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GFP 标记的 H460细胞株建立

高鹏;钱松

关键词:H460, EGFP, 荧光显微镜, 优化
摘要:目的:建立稳定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 H460细胞株,优化建系方法。方法质粒转染建立表达 EGFP 的 H460细胞株,稀释法挑选表达 EGFP 的阳性单克隆,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Western blot 检测EGFP 表达,流式细胞仪分选 EGFP 表达阳性的细胞。结果成功建立稳定表达 EGFP 的 H460细胞株,其 EGFP 阳性表达率高。结论建立稳定表达 EGFP 的 H460细胞株,为以后建细胞系提供更简便有效的方法,H460-EGFP 可以作为研究工具用于后续观察抗癌新药体内的抗癌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医院抗菌类药物不良反应78例分析

    目的:分析2013-2015年该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3-2015年收集到抗菌药物的 ADR 报告,按照药物 ADR 发生的年龄及性别、抗菌药物及品种、累及系统与器官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比较2013-2015年的 ADR,ADR 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女性 ADR 发生率略高于男性。老人和儿童出现 ADR 的比例也明显偏高,引起 ADR 的抗生素居首位的药物为头孢菌素类,其次是喹诺酮类,第3位是青霉素类。78例中发生皮肤及附件伤害43例(55.13%),消化系统达9例(11.54%)。结论必须认真执行 ADR 监测和上报,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 ADR 的发生。

    作者:朱敏;陈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长期吸入布地奈德对哮喘幼儿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长期吸入布地奈德(BUD)对哮喘幼儿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0月,于医院诊治的支气管哮喘幼儿60例。所选患儿均规律吸入 BUD≥3个月。对比分析患儿在用药前、用药1个月、用药3个月时的血钙(Ca)、血磷(P)、血碱性磷酸酶(ALP)及骨密度(BMD)水平。结果支气管哮喘幼儿吸入 BUD 治疗在用药前、用药1个月、用药3个月时其血 Ca、血 P、血 ALP、BMD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长期吸入 BUD 对哮喘患儿骨质发育无影响。

    作者:丁康康;宋福星;敬小青;王晨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羟考酮治疗腹腔镜胃肠道术后急性疼痛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羟考酮注射液在治疗腹腔镜胃肠道手术后急性疼痛的优势。方法选择行腹腔镜下胃肠道癌根治术患者300例,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150例。2组患者均采用瑞芬太尼维持术中镇痛,A组采用羟考酮注射液作术后镇痛,B 组采用舒芬太尼作术后镇痛。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 Ramsay 镇静评分、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A 组术后6h(T2)、术后48h(T5)时点 VAS 评分小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术后1h(T1)、T2时点 Ramsay 评分小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出现烦躁不安、低血压、头晕、嗜睡、呼吸抑制、镇痛不全或镇痛无效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 B 组(P ﹤0.05);2组恶心呕吐、瘙痒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羟考酮注射液在腹腔镜胃肠道术后有效镇痛有其突出的优势,更接近完美镇痛,有利于患者胃肠道术后快速康复。

    作者:何丁秀;张永贵;黄天堃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快检方法的探讨

    目的:建立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快检方法。方法考查3种样品浸提方法对二氧化硫含量的影响,采用检测试剂盒法测定。结果碱性超声波浸提30min,样品中的二氧化硫达到峰值,该快检方法 RSD 1.0%(255.9mg/ kg,n =6),样品加标回收率90.8%~97.4%,样品测定结果与药典方法结果一致。结论该快速检测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经济等特点,适合在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监管部门应用。

    作者:吴华庆;杨华剑;吴晓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药热罨包联合耳穴压豆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热罨包烫熨联合耳穴压豆在肛肠病术后预防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肛肠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热罨包烫熨联合耳穴压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诱导排尿,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8.3%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热罨包烫熨联合耳穴压豆对预防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并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颜素卿;戴小榕;陈华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2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观察 Lichtenstein 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医院于2015年内收治的成年腹股沟疝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54例。A 组患者进行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而 B 组患者进行 Lichtenstein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长、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复发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长、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复发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术后随访观察发现,A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低于 B 组的2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ichtenstein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膜外疝修补术均可作为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有效途径,且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可结合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术式进行治疗。

    作者:王靖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对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将其分为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试验组给予阿仑膦酸钠,对照组给予钙片。治疗6个月后,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密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治疗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试验组骨密度较对照组增加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静脉滴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溶剂使用不当致局部疼痛、红肿2例

