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结核患者行单操作孔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围术期护理

蒋雯娟;曾志耘

关键词:单操作孔胸腔镜, 肺叶切除, 护理
摘要:肺结核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世界范围内肺结核仍然呈现恶化趋势,仅我国感染人数即高达6亿[1]。而一些通过服药不能闭合的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及重症肺结核必须行手术切除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辅助胸腔镜下技术也不断成熟,由于其创伤小,切口小,恢复快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肺叶切除手术中,而单操作孔胸腔镜优于传统胸腔镜的2~3个操作孔,更加符合微创的理念。尽管如此,我们护理人员对围手术期的护理却不能有所懈怠,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在预防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胸外科2014年6月-2015年12月选取部分保守治疗无效的单肺叶纤维空洞性肺结核,行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35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穴位注射安定在产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安定在产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10例,按具体病情分为安定穴位注射42例,静脉推注组38例,对照组30例。3组均观察产程进展、宫口开全的时间、胎儿宫内及娩出后Apgar评分。结果穴位注射组与静脉推注组比较,宫口开全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静脉推注组宫口开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穴位注射小剂量安定注射液,在经络的作用下,增强了药物作用,使产妇处于睡眠状态,缓解紧张、疲惫、恐惧、疼痛等状态,安定还可以选择性的使宫颈平滑肌松弛,这样可解除宫颈痉挛并加快宫颈口扩张,从而缩短产程。

    作者:王娟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彩超与钼靶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在诊断小乳腺癌疾病中的价值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小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彩超、X线钼靶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病例,病灶≤1cm,病灶共82个,诊断金标准为病理结果,对彩超、X线钼靶的各自及联合应用检查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及漏诊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彩超检查敏感率、特异性、准确率高于X线钼靶,误诊率、漏诊率低于X线钼靶,且联合检查敏感率、特异性、准确率高于单一彩超或钼靶检查,误诊率、漏诊低于单一彩超检查、钼靶检查。结论单一性彩超检查小乳腺肿块的良恶性上优于X线钼靶,二者联合诊断优于单一诊断。

    作者:刘何利;王红利;曹爱青;庞文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复方赤术消结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复方赤术消结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 TLC)对复方赤术消结颗粒中的赤芍、黄芪、黄芩、莪术进行定性鉴别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对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薄层色谱中各药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同时芍药苷在0.59~11.8μg、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0.02648~0.5296μg范围内均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 r =1.0000, r =0.9998;平均回收率值分别为100.18%、99.26%,RSD分别为3.13%,2.68%。结论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复方赤术消结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超;李春兰;赵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肺结核患者行单操作孔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围术期护理

    肺结核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世界范围内肺结核仍然呈现恶化趋势,仅我国感染人数即高达6亿[1]。而一些通过服药不能闭合的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及重症肺结核必须行手术切除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辅助胸腔镜下技术也不断成熟,由于其创伤小,切口小,恢复快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肺叶切除手术中,而单操作孔胸腔镜优于传统胸腔镜的2~3个操作孔,更加符合微创的理念。尽管如此,我们护理人员对围手术期的护理却不能有所懈怠,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在预防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胸外科2014年6月-2015年12月选取部分保守治疗无效的单肺叶纤维空洞性肺结核,行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3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雯娟;曾志耘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低颅压性头痛1例

    患者,女,47岁。因头痛2月加重1周,于2016年2月16日就诊我院。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直立位头痛,头痛从前额部开始,继而扩散致整个头部,伴恶心、呕吐,卧位1h后头痛缓解,缓解后头部仍感昏蒙。当时就诊于上海市某综合性医院,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压力70mmH2O,血糖3.72mmol/L,氯122 mmol/L,蛋白0.27 g/L。诊断为:低颅压性头痛。住院给予补液治疗,改善不明显。后患者就诊于多家医院,曾服用塞来昔布、布洛芬胶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阿米替林等药物,症状改善均不明显。1周前患者直立后头痛较前加重,出现枕部及颈部酸胀,伴有双侧耳鸣。后患者就诊于笔者进修医院针灸科门诊。本院头颅MRI结果显示:双侧硬脑膜下液体聚集,硬脑膜强化,脑前池变窄。复查脑脊液压力55mmH2 O。直立位头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8/10分。症见:头昏蒙乏力,面色恍白,四肢沉困,失眠健忘,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诊断:低颅压性头痛。辨证: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展,故头痛昏蒙;痰浊上逆,则呕恶痰涎;苔白腻,脉滑或弦滑均为痰湿内停之征,故属痰浊头痛。化痰降浊为主:针刺治疗,根据杨甲三主编《腧穴学》的取穴标准及相关解剖定位取穴[1],针刺时以“华佗牌”26号0.5寸一次性使用针灸针,选取顶中线、顶旁1线行头皮针刺法,头皮针留针2h,加用风池、天柱、颈夹脊穴采取平补平泻法,进针1cm,捻转180度,频率120次/min,持续捻转2min,留针20min;针刺结束后在完骨穴穴位注射,药物用甲钴胺针0.5mg(1ml),每周治疗3次(周二、四、六),6次为1个疗程。二诊(连续治疗1个疗程):直立位头痛减轻VAS 4/10分,头痛间隔时间变长,无恶心呕吐,疼痛不影响生活,夜间后枕部脑鸣嗡嗡声响,躺下卧床后消除。三诊(继续治疗2个疗程):直立位头痛消失VAS 0/10分,无恶心呕吐,耳鸣消失。摇头时稍感头重,活动如常。

