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凤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再灌注后早期应用洋地黄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再灌注后患者62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再灌注后3d 给予洋地黄治疗,观察组再灌注后2h 应用洋地黄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及临床效果。结果2组治疗前 HP、SBP、EF、LVEDV 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 HP、SBP、EF、LVEDV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 HP、SBP、EF、LVEDV 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再灌注后早期应用洋地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左室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曙光;安静 刊期: 2015年第32期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病因有梗阻因素、酒精因素、血管因素等,以恶心呕吐、腹部持续性压痛、腹膜刺激征为主要临床症状[1]。急性胰腺炎发病突然,可并发胰腺脓肿、器官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但若病情较轻,可不经手术治疗[2]。本院选取病情较轻的胰腺炎患者,采用内科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并通过全方面分析护理方法对疾病发展产生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爱明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药剂科开展处方点评的实践方法与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点评前)及2014年2月-2015年2月(点评后)2个时间段内医院妇科门诊处方并进行抽样调查,所有处方均为从医院信息系统获取的电子处方。其中点评前共抽取23147张,点评后共抽取15326张。点评前后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抗菌药物、注射剂以及基本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医院妇科门诊点评后处方存在用法不当、剂量不当、配伍禁忌以及超品种数等4方面情况的处方比例均显著降低,与点评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点评后3种药物类型的使用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同时仅基本药物的使用率降低不明显(P ﹥0.05),而抗菌药物与注射剂的使用率均较点评前显著降低(P ﹤0.05)。结论医院药剂科所开展处方点评的工作实践其价值是值得肯定的,进一步提升了医院妇科门诊用药的规范性与合理性,是一种值得推崇的药学服务模式。
作者:李明霞 刊期: 2015年第32期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医疗改革的深化发展,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小包装中药饮片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小包装中药饮片需要严格按照设定剂量标准,将质量合格的中药饮片进行定量、单味包装,药剂师无需进行饮片称量,可直接数包调配[1]。传统饮片调剂一直采用“手抓戥称”的方式,但是,由于工作量猛增,传统“手抓戥称”方式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例如,卫生环境、秤不准、漏洒以及难复核等。小包装中药饮片属于我国中药调剂技术的一种新探索,其在积极推动饮片调剂工作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弊端[2]。为了深入探究小包装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笔者总结2009-2014年间的小包装中药饮片使用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连红兵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辽妥)联合微波理疗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根据观察到的静脉炎按数字随机法选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喜辽妥外敷,试验组予喜辽妥外涂配合微波理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喜辽妥外敷配合微波理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喜辽妥外涂治疗组。
作者:张丽娜;洪霞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 TESSYS 技术切除椎间盘组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自2012年12月-2014年6月应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 TESSYS 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8例190个椎间盘,患者术前主要表现腰伴下肢疼痛,其中单间盘突出128例,双间盘突出28例,3间盘突出2例;椎间孔内型突出16例,椎间孔外型突出7例,旁中央型突出124例,中央型突出11例;突出型113例,膨出型41例,游离型4例;其中152例患者均为第一次接受手术治疗,6例患者为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动力位 X 线片检查了解腰椎稳定性。局麻下完成手术。术前、术后对比及术后不同时间对患者腰腿痛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改良 Macnab 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无硬膜囊撕裂和神经根损伤,无术中大出血,无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病例。无感染、硬膜撕裂等并发症。有3例术后一过性下肢痛觉过敏、肌力降低,经营养神经、针灸等对症治疗6周后恢复。中位出血量6ml(5~10ml);术中中位 X 线暴露时间59s(27~126s),中位手术时间90min(60~140min),中位下床时间10h(8~12h),中位住院时间7d (5~15d)。158例患者术后均随访时间3~18(6.6±2.8)个月。下肢神经支配区域进行 VAS 评分,术前为(8.5±1.1)分,术后7d 时为(2.4±1.3)分,末次随访时(1.2±1.0)分;术前和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参照Macnab 疗效评定为标准129例、良22例、可7例、差0例,优良率95.6%。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安全系数高、患者易接受的优点。
作者:上官文峰;欧阳利云;陈月明;孙元元 刊期: 2015年第32期
在手指外伤中,皮肤缺损为常见,指根岛状皮瓣已成为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常用术式,优点很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缺点是牺牲了一侧指固有动脉。随着临床解剖和该皮瓣的认识深入,利用指动脉背侧交通支所形成的血管链逆行供血而保留下指固有动脉,有效地解决了指根岛状皮瓣的不足,且获得良好的疗效。笔者总结2014年我科采用该术式修复手指皮肤缺损16例,报道如下。
