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要点

张卿

关键词:餐饮, 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行业, 风险防控, 人民生活水平, 种类, 增长, 经济, 健康
摘要: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食品的种类和数目呈现剧增的趋势,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随之出现,对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有利于餐饮食品行业健康发展。本文针对目前在餐饮食品行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究,总结出了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要点。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食品检测实验室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区别与作用

    在实验室管理体系中,内审和管理评审是体系中两个重要的管理要素,是体系进行自我监督、评价、完善的两个重要监督环节。食品检测实验室体系的建立健全及管理规范是关系到实验室生存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其体系建立情况与管理是实验室的“软件”建设,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则是“软件建设”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食品安全问题日趋敏感的当代,从三聚氰胺的奶粉事件、苏丹红,到后来的毒饺子事件,无论是负责执法把关的政府实验室、食品企业自身对产品生产进行监测的实验室,还有社会上的第三方食品检测实验室等,这些负责食品检测把关的实验室,其职能愈显重要了。本文就实验室体系管理中内审及管理评审区别与作用加以阐述,目的在于提高食品检测实验室的管理水平,进而提升食品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作者:张健行;金怡伦;宋明凯;李政良;王欢;于莹;桑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我国农产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食用农产品(以下简称“农产品”)是各类食品生产的基础,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整个食品链的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本文结合执法实践,对当前农产品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作者:李志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微波辅助萃取酒花中α-酸的工艺优化

    笔者主要对微波辅助萃取α-酸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首先对酒花粒度、浸泡时间、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料液比以及提取次数六个方面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然后采用了L9(34)正交设计对影响α-酸含量的四个主要因素浸泡时间、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料液比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α-酸含量的优条件组合为A2B1C2D3,即优条件组合为微波时间20 s,微波功率30%,浸泡时间30 min,料液比40 mg/mL。

    作者:连文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食品科学中的生态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主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友好的,和谐的,能够共同发展的,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食品科学是指首先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再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它充分体现“以人为主”的人本主义精神,也体现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要求。

    作者:李韶丰;谭宝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年人食品安全现状与措施

    目前,某些食品存在安全问题,随着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减弱,食用这些食品会对其健康产生一定伤害。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曝光,老年人也深受其害,如何保证老年人食品安全是当今社会的一项重大挑战。

    作者:刘平平;陈晨;阮钰瑶;潘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行业

    3月24日,新华网将联合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办公室在成都世纪新城国际会展中心金桂厅发布《2015年度食品品牌口碑报告》,重点发布白酒、方便面、啤酒、液态奶、饮料、食用油六大食品系列的年度消费者评价。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酶工程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探讨

    近年来,酶工程技术发展较为迅速。由于其绿色、安全、高效的特点,使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大,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又被称为蛋白质工程学,指通过利用酶的生物特性及催化功能,大幅度提升原料转化效率,从而促进整体生产效率提升的一种方法。目前,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及轻工业是酶工程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特别是在食品工业当中,酶工程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固定化细胞技术、固定化酶反应器的不断推广及应用,为食品新产品开发创造了新的途径。这些新型生物酶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食品产品种类,也促进了食品生产质量水平提升,为食品工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史秀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质量安全既关系着人们日常生活及生命健康,也关系着社会安定及政府公信力等问题。因此,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快速有效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应当作为今后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方向。

    作者:张姗姗;吴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论食品安全与食品监督管理

    我国是人口大国,食品安全和食品监督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重视,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对经济发展和维系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研究食品安全与食品监督管理问题,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食品安全形势,并提出了若干关于强化食品监督管理工作的建议。

    作者:于跃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浅析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及潜在风险

    菜农在种植蔬菜时,经常会用喷洒农药的方式来防治害虫,这些农药虽然能够有效起到杀虫的效果,但是往往会在蔬菜当中有一定的残留期。沾有残留农药的蔬菜如果没有经过处理而使用,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本文从实际出发,就蔬菜农药残留的现状以及潜在的风险展开探讨和分析。