    作者:王健;王留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齐拉西酮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发抑郁症状精神分裂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发抑郁症状精神分裂患者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伴发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艾司西普兰治疗,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 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对患者进行评分。观察2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3%高于对照组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PANSS和HAMD-1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和分裂症其他症状,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对血糖血脂影响少,相对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易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维生素K1滴壶给药致腰痛1例

    患者,男,51岁。因上消化道出血入院。患者有肝硬化病史5年,曾多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患者反复住院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有腰椎疾病史,无腰部外伤史,无心脑血管疾病史,入院查肝功能:白蛋白22.8g/L,球蛋白16.8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5U/L,总胆红素45.4μmol/L;血糖6.92 mmol/L。乙肝五项大三阳,丙肝抗体均阴性,甲肝抗体、戊肝抗体均阴性。血常规:红细胞2.45×1012/L,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5.6×1012/L,血小板20×109/L;大便潜血阳性;凝血酶原时间20.3 s。急诊以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失代偿期入院。入院查体:T36.8℃,P 100次/min,R 20次/min,BP 105/65 mmHg。肝病面容,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贫血貌,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医嘱给予:维生素K1注射液20 mg滴壶给药;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1 kU滴壶给药,生长抑素3 mg静脉泵入,输入血浆,去悬浮液红细胞补充血容量,注射用肝水解肽100 mg静脉滴注;多烯磷脂胆碱注射液(国产)930 mg静脉滴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g 静脉滴注。入院当日遵医嘱给予维生素K120mg滴壶给药,用药2min后患者主诉腰痛,向腰骶部放射疼痛,有酸胀感,未做特殊处理5min后,患者腰痛渐缓解。患者第2天仍维生素K1缓慢滴壶给药,用药2min后,仍主诉腰痛,向腰骶部放射疼痛,有酸胀感疼痛剧烈似断裂样疼痛,无胸闷胸痛,无双下肢活动异常,腰部皮肤颜色,皮温正常。查体:意识清,平卧位,测BP 114/70mmHg,心率102次/min,律齐,立即更换输液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5min后患者腰痛渐缓解。查看患者病例,曾住院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20mg肌内注射每天1次,疗程20d,并未出现腰痛及其他不良反应。此次住院改为维生素K1注射液20mg滴壶给药每天1次,滴壶连续2次出现剧烈腰痛情况,停用此药后症状自行缓解,继续应用上述其他药物未出现腰痛等不适症状。

    作者:张艳新;周俊卿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硝普钠、多巴胺联合托拉塞米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难治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脏内科疾病,该疾病的临床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但患者具有一些较为明显的共同特征,如心脏功能明显下降,甚至衰竭,同时致使患者出现水潴留等并发症,诱发患者呼吸困难、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伴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而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方法是采用利尿剂治疗,以帮助患者平衡机体内钠、钾等微量元素水平,缓解水潴留症状[1],同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硝普钠、多巴胺以及托拉塞米在单独用于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疾病过程中,其临床应用效果有限。笔者以我院接治的6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疾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探索硝普钠、多巴胺以及托拉塞米联合用药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提供借鉴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洪芹;刘帅;胡学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缬沙坦对降低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率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降低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率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青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所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均接受抗凝、降血脂等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予缬沙坦治疗。比较2组脑卒中发生率及NO与ET检测值以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发生脑卒中3例(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例(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O、ET与FM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O水平与FMD均呈上升趋势,ET水平下降,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缬沙坦可有效改善内皮功能,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桂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参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治疗,将2组患者治疗后的降压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SBP、DB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SBP、DB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应用。

