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观察

曾召海

关键词:炎琥宁注射液, 肺炎, 病毒性, 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2组均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86.2%;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效果显著,可促进患儿早期康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国产氯吡格雷)和B组(进口氯吡格雷),均于入院后即刻口服负荷量300mg,之后75mg/d.2组病例均给予冠心病常规保守治疗,用药30d观察发病后30d内的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同时监测血小板变化(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在终点事件发生率、血小板变化及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与进口氯吡格雷相比同样安全有效.

    作者:武永胜;程连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磷酸钠盐用于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研究

    目的 探讨磷酸钠盐用于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40例结肠镜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磷酸钠盐组和对照组各70例.2组患者均在检查前3d进低渣饮食,检查前1d晚餐进流质饮食,检查当天空腹.磷酸钠盐组检查前12h空腹服用磷酸钠盐45ml,术前3h同法再服1次;对照组检查前4h空腹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口服液600~1000ml,以后每隔10~15min服用1次,每次250ml,直至服完2000ml.比较2组肠道清洁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磷酸钠盐组清洁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91.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钠盐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低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时,采用磷酸钠盐法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许欣欣;赵清平;徐巧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药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药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8例颅脑创伤或颅脑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予以腰大池持续引流+鞘内注射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变化治疗10~14d,观察治疗前、后脑脊液常规及细菌清除率变化.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及颅内压低于治疗前,葡萄糖含量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治疗后脑脊液细菌彻底清除73例,清除率为74.49%.结论 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药治疗颅内感染,方法简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依托咪酯-异丙酚混合液在麻醉诱导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通过比较依托咪酯、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异丙酚混合液对注射痛、肌震颤和循环动力学改变的影响,探讨依托咪酯-异丙酚混合液在麻醉诱导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120例患者根据诱导期用药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异丙酚组(P组)和依托咪酯-异丙酚混合液组(E-P组)各40例.所有药物均采用注射泵以200ml/min的速度泵注,直至患者意识消失.记录每分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记录意识消失的时间,以分级法记录患者注射痛和肌震颤的发生率以及麻醉诱导所使用的药物总量.结果 P组用药剂量明显高于E组和E-P组,且意识消失时间快于E组和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组注射痛发生率高,E组次之,E-P组无注射痛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E-P组均未观察到肌震颤,但E组观察到明显的肌震颤,评分分布为0级8例(20.0%)、1级17例(42.5%)、2级4例(10.0%)、3级11例(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2组相比,E-P组血流动力学[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变化小,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与单用依托咪酯和异丙酚相比,依托咪酯-异丙酚1:1混合液可消除注射痛和肌震颤,并维持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是诱导期值得推荐的一种组合药物.

    作者:赵朝华;唐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自制鼻空肠营养管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

    随着医疗改革的进展,基层医院病种趋于多样化,病种随之增加.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仅依靠肠外营养,长时间必然造成营养缺乏,能量失衡,不利于病情的恢复.笔者于2008年1月-2010年1月对12例患者行自制鼻空肠营养管置入,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家国;刘秀红;沙英智;赵金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输血治疗中的护理缺陷及防范

    输血是临床治疗及急救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安全输血是患者输血治疗良好效果的保证.如何做好安全的输血工作,护理人员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现将我科近年来输血过程中所出现的护理问题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葛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予以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予以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疗程均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相当,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显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少.结论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与盐酸帕罗西汀相当,且不良反应更少,患者依从性更好,适于长期维持治疗.

    作者:蓝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肠道动力学在功能性便秘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由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功能性肠病,以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粪便干结、坚硬为主要症状.便秘既可影响患者肠道营养的吸收,继而出现腹痛、腹胀、头晕、烦躁、易怒、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排便困难、坠胀难忍等症状,又是诱发或加重肠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近年来,肠道动力学异常与FC的发病关系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并逐渐成为FC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目前FC的肠道动力学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李涛;辛学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精神情绪因素与癌变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精神情绪因素与癌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对195癌症患者发病前7年内的生活创伤、家庭及社会生活状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141例患者遭遇精神打击、长期精神抑郁,其癌症发生危险较生活状态平稳、精神状态良好者显著增高.结论 精神情绪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存在重要相关性.

    作者:于会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笔式恒温电热棒在吸氧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部位为气管、支气管、肺及胸腔,病变轻者多有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在城市的病死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国内、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有增无减.

