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李洁

关键词:阿仑膦酸钠, 绝经后,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摘要: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对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将其分为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试验组给予阿仑膦酸钠,对照组给予钙片。治疗6个月后,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密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治疗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试验组骨密度较对照组增加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吡拉格雷钠对 LPS 诱导 RAW264.7巨噬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吡拉格雷钠(TSF)对脂多糖(LPS)刺激 RAW264.7巨噬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 LPS 诱导刺激 RAW264.7巨噬细胞炎性反应损伤模型,加入10-6、10-5、10-4 mol/ L 不同浓度组的 TSF,MTT 法检测 TSF 对细胞毒性的影响;ELISA 试剂盒测定 TSF 对 RAW264.7巨噬细胞 LDH、NO 水平的影响;Leica 倒置显微镜观察 LPS 对 RAW264.7巨噬细胞形态变化及 TSF 的保护作用。结果实验中 TSF10-6、10-5、10-4 mol/ L 组预作用对RAW264.7巨噬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中高剂量 TSF 组能显著提高 LPS 刺激 RAW264.7巨噬细胞所造成细胞损伤存活率。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经 LPS 刺激的 RAW264.7巨噬细胞损伤模型中 LDH、NO 含量;并能明显改善LPS 刺激导致 RAW264.7巨噬细胞核明显增大伪足伸长状态的效果。结论 TSF 对 LPS 刺激诱导 RAW264.7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珮珮;陈美灵;许淑红;崔亚娇;何广卫;储昭兴;吴玉林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黄芪建中汤临床应用体会

    黄芪建中汤早载于先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原文曰“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1]。此方为小建中汤加黄芪,主治诸虚不足之症,笔者近年来运用本方治疗各种疾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茅凌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孕妇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影响

    目的:观察首次应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孕妇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需要再次剖宫产的产妇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首次剖宫产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在第一次剖宫产时分别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和新式剖宫产进行手术,再次剖宫产时选择同样的手术方式,比较2组再次剖宫产术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进腹时间、手术总用时、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感染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无粘连、轻度粘连产妇均多于对照组,中度粘连以及重度粘连产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需要再次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效果,不会对再次剖宫产造成明显影响,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丽琴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腕部电烧伤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腕部电烧伤患者通过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50例腕部电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50例患者的创面处理方式和功能恢复程度以及截肢情况。结果5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58例次,非手术治疗5例次,其中采取扩创以及游离植皮8处,Ⅰ期愈合4处(50.0%);邻近随意皮瓣以及轴型皮瓣转移修复8处,Ⅰ期愈合5处(62.5%);腹部随意皮瓣、轴型皮瓣以及随意+轴型皮瓣40处,Ⅰ期愈合32处(80.0%)。本组50例患者无死亡病例,治愈49例,剩余1例回到当地医院继续治疗。随访显示,患者腕部电烧伤部位外形和关节活动度以及肌力情况良好,功能完全或是基本恢复,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为腕部电烧伤患者实施早期切开减压、扩创以及皮瓣修复术,能够保证创面修复效果,减少截肢率,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张凤刚;沈锐;陈晓东;刘婕婷;阮树斌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精准理念下指导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治疗肝肿瘤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精准理念下微创右半肝切除对肝脏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16例右肝肿瘤患者,行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总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病理证实肝血管瘤6例,原发性肝癌9例,肝炎性包块1例;手术耗时240~460min,中位数320min;术中出血量280~1200ml,中位数450ml;2例术后腹腔引流管引流出少量胆汁,充分引流后2例均在2~3周后胆漏情况消失;患者于术后6~14d,中位数8d,康复出院。随访1年,再次出现肝脏占位1例。结论精准理念下微创右半肝切除术不仅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也较为满意。

    作者:黄高;明波;姚红兵;李桂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子宫脱垂全程非手术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全程非手术综合康复治疗对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子宫脱垂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采用全程非手术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针刺疗法。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进行随访比较2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后2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程非手术综合康复能够提高子宫脱垂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杨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家庭安全用药问题分析

    目的:分析家庭药品管理与用药的现状,指出家庭用药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方案,以期为公众合理用药建言献策。方法通过对有关家庭用药安全的文献分析与归纳,总结出家庭药品管理与用药存在的隐患,提出应对措施。结果家庭药品不合理储存导致药品过期、变质,超剂量滥用药物问题以及特殊人群用药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结论应加强对公众家庭药品管理、用药安全指导,普及医药卫生知识,提高公众安全用药水平。

    作者:胡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消化科病区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及分析

    目的:分析消化科近期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升高的原因。方法调查南京江宁医院2015年5-6月份消化科出院的患者病历361份,对出院病例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天数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品种、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8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7.6%;用药频次前5位的抗菌药物中口服的阿莫西林片、克拉霉素胶囊、头孢曲松占据前3位;抗菌药物单用为38.46%,二联为58.65%,三联及以上为2.89%。结论消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对比5月和6月数据表明抗菌药物强度升高主要与近期收住入院患者病种相关。