    腺苷蛋氨酸是人体组织和体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活性分子。其作为甲基供体(转甲基作用)和生理性巯基化合物(如半胱氨酸、牛磺酸、谷胱甘肽和辅酶 A 等)的前体(转硫基作用)参与体内重要的生化反应。在肝内,通过使质膜磷脂甲基化而调节肝脏细胞膜的流动性,而且通过转硫基反应可以促进解毒过程中硫化产物的合成。只要肝内腺苷蛋氨酸的生物利用度在正常范围内,这些反应就有助于防止肝内胆汁淤积。腺苷蛋氨酸抗胆汁淤积的活性应归于:(1)通过依赖腺苷蛋氨酸合成膜磷脂(降低胆固醇与磷脂的比例)恢复细胞膜的流动性;(2)通过转硫基途径合成参与内源解毒过程的含硫化合物。主要适应证:适用于肝硬化前和肝硬化所致肝内胆汁郁积;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治疗抑郁症、肝功能紊乱和骨关节炎。我科临床应用中因护士配药时疏忽了必须要用所附溶剂混合溶解后再加入液体中,引起静脉滴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注射侧前臂疼痛、红肿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春梅;周俊卿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肺炎的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肺炎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AXaIU。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5d、10d 时比较2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D 二聚体水平、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入住 ICU 时间和病死率。结果第10天时治疗组 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 D 二聚体在治疗后5d、10d 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仅在治疗后10d 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入住 ICU 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降低 APACHEⅡ评分,降低 D 二聚体,改善氧分压,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 ICU 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凌;蒋丕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CT 定量测量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 MSCT 定量测量肺密度及肺容积指标与肺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60例 COPD 患者为 COPD 组,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行胸部 MSCT检查及肺功能检查。测量并比较 COPD 组和对照组 MSCT 定量测量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的差异,观察 COPD 患者 MSCT定量测量指标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OPD 组深呼气末全肺容积(Vex)、深吸气末全肺容积(Vin)、肺容积比(Vex/ Vi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深呼气末平均肺密度(MLDex)、深吸气末平均肺密度(MLDin)、肺容积差(Vin-Vex)、肺密度差(MLDex-MLD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PD 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 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肺总量(TLC)、残气量(RV)、残气量与肺总量百分比(RV/ T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 MLDex-MLDin 与肺功能指标 FEV1、FVC 及 FEV1/ FVC 呈正相关(P ﹤0.05),RV/ TLC 呈负相关(P ﹤0.05)。Vex/ Vin与肺功能指标 RV/ TLC 存在正相关(P ﹤0.05),Vin-Vex 与 FVC 具有正相关(P ﹤0.05)。结论 COPD 患者 MSCT 定量测量肺密度及肺容积指标均出现明显的改变,并与临床肺功能检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作者:黄嘉成;杜绪仓;谭理连;江金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血清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规律和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NYHA 心功能Ⅱ级50例,Ⅲ级58例,Ⅳ级52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 CHF 患者与健康者的血清 BNP 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结果 CHF 患者的 BN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BNP 水平随患者 NYHA 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增高(P ﹤0.05),BNP 升高时,患者 LVEF 下降,而 LVEDd 则降低(P ﹤0.05)。随访18个月内,CHF 患者中心功能未改善者其 BNP 水平未见明显下降,其在随访期间病死率、住院次数和总住院时长明显高于心功能改善组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 BNP 水平能够有效反映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情况,其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着重要的指导性,可作为心力衰竭的重要标准物。

    作者:刘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前列腺增生术后再次尿潴留原因探讨

    目的:分析前列腺增生术后再次尿潴留的发生原因。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术后再次尿潴留患者5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发生再次尿潴留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5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发生再次尿潴留的原因为:尿道狭窄27例(51.9%),膀胱颈缩窄14例(26.9%),膀胱功能异常4例(7.7%),前列腺腺体残留4例(7.7%)、良性前列腺腺体增生3例(5.8%)。52例患者经再次手术治疗后尿潴留消失,患者痊愈出院。结论在前列腺增生手术中,应重视后期再次尿潴留风险,在前列腺增生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术后注意非手术治疗,对前列腺增生术后再次尿潴留的发生加以预防,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暴希照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连续式康复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连续式康复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其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9例,干预组患者提供连续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干预组膝关节恢复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患者经半年的运动训练后,患者自主行走、无需他人协助进行相关生活行为、基本自理能力、心理情绪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出现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视患者病情发展应为其尽早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做好 CPM 训练,并联合家属共同监督,训练强度应保持由低到高的原则,大多数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生存质量较高。

