导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较过去明显增多[2]。现对1例使用吡嗪酰胺致血尿酸升高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期探讨在使用吡嗪酰胺时如何减少和应对不良反应发生。报道如下。
作者:赵越;张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前者称北柴胡,后者称南柴胡。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经云地熏,别录云芸藁,道地药材产自陕西银州。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对柴胡功效,历代医家皆有心得。如《神农本草经》云:“主心腹,去肠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新修本草》认为:“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问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刘完素曰:“除虚劳,散肌热,去早晨潮热,寒热往来,胆瘅。妇人产前产后诸热,心下痞,胸胁痛”。《中医学》教材认为柴胡可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现代研究认为可解热、抗炎、抗肝损伤、抗辐射损伤等功效。因其功效显著,所治病症颇多,故为临床常用药[1]。笔者在此对柴胡在临床的使用进行浅析。
作者:周永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属中药复方制剂,由20mg 丹参素与100mg 盐酸川芎嗪组成。其药理作用为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黏稠度、加速红细胞流速和改善微循环等[1]。主要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病及其他缺血性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全、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心绞痛、心肌梗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说明书不良反应记录少,仅为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偶有皮疹。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文献报告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不良反应(ADR)也逐渐增多,如引起头晕、胸闷、心悸、气急、瘙痒、恶心呕吐[2]、发热面部发红[3]、过敏性休克[4]等。本文报道我院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许时丽;李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过敏性皮炎(allergic dermatitis)是由于接触过敏性抗原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其本质是是由 IgE 介导的 I 型变态反应[1],主要是指人体接触到某些过敏源而引起皮肤红肿、发痒、风团、脱皮等皮肤病症,具体的过敏原可分为接触过敏原、吸入过敏原、食入过敏原和注射入过敏原4类。每类过敏原均可引起相应的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多种多样的皮炎、湿疹、荨麻疹,严重的过敏性皮炎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患者生命。过敏性皮炎是急诊工作中常遇到的常见病多发病,但发病原因复杂,大部分患者不能找到确切病因,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使疾病反复发作得不到根治,但在急诊给予非特异性抗过敏治疗,能极大缓解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及痛苦,及时用药更能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的生命。我院急诊采用非特异性抗过敏治疗过敏性皮炎患者2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建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洗治疗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6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加常规抗感染治疗患者61例为灌洗组,常规抗感染治疗患者45例为非灌洗组。统计分析2组患者感染控制率。结果灌洗组感染控制率为85.2%,非灌洗组感染控制率75.5%;GCS 评分在3~5分和6~8分的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灌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洗治疗脑卒中相关性肺炎能显著提高感染控制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向林;张利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 DN)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血清铁离子(SI)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 DN 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8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ACR ﹤30μg/ mg)28例、微量蛋白尿组(ACR 30~300μg/ mg)29例及大量蛋白尿组(ACR ﹥300μg/ mg)28例,比较 SI、MCP-1的变化,及其与 ACR 的相关性。结果大量蛋白尿组 SI 水平低于正常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MCP-1水平高于正常蛋白尿组和微量蛋白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SI 与ACR 呈负相关(r =-0.684,P ﹤0.05),MCP-1与 ACR 呈正相关(r =0.871,P ﹤0.05)。结论 SI 和MCP-1随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加而改变,SI 和 MCP-1可作为老年 DN 的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梁洁;宋文琦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比较肝癌组织和肝硬化组织 PI3K 信号通路相关分子 AKT、PTEN 和 TLR4水平。方法取肝癌组织和肝纤维化组织各10例,western-blot 法检测 PTEN、AKT 蛋白的表达。提取肝癌组织和肝纤维化组织总 RNA, RT-PCR 方法检测 PTEN、AKT、TLR4mRNA 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中的 PTEN、AKT、TLR4mRNA 和 PTEN、AKT、P-AKT 蛋白水平高于肝硬化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癌组织较肝硬化组织中 PI3K 信号通路活性增强。
作者:金萌;韩颖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考察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妇产科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调取2011年、2013年、2015年第一季度所有的妇产科剖宫产手术病例,对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选择的合理率由2011年的33.3%,明显提升到2013年的90.0%(P ﹤0.05),并在2015年进一步提升到96.1%(P ﹥0.05);预防用药时机的合理率由2011年的7.7%明显提升到2013年的52.5%(P ﹤0.05),到2015年进一步提升到93.5%(P ﹤0.05);用药疗程在术后24h 内停药率由2011年的6.4%明显提升到2013年的68.8%(P ﹤0.05),到2015年进一步提升到97.4%(P ﹤0.05)。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明显提升了我院妇产科剖宫产围术期的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且能持续改进,并没有出现反弹现象。