    作者:赵剑锋;董志强;沈洪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盐酸羟考酮用于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用于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预行腹腔镜术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盐酸羟考酮进行术后镇痛,对照组患者采取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 VAS 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h、8h、24h 和48h 的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0%、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盐酸羟考酮用于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可有效抑制术后疼痛。

    作者:葛建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经食管心房调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96例次分析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起源于希氏束或希氏束以上的突发突止的心动过速,是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大部分是由折返机制引起,少数为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激动所致。发作时心悸、胸闷、乏力不适,少数患者心动过速持续存在导致心力衰竭,极少数因心室率过快导致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而危及生命。食管心房调搏(TEAP)为一种无创性电生理技术,它对揭示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折返类型具有很高的准确性[1],折返性 PSVT 可以通过 TEAP 比较安全地复律,还可以通过其超速抑制及程控期前刺激法直接对 PSVT 进行复律,现将我院近8年来以 TEAP 终止 PSVT 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证实 TEAP 终止 PSVT 有效性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作者:陈频;李宁;张录青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肝病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肝病腹泻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肝郁脾虚型慢性肝病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运用中西药联合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 TBIL、ALT 及 AST 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各指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肝病腹泻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X 线和 CT 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评价 X 线及 CT 影像对食管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医院诊治的食管癌患者98例,患者均给予 X 线及 CT 影像检查,分析、总结、评价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阳性率。结果早期食管癌患者 X 线诊断的阳性率为69.44%高于 CT 的1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X 线诊断阳性率为96.77%,CT 影像诊断阳性率为100.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X 线及 CT 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显著,两种诊断手段均具备优缺点,可联合食管镜以及食管拉网脱落细胞检查等方式对早期食管癌进行诊断,进而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及科学性。

    作者:陈仲耿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雷贝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胃肠道症状评分及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变化,随访1年,观察2组患者的复发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肠道症状评分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1年复发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取雷贝拉唑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慢性胃炎采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叶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综合性全面护理及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用于机械通气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性全面护理及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用于机械通气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将180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吸痰管理过程中给予综合性全面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吸痰方法,吸痰期间予以一般护理。比较2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吸痰相比,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具有明显的安全性,并且能够减少患者对吸痰的恐惧程度,而采用综合性全面护理则能够有效避免吸痰并发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陈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目的:比较中西药联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氧化应激水平。方法将90例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使用中西药联合用药方式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纯西药进行治疗,疗程为4周。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腓总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的 MNCV 和 SNCV 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试验组上述指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 SOD 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中西药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单纯采用西药治疗效果好。

    作者:宋日辉;刘雪梅;李汉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利奈唑胺治疗危重患者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从2013年12月-2015年12月进入该院治疗的43例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给予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全部患者43例,治愈16例(37.2%),显效19例(44.2%),总有效率为81.4%,在治疗前检测革兰阳性球菌43株,治疗后只有4株,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清除率为90.7%。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2例,腹泻3例,停药后均好转,治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1例,无其他明显并发症发作。结论利奈唑胺治疗危重患者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清除病菌,并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强。

    作者:陈久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基层医院抗菌类药物不良反应78例分析

    目的:分析2013-2015年该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3-2015年收集到抗菌药物的 ADR 报告,按照药物 ADR 发生的年龄及性别、抗菌药物及品种、累及系统与器官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比较2013-2015年的 ADR,ADR 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女性 ADR 发生率略高于男性。老人和儿童出现 ADR 的比例也明显偏高,引起 ADR 的抗生素居首位的药物为头孢菌素类,其次是喹诺酮类,第3位是青霉素类。78例中发生皮肤及附件伤害43例(55.13%),消化系统达9例(11.54%)。结论必须认真执行 ADR 监测和上报,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 ADR 的发生。

    作者:朱敏;陈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两种湿化方法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比较

    目的:探讨对比密闭式湿化与开放式湿化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采用密闭式的湿化方法,对照组采用开放式的湿化方法,比较2组患儿 VAP 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机械通气的新生儿 VAP 发生率为11.67%,低于对照组的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密闭式气管内湿化效果优于开放式气管内湿化,在降低气管内痰液粘稠度,降低 VAP 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有明显改善效果,而且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更增加了气管内吸痰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作者:王婷;石琼怀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右美托咪啶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的麻醉镇静效果。方法将50例下肢需进行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啶麻醉镇静,对照组应用丙泊酚麻醉镇静。分别对麻醉前、麻醉后患者的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等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应用 Ramsay 对患者进行镇静评分。结果麻醉后30min 及60min,观察组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以及 Ramsay 评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应用右美托咪啶麻醉能够实现良好的镇静效果,使呼吸循环系统保持稳定,提高下肢骨科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顾峰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 血糖(2hPG)、空腹 C 肽(FCP)、餐后2h C 肽(2h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及低血糖事件。结果观察组患者 FPG、2hPG、HbA1c、FCP、2hCP 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明显,可减少低血糖事件概率,提高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玉玺 刊期: 2016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