    作者:张秀桃;罗月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救物品标识牌的使用体会

    我院使用的急救车是2011年更新的新型急救车,由向两侧推拉式的车盖组成,便于药品的放置.以往常见的翻盖式急救车将急救药品放置在车箱盖上的小药袋内,药品容易拖出,与其他药品混淆.我院的急救车分为3层放置物品,药品放置在第1层的车箱内,该层每种药品都有自己的隔区,每个隔区都有药品的标识牌(药名、剂量、浓度、数量、有效期).目前使用的针剂药品的安瓿上基本没有注明有效期(包装盒上标有),即使有标注也因文字太小不易辨认,为了方便临床的急救工作,我院设置了急救药品一览卡(药名、剂量、有效期、作用、浓度),经过临床使用及改进,目前已撤销一览卡的使用,在急救车盖上标识急救车物品平面图,标有每层放置物品的剂量、数量、位置,以便于查找.对于失效期近3个月内的药品,用红色标签,打印失效期,贴符于药品及物品的外包装上,非常醒目.

    作者:甄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脑电图在长期神经衰弱患者检查中的应用分析

    神经衰弱是一种以脑和躯体神经系统衰弱为主的神经系统症状,以易于兴奋又易于疲劳为特征.神经衰弱既不是继发于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病变,也不是其他任何精神障碍的一部分.但患者发病前可存在持续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使健康水平下降,抵抗力减弱,发生各种疾病.笔者通过数字化脑电图(EEG)初步探索神经衰弱诱发大脑神经失常而引起的脑电图改变,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英杰;刘勇;王秀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体会

    为了预防和处理好医疗纠纷,近年来许多人员经过积极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一套防范与处理医疗纠纷的方法和措施.在医疗纠纷的防范中,通过狠抓医护质量管理,健全、落实管理制度,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就医环境等,可从根本上消除发生医疗纠纷的内部因素;在医疗纠纷的处理上,做到因事制宜,采取依法处理、协调解决和说服解决等多种形式的解决途径,可使医疗纠纷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避免严重事件发生及造成恶劣影响.

    作者:崔志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胆道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胆道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00例胆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融入胆道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胆道外科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融入胆道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其经济负担,促进其术口康复,提高手术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聚焦解决模式在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着女性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1].患者普遍存在恐惧、悲观、绝望等多种心理问题,而恰当的心理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聚焦解决模式是由Steve de Shazer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2],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充分尊重个体、相信自身资源和潜能的临床干预模式,已在国际临床护理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3].该模式能充分调动患者对疾病的热忱,减少对疾病的恐惧,对患者术后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价值.现将聚焦解决模式在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中的作用总结如下.

    作者:李冬莉;孔静;尚晓娜;蔡艳芳;杨荣芳;贾学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鼻中隔黏膜糜烂致鼻出血201例治疗体会

    鼻中隔黏膜糜烂是引起鼻出血的常见原因,临床上治疗效果欠佳,易引起反复鼻出血,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1].2007-2012年我科对鼻中隔黏膜糜烂致鼻出血患者201例行表面浸润麻醉后,用微波行糜烂黏膜间断点状治疗、患处贴明胶海绵及滴康复新液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殷显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血液灌流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该院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7例,观察患者昏迷清醒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各组昏迷清醒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HP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昏迷清醒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缩短,且越早进行HP治疗受益越早.

    作者:何震宇;王钟芳;王玉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予以心内科常规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3周后,对比2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5.00%、0,低于对照组的25.00%、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AMI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心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朝柱;张元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胸部创伤致大面积皮下气肿1例护理体会

    2012年6月我科收治胸部创伤致大面积皮下气肿患者1例,现将其病因及护理措施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83岁,主因外伤致胸痛1d,加重5h于2012年6月12日入院.患者1d前骑自行车时不慎跌落,致胸痛且以右侧为著,于深呼吸及咳嗽时加重,伴咳嗽、咯痰,约5h前症状加重伴胸闷、气急,胸部CT示:右侧第5、6肋骨骨折、双侧气胸、胸部皮下大量气肿,给予双侧胸腔闭式引流术.查体:颈部、胸部、双上肢、腹部、双下肢可扪及皮下捻发感,右外侧胸壁触痛明显.双侧胸腔闭式引流管接水封瓶,见右侧引流管内大量气泡溢出.

    作者:王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患者48例临床观察

    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又称特发性后天性寒冷性荨麻疹,临床上常见,但因其病原的特殊性,临床疗效常不理想,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和痛苦.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患者4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瑞;桓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