    作者:张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吡拉格雷钠对 LPS 诱导 RAW264.7巨噬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吡拉格雷钠(TSF)对脂多糖(LPS)刺激 RAW264.7巨噬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 LPS 诱导刺激 RAW264.7巨噬细胞炎性反应损伤模型,加入10-6、10-5、10-4 mol/ L 不同浓度组的 TSF,MTT 法检测 TSF 对细胞毒性的影响;ELISA 试剂盒测定 TSF 对 RAW264.7巨噬细胞 LDH、NO 水平的影响;Leica 倒置显微镜观察 LPS 对 RAW264.7巨噬细胞形态变化及 TSF 的保护作用。结果实验中 TSF10-6、10-5、10-4 mol/ L 组预作用对RAW264.7巨噬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中高剂量 TSF 组能显著提高 LPS 刺激 RAW264.7巨噬细胞所造成细胞损伤存活率。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经 LPS 刺激的 RAW264.7巨噬细胞损伤模型中 LDH、NO 含量;并能明显改善LPS 刺激导致 RAW264.7巨噬细胞核明显增大伪足伸长状态的效果。结论 TSF 对 LPS 刺激诱导 RAW264.7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珮珮;陈美灵;许淑红;崔亚娇;何广卫;储昭兴;吴玉林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自制固定带在安置永久起搏器术后伤口压迫止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制固定带在安置永久起搏器术后伤口压迫止血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安置永久起搏器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自制固定带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盐袋及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比较2组患者盐袋滑脱、起搏器囊袋出血、血肿、皮肤损伤、过敏等情况。结果试验组出现盐袋滑脱、囊袋出血、血肿、皮肤损伤、过敏等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自制固定带用于起搏器术后伤口压迫止血可降低盐袋滑脱,从而降低起搏器囊袋出血、血肿,减少皮肤损伤、过敏的发生,改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马发钰;赵青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X 线和 CT 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评价 X 线及 CT 影像对食管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医院诊治的食管癌患者98例,患者均给予 X 线及 CT 影像检查,分析、总结、评价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阳性率。结果早期食管癌患者 X 线诊断的阳性率为69.44%高于 CT 的1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X 线诊断阳性率为96.77%,CT 影像诊断阳性率为100.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X 线及 CT 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显著,两种诊断手段均具备优缺点,可联合食管镜以及食管拉网脱落细胞检查等方式对早期食管癌进行诊断,进而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及科学性。

    作者:陈仲耿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儿科门诊口服中成药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儿科门诊处方中口服中成药的使用情况。方法抽取2015年儿科门诊口服中成药处方1080张,对患儿年龄、品种类别、剂型、不合理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服中成药处方中,品种类别与剂型居第一位分别为止咳化痰类511张(47.31%)、颗粒剂9种(52.94%)。共发现不合理处方116张,主要问题为用法用量、重复用药等。结论儿科口服中成药使用基本合理,但还需重视医师处方质量,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吴雪荣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黄芪建中汤临床应用体会

    黄芪建中汤早载于先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原文曰“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1]。此方为小建中汤加黄芪,主治诸虚不足之症,笔者近年来运用本方治疗各种疾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茅凌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腕部电烧伤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腕部电烧伤患者通过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50例腕部电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50例患者的创面处理方式和功能恢复程度以及截肢情况。结果5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58例次,非手术治疗5例次,其中采取扩创以及游离植皮8处,Ⅰ期愈合4处(50.0%);邻近随意皮瓣以及轴型皮瓣转移修复8处,Ⅰ期愈合5处(62.5%);腹部随意皮瓣、轴型皮瓣以及随意+轴型皮瓣40处,Ⅰ期愈合32处(80.0%)。本组50例患者无死亡病例,治愈49例,剩余1例回到当地医院继续治疗。随访显示,患者腕部电烧伤部位外形和关节活动度以及肌力情况良好,功能完全或是基本恢复,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为腕部电烧伤患者实施早期切开减压、扩创以及皮瓣修复术,能够保证创面修复效果,减少截肢率,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张凤刚;沈锐;陈晓东;刘婕婷;阮树斌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效果。方法收集2010-2014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0例,按居住地、发病后的就医行为、入院途径、院前时间等分类统计找出院内延误的因素,对以往流程不.的重点环节予以修改完善,将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内容纳入流程中,分析优化前后患者入院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主要质控指标达标率。结果优化流程后入院至接受治疗时间平均为(75.00±4.12)min,与优化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优化后在60~90min 内完成治疗患者的百分比大于优化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优化流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价率、抗栓药物使用率、吞咽困难评价率、降脂药物使用率、深静脉血栓预防率、出院后抗栓药物使用率等单病种质控指标完成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优化临床路径管理,使流程更合理顺.,医护人员执行力提高,患者从入院到接受治疗时间大大缩短,各质控指标完成率明显提高,达到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

    作者:潘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