    作者:李江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虎眼万年青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虎眼万年青是一味广泛应用于民间的中草药,其化学成分复杂且药理作用明显。本文对其抗肿瘤、抗肝纤维化、免疫增强、抗氧化和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及研究近况进行了整理,并对未来虎眼万年青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其在研发使用和临床运用中提供参考。

    作者:郑丽红;李心冬;高陆;姜文月;苏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要点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食品的种类和数目呈现剧增的趋势,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随之出现,对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有利于餐饮食品行业健康发展。本文针对目前在餐饮食品行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究,总结出了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要点。

    作者:张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海南省农村小规模储粮技术研究

    采用新型PE仓为储具,结合植物源杀虫剂为储粮防护剂,稻谷储藏240天后,水分变化≤0.4%,与储粮前水分无显著差异。在0.5%香茅草、0.5%花椒处理条件下,储粮虫口密度为2头/kg,达到基本无虫水平,虫蚀粒率≤2.8%,霉变粒率≤0.3%,粮食损失率≤0.73%,干物质损失率≤1.11%。粮食品尝评分值变化≤4分,与储藏前评分值无显著差异。因此,采用PE仓与植物源杀虫剂配合使用的方法不仅能减少海南地区因高温、高湿带来的农户储粮质量损失,也能有效保证粮食在储藏过程中的品质。

    作者:张红建;赵阔;高红日;罗山;陈艳;郑联合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处罚与保护并重--解读新《食品安全法》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加大了对食品违法生产行为的处罚力度,体现了对食品生产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完善了法律救济渠道。

    作者:王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稳定剂在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发酵乳,酸奶是经过保加利亚杆菌发酵产酸而形成的一种乳制品。在众多乳制品中,酸奶具有高的营养价值,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适量稳定剂来保持稳定发酵环境。稳定剂能起到增稠、防止脂肪上浮、防乳清析出的作用,并可以延长保质期。本文针对稳定剂在酸奶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提高酸奶生产工艺水平。

    作者:徐睿锶;吴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包装饮用水新国标,让水喝的明明白白

    基于《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GB19298-2003)及《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17324-2003)基础而制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于2015年5月24日起正式实施。以后除天然矿泉水另有国标外,市场上的包装水只分为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两类,消费者选择饮用水将更加简单。新国标适用于除矿泉水之外的可直接饮用的包装饮用水,并规定包装饮用水名称应当真实、科学,不能用水以外的一种或若干种成分命名,从而将目前市场上不同品类的包装饮用水纳入统一的监管标准。这也意味着,让人眼花缭乱的“矿物质水”、“富氧水”、“小分子团水”,“活化水”、“功能水”等各种“概念水”将退出市场。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天梯山人参果黄酮的抗氧化性研究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天梯山人参果,本试验以天梯山人参果为原料,利用正交试验确立人参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佳提取方法及条件,主要对人参果黄酮的抗氧化性能做了研究。

    作者:焦兴弘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提高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准确性的对策

    添加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必要手段,我国对各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限量都有相关标准。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仍然有商家出于商业目的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这样就容易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食品检验部门就需要加强对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检验工作。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其分离效果好、分辨率高、灵敏度高、被测物范围广等优点成为此类检测的主要手段之一,比如:《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的测定》(GB/T5009.29-2003)等国家标准中就规定了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食品中添加剂含量的方法。

    作者:王凡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本文主要以我国食用油检测现状及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出发点,探讨了食用油检测中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以期为提高食用油油品检测技术提供参考和意见。

    作者:陈金体;续颖;黄秋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绿豆改性淀粉可食性复合薄膜的拉伸性能研究

    研究绿豆改性淀粉可食性复合薄膜的拉伸性能,以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为评价指标,研究改性淀粉用量、壳聚糖-改性淀粉共混液比例、甘油添加量、淀粉糊化温度、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六个因素对薄膜拉伸性能的影响,得出改性淀粉含量2.0%,壳聚糖-改性淀粉共混液比例6:4,甘油含量2.5%,糊化温度70℃,干燥温度80℃,干燥时间4 h,薄膜的拉伸性能佳。

    作者:杨柳;王磊;陈宇飞;张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主管: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商业科技质量中心 北京肉类食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