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茹芳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0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一氧化氮及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氧化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后一氧化氮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且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作者:李奕斐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改良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输注方案治疗ICU获得性鲍氏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湘雅萍矿合作医院收治的ICU获得性鲍氏不动杆菌肺炎患者96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50例)与对照组(46例)。试验组患者予以改良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输注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输注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5、7d成功率、治疗后复发率、治疗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5、7d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鲍氏不动杆菌对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MIC90结果为2μg/ml,未发生变化,细菌培养均未发现泛耐药性革兰阴性杆菌;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输注方案治疗ICU获得性鲍氏不动杆菌肺炎与传统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输注方案的临床疗效相当,而改良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输注方案可降低患者治疗费用。
作者:刘翔;余国宝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甲巯咪唑( MMI)与丙硫氧嘧啶( PTU)对Graves病( GD)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GD患者63例,随机分为MMI组(31例)和PTU组(32例)。MMI组患者予以MMI治疗,PTU组患者予以PTU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及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2、IL-6、TR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6个月MMI组患者IL-2水平高于PTU组,IL-6、TRAb水平低于PT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I与PTU治疗GD的效果相当,但MMI的免疫抑制作用强于PTU,药物t1/2长于PTU,故临床更倾向于使用MMI。
作者:庞雁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比较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安达市医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7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优于柳氮磺吡啶,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德喜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比较注射用瑞替普酶( r-PA)与注射用尿激酶( UK)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一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r-PA组(24例)与UK组(26例)。r-PA组患者予以r-PA溶栓治疗,UK组患者予以UK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情况(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r-PA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于UK组,出血发生率低于U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U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A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好于UK,可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出血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殷晓伟;王春红;李春林;赵珺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新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192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B、C组,各64例。A组患儿予以间歇蓝光照射治疗,B组患儿在A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C组患儿在B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治疗。观察3组患儿治疗前及停止治疗时胆红素水平、胆红素日均下降值、胆红素下降至119.5μmol/L所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儿治疗前及停止治疗时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儿胆红素日均下降值、胆红素下降至119.5μmol /L所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儿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低于B、C组,胆红素下降至119.5μmol /L所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长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儿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低于C组,胆红素下降至119.5μmol /L所需时间长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金双歧、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徐玉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联合炔诺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新蔡县中医院收治的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炔诺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联合炔诺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作者:魏艳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比较闭合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与切开复位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丰台教学医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295例,按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182例)和手术治疗组(113例)。保守治疗组患者予以闭合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手术治疗组患者予以切开复位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年龄(45.904.7)岁,低于保守治疗组的(62.805.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C型骨折42例(31.7%),高于保守治疗组38例(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治疗组患者腕关节优良率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12、24、48周腕关节背伸度、掌屈度、尺倾角、前臂旋前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患者12、24、48周前臂旋后、桡倾角及握持力大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骨折类型及患者对功能的要求等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才能获得令患者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千建荣;胡向军;安志军;张文远;史立强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木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7例HP感染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标准三联组(45例,给予标准三联疗法)、双歧三联组(46例,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标准三联疗法)以及双歧四联组(46例,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四联疗法),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胃液PH值、HP根治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胃液PH值、HP根治率、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邓玉华;董耀兵;沈旺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治疗代谢综合征( M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MS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脑心通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压、心率、体质指数( BMI)、腰围及血清生化指标〔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空腹血糖( FBG)、血肌酐( SCr)、尿微量蛋白( MUAC)〕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BMI低于对照组,腰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TC、TG、FBG、SCr、MUA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MS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压、心率及体质量。