作者:阮红霞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径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90例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1~12月在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9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优化后的护理流程,比较2组患者缴费时间、等待血检报告时间、备皮时间、从急诊至手术室时间及病死率等。结果缴费时间、等待血检报告时间及备皮时间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5±4)min、(60±10)min、(25±5)min,长于观察组的(8±2)min、(40±4)min、(10±2)min(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从急诊至手术室时间分别为(60±8)min、(45±5)min,观察组患者从急诊至手术室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23.33%,5.43%;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用于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死亡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华 刊期: 2015年第32期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职能部门,患者手术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由于其工作性质及环境的特殊性,手术室护士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生物、化学、物理及生理和心理各个方面的职业威胁,对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基层医院手术室由于条件有限、护理人员严重缺编、职业危害认识不到位等原因,职业危害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应充分认识职业危害所在,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严格落实规范化操作,大程度的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
作者:杨琼珍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比较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2014年1~12月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另外加以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加以肠外营养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C 反应蛋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感染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和 C 反应蛋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感染3例(9.67%),对照组感染8例(27.58%);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6.32d,对照组住院时间25.15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要比肠外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炙的治疗上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夏芝辉;闫智杰;韩飚 刊期: 2015年第32期
实施人本位整体护理新模式,重视人是一个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的综合体,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高度关注患者,观察患者的各种状态等,做好患者治疗处置等并发症发生[1]。尽量满足和缓解疾病给患者各方面的需求和改变,促进患者康复。医疗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减少医疗纠纷,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高静 刊期: 2015年第32期
患者,女,81岁。因“反复胸闷憋喘3年,加重2个月”入院。3年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活动后憋喘,日常活动即可出现,经休息后有所缓解,不伴有胸痛大汗,夜间憋醒,尚能平卧入睡。患者长期服用呋塞米片治疗。近2个月来,患者上述症状加重,稍微活动即出现胸闷憋喘症状,夜间不能平卧,呈端坐呼吸,曾于当地医院诊治,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有憋喘不适,5d前患者感冒后症状加重,双下肢严重水肿,纳差,小便减少,加大口服利尿剂剂量效果不明显。咯粉红色泡沫痰。大便可,小便减少。患者无烟、酒不良嗜好,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既往有10年冠心病史。体格检查:T 36.5℃,BP 140/68mmHg,P 56次/ min。神志清楚,口唇发绀,颈静脉充盈,两下肺呼吸音低,两肺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心室率64次/ min,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右侧肋弓下约5cm 可触及肿大肝脏,左上腹可触及脾脏,但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中度可凹性水肿。ECG:房颤节律,心室率64次/ min。入院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房颤;慢性支气管炎。9月14日患者急查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为45g/ L,余结果见表1。血红蛋白报危急值,显示重度贫血。再次急查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为43g/ L,余结果未见明显差异,重度贫血确诊。家属诉患者近期食欲下降,偶有黑便,考虑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查患者血型为 AB 型,紧急备4U 红细胞悬液,输入2U。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睡前口服,曲美他嗪20mg、铝碳酸镁片1g 每天3次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分散片20mg 每天2次口服;螺内酯20mg、贝那普利片10mg 每天1次口服。地高辛0.125mg 每天1次口服。0.9%氯化钠注射液0.5ml +低分子肝素钠4000U 睡前皮下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ml +呋塞米40mg 每天1次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泮托拉唑80mg 每天1次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前列地尔10μg 每天1次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葛根素0.4g 每天1次静脉滴注。记录患者24h 尿量。9月15日患者诉胸闷、憋喘稍有好转,小便量尚可。BP 126/60mmHg,P 57次/ min,继续输入2U 红细胞悬液。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血塞通400mg 每天1次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参附注射液50ml 每天1次静脉滴注,停用前列地尔与葛根素注射液。9月17日患者诉胸闷,憋喘较前稍有好转,双下肢水肿。呋塞米剂量调整为40mg 每天2次静脉注射。患者心脏彩超示:EF 34%,右房、左房增大,三尖瓣大量反流,二尖瓣叶增厚伴中量反流,左心功能测定差,少量心包积液。粪便隐血检查:阴性。阴道超声显示:绝经后子宫,肌层多发钙化灶声像,盆腔少量积液声像。贫血四项+女性肿瘤全套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445mIU/ ml,癌胚抗原13.08ng/ ml,糖类抗原47.93U/ ml,糖类抗原5028.68U/ ml,余未见异常。免疫系列显示:超敏 C-反应蛋白12.50mg/ L,余未见异常。排除了患者因消化道出血或肿瘤等其他原因造成的严重贫血。继续输入2U 红细胞悬液。9月19日患者诉胸闷,憋喘明显好转,双下肢水肿减轻。BP 120/60mmHg,P 62次/ min,口唇发绀。血液科会诊建议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蔗糖铁注射液100mg 每天1次静脉滴注补充铁剂,促自身造血,继续输入2U 红细胞悬液。9月22日患者一般情况可,无特殊不适。面色苍白贫血貌,查血红蛋白为74g/ L,升高到80g/ L 较为理想。目前患者经药物和输血治疗后症状好转,患者要求出院,予以办理。
