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配方颗粒剂与汤剂的对比研究

韦海宁

关键词:汤剂, 中药配方颗粒剂, 对比研究, 综述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出现并因其具有和传统中药汤剂相类似甚至更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而受到了医生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将工作实践和相关医学文献有机结合起来,从化学成分、药效、临床疗效三个方面对比研究了中药配方颗粒剂与汤剂在临床的应用效果,现综述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银杏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于南京农业大学医院及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银杏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血脂水平〔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治疗6个月后随访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和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照组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银杏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减少患者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蒋欣;潘玉艳;贺亚玲;金慧瑾;吴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湘潭县中医医院以高血压为诊断而收入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8例(≥8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分析动态血压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血压降低谷值、降低峰值、药物的谷峰比( T/P比值)、平滑指数( 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能够明显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以及舒张压,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市江宁医院2012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应用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手术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细节护理可明显缓解或者消除患者恐慌和紧张心理,提高患者配合度,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效果较好。

    作者:沈岩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6月绛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于诊刮后第5天口服常规剂量米非司酮,观察组患者予以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促卵泡刺激素( FSH )、促黄体生成素( LH )、雌二醇( E2)〕水平、血红蛋白( Hb)水平、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FSH、LH、E2、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SH、LH、E2水平低于对照组,Hb水平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SH、LH、E2水平低于治疗前,Hb水平高于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小于治疗前( P<0.05);观察组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能维持血清激素水平平衡,缩短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张云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p53和Ki67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53和Ki67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彭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8例作为胃癌组;另选取同期彭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胃炎患者66例作为胃炎组。观察两组患者p53和Ki67蛋白表达情况,按不同病理特征将胃癌患者分组并比较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患者p53蛋白和Ki67蛋白阳性率高于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p53和Ki67蛋白阳性率低于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浆膜下浸润患者p53和Ki67蛋白阳性率低于侵及浆膜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p53蛋白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Ki67蛋白阳性率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按分化程度情况分组,两组患者p53和Ki67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53和Ki67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花垣县民族中医院收治的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龚亚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阿德福韦酯片联合替比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片联合替比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8月于邯郸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h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总胆红素( TBiL)、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HBV 转阴率与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血清转换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ST、ALT、TBiL、LN、H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组AST、ALT、TBiL、LN、H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HBV转阴率高于对照组,HBeAg血清转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片联合替比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王茹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降钙素原、CD64和C反应蛋白检测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 PCT)、CD64和C反应蛋白( CRP)检测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68例,根据感染性质将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 A组)与病毒感染组( B组),各34例。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者34例作为C组。分别检测3组的PCT、CD64、CRP水平。观察3组PCT、CD64、CRP检测结果及阳性率。结果3组PCT、CD64、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CT、CD64、CRP大于B、C组,B组PCT、CRP大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CT、CD64、CRP检测阳性率高于B、C组,B组CRP检测阳性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CT、CD64、CRP共同检测可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检出率,更加全面地分析和诊断患者的感染状况,尽早治疗。

    作者:汤金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雾化吸入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的疗效。方法选取上海市同仁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4例AECOPD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不同剂量的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PaO2、PaCO2、第1秒用力呼气量( FEV1)以及 FEV1占用力肺活量( FVC)百分比( FEV1/FVC),观察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大剂量组临床症状评分及 PaCO2均低于小剂量组,PaO2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FEV1%、FEV1/FVC、FEV1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联合雾化吸入能够显著改善 AECOPD 的临床症状以及肺功能,并且安全有效。

    作者:王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颈动脉内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A)患者脉压与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和颈动脉内膜厚度( 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启东市中医院收治的45例老年ISA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脉压、HCY及血脂水平〔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和IMT。结果观察组脉压、HCY水平、IM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老年ISA患者的脉压与HCY水平、IMT呈正相关( r=0.165、0.142,P<0.05)。结论老年ISA患者的脉压与HCY水平、IMT呈正相关,老年ISA患者血脂水平升高、脉压增大、HCY水平升高和IMT增加相关;脉压和HCY水平升高是老年ISA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子。

    作者:宋宇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双向质量反馈模式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双向质量反馈模式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永修县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按照就诊序号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双向质量反馈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负面情绪变化情况、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自主排尿时间、首次泌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双向质量反馈模式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的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产妇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王琴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卡莫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以卡莫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诊断治疗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60例,以口服卡莫氟为主同时辅以甲氧氯普胺预防消化道反应,疗程4~6周。采用WHO实体病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定,并记录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完全缓解( CR)率为5.00%,部分缓解( PR)率为53.33%,轻度缓解( MR)率为38.33%,无效2例。主要毒副作用为疲倦、尿频、腹泻、恶心、呕吐、白细胞计数减少等。结论以卡莫氟为主的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确切,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显著效果。

    作者:钱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排痰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排痰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排痰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排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COPD患者60例,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排痰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及气管插管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排痰护理在COPD患者排痰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住院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及气管插管的发生。

    作者:廖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丹红注射液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东光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改良的Fugl-Meyer运动功能( FMA)、Barthel指数( BI)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BI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且与常规治疗相比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武子强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高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高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于百色市人民医院行半肝切除术的患者100例,应用掷骰子法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应用高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照组应用入肝血流阻断( Pringle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阻断及手术时间,术前、术后各时间段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血清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血清清蛋白( ALB)、血清总胆红素( TBiL)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少于对照组,阻断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研究组各时间段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应用于半肝切除术中的出血控制效果佳,患者肝脏功能各项指标平稳,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作者:肖进;钟腾猛;刘庆全;邓修民;吴友祥;陆炳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预防

    目的:分析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华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临床确诊的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患者97例,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例患者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50岁者所占比例高(P<0.05);静脉滴注给药所占比例高于口服给药(P<0.05);合并用药所占比例高于单独用药( P<0.05);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其中神经系统受累者所占比例高;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给药10~90min内;转归效果好。结论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有关,且联合用药、静脉滴注等均增加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给药治疗中应予以足够重视,给药前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和给药方式。

    作者:张洁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免疫综合治疗在晚期肾癌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免疫综合治疗在晚期肾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收治的晚期肾癌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动脉栓塞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免疫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1、3、5年的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3、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免疫综合治疗在晚期肾癌中应用效果显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姚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北京市仁和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 AD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德玉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绝经后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绝经后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骨密度( 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保定市骨科医院收治的绝经后高血压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保定市骨科医院诊治的正常绝经者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及BMD,并分析绝经后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BMD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脂联素、瘦素、TNF-α、IL-6水平高于对照组,腰椎BMD、髋部BMD、前臂BM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绝经后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炎性细胞因子瘦素、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 r=0.567、0.506、0.412,P<0.05),与腰椎BMD、髋部BMD、前臂BMD呈负相关( r=-0.430、-0.490、-0.387, P<0.05)。结论绝经后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呈正相关,与BMD呈负相关。

    作者:李运启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普外科围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普外科围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5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普外科围术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依从性好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普外科围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且并发症少。

    作者:刘曼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