作者:朱小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良恶性乳腺肿瘤钼靶X线检查的钙化征象特征,以提高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北京市第六医院外科诊治的乳腺肿瘤患者60例,其中乳腺良性肿瘤35例,乳腺癌25例。患者均接受钼靶X线检查。观察良恶性乳腺肿瘤钼靶X线检查的钙化征象特征。结果良恶性乳腺肿瘤患者的病灶数、形态、密度、分布、钙化Le Gal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钼靶X线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乳腺病变钙化的特征,对良恶性乳腺肿瘤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赵春荣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研究洛铂混合碘油动脉内栓塞治疗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邯郸市第二医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大肝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洛铂混合碘油动脉内栓塞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71%,高于对照组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两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白细胞计数降低、心肌受损、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洛铂混合碘油动脉内栓塞治疗大肝癌的效果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王茹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9月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收治的Ⅰ类切口病例365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365例Ⅰ类切口手术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12例(30.68%),112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Ⅰ类切口手术共涉及7种抗菌药物,于术前0.5~2.0h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预防用药平均时间2.9d,术后48h内停药92例,术后使用时间≥72h者20例;术后切口感染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4例,术后无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时间﹥72h者16例。结论本院Ⅰ类切口围术期用药较规范,但还存在无预防用药指征用药、用药持续时间长及选用不合理等问题,需进一步规范。
作者:刘海露;钟雪梅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方式和效果,探讨临床药师会诊工作的具体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4年10月灵山县人民医院临床药师会诊病例36例,收集整理住院病历资料,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申请会诊科室主要为感染疾病科13例(36.1%);外科10例(27.8%);会诊目的主要为希望调整抗生素选择方案15例(41.7%);希望根据患者具体特点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12例(33.3%);会诊意见全部采纳9例(25.0%);部分采纳27例(75.0%);痊愈29例(80.5%),好转6例(16.7%),无效1例(2.8%)。结论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会诊工作可有效提高临床药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及临床医师的药学相关知识水平,促进了住院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对临床科室诊疗起到了良好的协助作用。
作者:杨立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忻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干眼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泪膜平均破裂时间( BUT)及角膜荧光染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UT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BUT长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角膜染色降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延长泪液蒸发时间。
作者:郝彩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液净化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74例,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37例。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血液透析及药物治疗方案,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接受标准化的护理程序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净化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综合评分高于常规组,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尿素氮及磷水平低于常规组,躯体、角色、社会、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护理程序对尿毒症透析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提高透析效果,改善患者透析后生活质量。
作者:张海花;黄雪芳;温振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比较卡孕栓舌下含服和直肠给药联合缩宫素防治高危出血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江阴市南闸医院收治的高位出血因素产妇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产妇术毕肛塞卡孕栓1mg;观察组产妇在胎儿取出前3min舌下含服卡孕栓1mg。观察两组产妇出血情况(术中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术前、术后6、24h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HR)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和产后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术后6、24h两组产妇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孕栓舌下含服联合缩宫素防治高危出血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好于直肠给药,且给药方便,不良反应小。
作者:顾素亚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坦度螺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千秋煤矿职工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合并抑郁患者17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给予坦度螺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 MESSS)评分,以及治疗后的副反应量表( TES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ME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AMD、MES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坦度螺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合并抑郁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并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杨小矿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6月扬州市江都区郭村卫生院收治的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68例,按用药剂量不同将其分为甲、乙、丙、丁组,各17例。4组患者均予以黄体酮胶囊口服,甲组患者用量100mg/d,乙组患者用量200mg/d,丙组患者用量300mg/d,丁组患者用量400mg/d。观察4组患者阴道出血量评分(即撤药性出血情况)、出血时间、出血率、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组患者阴道出血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组患者出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乙、丙、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相当,但采用低剂量孕激素患者不良反应少。
作者:徐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3、骨钙素、甲状旁腺素检测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4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40例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的25-羟基维生素D3、骨钙素、甲状旁腺素水平。结果研究组25-羟基维生素D3和骨钙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甲状旁腺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甲状旁腺素水平会异常升高,骨钙素和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会异常降低,在临床上可以将该指标作为骨质疏松症诊断的主要参考指标。
作者:谢海燕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