    作者:吴志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某三甲医院2015年7月-12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评价某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并总结分析2015年7~12月份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比例,门急诊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2种以上抗菌药物使用率,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主要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均>20%的省控指标(医院西区9月份除外),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未完全达标,门急诊联合使用2种抗菌药物的情况较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总体控制在60%以内,住院患者住院期间使用两种以上抗菌药物比例高。 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药物比例>3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未完全达标。结论仍需采取管控措施,规范抗菌药物使用。 I类切口的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档次偏高。

    作者:林慧晶;黄富宏;吴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温阳散结法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阳散结法与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运用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所接收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82例,按随机单盲法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温阳散结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予以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然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加以观察与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予以温阳散结法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提升治疗的效果,值得推行及运用。

    作者:曾素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对血清 VEGF -C 和 CYFR21-1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EGF-C)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 CYFR21-1)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给予艾迪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方案;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2组近期疗效及血清VEGF -C和CYFR21-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组有效率50.0%高于对照组的43.3%,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临床受益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后血清VEGF-C和CYFR21-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C和CYFR21-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可有效提高晚期NSCLC患者临床受益率,并显著降低血清VEGF-C和CYFR21-1水平,从而提高化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圆圆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麻醉方式一般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但由于该法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损伤及呼吸抑制作用,高龄患者难以承受[1]。随着新型酰胺类局麻药在临床上的使用,高龄患者的麻醉方式已有所改变,腰麻已不再是一种禁忌[2]。笔者就罗哌卡因单侧腰2麻用于高龄下肢骨科手术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海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艾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阳虚型骨质疏松症腰痛症状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艾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阳虚型骨质疏松症腰痛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来医院治疗的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艾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口服阿法骨化醇,观察时间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骨密度以及骨代谢生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艾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阳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明显减轻腰痛症状,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生化指标,减轻骨质疏松患者的痛苦。

    作者:龙洁珍;林楚华;廖广婧;黎健东;温鸿源;赵月飞;蔡典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乙肝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乙肝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乙肝患者125例分为护理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护肝药物如维生素等进行治疗,并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 a进行治疗,连续用药48周,且均不接受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包括行为、饮食、药物治疗、认识、心理等方面。比较观察2组社会性功能、心理健康、机体疼痛、躯体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的依从性。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社会性功能、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机体疼痛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护理组患者各项评分变化幅度较大,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良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乙肝的依从性,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张建霞;杨建玲;丁建茹;孙义婷;李素兰;丁彩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2年5月-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110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面罩吸氧,研究组应用NCPAP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血气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PO2、pH均高于对照组(P<0.05),PCO2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NCPAP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可以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与通气功能,适于应用与推广。

    作者:刘娟;黄柏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酮咯氨酸丁三醇复合喷他佐辛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超前镇痛的应用

    目的:观察酮咯氨酸丁三醇复合喷他佐辛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超前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于麻醉诱导前5min静脉注射酮咯氨酸丁三醇30mg,喷他佐辛30mg;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5min静脉滴注同等计量0.9氯化钠溶液。术中常规静吸复合麻醉维持,观察2组患者术后1、2、4、8、12 h 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镇痛药物追加情况。结果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镇痛药物的追加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咯氨酸丁三醇复合喷他佐辛用于手术超前镇痛,可以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并能获得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会敏;刘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临终关怀在晚期肝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在肝癌晚期患者护理融入临终关怀的价值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3月住院的肝癌晚期患者35例,根据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临终关怀组(试验组)19例与常规护理组(对照组)16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终关怀,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VAS评分,同时调查患者或家属对临终关怀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生活质量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2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疼痛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满意率为73.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肝癌晚期患者实施临终关怀,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同时患者疼痛程度降低。

    作者:杨淑岭;金鹏;孝奇;郑欢伟;杜瑞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康复新液治疗不同亚型非糜烂性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及促动力药物治疗不同亚型非糜烂性反流病( NERD)的疗效。方法收集NERD患者123例,根据24h动态食管pH监测DeMeester积分及症状指数分为异常酸反流型和对酸高敏型。两型患者均随机分为对照组(泮托拉唑肠溶胶囊每次40mg,每天2次;多潘立酮每次10mg,每天3次)、观察组(泮托拉唑肠溶胶囊每次40mg,每天2次;多潘立酮每次10mg,每天3次;康复新液每次10ml,每天3次),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症状积分及治疗后2周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异常酸反流型对照组1与观察组1的症状积分明显减少,有效率分别达83.3%、90.3%;对酸高敏型观察组2症状积分减少较对照组2明显,有效率分别为86.1%、40.0%;对照组1与对照组2比较,症状积分与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1与观察组2比较,症状积分与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各型NERD患者的治疗,在抑酸及促动力的基础上加用促进黏膜修复的康复新液均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是一种良好的临床联合用药方案。

    作者:潘晨;刘琦;杨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