作者:刘莉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变化,探讨支气管哮喘与血清 IL-4、IL-10及 IFN-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30例(哮喘急性发作组)、支气管肺炎患者30例(支气管肺炎组)及健康体检儿童30例(健康对照组),ELISA 方法检测哮喘急性发作组治疗前后、支气管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患儿血清 IL-4、IL-10及 IFN-γ水平。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 IL-4水平明显高于支气管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 IL-10及 IFN-γ水平明显低于支气管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哮喘缓解期血清中 IL-4水平较急性发作期明显下降(P ﹤0.01),而 IL-10及 IFN-γ较急性发作期明显升高(P ﹤0.01)。结论血清 IL-4、IL-10及 IFN-γ水平变化与哮喘发作密切相关,对监测哮喘患儿的病情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降低我院中心药房账物不符率,使调配工作和库存设定正常进行,保证医院诊治活动顺利开展。方法使用品管圈的10大步骤和灵活运用新旧7大方法,分析出造成盘点账物不符的真正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实施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盘点账物不符率由原来的6.47%下降到2.57%,改善幅度60.27%。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地降低我院口服药盘点账物不符率,能作为常规的活动进行下去。
作者:彭南星;王艳梅;曾路才;刘春霞;任英健;单钰齐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 CT 重建技术在胸骨及肋软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胸骨骨折10例、肋软骨骨折16例患者,在工作站进行多种后处理重建,主要有1mm 薄层横断图像重建,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再现技术(VR)重建,并与 X 线胸片对比。结果10例胸骨骨折患者,其中胸骨柄骨折3例,胸骨体骨折7例;16例肋软骨骨折患者,单根肋软骨骨折12例,多根肋软骨骨折4例。其中 X 线胸片显示胸骨骨折8例,肋软骨骨折0例;16层螺旋 CT 多种重建技术优于 X 线检查结果。结论多层螺旋 CT 重建技术综合应用可为胸骨及肋软骨骨折患者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在临床诊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晓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将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30例,B 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立普妥。A 组在 B 组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检查治疗前、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大小。记录血清学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质(FIB)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 IMT、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且 A 组低于 B 组;治疗后2组 TC、LDL-C 及 FIB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 A 组低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除 B 组出现2例肝功能损害外,其他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立普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临床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显巍;余建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将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黄芪注射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处理,黄芪注射液各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同时应用黄芪注射液40ml、60ml 和80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400ml 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15~30d。记录治疗期间生存情况,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评价神经功能康复效果。结果对照组、黄芪注射液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30d 累计生存率分别是78.0%、80.0%、84.0%和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3,P =0.693)。治疗后 NIHSS 评分对照组高于黄芪注射液低剂量组高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P 均﹤0.05)。中剂量组、高剂量组 NIHSS 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 =0.131)。结论黄芪注射液有明显地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作者:王娜;孙海军;马雪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1470nm 半导体激光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应用1470nm 半导体激光对78例 BPH 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激光汽化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 IPSS 评分、QOL 评分、AUA 评分、大尿流率(Qmax)、大尿流时平均逼尿肌压力(Pdet. Qmax)、残余尿(RUV)等指标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6个月随访 AVA、Qmax、Pdet. Qmax、IPSS、QOL 及 PVR 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 ﹤0.01)。结论1470nm 半导体激光汽化术治疗 BPH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张家兴;曹凤宏;李晓强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