作者:翟文勇;韩强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高龄肠梗阻患者中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医院治疗的老年肠梗阻确诊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记录2组患者在院期间及出院6个月回访所得抑郁自评分量表(SAS)、焦虑自评分量表(SDS)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结果,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对2组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出院6个月后 SAS 评分、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高龄肠梗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对于患者的治疗有着很大的帮助。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子凤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针对骨胳肌损伤的治疗,找出更好的治疗方案,促进药物治疗的疗效,治愈更多的患者。方法通过医院对患骨胳肌损伤的人群,按几种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分为3组,第一组给予双氯芬酸缓释胶囊,第二组给予双氯芬酸缓释胶囊+红药片,第三组给予美洛昔康片+氯唑沙宗片+红药片。结果第三组在治愈率、好转率优于第一组、第二组(P ﹤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不仅解除了骨胳肌损伤患者的身体痛苦及疾病所产生的忧虑,也得到了社会广泛信任,很值得推广。
作者:胡荣杉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糖尿病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已经成为了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影响的一种疾病,甚至和冠心病、肿瘤同被称为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同时,糖尿病也是一种终身性的病症,它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人死亡,但是其复杂且多样的并发症却是导致人们重病甚至致死的主要的因素之一[1]。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糖尿病在人类当中的发病几率也在随之上升。当前在临床当中比较常见的检测方法是血糖以及尿糖的检测,笔者将着重阐述这2种检测方法在实际的临床应用当中的效果,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糖尿病的患者80例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进;祖翠芬;沈洋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医院儿科诊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3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氨溴索雾化吸入;观察组沙丁胺醇+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疗程为1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用药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3个月后观察组再发率为14.00%,对照组再发率为20.67%;6个月后观察组再发率为8.67%,对照组再发率为27.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琦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陈皮中橙皮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选择波长(364±3)nm,对常见的7种炮制品的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橙皮苷含量比较,陈皮生品含量﹥蜜炙陈皮﹥姜汁炙陈皮﹥清蒸陈皮﹥麸炒陈皮﹥盐炙陈皮﹥土炒陈皮。结论陈皮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为橙皮苷,经高温加热炮制后其有效成分含量可发生变化。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稳定,可以反映客观实际。
作者:吴梓春;王华;何兆锦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小儿哮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从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中抽取32例,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非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32例,回顾性对比分析2种类型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将3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予以患儿阿奇霉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患儿沙丁胺醇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相比,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肺部炎症、发热症状明显,肺啰音、哮鸣音、肺炎等临床症状出现的几率也明显高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的小儿哮喘同一般哮喘相比病症更为严重且伴有明显临床特征,以阿奇霉素联合沙丁胺醇对其进行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具备临床可行性。
作者:张春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布洛芬缓释胶囊相对人体的利用度。方法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口服单剂量参比制剂芬必得胶囊与布洛芬缓释胶囊后血浆的血药浓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单剂量给药试验与多剂量给药试验测得2种药物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布洛芬缓释胶囊参照芬必得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32±7.75)%。结论芬必得胶囊与布洛芬缓释胶囊是生物等效性制剂。
作者:周懿;蒲平;肖庆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通过对医院门诊退药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退药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减少或避免退药现象的发生。方法对门诊药房2012年1月-2014年12月退药数据进行汇总,运用 Excel 软件对退药原因、退药科室进行统计,分析退药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我院退药现象普遍存在,退药原因、退药科室排在前列的相对集中。结论医院建立完善的退药制度,处方医师应增强的责任心,药学人员应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来减少或避免退药现象的发生。
作者:王炎;刘俊 刊期: 2015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